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羡学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7期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相互间交流探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先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组织他们进行讨论,通过体悟、交流,使学生碰撞观点、启迪思维,最后达成共识。
目前,初中阶段使用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各种栏目精心搭建了教和学的脚手架,通过呈现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讨论深化、践行指导,以引领其道德成长和法治精神的养成。另外,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专册,更需要教师收集、整理、利用恰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利用案例辅助教学呢? 一、课前精心选择案例
采用案例辅助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能否達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充分说明教材的观点。其次,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时,教师可以使用这样一个案例。
小明爱好体育运动,篮球打得非常好,这学期,他进入了学校篮球队。中午球队进行训练时,由于要参加比赛,体育老师让他们多练了一会儿,并表扬小明技术水平提高了。下午上课小明进入班级晚了5分钟,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
这个案例是在学生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就发生在某位同学身上。这样,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有话可说,并且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再次,选择的案例要短小精悍、语言简明扼要。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内容由简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例如,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时,可以引入以下案例。
张某,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经常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后,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慢慢地变得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写作业,经常旷课。后来因为偷同学的钱、和同学打架,受到了学校的处分。由于他经常玩游戏,没有钱了就去偷窃邻居的财物,曾
被公安机关拘留。他不但没有悔改,还发展到伙同他人一起拦路抢劫,共作案5次,因抢劫罪被判刑。
在运用这个案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张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2)他分别受到了什么处罚?(3)张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4)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设计这四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区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同时认识到作为中学生,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利用案例辅助教学时,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思维碰撞,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在思维冲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往,教师要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合作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采用案例辅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学生交流表达时,教师要进行客观评价,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点拨,给他们搭建继续顺利学习的脚手架;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要用恰当的、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的“遵守规则”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案例。
针对闯红灯的问题同学们开展了讨论。小丽说:“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闯。”小梅说:“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小强说:“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这是一个存在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同学们针对三位同学的观点开展了热烈讨论。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总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闯红灯,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广大教师如果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运用案例辅助教学,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