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2022-01-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04)标准编制说明

《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

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

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

稿审查会 ,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

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

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 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

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

3、主要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 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参编单位: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金、俞东齐、崔 虹、孟玥

玲、卢建忠、闫清江、岳明生、陈立新、吴明权、王亚耀、蔡晓明、赵杰

主要审查人:

4、《规程》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

1)按照“验评分离”原则,取消了原单位工程评定内容;

2)为鼓励电力企业创优,规范创优活动,增加工程质量评价部分;

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原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

4) 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取消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本部分用词说明,将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引用标准名录。

5)增加了室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建筑节能工程、脱硫脱硝工程、厂前区公共福利与厂址有关的单项工程等章节。

6)为使分部工程验收更具可操作性,增加分部工程观感、分部工程资料核查、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性检验资料的检查表式。

7)为配合质量评价,在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资料核查表、安全和功能性检验资料的检查表中,增加质量评价所需检查的资料内容。

8)全厂所有桩基工程和地基处理工程作为分部列入各单位工程,并以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参与单位工程验收,竣工资料单独组卷。

9)全厂消防系统作为单独单位工程从各单位工程中独立出来,单独组卷。主要包括水喷淋、气体消防、泡沫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按系统、区域设分部、分项、检验批。但不包括常规水消防系统,常规水消防作为各单位工程中建筑设备安装给排水分部或子分部。

10)根据国标GB50300单位工程验收划分规定,取消了原主厂

房多个单位工程划分,合并为一个单位工程,与国标接轨,原来的施工部位在检验批中体现。

11)GB/T 50375适用于对一栋公共或民用建筑物的质量评价,电厂工程土建专业有上百个单位工程,对每一个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价工作量大,针对电厂的特点规程编制组经过调研和试点,将土建机组单项工程划分为三个子单项,子单项工程分别按工程结构和子单项工程二个阶段进行评价。

12)评价项目中增加了强制性条文管理和执行情况,以突出施工过程中对强制性条文执行的重视。

13)本部分强制性条文全部为引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条文。

5、代替或废止现行标准的建议

替代《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

6、本规程为电力行业标准××××。 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

《水泥聚苯颗粒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模壳》

编制说明

辽宁舜德国泰科工贸有限公司

2016年6月

《水泥聚苯颗粒格构式混凝土模壳》企业标准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经济生长点。国家制订了“实现建筑节能65%;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目标。墙体是建筑外围结构的柱体,是居室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墙体的热惰性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根本措施之一。水泥聚苯颗粒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模壳是集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功能于一体,施工简便的绿色墙体材料。该墙体材料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本标准是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用户需求制定,为流通提供贸易依据,为用户提供检验交货依据。

二、 产品概述及行业现状

水泥聚苯颗粒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模壳,英文名称:Expansive Polystyrene Granule Cement Latticed Concrete Mould,简称:水泥聚苯模壳。水泥聚苯颗粒格构式混凝土模壳是由水泥、聚苯颗粒、工业废渣、界面剂、水等混合搅拌,按一定规格尺寸浇注模压成型的单片壳体,两块单片壳体再经模压合模,形成具有纵、横向内芯孔的整块壳体墙体材料,根据需要在芯孔内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浇注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即形成格构式复合墙体。水泥聚苯模壳的干表观密度为320~380kg/m³,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大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同时配置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格构式复合墙体后,完全能够满足承重、抗震的要求。水泥聚苯模壳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导热系数可低至/m·K。其主要原因是模壳的主体材料之一是导热系数甚低的聚苯颗粒,经界面剂的分散与界面粘合强化作用,可使表面裹有水泥浆的不同粒级的聚苯颗粒相互粘结,形成具有封闭性的气孔,从而大大改善壳体的保温隔热性。采用SW260驻波管,对水泥聚苯模壳试样测定吸声系数平均可达。由于水泥聚苯模壳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孔或间隙,而且孔径细小且分部均匀,微孔相互连通且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所以水泥聚苯模壳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试验表明,水泥聚苯模壳经5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25%,质量损失≤5%,抗冻性合格,其主要原因为:聚苯颗粒具有封闭结构,本身吸水性很低;水泥

被具有憎水性的界面剂分散,在聚苯颗粒表面形成薄薄的水泥浆壳,该浆壳吸水性很低;由连续级配的聚苯颗粒形成的水泥聚苯模壳,其壳体内部多为封闭孔,敞开或贯通的孔将成为暂时存水的空间,当把壳体从水中取出时,水便流淌出,留存壳体内的水极少;聚苯颗粒具有良好的弹性,冻胀应力会被大大的缓释。由于可燃性的聚苯颗粒被水泥浆壳包裹,因而水泥聚苯模壳表现出“火攻击下不燃烧”的耐火性,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燃烧性能达到A2-S1,d0,t2级。水泥聚苯模壳的生产没有加热工序,不需燃料,无废气产生。水泥聚苯模壳的原材料中聚苯颗粒为废弃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边角料破碎造粒而成、粉煤灰为热电厂的干排灰,因此生产模壳的过程能够消灭白

色污染和工业废渣,有利保护环境。水泥聚苯模壳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墙体材料和建筑结构体系,完全能够实现“节能”、“禁实”、“减排”、“环保”的目标。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从指定标准和法规着手,先后出台了JGJ26-86等节能标准和《国办发﹝1999﹞72号》等重要禁实文件,科学有序地指导了我国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工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相当大。因此,研制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国内一些企业采用保温复合墙体技术,即:采用砖、砌块等作为承重墙,并与绝热材料复合。采用该技术虽然能提高墙体的热惰性,降低导热系数,但复合所带来的反复的操作工序不仅延长施工周期,而且其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复合所用保温材料的易燃性及胶粘剂的耐久性已成为此种复合墙体安全性和寿命的隐患。水泥聚苯模壳有效地解决了该保温复合墙体技术的上述缺点:工厂预制的水泥聚苯模壳构件,由人工将构件顺序搬动就位,并粘结成墙体,使用一些简单工具就可完成施工;大块墙体构件,只用轻型吊装机器直接在施工现场安装。每10平方米的墙只需1人工小时完成。因此,水泥聚苯模壳墙体体系施工快、省人工、省施工机械,工期比砖混能缩短一半,建筑综合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目前国内水泥聚苯模壳的主要生产企业:辽宁舜德国泰科工贸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翔节能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春宸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三、 编制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欧洲、北美地区等发达国家,水泥聚苯模壳作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已拥有30多年的推广和实践经验。应用证明,采用水泥聚苯模壳作为墙体材料,完全能够实现我国“建筑节能65%;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既定目标。该材料不仅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内涵的改变、施工方法的变革,更影响着人们对建筑观念的变化,将在我国建筑史上带来一次革命性突破。因此,水泥聚苯模壳在我国的生产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迄今为止国内还一直未有水泥聚苯模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严重影响着该产品的生产、服务和过程控制的有序化及该行业的发展。因此,编制水泥聚苯模壳企业标准以适应市场和生产的需要,推动水泥聚苯模壳产业的稳步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四、 制标工作简介

为确定水泥聚苯模壳标准,查找了国内外生产厂家的质量指标,并根据国内生产企业和用户对制定标准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反馈的意见,拟定了制标工作方案,进行试验验证工作及试验数据的积累,主要试验工作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干密度、质量吸水率、抗冻性、水蒸气湿流密度、燃烧性能,确定了技术指标。

五、 制标内容

1、 标准资料的收集

没有收集到有关水泥聚苯模壳的国外标准,只在与客户的信息交流或者网上收集到国

内相关企业的质量规格。因此本次制标不采标。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编制国内标准指标对照表,见表1。

2、 标准范围、项目和指标的确定

范围和项目的确定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以水泥、聚苯颗粒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水泥聚苯模壳。本产品有效成份为水泥、聚苯颗粒、粉煤灰、界面剂、水。规定了水泥聚苯模壳的术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合格证书、贮存和运输。

本次制订企标指标项目拟定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干密度、质量吸水率、抗冻性、水蒸气湿流密度、燃烧性能。

指标的确定:根据客户使用水泥聚苯模壳情况,本次制订标准,拟定的水泥聚苯技术指标:长度、宽度、厚度、侧向弯曲反映水泥聚苯模壳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缺棱,掉角,空腔凸鼓、缺损,空腔错位反映水泥聚苯模壳的外观质量;

干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反映水泥聚苯模壳的力学性能,是产品质量最直接的指标;抗冻性、质量吸水率、导热系数、水蒸气湿流密度、燃烧性能反映水泥聚苯模壳的物理性能。

3、 试验方法的确定和试验工作

根据制标工作方案,参考国内相关资料,进行了试验方法验证工作,为确定试验方法

提供了依据。

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允许偏差测定

按GB/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干密度及质量吸水率测定

按GB/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测定

按GB/T5008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导热系数测

按GB/T1029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抗冻性测定

按GB/T50082规定的方法进行,冻融循环50次。

耐火极限测定

按GB862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水蒸气湿流密度测定

按JG15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六、 法规、文件、标准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贯彻了国家有关标准化、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

产品出厂时,应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

a) 产品标识;

b) 合格证书编号及出厂日期;

c) 出厂检验报告;

d) 批量编号与产品数量;

e) 检验部门与检验人员签字盖章。

在检验方法上,依照了如下标准:

GB/T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外观质量

GB/T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JG158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七、 实施本标准的意义

本标准的实施,为水泥聚苯模壳的品质提供保证,并以此作为该产品质量检验、交货验收的依据。

2016年6月25日 标准编制说明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国家标准修订

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国标委于 2016 年下达 GB 18382-2001《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的修订计划,

项目编号为 -Q-606。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史丹利化

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施可丰化工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

任务下达后,起草人员进行了资料收集等工作,编制了标准草案稿,起草小

组讨论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在 2016 年 5 月召开了标准 征求意见工作会议,向

标委会及其肥料分会的全体委员共 87 名发送了征求意见稿,并在国家化肥质检

中心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根据会议纪要和收到的书面回复意见,起草

小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送审稿。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次修订,是结合我国肥料生产、销售、市场、质量监督的实际情况以及现

行 GB 18382-2001 标准实施以来收集到的反馈,参考了国际标准、加拿大、欧盟

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惯例,对肥料标识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标识内容、标签、

