山东医药2010年第50 第40期 ・临床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分割方式研究 马志乾 ,张燕 ,李俊菊 ,苏静 ,牛庆国 ,许会军 ,安永辉 (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11;2石家庄市友谊医院;3石家庄市第七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种时间一剂量分割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未接受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t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 Gy/次,5次/周,共33~36次)、常规大剂量组 (2.5~2.8 Gy/次,5次/周,共25—20次)和大分割组(3.3~3.6 Gy/次,3次/周,共18—15次),常规大剂量组、大分 割组根据线性二次模型并参考时间剂量因子进行等效生物剂量转换。结果 常规大剂量组完全缓解率、3 a生存 率、局部控制率最高(P<0.05)。三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血液反应发生率相似,大分割组放射性纤维化发 生率最高(P<0.05)。结论2.5~2.8 Gy/次、5次/周分割方式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可考虑作为Ⅲ期NSCLC 3DCRT的首选治疗模式。 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放射疗法,适形;时间~剂量分割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40-0045-03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我国城市恶性肿瘤的 点层面并用铅粒标记。采用强化CT以肿瘤区上下 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 0.8~I.0 eln、肿瘤区0.3 cm连续慢速扫描(4 s/ 80%。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因此 层),通过延长扫描时间获得肿瘤在整个呼吸过程 以放疗为主的放化疗成为基本治疗模式,但公认的 中的整个轨迹。将CT图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 时间一剂量分割模式尚未确立。本研究探讨了三维 统,医生勾画靶区及确定需保护的正常组织器官。 适形放疗(3DCRT)不同时间一剂量分割方式的差 肺内病变在肺窗中勾画,纵隔病变在纵隔窗勾画。 别,为临床治疗选择适当方式提供指导。我们采用 大体肿瘤体积(GTV)包括影像可见肿瘤病灶,包括 常规、大分割和常规大剂量三种方式对比观察178 转移的纵隔淋巴结;临床靶体积(CTV)或个体化肿 例Ⅲ期NSCLC患者的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瘤靶体积(ITV)在GTV基础上外放8.0 mm;计划靶 1资料与方法 体积(PrI1V)在CTV基础上外放上下1.0 cm、左右 1.1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l2月1日一2005年 0.6 cm;物理师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的调 3月30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放疗中心178例 整,PTV以≥95%剂量包绕。重要脏器限值为肺 NSCLC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经B超、CT V∞<30%,平均肺剂量<20 Gy;脊髓(任一点)≤43 和ECT等辅助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按1997年UICC Gy,食管≤5O Gy<50%,心脏≤40 Gy<50%。常规 分期标准定为Ⅲ期(不包括伴胸水、心包积液、上腔 组2 Gy/次,5次/周,共33~36次;常规大剂量组 静脉压迫综合征者);所有患者均为初治,卡氏评分 2.5~2.8 Gy/次,5次/周,共25~20次;大分割组 >70;肿瘤直径<13 cm,照射容积216~420 cm 、平 3.3—3.6 Gy/次,3次/周,共18~15次;三组等效生 均280 cm ;无可能影响治疗计划按期完成的严重内 物剂量均为66~72 Gy,常规组、常规大剂量组、大 科疾病,无其他肿瘤病史。随机分为常规组(60 分割组分别为68.5、69、68 Gy。常规大剂量组、大 例)、常规大剂量组(59例)和大分割组(59例)。三 分割组根据线性二次模型并参考时间剂量因子进行 组临床资料分布与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 等效生物剂量转换。治疗计划确认后,常规在模拟 0.05)。 机或CT下复位并校正。用6MV BJ.6B加速器X射 1.2治疗方法三维激光定位灯确定CT扫描Mak 线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各组病例在放疗结束后15 d 开始给予NP方案(盖诺25 ms/m ,第1、8天,顺铂 基金项目:石家庄市科委项目(4146873)。 20 ms/m ,第1~5天)辅助化疗4周期。治疗期间 通讯作者,E—mail:zhangyan721010@sohu.corn 每周查血常规1~2次,两周查肝、肾功能1次。 45 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40期 1.3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评定每例患者在放疗 例、常规大剂量组1例、大分割组1例)出现远处转 结束后3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肿瘤灶退缩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CT或MRI的改变进行。完全缓解 (CR)为肿瘤完全消退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 (PR)为肿瘤消退≥50%至少维持4周且无新病灶 出现;无变化(NC)为肿瘤消退<50%或增大< 25%;进展(PD)为肿瘤增大≥25%。以CR+PR计 移,1例(大分割组)不能耐受早期放射反应退出治 疗组,其他患者均完成了放疗计划;化疗中常规大剂 量组1例进行了2周期化疗,大分割组1例进行了3 周期化疗,视同完成治疗计划,最终共有173例患者 人组评价。随访至2008年9月,失访3例,随访率 为98.3%。 为有效率。全部病例随访满3 a。按美国肿瘤放射 治疗协作组早期放射反应评分标准评价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可 比性、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用 检验和方差分 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行 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近期疗效常规组CR、PR、近期有效率分别 为6例、34例、69%,常规大剂量组分别为17例、30 例、81%,大分割组分别为13例、31例、78%。近期 有效率大分割组和常规大剂量组高于常规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78%、81%、69%; =2.40,P= 0.310);常规大剂量组完全缓解率最高(P<0.05)。 2.3远期疗效见表1。 5 ((6 ( 2.1 治疗及随访情况 放疗中有4例(常规组2 )十 勰 ) 表1 各组远期疗效比较[例(%)] 注:与常规大剂量组比较, P<0.05 2.4疗程比较常规组、常规大剂量组、大分割组 组,提示常规大剂量组在长期疗效上更好,可能随着 随访时间的延长其优势会更为明显。 NSCLC属于上皮源性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表 明多数上皮源性肿瘤的控制与剂量之间存在着剂 量一效应关系。Chen等 研究证实NSCLC放疗疗 放疗所需时间分别为(50±3)、(31±4)、(38±4)d, 常规大剂量组、大分割组少于常规组(P<0.05)。 2.5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早晚期放射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比较[例(%)] 早反应 晚反应 效与疗程有关,总疗程延长,局部控制率下降。