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民族典籍的英译_弘扬民族优秀文化_汪榕培

2024-05-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164·广西民族研究 2008年第4期(总第94期)

加强民族典籍的英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汪榕培  黄中习

【摘 要】将我国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成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让海内国外读者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使之走向世界,普及民众,是我国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民族典籍;英译

【作 者】汪榕培,中国英汉对比研究会典籍英译学科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和英语词汇学博士生导师;黄中习,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苏州,215006

【中图分类号】H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8)04-0164-002

Title:LoudCheersforTranslation

ofChineseEthnicCulturalClassicsintoEnglish

WangRongpei,HuangZhongxi

Abstract:ItisessentialtohaveChineseethnicculturalclassicstranslatedintoEnglish,themostwidelyusedlanguageintheworld,soastomakethemknowntoEnglishreadersathomeandabroad.ThiskindoftranslationmakesoneoftheimportanttasksforChinesetranslators.

KeyWords:Ethnicclassics;Englishtranslation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远的文明古国。在博大精深、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中,56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各殊,文学异彩纷呈,自有特色,各领风骚。传世的民族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世界罕见。在广大民众中世代口耳相传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都是人类的弥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典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世古籍历经劫难而卓然不灭,必定是文献典籍所蕴含文化精神足以自传。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民委的统一规划下,我国少数民族典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整理出版了少数民族典籍3000余种,例如《格萨尔王传》、《布洛陀经诗译注》、《福乐智慧》等等典籍民族特色浓厚,版本珍贵,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新版典籍图书的品种、数量和学术水准,典籍整理与翻译出版队伍的建设,乃至图书馆界对典籍藏书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也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就。据统计,近20年整理出版的典籍图书,占新中国典籍整理出版物总量的80%,这个比例直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典籍整理出版所取得的成绩。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与翻译的工作越来越紧迫。我国翻译大家杨献益说过:“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语言的工具。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都是人,人类的思想感情都是可以互通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什么东壮族典籍英译研究·165·

西应该都可翻译。”民族典籍翻译也同样如此。有人说,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唯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这不无道理。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前提一是保持民族本色,二是要译介到世界上去,没有“译出”,就没有世界性可言。因此,把我国民族典籍翻译成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让广大的英语读者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使之走向世界,普及民众,这就成为我们外语界和翻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多方协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采取了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民族典籍整理与翻译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条龙”的强大力量已经初步形成。在外语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下属的汉语典籍英译研究学科委员会聚集了一批知名学者,不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为发展典籍英译事业出谋划策。在出版界,被列入国家图书出版规划的“重大工程”的“大中华文库”已经启动,目前该工程二期已经完工,70多种图书已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最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广东出版集团等多家又组织出版了《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中国经典文化故事系列》等汉英对照丛书,高校的不少老师、博士生和研究生参与了相关的整理编译工作。去年,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了“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与会的国家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呼吁,要进一步加强中译外翻译人才的培养,并将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高校,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高校相继招收了典籍英译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今年,全国已有7所高校招收翻译专业(英汉互译)本科学生,有15所院校被批准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有约150所高校培养翻译方向的硕士生,有约20所高校培养翻译方向的博士生,翻译专业本、硕、博“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典籍翻译事业将后继有人。

当前,国学热日益升温,典籍翻译备受关注,民族典籍英译事业大有可为。悉闻百色学院韩家权教授主持的“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翻译科研项目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立项资助,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并为他们呐喊助威。这是国家加大支持民族典籍翻译工作的又一具体体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非常浓厚,布洛陀文化、铜鼓文化、壮族歌圩、刘三姐歌谣、右江嘹歌、田林壮剧、凌云巫调、瑶族盘王节等等折射出了的历史悠久、绚烂多彩、蔚为壮观的壮族风情,需要我们继续大力宣传与翻译。我们期待该课题组成员再接再厉,刻苦努力,取得丰硕的典籍英译成果,多出翻译精品,让世界了解布洛陀文化,并希望学界同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翻译。

去年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我们曾指出,我国的典籍英译事业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现在,我们要抓住机遇,携起手来,迎接挑战,开创我国典籍英译研究与翻译的新天地,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走向世界而努力,为对外传播和推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覃彩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