质量证明文件、字体字号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以适合中国肥料市场的特点,与

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起共同起到规范市场、促进产业进步的作用。

综述及修改内容

肥料标识是使用者了解肥料特性、养分含量、适用区域和作物、施用方法等

最直观的途径,也是企业宣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肥

料产品特性的标注不当或者带有夸大、欺骗性的标识,会给用户、消费者造成误

解,造成农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也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坏了合法厂家的利

益。为此,我国于 2001 年首次发布了《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于规范肥料产品的标识、净化市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肥料行业的发展

和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行标准中的一些技术内容已不能适应市场和管理需求,本次修订的

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范围2

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肥料”修改为“本标准适

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肥料,不适用于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制的不

在市场流通的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术语标准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按肥料、标识、标签、容器、包装肥料。。。调整术语顺序,增加中量元素

肥料,删除了包膜肥料、缓效肥料,修改了标签的定义。

4、原理

明确了边界值。

5、基本原则

增加了“遵循真实原则”、“若声明除提供养分外的其它作用,应有充分可信

的证据”、“不应含有导致用户将 A 厂产品与 B 厂产品混淆的标识内容”要求。

6、一般要求

将“应清楚并持久地印刷在统一的并形成反差的基底上”修改为“应清晰、牢

固,与基底反差大、易于识别”。

将“直接印在包装上,应保证在产品的可预计寿命期内的耐久性,并保持清

晰可见”修改为“标识内容应保证在产品的可预计流通及使用期内的耐久性,并保

持清晰可见”。

将标识的形式由“分为外包装标识、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及标签等”

修改为“分为外包装标识、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标签和电子标签等”

7、标识内容

1) 按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分别规定。并增加“商品名称应以文字标注,不应

以图案标注,如含有修饰性词语,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规定。

2) 修改为“产品名称不应带有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及谐音,包括但

不限于:高效、特效、全元、多元、高产、双效、多效、增长、促长、

高肥力、霸、王、神、灵、宝、圣、活性、活力、强力、激活、抗逆、

抗害、高能、多能、全营养、保绿、保花、保果、绿色等。与肥料名称

标注在同一行的内容也应符合本条要求。

3) 的“企业可以标注经注册登记的商标”修改为“企业可标注经注册登

记的商标,和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且国家商标局已下发了《受3

理通知书》,进入异议期的商标。”

4) 将 复混肥料中若加入中微量元素,不可以标注,修

改为可以标注,标注要求按单一肥料执行。

5) 将 中标明的中量元素最低要求由 2%改为 %。

6) 中增加“标识中表明或暗示含有某一微量元素的,视为此微量元素

≥%。”

7) 中增加“若加入其它添加物,生产者应有足够证据证明添加物安全

有效”。

8) 将“ 产品标准中规定需要限制并标明的物质或元素等应单独标明”修

改为“ 产品标准中规定需要限制并标明的物质或元素等应单独标明,

重金属标明值至少符合 GB/T 23349 的要求。不应标注忌用作物的图案。

警示语

应按规定字号在显著位置标明。”

9) 在原 中增加“生产者或经销者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肥料企业的名称或

合法商标的字样,地址的标注规定不应与有关法律法规相矛盾”;增加了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生产者或经销者名称和地址的标注应符合

相应的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的规定。

10) 在原 中增加“生产日期或批号可以用电子信息的方式标注”和“仅在产

品标准要求标明有效期或保质期时,应标明有效期或保质期,和注释:

绝大多数肥料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磷

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过磷酸钙、富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镁肥、尿素、硫酸钾、氯化钾、农业用

硝酸钾、农业用硫酸镁等,均不属于限期使用的产品,在适当的运输、

贮存条件下不会变质,无需标注保质期或有效期。”

11) 在原 肥料标准中增加“如标明国家或行业标准中未包括的其他元素或

添加物,此时除标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还应同时标明含有添加物

检测方法的在备案有效期内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方法应是国内、

国外文献中的该添加物的权威检测方法。”

12) 将“警示说明”修改为“安全说明”,原 中的“应有警示说明”改为“应在

显著位置标注安全说明”。

13) 增加 使用说明:产品外包装容器上应有使用说明,包括但不限于以4

下内容:使用方法、适宜作物或不适宜作物、建议使用量。

14) 将原 “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要求的,应符合其规定”修改为“法律

和法规另有要求的,应符合其规定”。在原 中增加“如获得质量认

证的产品,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生产的该品种产品上标注认证标志”。增

加“生产者按照合同为用户特制的不在市场流通的产品,其产品标识可以

按照合同的要求标注。”和“禁止标注原料产地为 XXXX 等会引起用户误

解为进口或知名品牌产品。

15) 细化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的规定,增加了“外包装袋上的标识内容可作为

合格证需要标识内容的一部分。合格证的内容可以用喷码或电子标签等

形式直接标注于外包装上等,包括但不限于以

下内容内容:生产日期、批号、质检员代号、检验结论”。

16) 标识区位置和面积做如下修改:一块上下左右均居中的矩形区间,

区间面积占包装容器主要面的 70~85%,该选用面应为容器的主要面之

一,~ 条的标识内容应在该面积内。区间的各边应与容器的各边相

平行。区内所有标识,除生产日期或批号、合格标记外,均应水平方向

按汉字顺序印刷,不得垂直或斜向印刷标识内容。

图案应不妨碍对标识文字快速辨识。

17) 中增加同一项目应使用相同的字号;净含量不应与养分在同一行

标注;表 2 的注修改如下:有强制性标准的进口肥料可不标注表中第 5

项„„,无强制性标准的进口肥料可不标注表中的第 4、5 项„„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

的对比情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有与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 ISO 7409:1984 Fertilizers -

Marking – Presentation and declarations,标准文本见附件。

欧盟的肥料法规 Regulation (EC) No xx/xx 及其两个补正版 Commission

Regulation No 1020/2016、Commission RegulationNo 137/2016 中

有关于肥料标识的条款摘要如下:

Article9 标识

1.在不违反其他的共同体规则的前提下,Article 7 提及的包装、标签和所附文

件应该包括以下标识:

a) 强制性的要求5

z 大写的“EC FERTILIZER”

z 只要有,附录Ⅰ列出的肥料种类名称

z 对于掺混肥料,在种类名称后加“blend”

z Article 19、21 或 23 规定的附加标识

z 养分应以养分名称和合适的化学符号显示,如:氮,磷,

五氧化二磷,钾,氧化钾,钙,氧化

钙,镁,氧化镁,钠,氧化钠,

硫,三氧化硫,硼,铜,钴,铁

,锰,钼,锌;

z 如果肥料含有微量养分,这些微量养分部分或全部化学键合在一个

有机分子上,微量养分名称应跟着以下限定词:

1. “螯合于。。。。。。”;

2. “络合于。。。。。。”;

z 肥料中含有的微量养分,按其化学元素符号排序:B、Co、Cu、Fe、

Mn、Mo、Zn

z 对于附录Ⅰ的 Section 和 中的产品,应有详细的使用说明

z 以质量表示的液体肥料的量。也可选择以体积或质量体积比来表示液体肥料的量。

z 液体肥料的净质量或总质量,也可选择体积。如果标注总质量,旁

边应给出皮重

z 名称或商品名,和生产商地址

b) 可选择的内容

z 如附录Ⅰ所列;

z 储存和处置说明,未列入附录Ⅰ,Section 和 的肥料的详细使

用说明;

z 使用量,适合的土壤条件,和使用肥料时的种植条件;

z 生产商标识和产品的商品说明

c) 中提及的不能与 a)中提及的有冲突,且应清楚地分隔开。

2. 前一段中提及的所有标识必须在包装、标签和所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清楚地6

分隔开。

3. 液体肥料仅在生产商提供了合适的附加说明才可投放市场,附加说明应包括

储存温度和在储存期间事故预防措施。

4. 本章应用的详细规则应被 Article 32(2)中提及的程序采纳。

Article 10 标签

1.标签或印刷在包装上的标识,其内容已在Article 9详细说明,必须位于显著的

位置。标签应在包装上或是任何用来密封的形式上。如果是用封铅的形式,

封铅上必须有包装者的名称或标记。

2.上一节中提及的标识必须是,并且保持牢固不褪和清晰可辨。

3.如果是Article 7(3)第二句提及的散装肥料,必须随货附有包含识别标识的文

件复本,在被检查时可以获得。

Article 11 语言

标签、包装标识或所附文件应至少包含本国语言或EC肥料所投放的成员国语言。

加拿大的肥料法规中关于肥料标签规定简要如下:

每个含有肥料的包装应有印刷有下述内容的标签:

a) 肥料生产商或登记者的名称和地址,若无需登记的肥料,包装者的名称和

地址

b) 肥料的商标,若有

c) 肥料名称

d) 肥料登记号,若适用

e) 按 section 15 规定的保证量

f) 下述肥料要给出使用说明:肥料-农药、声明含有除钙、镁或硫以外的微量

元素的肥料、特殊肥料、叶面施用的产品

g) 肥料-农药,所有的声明必须按肥料-使用农药摘要进行

h) 净含量

i) 不同于特殊肥料,且有意加入其中的产品,或表明含有硼、铜、镁、钼、

锌的肥料,或按部门主席团的意见,具有较高浓

度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微量元素的产品,要有如下所述的警示说明:

“小心:本肥料含有,应按推荐方法使用,误用有害。”

j) 若肥料中含有动物健康法规第 162条中列明的被禁止的物质时,要有官方语言的通俗易懂、牢固清晰的明显声明,来表明:7

i. 向牛、羊、鹿或其它反刍动物喂食本品是非法的,按动物健康法会

罚款或其它处罚

ii. 本品不可用于牧场或其他反刍动物的草场

iii. 本品不可吞食

iv. 使用本品后要洗手

k) 肥料的批号,除非产品是客户定制的

若为散装销售的肥料,这些信息要在货物装船单或随货物的单据上。

登记肥料标签上显示的中规定的信息,应于登记证书上的一致。

按的规定,含有客户定制产品的含农药或微量元素毒性特性的肥料的

每个包装上应有印有以下信息的标签:

a) 肥料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

b) 使用肥料时的警示事项

c) 在整体混合物中肥料的等级

d) 如 section 15 规定的保证量

e) 每个活性组分的的名称和以百分数表示的含量

f) 使用指导,若肥料中含有农药

g) 有施肥目的的人的姓名和地址

h) 肥料净重和

i) 肥料-农药,所有的声明必须按肥料-使用农药摘要进行

按的规定,不含农药或微量元素的有毒性特性的客户定制产品的每批

量或每批货物的至少一个包装,应有印有下述信息的标签:

a) 肥料生产商及有施用肥料目的的人的名称和地址

b) 该批产品或物质的包装数

c) 客户定制肥料的等级

) 如 section 15 所述的保证量和

d) 该批产品或物质的净重

当一包混合肥料被售出,且没有显示肥料中每个化合物或的名称和等级的

标签,如有需要,卖方应该在买方有要求时,在出售时将这些信息写给买方。

17.肥料包装上的标签,不可含有暗示产品含有缓效植物养分的声明,除非肥料

中某种养分保证量的 25%是水不溶的或其他缓效形式。8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标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惯例,结合我国肥料的实际情况

以及现行的 GB 18382-2001 标准实施以来收集到的反馈,对肥料标识的基本原

则、一般要求、标识内容、标签、质量证明文件、字体字号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以适合中国肥料市场的特点,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起共同起到规范市场、促进产

业进步的作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肥料和土壤调理剂领域的两项基础标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的修订和《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分类》的制定同步进行,与《产品质量法》、《产

品标识标注规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

证管理条例》中肥料类实施细则等现行法律、法规和肥料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之

间是协调一致的。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在编制送审稿的过程中,对于标准征求意见会议纪要中的修改建议全部采

纳,对于其他书面意见,也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处理。

对于复混肥料和复合肥料是否统一用语、复混肥料中添加的中

微量元素可否标注两项事宜,在征求意见阶段,采用了委员单位书面表决的方式

的确定。

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肥料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农产品,必须保持前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才能继续改善国内肥料市场包装标识混乱的现象,规范市场,防止欺诈,保障合

法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以组织培训班、出版标准实施指南等方式宣贯标准。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是肥料和土壤调理剂领域的基础标准之一,与现行国家标准和化工行业标准

协调一致,没有冲突,无需废止现行标准。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暂无。

标准起草小组

2016 年 12 月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制、修订的必要性,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情况。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成员、参加成员等。

“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是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xxBAE09B02)”过程中,完全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具有特别优异的铸造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的系列新材料;特别是该系列新材料采用普通工业纯铝和普通合金化元素为原材料,生产成本较目前所有高强度铝合金有显著降低,而力学性能等指标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特别适合于“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支撑中国铝工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铸造铝合金锭》、《变形铝合金》)中均无上述代号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础、引领性铝合金新材料的标准体系,对引导和加快中国的铝及铝合金产业、与铝关联度密切的军、航、重、汽、化、电、通、信等国家高端、基础、支撑和引领产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和产业聚集,同时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内实现结构轻量化(以铝代钢)和加工减量化(以铸代锻/轧),加速中国跻身世界铝工业强国的进程,引领国际铝产业格局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3日专题会议要求(见“黔府专议[2016]112号”专题会议纪要),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科技厅支持和帮助下,由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牵头,与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州铝厂和贵州科学院共同起草《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贵州省地方标准。

编制的地方标准对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铸锭的化学成份、主要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和测定

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元素组成及范围(包括杂质限量),室温、高温下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硬度等。

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有:车云、张中可、门三泉、李祥、李荣华、刘海林、李家华、张继东、罗艳、张颖、袁波、何锦林。

参加标准工作的成员有:何力、曹跃清、谭红、陆洋、王正强。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次地方标准的编制,参照了铝合金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最新格式版本和主要条款,同时为以后的改进留有充裕空间。

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格式,本次编制地方标准主要内容规定了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锭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根据国家标准现有2XXX系列铝合金化学成分及本新材料的配方等实际情况,提出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锭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注:B、C两种元素可以只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两种一起使用。

根据本新材料高强、高韧、耐热等特性并参照相关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相应技术指标,提出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锭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及硬度应符合表2要求。

表 2

三、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通过新材料小批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航空航天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501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3531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800材料研究所等)30多次重熔铸造试验,证明可以采用金属型重力铸造、金属型加压铸造、砂型铸造和差压铸造等多种铸造方式,成功制作了飞机核心铸件、重型机械和特殊车辆强力液压件、航天器复杂结构薄壁舱体及连接环件、大型空间桁架结构用连接铸球、雷达承载及转向用大型轴承环套等多种产品,反映出材料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适应性、重熔稳定性、易加工性和表面处理性能。

目前,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新材料已获得国家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许可授予ZL211系列牌号5个,并已经申报国家专利117个,并在美、欧、日、加拿大申请国际专利11个。

通过选择代表性工艺技术和目标产品进行新材料的试验和考核,将为军、航、重、汽、化、电、通、信等省和国家高端、基础、支柱和引领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高性价比的高端铝合金新材料,低成本创造“铝-高性能铝合金(结构和功能材料)-军工-航空航天-高科技-高端民品-关联产业”的新型产业链,解决长期限制贵州省铝工业结构升级的重大瓶颈,并在全国乃至世界率先走出一条适合新材料

优异性能和有完全自主权的集约化、循环型、跨越式特色发展道路,逐步扩大以铝代钢、以铸代锻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加快铝及多个关联产业的战略升级,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型产业链和创新发展模式,争取在全球铝产业格局创新中发挥作用,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立足贵州、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开辟新渠道。

从市场前景看,通过对新材料中试、放大、扩散、提高的过程,可带动贵州省和西南地区建筑、机械、电力、交通、轻工、军工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实现以系列超强铝合金新材料生产和消费为纽带的行业紧密衔接,形成低成本、高效化、短流程、绿色环保的循环型产业链,辐射和带动我国西南地区铝及其关联产业向低能耗、高效率、高技术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关联产业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其市场需求量将在数十年内呈现上升趋势。

以“自主知识产权+标准+技术秘密”的方式,推动“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新产业发展,既能加快新材料的产业化,同时又可保证新材料的核心、关键技术不泄露,是最适宜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这是为培养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铝合金新产业、摆脱国内铝产业界“低端材料+高端引进装备”无序竞争局面的唯一正确的技术路线。

因此,制定合适的地方标准,是贵州省转变铝产业发展方式极为重要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环节。

四、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及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表3列出了Al-Cu系合金中国航空行业标准力学性能(HB/962-2001)与“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的对比,表4列出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ZL205A)与“耐热高强韧铝合金()”主要应用指标的对比。

从表3和表4的对比看,新材料无论是力学性能还是应用指标,都优于国内外已有的同类铝合金。实际上,目前在国际、国内还没有一种铸造铝合金能够同时具备510MPa以上的高强度、2%以上高延伸率、165HBW以上高硬度、350℃时130MPa以上的高温强度(耐热性);同时在国际、国内的铝铜系合金中,还没有在流动性、充型性、过隙性、抗

裂性方面达到可以用金属型铸造大型、复杂结构或薄壁铸件的合金材料。作为新材料,也只有代号为的耐热高强韧系列合金具备了这些性能。因此,耐热高强韧系列合金完全称得上是原创、基础、引领性的重大创新。

五、其它说明事项,如参考标准及技术资料的目录,重要内容的解释等。 1、主要参考标准及技术资料: GB/T 8733-xx铸造铝合金锭

GB/T 20975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GB/T 4338-xx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7999-xx 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8170-xx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JB/T 铸造铝合金金相 铸造铝合金针孔 YB/T 025—2002 包装用钢带

2、标准试验验证情况

验证目的

为了验证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材料的化学成分、室温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350℃温度下抗拉强度、硬度、断口和外观质量等技术指标,对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及其范围进行测定和确定。

验证所采用的方法

验证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锭材料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同时具备室温510MPa以上的高强度、2%以上高延伸率、165HBW以上高硬度、350℃时拉伸强度130MPa以上,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端口组织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可见标准技术指标是先进的,引用的检测方法标准是可行的,本标准可作为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的产品技术标准。 标准编制说明

《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6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起草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性能试验评价方法》。本项目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课题四《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的研究内容之一。

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对标准涵盖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行业内专家意见,起草单位建议本标准名称修改为《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二 目的和意义

我国汽车行业和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却极为严峻。在我国,每年几十万起交通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在数百亿元以上。研究并推广使用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有效降低和避免车辆行驶危险状况,将对提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起到积极作用。本标准将规定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涉及的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为车载终端,是在营运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可采集的车速、与前车距离以及其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根据预警系统内集成的危险状态判别方法,以包含且不限于语音提示等方式警告驾驶员,同时自动记录相关数据和判别结果,并以指定的传输模式回传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中心。车辆行驶危险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前撞危险状态、车道偏离危险状态、车辆侧翻危险状态等。

我国制定《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准,可以有

效地推动中国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以及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可以保障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可以加速主动安全技术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提高行车安全,改善交通环境及规范产品市场,可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和交通行业的整体进步。所以及早制定《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三 编写过程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0月初成立标准编制课题组,开始标准编制工作。课题组首先进行了相关标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了国内外近年出台的关于车辆碰撞报警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10余部,包括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技术文件等,并对这些标准和技术文件进行了充分系统的研究。课题组对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客货运企业、终端生产厂商、电子产品检测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兼顾政府管理需求、企业安全监管需求、厂商生产需求、检测机构质量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营运车辆安

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中营运车辆行驶危险状态预警系统等研究成果,以及JT/T 794-2016《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提出了《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的结构框架。经过多次内部讨论以及广泛咨询行业内专家,课题组确定了以系统推广和应用为导向的标准编写原则,并于2016年8月编写完成了《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准草案。

在编制过程中,为了验证标准中要求的试验方法的可实现性,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工作。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分别对车载危险状态预警系统进行了前撞预警功能测试试验、车道偏离预警功能测试试验、侧翻报警试验、危险状态预警信息发送与接收试验、危险状态报警可靠度试验等。