临床 研究也提示在常规放疗中残存肿瘤细胞存在着加速 再增殖,且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多发生在放疗后半 程 J。我们采用大分割和常规大剂量分割方式,在 平均35 d内完成了较高剂量的放疗,其疗程均明显 血液 反应 45(78) 47(81) 50(88) 放射性 纤维化 组别 常规组 大分割组 n 放射性 肺炎 58 12(21) 57 16(28) 放射性 食管炎 16(28)l9(33)2l(37) 常规大剂量组58 14(25) 短于常规组,在保证较高剂量强度的同时使肿瘤干 细胞在出现后期加速再增殖前将其杀灭;而大分割 和常规大剂量两种分割方式在疗效上似略有差别, 但不排除大分割隔日治疗有可能使部分亚致死性肿 往:与大分割组比较, P<0.05 3讨论 放疗是NSCLC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常规放 疗疗效较差,Ⅲ期NSCLC患者的5 a生存率仅5% ~瘤细胞有机会进行再修复而影响疗效。 目前Ⅲ期NSCLC应采用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 考虑到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叠加不利于三种放疗 分割模式问不良反应的比较,我们选择了序贯放化 疗模式,以尽量剔除化疗因素对部分结果的影响。 10%。3DCRT的引入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 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更为一致,能在减 少或不增加不良反应前提下提高靶区剂量,即提高 了治疗增益比。研究发现3DCRT能显著提高 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0j,但其最佳的时 间一剂量分割方式尚无定论,即在分次剂量、照射问 隔时间和总治疗时间之间如何进行分配更为合理尚 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发现常规大剂量组完全缓解 率、3 a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优于常规组及大分割 46 本研究发现,不同剂量分割模式对患者的急性不良 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远期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 性肺纤维化,理论上讲单次大剂量放疗有可能加重 远期肺损伤。本研究也观察到大分割组放射性纤维 化发生率高于常规组,提示当单次剂量升至3.3~ 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40_期 3.6 Gy时,远期肺损伤可能会明显增加。但这种增 加是相对于三维适形放疗的常规分割而言,当PTV 以t>95%剂量包绕、肺V:。<30%、平均肺剂量<20 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德华,陈龙华.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4):220—222. [2]Bradley JD,Ieumwananonthachai N,Puny JA,et a1.Grosstumor volume,critical prognosic factor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ree-di— 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 Gv情况下,射野路径上肺组织受量即使在3.3~ 3.6 Gy/次时,也只有1.6~2.0 Gy/次仍略低于普通 放疗肺组织受量;因此仍较普通放疗肺纤维化发生 率低。即便如此,由于肺属于中晚期反应组织,在单 次剂量及总剂量均较高时对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仍须 n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2(1):49—57. [3]Chen M,Jiang GI,Fu XL,et a1.The impact of overall treatment time on outcomes in eadiation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给予高度重视 。 总之,2.5~2.8 Gy/次,5次/周,治疗25~20次 的常规大剂量模式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仍在可 [J].Lung Cancer,2000,28(1):11-19. [4]Mehta M,Scrimger R,Mackie R,et a1.A new approach dose esca— lation in non—small cell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49(1):22-33. 接受范围的特点,减少了放疗次数,既有利于摆位精 确性的提高,又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不适, 可考虑作为三维适形放疗Ⅲ期NSCLC的首选治疗 模式。3DCRT技术为改变分割方式提供了技术支 持,但时间~剂量分割的最佳方式仍是放疗界需要 [5]Farray D,Mirkovic N,Albain KS.Multimodality therapy for stage 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Clin Oncol,2005,23(14): 3257.3269. (收稿日期:2010-03-17) 胃癌术后经三腔胃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赵滢,王强,冯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110004)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三腔胃肠管(FT)与螺旋鼻肠管在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60例胃 采用rr 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放置门与螺旋鼻肠管,观察相应生理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第8天 复查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三腔胃肠管;胃肿瘤;早期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40-0047-02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已成为目前多数外 科医生的共识…,但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方法各家 1.2置管方法①螺旋鼻肠管置管法:术前将胃管 +营养管一并置入胃内,术中将两者分开,胃管置于 医院不尽相同l2 J。2009年4~10月,我们总结了60 例分别采用螺旋鼻肠管及三腔胃肠管(FT)行肠内 胃内,营养管置于最远吻合口远端20 am。②FT置 管法:术晨将盯置人胃中,术中将fTr向下后,使营 养输注腔至最远吻合口以下20 cm处,胃减压腔(吸 引腔)位于残胃内,拔去钢丝,检查鼻孔处Fvr刻度 为50~55 on时固定。 1.3肠内营养方法营养液选择华瑞公司生产的 营养的病例,以探讨两种途径的优缺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胃癌患者,男42例、女 18例,年龄35~82岁、平均59.3岁,其中全胃切除 18例、远端胃切除32例、近端胃切除10例。随机 肠内营养产品瑞能,糖尿病患者选用瑞代。营养液 由肠内营养输注泵装置匀速恒温滴入,术后第1天 分为螺旋鼻肠管组和FT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 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先滴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5oo ml;若无 明显不良反应,第2天滴入5%GNS 500 ml+瑞能 500 ml,逐渐加量,第4—5天肠内营养达到瑞能 通讯作者,E—mail:fengy@sj—hospita1.org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