危险状态预警系统由雷达、摄像头、传感器、主控单元及预警执行单元等组成,具有车辆前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以及侧翻预警等功能。

前撞预警功能基于雷达实现,通过雷达感知车辆前方道路上的障碍物数量及

位置,通过主控单元挑选出最有可能发生碰撞危险的前方障碍车辆,利用对驾驶员行为特性具有适应性的算法,在合适的时机向驾驶员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合适的措施避免前向碰撞危险。

车道偏离预警功能基于摄像头实现,摄像头采集前方道路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芯片提取出车辆前方道路的车道线位置信息,通过自车相对于车道线的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对车道偏离危险做出预测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侧翻预警功能基于车辆的三自由度侧翻模型,对车辆的运动学信息进行观测,基于观

测值对车辆的侧翻危险状态及可能发生侧翻危险的时间进行预测。如若危险可能发生,则及时向驾驶员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合适的措施避免侧翻危险。

2016年3月—2016年10月,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多次关于危险状态预警系统的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包括:

前撞预警功能测试试验,包括静态的场地测试与动态的路况测试,分别测试预警系统对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有效的预警功能及预警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对道路上的无效障碍物目标的辨识和排除能力。

车道偏离预警功能测试试验,主要测试预警系统对车道线的有效识别能力,及对车道偏离危险的准确判断率。测试试验分别在不同的天气及时间段下进行,并采集各种路况下的视频进一步对识别效果进行离线测试,统计预警功能的准确率。

侧翻报警试验的工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对预警系统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仿真试验,另一方面采用静侧翻实验台架进行简化试验。在模拟出的侧翻工况下,验证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预警系统向监控中心服务器发送预警信息试验,在进行上述车道偏离、前撞、侧滑和侧翻试验过程中,预警系统在本地发出危险状态预警信息的同时,将该信息同步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服务器上,验证该系统在不同危险状态下远程回传报警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016年11月课题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准草稿研讨会。会上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汇总并完善,形成了《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的征求意见草稿。

2016年10月~2016年11月,标准编写组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标准编制的要求,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四 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1、以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为基础,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

2、以我国营运车辆行车安全监控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3、本标准的内容为推荐性。

五.主要技术内容

1.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总体上规定一般车辆危险状态预警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权威机构发布的技术文档和市场上主流的预警系统具有的功能,明确预警系统至少应具有侧翻、车道偏离和前撞等几种典型的危险状态预警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危险状态的预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做出了具体说明。

考虑到预警系统的载体是车载终端,为避免在单台车上安装多种不同类型终端,造成功能的冗余和重复,本标准要求预警系统除专门的预警功能等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JT/T 794-2016《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标准中对车载终端的一般技术要求,目的是提高预警系统的通用性。

2. 标准的结构

通过研究现有国内外标准和技术文件、调研结果以及对行业专家的咨询,确定标准结构为:预警系统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要求;维护和支持要求;报警可靠度要求;试验方法共7部分。

3. 预警状态的说明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的研究调查显示,在死亡事故肇事原因的统计数据显示,因驾驶人疏忽而导致车辆非预期偏离车道的意外事故,约占所有肇事原因的42%。另一项由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所主导的调查研究发现,只要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前1秒钟能够获得有效的警示,就能避免90%的追撞意外发生。权威事故统

计数据显示,交通事故的33%始于偏离车道,其中约75%发生在快速路段,约40%严重个人伤害事故由偏离车道而造成。研究表明,车道偏离报警系统能够有效预防77%的车道偏离事故。因此,在汽车上推广应用车辆危险状态预警系统,使得在驾驶人尚未意识到危险即将发生的前一刻,提前发布警告信息给驾驶人,即可有效避免事故率。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常见事故及案例原因分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车辆危险状态如失火等,车道偏离、前撞以及侧翻等危险状态属于车辆常见和多发危险状态,具有相对更高的状态发生概率。目前在市场上,具有这几项危险状态预警功能特别是车道偏离、前撞两种预警功能的产品较多、技术相对成熟,并且有国内外相关标准、权威机构发布的技术文件作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依据。考虑到本标准制定目的主要是促进危险状态预警系统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单独一项标准内容难以穷尽车辆所有的危险状态,其他类型危险状态预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将不断完善和增加到本标准中。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集成开发的营运车辆行驶危险状态预警系统,是基于MCU和DSP的车载监控装置开发平台研发的,能够通过对行车环境的感知与对车辆参数异常的辨识,实时监测营运车辆行驶安全状态,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向驾驶员传递车道偏离、前撞、侧翻等常见危险状态的预警信息。同时通过集成车载GPS、GPRS模块,实现预警系统与监控中心平台的实时数据通信,将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系统研制的主要技术指标目标是:车道偏离识别率>99%,漏报率/误报率JB4730标准编制说明

JB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编制说明

JB 4730《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 》Notes to

preparation

JB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标准修订工作组

xx年8月

编 制 说 明

一、概况

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 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于19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1994年5月1日实施。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 4730。

JB 4730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以及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该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二、编制经过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

的阶段,适应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局以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决定对JB 4730进行修订。标准修订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并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标准修订工作组自2000年1月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制大纲和修订内容,确定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和方案,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2月完成了JB 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上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局以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锅炉标准技术委员会,并发至行业近80个单位征求意见。标准修订组根据锅炉局和容标委会的指示精神以及回函意见,将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内容统一汇总在本标准中,并在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提出了JB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暨制造分委员会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在合肥对讨论

稿进行了讨论,提出部分修改意见。2002年2月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资格考核委员会在苏州对讨论稿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标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看法。2002年3月根据锅炉局和全国锅容标委的指示精神,在JB 4730标准修订稿中加入在用检测的内容,并根据讨论会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对征求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2002年7月完成了本标准的送审稿并提交制造分会的委员和专家审查。同时遵照2002年9月23日锅炉局和全国锅容标委的指示精神,对标准修订工作组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对标准结构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完成标准的送审修订稿并提交2002年10月16~20日的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全会进行审查并获得通过。xx年3月13~14日在锅炉局和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制造分会组织和领导下,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合肥对标准的修订原则和具体内容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达成一致的看法。并对工作组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JB ——寿比南、沈刚、袁榕、强天鹏、康纪黔、何泽云、胡军;JB ——强天鹏、袁榕、郑世才、李伟、陈文虎、李衍、何泽云;JB ——袁榕、姚志忠、康纪黔、阎长周、肖家伟、许遵言、潘荣宝、陈程玉;JB ——潘荣宝、范宇、宋志

哲、陈建俊;JB ——范宇、邢兆辉、孙殿寿、陈用坚;JB ——关卫和、沈功田、胡先龙、林俊明、徐可北。

xx年4月在南昌对标准的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部分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和斟酌,在北京对标准的涡流检测部分进行了协调和讨论。xx年7月在北京对标准的磁粉检测部分进行了协调和讨论。标准的其他部分则通过信函、传真、电话进行了协调。在此基础上,xx年10月完成标准的修订稿。经过再一次征求意见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班的试用,xx年8月在沈阳进行最终统稿,目前已完成JB 4730修订的送审稿,现提交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终审。

1. JB 4730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同时参考美国ASME第Ⅴ篇和日本JIS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并参考和借鉴部分欧洲标准的内容。

2. JB 4730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技术要求,尽量和国际接轨。由于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需要增加合理和必要的技术壁垒。

3. 考虑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有关规定和参数更趋于严格。

4. 由于JB 4730是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行业的行业标准,是一个配套标准,而不是通用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因此其主要内容是以依据和遵照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法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规定为准,满足或尽量满足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四、JB 4730标准送审稿的结构

JB 4730送审稿共分为六个部分和32个附录:

1. JB ——① 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术语和定义;④使用原则、⑤ 一般要求。以及附录A一个附录。

2. JB ——①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一般要求;④ 具体要求;⑤ 锅炉和压力容器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⑥ 锅炉、压力容器、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形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⑦ 射线检测报告。以及附录A~附录H8个附录。

3. JB ——① 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一般要求;④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超声检测;⑤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检测;⑥ 锅炉、压力容器、管子和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超声检测;⑦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声检测;⑧ 超声检测报告和测厚报告。以及附录A~附录Q17个附录。

4. JB ——① 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一般要求;④ 检测方法;⑤ 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⑥ 复验;⑦ 退磁;⑧ 缺陷磁痕显示的分级;⑨ 磁粉检测报告。以及附录A~附录C3个附录。

5. JB ——① 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一般规定;④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⑤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⑥ 解释;⑦ 质量分级;⑧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渗透检测;⑨ 渗透检测报告和验收标记。以及附录A和附录B两个附录。

6. JB ——① 范围;② 规范性引用文件;③ 术语;④ 一般要求;⑤铁磁性钢管涡流检测;⑥ 非铁磁性金属管材涡流检测;⑦ 在用铁磁性钢管的远场涡流检测;⑧ 在用非铁磁性管涡流检测;⑨ 检验结果的评定与处理;⑩ 检测报告及验收标记。以及附录A和附

录B两个附录。

五、主要修订内容

1. JB 4730.1——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修订稿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比1994版有较大程度的扩大:

① 规定了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同时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允许采用声发射、X射线实时成像等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②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都是承压设备,检测内容有许多共同点,参照ASME规定,

本修订稿检测范围包括金属材料制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③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已达相当规模,一旦破坏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本修订稿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内容。

④ 原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行业对支承件和结构件的无损检测没有规定统一的处理办法,本修订稿增加了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支承件和结构件的无损检测的内容。

(2)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各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特点和局限性,本修订稿增加提出对无损检测方法使用的一些原则性要求:

① 根据设备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② 射线和超声检测适用于检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内部缺陷;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涡流检测适用于检测导电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渗透检测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金属材料表面开口缺陷。

③ 允许重要锅炉、压力容器在制造安装或是在用检验时,可采用声发射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④ 允许锅炉直管段环焊缝在生产线成批自动焊接或是其他设备在批量生产时,可采用X射线实时成象进行检测。

⑤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各自的合格级别。如采用同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3) 检测用仪器、设备

增加检测用仪器、设备性能应进行定期检验,并有记录可查的内容

(4)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本修订稿增加对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工艺卡的要求:

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编制,应遵照或严于现行法规、标准的要求,应针对检验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

② 无损检测工艺卡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编制。产品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工作应按无损检测工艺卡进行。

(5) 对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具体规定

本修订稿对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无损检测设备的使用增加了部分具体规定:

① 规定采用国外新检测方法时,这种方法和检测范围应是国外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所允许使用的;

② 规定采用国内新研制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时,应经全国锅炉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报锅炉局批准后方可使用。

2. JB 4730.2——射线检测

(1) 射线检测要求部分

① 增加了工业射线透照胶片系统的内容,将胶片分为T1、T2、T3、T4四类。增加附录A,对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提出要求。

② 增加了黑度计内容。在附录B中对黑度计的定期校验方法作了明确规定。 ③ 增加了对射线照相技术等级如何选择的内容。

④ 对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不同厚度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图进行修订。 ⑤ 小径管对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和透照次数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⑥ 在附录B中增加了根据不同K值要求,相应对接环焊缝透照次数的确定方法

⑦ 增加Se-75射线源的应用及嚗光曲线的内容。

⑧ 对观片灯亮度的有关要求进行了修改。

⑨ 对原标准规定的不同射线源适用的底片黑度范围进行了修订。

⑩ 对不同透照厚度、不同透照方式射线底片的像质计要求进行了修订,灵敏度有所提高。

(2) 锅炉、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照相质量分级部分

① 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射线检测厚度范围扩大到2mm~400mm。 ② 增加镍及镍合金压力容器射线照相检验质量分级内容。

③增加铜及铜合金压力容器射线照相检验质量分级内容。

(3) 压力管道环形对接接头射线照相质量分级部分

① 增加了钢、镍、铜及铜合金制压力管道环焊缝的射线照相检验质量分级内容。纵焊缝和螺旋管焊缝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执行。

② 增加了铝及铝合金压力接管环焊缝射线照相检验质量分级内容。

③ 增加了钛及钛合金压力接管环焊缝射线照相检验质量分级内容。

3. JB ——超声检测

(1) 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零部件超声检测部分

① 增加了壁厚大于250mm的钢板的超声检测内容。

② 增加了奥氏体钢板和双相钢钢板超声检测内容。

③ 对壁厚小于3倍近场区工件材质衰减系数公式进行了修正。

④ 增加了锅炉、压力容器铝及铝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内容。

⑤ 统一和修订了锅炉、压力容器复合钢板超声检测内容。

⑥ 增加了双相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内容。

(2) 锅炉、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检测部分

① 锅炉、压力容器钢焊缝超声检测范围扩大到6mm~400mm。增加6mm~8mm

焊缝超声检测附录。

② 增加了焊缝超声检测等级分类的内容。将焊缝的检测级别分为A、B、C三个级别。 ③ 增加了锅炉、压力容器钢制T型接头焊缝的超声检测内容。

④ 在附录N中增加了奥氏体钢焊缝的超声检测内容。

(3) 压力管道对接接头环焊缝超声检测部分

① 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外径为32mm~159mm或壁厚大于或等于~6mm,外径大于或等于159mm的钢制压力管道环焊缝超声检测内容。

② 增加了压力管道对接接头纵焊缝、螺旋焊缝超声检测也可按本标准进行的内容。

③ 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5mm,外径为80mm~159mm或壁厚~8mm,外径大于或等于159mm的铝及铝合金接管环焊缝超声检测内容。

(4)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声检测部分

① 增加了在用螺栓件的超声检测方法内容。

② 增加了按“合于使用”原则,进行超声检测的缺陷定量内容[端点衍射、6dB法、端部最大回波法、AVG方法等]。

③ 增加了超声确定缺陷类型的内容。

④ 增加了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声检测的缺陷记录和检测程序。

(5)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声测厚部分

增加了堆焊部位和复合板厚度的超声测定内容。

4. JB ——磁粉检测

① 在磁化方法中,增加了多向磁化的内容;规定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必须使用荧光磁粉检测的内容。

② 对如下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低粘度油基载液的性能要求;退磁后剩磁值及磁悬液运动粘度要求;磁粉检测可见光照度;在磁化规范部分,对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中直流和交流连续法的电流上限进行修改。

③ 删去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

④ 增加了磁粉检测设备、仪表和材料定期检验的内容以及检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的要求。 ⑤ 增加了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的有关内容;增加了标准试块的类型、图

形、尺寸、及使用方法的有关内容;增加了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的有关规定;增加了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等内容。

⑥ 在线圈法中,按ASME的有关规定,增加了中填线圈检测参数要求,以及了空心工件有效直径的规定。

⑦ 增加了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在用磁粉检测内容。

5. JB ——渗透检测

① 增加了对自显像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

② 增加了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渗透检测内容;规定对高强钢以及对裂纹敏感材料应该采用荧光渗透检测的内容。

③ 删去各种不同类型检测方法的检测步骤内容,增加了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工艺程序示意图内容。

④ 将标准使用温度由15℃~50℃改为10℃~50℃。

6. JB 4730. 6——涡流检测

① 对铁磁性金属管材产品的涡流检测标准试样和验收作了部分改动和改进。

② 对非铁磁性金属管材产品的涡流检测标准试样和验收作了部分改动和改进。

③ 增加了在用铁磁性钢管采用远场涡流检测方法。

④ 增加了在用非铁磁性管的涡流检验方法。

⑤ 增加了附录A《在用铁磁性管涡流检测缺陷特征对比试样》和附录B《在用非铁磁性管涡流检测对比试样》的内容。 GBT3077标准编制说明

GB/T3077

编制说明

2016年4月 《合金结构钢》国家标准

GB/T3077《合金结构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9号文下达的1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对GB/T 3077-1999《合金结构钢圆》国家标准进行的修订工作,该标准计划2016年完成。

2.修订标准的目的

GB/T3077-1999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随着国内冶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GB/T3077-1999版本里的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冶金企业和石油、汽车、工程机械、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的需求了,如材料的规格尺寸、表面尺寸精度、低倍组织、机械性能等,用户规格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这些要求对现行版本都是现实的考验。随着GB/T702和GB/T908标准的升级改版,对应于GB/T3077标准里的相应内容也必须要跟着相应变化;以往低倍评级要求较松,随着科技进步,国内实际水平要高1~个级别,而且随着连铸产品的发展要求连铸材也能够像模铸材一样满足用户更高的要求;现行标准适用规格范围不大于∮250mm,但用户要求更大的棒材,这样在应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许多应用厂家

不得不另外起草协议标准,这给供需双方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通过该标准的修订在国内的应用使国内的合金结构钢实物质量水平及质量特征,整体提高一个新水平,通过该标准的修订使国内钢铁行业有一个更完善统一的生产和验收的技术依据,通过修订该标准,推动我国合结钢向国际方向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节约能源、降低行业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我国合结钢的生产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的规模。

3.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计划下达后,由起草单位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设计了GB/T3077《合金结构钢》标准修订调研函,下发相关单位进行前期调研,截止2016年底共收到各单位文件回函和电子回函26份,对各自使用标准的问题和修订标准提出了

很多建议,起草单位也在内部成立了GB/T3077《合金结构钢》标准修订工作小组,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了汇总整理,对相关意见都进行了具体回复,对于确实不能确定的问题都写明提交讨论会讨论再定,同时查阅和收集了有关标准和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修订草案和草案编制说明,计划5月份组织标准讨论会。

二、修订标准的原则

起草原则:结合我国国情,使制定的标准达到先进水平;与同类国家标准保持横向协调。通过标准的实施提高我国圆管坯的水平,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指导。

本标准按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主要修订内容

1 适用范围

原标准规定范围为:适用于直径或厚度不大于250mm的合金结构钢棒材。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直径或厚度大于250mm的合金结构钢棒材。

本次修订范围:热轧材到不大于∮330mm,锻材到不大于∮600mm。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提供轧材大于∮330mm,锻材大于∮600mm的棒材;像东特抚顺特钢、西宁特钢、首钢总公司、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能传动有限公司都对扩大规格提出了要求。

2 规范引用性文件

① 删除已经作废的GB/T231-1984《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3-1982《金属顶

锻试验方法》、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YB/T5148-1993《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② 增加了GB/《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GB/T6394《金属平

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xx6《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YB/T5293《金属材料 顶锻试验方法》;

③ 将各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年号版本号去掉;

④ 钢中各元素的化学分析方法的引用标准整个去掉?

3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此次修订,考虑到GB/T702和GB/T908改版,将引用标准中的年号都去掉,内容还是直接用GB/T702和GB/T908,至于要求达到的精度,可以提到讨论会上商定。

4 牌号及化学成分

① 增加35MnB、38SiMnVB、25CrMnSiNi2MoA等3个牌号及相应力学性能参数;

② 将25Cr2MoVA、25Cr2Mo1VA、50CrVA、35CrMnSiA、40CrNiMoA、18CrNiMnMoA、

45CrNiMoVA、18Cr2Ni4WA、25Cr2Ni4WA这9个牌号中的字母A去掉;

③ 增加五害元素Pb、Sb、As、Sn、Bi含量上限;

④ 增加氢、氧元素含量,氢含量不大于2×10-4%,优质钢氧含量不大于20×10-4%,高

级和特级优质钢不大于18×10-4%。

5 力学性能

增加大于251~330mm和大于331~600mm两个规格段对应力学性能值的要求。

对于大于80mm以上规格的取样仍然按照本标准规定使用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标准方法进行取样,即可以在材上直接取样,取样方法和BS EN ISO 377:1997完全等效,也可以按照本标准规定改锻成70-80mm的样坯再取样。

6 低倍组织

① 增加电渣钢低倍合格级别;

② 对于电渣钢取样规定修改的地方是:低倍按子炉号头尾个取1个共2个,删除“但

化学成分仍每个电渣炉号取1个”;

7 其他

① 由于GB/最新版2016版,在其引言里规定只要求使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布氏硬度的符号HBW,不应与以往的符号HB和用钢球压头时使用的HBS相混淆,因此本标准修订时也将对应布氏硬度的符号

修订为HBW,相应的状态硬度符号修订为HBW10/3000;

② 增加了引言部分,按照GB/标准要求对涉及专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③ 对一些原先不符合现行标准的符合进行了修订,如规定非比例延伸屈 服点强度由“σs”修订为“Rp”,规定非比例延伸率为%时的应力由“σ”修订为“”;

④ 把热顶锻、脱碳层和非金属夹杂物都放进特殊要求里。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4月 标准编制说明

重庆凯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妇科烫熨灸贴注册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一、产品概述

妇科烫熨灸贴是用于妇科烫熨治疗和灸法治疗的敷贴产品。它的主要工作原理首先是由“妇科烫熨灸贴”中的TDP元素粉发射出的远红外线电磁波与人体匹配而产生共振吸收,其能量被体表浅层组织吸收后,产生生物学效应,主要是内生热效应。其次,是烫熨加温发热层中的化学反应物氧化反应发热直接对体表进行热敷,用热传导的方法产生热效应。

二、安全要求

产品与人体接触的材料为医用压敏胶和无纺布,由具有批准文号的外购单位提供。其它使用中与人体相接触的材料也都通过了生物相容性试验。

三、 根据于2000年2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本产品使用形式为其它无源接触器械,并且为暂时接触皮肤的器械,故本产品将管理类别定为二类。

四、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1、 关于本标准条:“TDP烫熨灸层温度应不高于80℃”是基于本标准第条的检验条件下所测的温度,当满足此条要求的产品在人体上使用时,其TDP烫熨灸层最高温度不高于60℃,符合YY 0306-xx热辐射类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2、 关于本标准条:发热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TDP烫熨灸层温度应不低于35℃,是基于产品中化学发热剂的反应时间和发热量来确定的。

五、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GB/T 191-xx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 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一、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编制目的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是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是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能够针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以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实

现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最佳秩序,推动企业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外贸出口的效益型发展路子,增强全行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它是研究、分析和优化标准体系的重要工具,是系统收集标准和编制标准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企业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善、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要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编制本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将为本公司各级各类人员了解掌握标准和实施标准提供基本依据,为制定本公司企业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本公司的经营理念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编制原则

(1)目标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满足本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能够

促进企业管理达到科学有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系统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在企业大系统中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3)层次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严格按标准的内在联系组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层次分明的统一体。

(4)协调原则——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一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以发挥体系的整体效能。

1

、编制要求

(1)全面成套——企业标准体系表应力求全面成套,要充分贯彻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包括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凡是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标准均应纳入体系。

(2)层次恰当——企业标准体系中每一项标准都要根据其适用范围,恰当地安排在不同层次和位置上,其上下、左右关系要理顺。上下是从属关系,下层标准要服从上层标准;左右是协调与服务关系。

(3)划分明确——企业标准体系中每一项标准所属门类的划分要明确,应按标准的功能划分,而不是按照行政系统划分;应避免将应该制定成一项标准的同一事物或概念,由两项以上标准同时重复制定或无人制定。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GB/T 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xx《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xx《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xx《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xx《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体系表结构

本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其结构见图1。

2

图1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中虚线框内是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虚线框上方是对企业标准体系起指导性作用的文件,包括本企业方针目标、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按照GB/T 15497-xx、GB/T 15498-xx所推荐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形式,本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均采用层次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1中的“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和“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两个方框分别对应一个文件明细表,如表1和表2所示。图2、图3、图4中的每一个实线方框均对应一个标准明细表,以“技术基础标准”为例,其形式如表3所示。

图2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3

4

图3 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图4 企业工作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表1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

表2 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

表3 技术标准明细表

标准组成及编排方式

纳入本体系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

①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②采用已有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③应有的但在国内外标准中尚为空缺而需要制定的企业标准。 以上各类标准编入本体系表时,采取以下的编排方式:

——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直接在标准明细表中列出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采用尚未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其标准名称直接作为本体

系表中的标准名称,其标准号列入明细表中“采用的国际国外标准号”

5

栏内,而“标准号”栏留作空格,表明需要将此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企业标准号。

——对于尚无国内外标准而又需要制定的标准,只列出标准名称,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需要制定企业标准”。

编码规则

1.本体系代码编码:

对列入本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每一项标准,均赋予唯一的标准体系代码,本体系表的代码采用四段式,段间以“—”分隔,其格式是:

标准顺序号

标准分类码 标准体系分类码 体系编码

编码规则如下:

●体系编码用2位字母即相应体系拼音简称;JS——技术标准体系;GL——管理标准体系;GZ——工作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分类码用1位数:1——技术基础标准2——管理标准体系;3——工作标准体系。

● 标准分类码根据GB 15497-xx和GB 15498-xx的规定,技术标准体系分为17个子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分为18个子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分为8个子体系。具体编码见表2企业标准体系中标准分类及其代码。

用2位数 比如“01,02,03”,„„ 指导性文件省略标准分类码。 ● 标准顺序号用2位数: 01,02,03 „

6

表4 企业标准体系中标准分类及其代码

2. 指导性文件编号

采取六位数编码,即文件分类码+顺序码,其中文件分类码:001——企业方针目标;002——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003——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7

企业标准的编号规则

表示标准发布的年代号; 表示同类文件顺序号; 表示标准类别:100为技术类,200为管理类,300为工作类; 表示企业标准的代号;

、标准统计与分析

1) 标准统计

纳入本体系的国家标准有431条,行业标准有113条,地方标准有 4 条,企业标准239条,国际标准 0 条,合计787条,具体统计见下表

标准汇总表

2) 标准分析

a) 从构成上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有关产品的主要技术标准引用了国家、

行业及国际标准,表明公司产品的技术要求已达到国际要求。 b) 本体系所采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外客户和国内客户的需要。同时,在产品创新与新产品技术标准化以及管理优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与其它体系交叉情况及资源配置处理

a) 本体系将原有包含ISO 9001体系、ISO14001体系、计量体系等全部手

8

册文件、程序文件全部纳入,同时将大部分的第三层文件也纳入,并从格式和编写上

尽量满足标准的要求。

b) 为了满足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要求,企业在原有ISO文件体系管理小组

基础上,扩建组成了由原最高领导牵头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管理者代表主抓日常事务。

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性文件

1) 企业方针目标,见附录A;

2)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见附录B;3) 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见附录C。

企业标准明细表

1) 技术标准明细表,见附录D; 2) 管理标准明细表,见附录E; 3) 工作标准明细表,见附录F。

企业标准统计表

技术标准统计表、管理标准统计表、工作标准统计表,见附录G。

附录A

9

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

标准化方针:

标准管理,规范生产,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标准化目标:

1、 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于2016年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

业”AAA级复评;

2、 2016年之前,完善主导产品的内控标准,产品采标率达

到98%,始终保持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3、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10

附录B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

11

附录C

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

12

13

14 高纯铜标准编制说明书

《高纯铜》标准编制说明书

一、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4号

文件《关于下达xx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订项目计

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xx9070-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起草,计划于2016年12月完成。

二、 编制原则

满足市场需求,规范市场行为,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三、 编制情况

接受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人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资

料,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试验实际情况,

在原国家标准GB/T 467-1997《阴极铜》的基础上,根据高纯铜冶金

技术和产品分级的技术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本标准中高纯铜

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技术指标; 2016年4月提出标准草案,并

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于5月

底提出《标准预审稿》。经过标委会组织讨论,于7月底提出《标准

审定稿》。

四、 开展项目的背景情况

高纯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化工材料和特殊合金材料,随着大规模集

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电器制品市场的迅速扩展,高纯金属

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高纯铜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日益被重视,除用

于制备高纯分析标准试料、电子工业各种连接线、电子封装用键合线、

高品质音频线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溅射靶材及离子镀膜等高技术

领域外,高纯铜还是原子能、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

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宝贵材料。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作为战略物资的

需要,高纯金属对于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纯、超高纯金属的制备

及应用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属于新型的不断增长的领域。近

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色金属铜光谱标准样品已不能

较好的反映客户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突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

的高纯金属市场的强烈需求,产品品质差异大;另一方面,高纯金属

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由于这种状况,有必

要对高纯金属的产品要求予以界定,对高纯金属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导

性准则,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高纯金属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为

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 项目组成员及其主要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闫忠强,白延利,艾琳。具体工作如下:

——闫忠强为该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组人员具体分工,确定

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对国内高纯铜的市场需求及生产

状况、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调研,组织人员进行高纯铜标准的编写工作,

并参与标准的验证工作。

——白延利为该项目主管,对整个项目全面管理及组织实施,协

调内外部工作,审查标准文本内容及格式,组织标准审定,对技术性

内容审核把关,并对送审稿进行审核把关工作。

——艾琳负责推动项目的实施、控制项目进度,对标准制定过程

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并组织实施,调研高纯铜产品的市场情况,

解决标准起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负责标准的验证工作。

六、 标准介绍

1标准首次制定,属于新起草的标准。

2基于高纯铜市场需求及应用等原因,将高纯铜分为两个牌号:

HPCu-1、 HPCu-2。作为重要的高纯金属材料之一,高纯铜的市场及

应用较为广泛。其中HPCu-1高纯铜板可直接作为添加元素应用于航

空,宇宙原子工业的超合金,及新合金的开发,以及分析标准试料;

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制备成高纯铜箔,用于原子反应堆屏蔽材料。

另外,高纯铜板可经真空熔炼成为高纯铜锭,用于制备高纯铜管及微

电子、TFT-LCD、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功能镀膜用高纯铜靶材。高纯铜

板也可经真空连铸工艺可制成高纯铜杆线,用于制备电子封装用键合

线、高品质音频线等。

3高纯铜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辉光放电质谱。高纯金属材

料的纯度一般用减量法衡量。减量计算的杂质元素主要是金属杂质,

不包括C,O,N,H等气体元素,但是气体元素的含量也是重要的衡量指

标,一般单独提出。依应用背景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析的杂质元素种类

也不同。以往杂质的测定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但近年来有逐渐以灵敏度更高的

辉光放电质量分析法为标准的倾向。GDMS具有检测灵敏度

高,无须破坏样品,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引入污染等优点。本标准即采

用GDMS作为化学成分测试手段。

4根据市场对高纯铜指标要求,结合GB/T 467-1997标准,将高

纯铜的杂质元素定为18个,即Ag、Fe、Ni、Zn、Co、Bi、Cr、Mn、

Sb、Cd、Pb、Sn、Te、Se、As、P、S、Si共18种元素。

5本标准在原国家标准GB/T 467-1997《阴极铜》的基础上增加了

两个牌号,即增加了HPCu-1、 HPCu-2两个牌号。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市场需求,逐级提高高纯铜产品的纯度,

以满足不同行业需求。我公司高纯铜产品GDMS分析报告见附录。

本标准中HPCu-1高纯铜产品符合18种主控杂质元素含量之和小

于1ppm、HPCu-2中18种主控杂质元素含量之和小于10ppm。

七、 标准水平

本标准达国际先进水平。

八、 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不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也不与其他标准相冲

突。

九、 标准属性

本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

《高纯铜》标准编制组

2016年7月 标准的前言、引言与编制说明

标 准 硇 前 言 、 引 言 与 编 甫 说 明 Ⅱ

陕 西建设 机 械 有 限公 司口艾 昌荣 集

前 言与 编制 说 明 1

据 和说 明、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等却不是在标

按 照 G / . oO《 BT 1 —2 0 标准化工作导则 1 第 l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的规

定 ,标准 的前言包括两大部分 。一为特定部 分 ,应说 明六个方 面的问题 :其一是对编写 系列标准或 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而言的 ;

其 二 是 对采 用 国际标 准 、导 则 、指 南 或 其 他

准前言 中规定要写 的内容 ,不允许在前 言中

出现 。如果在前言部分写进 了标准的编制原 因和有关技术内容 的说 明 ,就超 出了前 言中

所 规 定 的 编写 内容 。

引言与 编 制说 明

文件而言的;其三和其 四是对修订标准而言 的;其五是说明所编标准与其他标准文件的

关 系 ;其六 是 说 明标 准 中附 录 的性 质 。另一

G / . 中规定 ,如果需要 ,可在 引言 BT 1 1 中给 出编 制该 标 准 的 原 因 以及 有关 标 准 技 术 内容 的特殊信息或说明。如前面所述 ,在标 准编制

说 明中所包括 ,而在标准前言 中不应 包括的那些 内容 ,恰好是标准引言 中规定要 写 的内容 。其 中,关于标准 的编制原 因或重 要意义 自不必说 ,关于标准技术内容 的编写 原则 、确定依据 、试验验证分析及技术经济 效果分析论证等 ,正是有关标准技术 内容的

为基本部分 ,也应说 明六个方面 的问题 :分

别是标准的提 出、批准 、归 口、起草单位 、

主要起草人及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

布情况。

在编写标准前言时 , 应当严格按照 G / BT 1 所规定 的这两大部分 l 个方面内容依次 . 1 2

写 出,一般不应随意超 出其所规定 的范围。 如果不具 备上述方面的条件 ,则不必写。任 何标准的编写总有提出、归 口、批准 、起草 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因此 ,基本部分的这些 方面内容一般不可缺少。此时标准 的前言必 然显得非 常简单。 对照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要求 ,实际上 在标准 的前言中已经包括 了标准编制说明中 应包括的大部分 内容 。如前言的特定部分关 于系列标准或 多个部分组成标准的说 明,采

标 的说 明 ,标 准 的废 代说 明 ,重 大技 术 变 化

特殊信息或说明 。

些技术 内容 比较 简单 的标准 ,人们容 易理解和掌握使用 。这部分 内容可以省略 ,

即不需写引言。但是 ,一些技术内容复杂 , 影响面广 ,包

含 了当前一些最新科技成果和 经验总结 的标 准 ,为 了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

标准 ,准确掌握标准的实质和 内涵 ,以便正

确地使用标准 ,这部分内容就不可缺少 ,即

应 当写 好 引 言 。

例如 ,当前在世界上影 响非常大 的两套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 准和环境管理体 系 标准 ,其 中每一项标准中都写有十分精彩 的 引言。在读标准之前 ,先读 引言 ,对于读者 了解标准 的编写宗 旨,把握标准的精蕴 、脉 络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标准大有裨益 ,应 予仿效 。 因此 ,认真写好 引言 ,对标准能得 到正 确理解 和顺利实施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说 明 ,与其他标准文件关 系的说明 ,以及前 言的基本部分关于标准的提 出、归 口、起草 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 的说明都是在标准编制说

明中也需详细说明的内容。 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在标准编制说明 中 还有 一 些 内容 ,如 标 准 的编 写 原 因 、重 要 意 义 、标准编写原则 、主要技术 内容

的确定依

果味饮料标准编制说明

########饮料有限公司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 标准制定的背景

#######饮料有限公司在拟生产果味饮料过程中,经查新检索,未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国家目前没有《果味饮料》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本公司为了生产需要,制定了Q/####C000#S-2016《果味饮料》企业标准,作为本公司生产指导之依据。

二、标准制定过程

为制定本标准#######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了企业标准编写小组,由公司负责人###任组长,全部生产技术人员参加。编写小组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饮料企业生产情况和技术资料,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生产工艺及流程,参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经过仔细研究论证后进行标准的起草编制。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标准格式编制遵循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相关法律、

法规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参考了GB/T 21731-xx《橙汁及橙汁饮料》、GB 19297-xx《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和GB 10789《饮料通则》等国家标准,经过多方调查和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我公司的实践验证,特制定此标准。对产品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保质期做出了明确规定。

四、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原料的要求:

本标准中涉及的主要原料水必须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白砂糖必须符合GB 317《白砂糖》要求;果汁必须符合GB 17325《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卫生标准》要求;其他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感官要求:

本标准中色泽、滋味、香气、杂质 是参照GB 19297-xx《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感官指标,结合本产品特性制定的。

理化指标:

本标准中制定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是为了在生产中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参照NY/T 434-xx绿色食品 《果蔬汁饮料》并结合我单位原料配方制定;本标准中总砷、铅、铜、二氧化硫、展青霉素的制定是依照GB 19297-xx《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表1理化指标制定的。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的制定是依照GB 19297-xx《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表2微生物指标制定的。

检验方法:

总砷的测定按GB/T 规定执行,铅的测定按GB/规定执行,铜的测定按GB/T 规定执行,二氧化硫的测定按GB/T 规定执行,展青霉素按GB/T 规定的方法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按GB/T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食品添加剂:

本标准中使用的甜味剂、酸味剂、稳定剂、食用色素、食用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均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量均符合GB 2760的规定并在比对表中一一列出。

五、主要参考文献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

的测定

GB/T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苹果、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0789 饮料通则

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732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卫生标准

GB/T 19416 山楂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饮料有限公司

2016年##月 ##日 《锂带》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锂带》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及计划任务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2016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号精神。由奉新赣锋锂业有限公司负责制修订《锂带》国家标准,完成时间为2016年。

二、产品的概况以及生产工艺

1. 锂带的性质、用途 锂,金属元素,元素符号Li,原子序数3。银白色,质软,密度:/cm3,是密度最小的碱金属。露置空气中渐变黄色或黑色。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与稀盐酸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氢气,与冷硫酸作用较慢,与硝酸作用猛烈。溶于液氨后成蓝色溶液。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但与氮反应生成保护性的氮化锂层。加热至100℃以上时生成氧化锂,红热时能与氢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与氮、卤素和硫直接化合。遇水、氮、酸或氧化剂有起火和爆炸危险。

锂带是金属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其能源储备量达到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而

在放电容器方面,甚至达到传统产品的10倍左右,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此外,金属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没有记忆效应等优势,以公认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使其市场销售得以快速增长。在某些用途上金属锂电池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镍氢充电电池,目前市场上的数码摄像机高级数码相机采用的都是金属锂电池,金属锂电池的大量使用也将拉动金属锂的消费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锂带的生产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能有限公司等。 2.生产工艺

锂带以金属锂锭为原料,在温度为、露点不大于-45℃的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进行剥皮、切头和表面处理等;将处理好的锂锭装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形成锂带;用卷绕机对锂带进行卷绕、张拉。

三、编制过程

编制原则

原标准GB/T 20930-xx《锂带》,无论是规范格式,还是具体技术要求等方面,均有不适宜现状之处,为指导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要和使供需双方公平受益,标准格式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修订。

本标准是以奉新赣锋锂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并根据用户要求,包括化学成

分、外观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贮存与订单要求等。制定的标准充分考虑企业、使用单位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征求意见单位

本标准草案完成后,以书面形式征求国内相关单位的意见:

、各阶段工作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16年1月成立编制委员会,委员会内部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2)2016年1月~2016年2月对运行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各方面的试验和验证。对生产厂

家和用户进行调研。并查阅相关标准。

3)2016年2—4月根据收集到的用户质量要求,结合企业标准,形成《锂带》国家标准讨论稿。

四、主要技术内容说明,包括技术参数与指标的确定依据、修订标准的各修订点及其理由等: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1)更新了原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部分文件。GB 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已作废,修改为现行标准:GB190-2016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1-xx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有最新版本GB12268-2016

2)修改了原标准产品分类。锂带分为五个牌号:Li-1高纯级、Li-2 低钠级、Li-3 电池级、Li-4 工业级、Li-5 高钠级。修改为:锂带分为四个牌号:Li-1、Li-2、Li-3、Li-4。锂带目前市场上主要用于制备锂电池,锂电池对金属锂的要求集中在高纯级、电池级1、电池级2,本标准删除Li-5,将Li-4化学成分作了修改。

3)修改了原标准规格及偏差。规格增加了厚度小于的超薄锂带,主要是满足下游锂电行业的需求,而且随着锂带挤压技术的发展,超薄锂带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4)修改了原标准牌号与化学成分。各牌号增加了铅的要求。增加铅的要求主要是RoHS6项中对铅有专门要求。修改后为:

表1 锂带的化学成分 %

操作。修改为:锂带应在温度为、露点不大于-45℃的手套箱内或相对湿度不大于2%的干燥室内进行操作。锂带挤压时会发热,温度很难精确控制在。手套箱在气氛控制上比干燥室有优势,产品质量跟可靠,因此加入手套箱。

6)修改了原标准如用自产锂锭加工锂带,浇铸每一炉精锂锭时,同时浇铸一个Ф100mm×120mm的样锭,沿锭的横截面切成锂片,放入盛有除去水、气的石蜡油的带磨口取样瓶中或装入干燥的铝塑复合袋中。修改为:供方浇铸每一批锂锭时,同时浇铸一

个Φ100mm×120mm的样锭,切去两端,沿锭的横截面切成扇形状锂片,放入带磨口干燥的取样瓶中密封或装入干燥的铝塑复合袋中密封。切成扇形状锂片,样品上附有一段表层,样品更具代表性,加入石蜡油会影响样品称量。

7)修改了原标准如用外购锂锭加工锂带,可从购得的商品锂锭中随机抽取一个锂锭,将锂锭等高分成三份,取中间截面部分去表皮后切成锂片,放入盛有除去水、气的石蜡油的带磨口取样瓶中或装入干燥的铝塑复合袋中。修改为:如用外购锂锭加工锂带,可从购得的商品锂锭中随机抽取一个锂锭,将锂锭等高分成三份,取中间扇形截面部分,放入带磨口干燥的取样瓶中密封或装入干燥的铝塑复合袋中密封。

8)修改了原标准 仲裁取样按如下规定进行:在该批产品取一卷锂带,随机截取一段目测表面质量,并测其宽度和厚度各三次值,取平均值作为该批锂带的宽度值和厚度值。化学成分检测要求在该批产品中任取三卷锂带各50g,在清洁、干燥的不锈钢坩埚中熔化,用不锈钢搅拌除去浮渣后,铸出检验所需的锂片,切去表层剪成小块作为试样。 修改为:仲裁取样按以下两种方式任一规定进行:1)在该批产品任取一卷锂带,随机截取一段目测表面质量,并测其宽度和厚度各三次值,取平均值作为该批锂带的宽度值和厚度值。化学成分检测要求在该批产品中任取三卷锂带各50g,在清洁、干燥的不锈钢坩埚中熔化,用不锈钢搅拌除去浮渣后,铸出检验所需的锂片,切去表层剪成小块作为试样;2)任取两卷锂带各5g,装入带磨口干燥的取样瓶中密封或装入干燥的铝塑复合袋中密封。

9)修改了原标准检验结果的判定。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批不合格。修改为:

化学成分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则在该批产品中对该不符合项加倍取样进行重复试验,若重复试验结果有一个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则判该批产品不合

格。

产品的规格和外观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按批判不合格。经供需双方商定,该批产品可由供方逐卷检验,合格者交货。

每件产品都是独立包装,因转运过程中,偶尔会导致某件产品破损,从而导致外观不符合标准规定,此时只需判该件产品不合格,而不需判整批不合格。

10)修改了原标准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GB190-1990中图10“遇湿易燃品”标志、GB191-2000中图6“怕湿”标志和GB/T6388-1986中图1-5“化工”标志。修改为:产品外包装应标明GB190—2016中图“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标志;GB191—xx中图6“怕雨”标志;GB/T 6388—1986中图1-5“化工”标志。

11)包装中,增加内包装要求。增加条款,内包装为金属或塑料卷盘,使用金属卷盘包装锂带时必须要用辅料把锂带跟金属卷盘隔开,金属锂带不能直接跟金属卷盘接触。将原标准条款

改为。

五、验证试验的情况和结果

按本标准生产的锂带,经使用单位检验和使用,可以满足用户单位的使用要求。经生产单位验证,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八、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可向生产厂家和用户推荐采用本标准。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可废止 GB/20930—xx

十一、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在制定本标准时,参考了企业标准和国内客户实际要求,从与国外公司的对比,绝大部分标准的指标基本与国外指标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更优,其制定是结合生产单位的实际能力并可以满足用户需要制定。

奉新赣锋锂业有限公司

编制组 注册标准编制说明11.17

注册产品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及背景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该系统是台式全身应用超声诊断设备,用于临床超声诊断检查。

本标准代替xx年8月发布的YZB/国0398–2016《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

本标准因增加探头型号、采用了新的国家版本而进行修订,与前版标准相比有如下变化: ——增加了探头型号D6-2;

——增加新的产品型号DC-6 ExpertⅡ、DC-NovaS;

——采用了新的国家标准: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2 技术要求的确定

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现行颁布的标准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编制了本产品标准。

生物学评价说明

根据GB/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产品的应用部分包括探头和穿刺架预期与患者接触,其中探头和穿刺架在术中检查时预期与血路短期接触,因此探头声透镜和外壳材料,以及穿刺架使用的材料需要满足标准规定的生物学测试,包括:细胞毒性,致敏,刺激或皮内反应,全身毒性和血相容性。

关于环境试验要求

本标准的环境试验要求符合GB/T14710-93《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以及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表1对环境试验补充的规定。其中气候环境条件是根据该产品规格和特点来确定的,低温存储实验温度为-20℃,其余符合II组条件规定。机械环境条件符合试验分组中II组的条件。

关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的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符合GB/T 191-xx《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以及YY0466-xx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和国家局xx年7月发布的《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

探头防水等级试验深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探头的防水等级为IPX7,测试时探头部分可浸入水中1米。

3 有关安全的内容

本标准全面贯彻《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和 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内容。本标准将“安全要求”以附录A形式进一步确切,完整地表述“安全”这一主题,且能保持原标准结构上的相对完整性。

针对B型超声诊断设备,按照国家现行颁布的标准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中的相关要求,根据本诊断系统的情况,对安全性能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其中不适用部分在下面

作了说明。本产品由于配置ECG附件,对于附录A的“安全要求”部分,相对标准GB10152-1997的和两项对本产品是适用的。

检验分类

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是产品交货时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 型式试验项目是进行产品注册、周期检验、产品安全认证等类型的试验时应检验的项目。

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注册检验和安全认证检验,在检验的项目中,如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项目,允许对不合格项进行修复。修复后根据验收方或“第三方”与生产方共同商定的复验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为不合格品。

周期检验和许可证检验,在检验的项目中,如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项目时,抽取双倍数量的诊断系统,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为不合格品。

有关条文

附录A安全部分不适用项目的说明。

不适用项目的说明。

1) 所用材料和结构的等同性,非此类设备,不适用

2) ) 熔断器,无外部熔断器,不适用。

3) ) 输出,非此类设备,不适用。

4) ) 生理效应,无此类生理效应,不适用。

5) ) 冷却条件,无冷却装置,不适用。

6) )机械稳定性,非此类设备,不适用。

7) ) 电热元件标记,无此类元件,不适用。

8) ) 电池的标记,非此类设备,不适用。

9) ) 功能接地标记,无功能接地,不适用。

10) ) 非永久性安装设备,不适用。

11) ) 非此类设备,不适用。

12) ) 非永久性安装设备,不适用。

13) )无此类电容器及电路元件,不适用。

14) ) 无此类情况,不适用。

15) ),b) 无气瓶,不适用。

16) ) 非附加电源的电网供电设备,不适用。

2

17) ) 无一次性电池,不适用。

18) ) 无可充电电池,不适用。

19) ) 无特定供电电源,不适用。

20) ) 无电机,不适用。

21) ) 无内部电源,不适用。

22) ) 非II类设备, 不适用。

23) ) 非内部电源设备,不适用。

24) ) 无直接应用于心脏的应用部分,不适用。

25) 15c) 无此类调节孔盖,不适用。;

26) 16c)产品的控制器在次级,与网电源加强绝缘隔离并且是安全特低电压,所以不适用。

27) 16d)产品可由一随时可拔出的插头装置与电源断开,所以不适用。

28) 16f)产品无调节孔,所以不适用。

29) 17d) 产品无软轴,所以不适用。

30) 17h) 产品无防除颤应用部分,所以不适用。

31) 18g)产品不具有超过的接地连接阻抗,所以不适用。

32) 18k)产品不具有功能接地端子,所以不适用。

33) 18l)产品为I类设备,所以不适用。

34) 21c)产品非可携带设备,所以不适用。

35) 产品无支撑件,所以不适用。

36) 在GB10152中明确为不适用。

37) 22产品正常使用时,虽然4D探头内有电动机,探头结构保证其密封在探头内部,所以不适用。

38) 产品为移动式设备,正常使用无需搬动,所以不适用。

39) 产品不产生飞溅物,所以不适用。

40) 产品不具有显像管,所以不适用。

41) 产品无悬挂系统,所以不适用。

42) 产品无金属悬挂系统,所以不适用。

43) 产品不使用X射线,所以不适用。

44) 产品不产生X射线,所以不适用。

45) 36 并列标准YY0505-xx暂未实施,所以不适用。

46) 37-41 产品不是AP或APG型设备,所以都不适用。

47) 产品无水槽贮液器,所以不适用。

48) 产品正常使用时不用液体,所以不适用。

49) 产品无泄漏的液体,所以不适用。

50) 45产品没有压力容器、没有压力释放装置和受压部件,所以不适用。

51) 产品无自动恢复装置,所以不适用。

3

52) 产品无给患者提供机械压力,所以不适用。

53) 产品输出不提供治疗功能,所以不适用。

54) 无恒温器,所以不适用;

55) 无此类情况,不适用。

56) 活动部件被密封在探头内,所以不适用。

57) 无电机的电容器,所以不适用。

58) 无此类电机及电热元件,所以不适用。

59) 无直接接在网电源部分和保护接地可触及金属部分之间的电容器,所以不适用。

60) 产品不具有可充电电池,所以不适用。

61) ) 无此类控制器,不适用。

62) ) 采用断路器实现与网电源的分断,所以不适用;

63) ) 无搪锡,不适用。

64) 产品为可分离式的电源线,所以不适用。

65) )无此类变压器,不适用。

66) 产品无内部电源、不打开外壳即可更换的熔断器以及热断路器和过流释放器,所以不适

用。

67) 产品无油箱,所以不适用。

不适用项目的说明。

1))无此类情况,不适用;

2)) 无经食道使用的换能器,不适用;

3))1)应用部分为BF型,非B型,不适用。

3))5)非与高频手术设备一起使用的设备,不适用。

4))11)无经食道使用的换能器,不适用。

5))无经食道使用的换能器,不适用。

6))非仅应用于成人颅骨设备,不适用。

7))具备实时成像能力,不适用。

8))无经食道使用的换能器,不适用。

不适用项目的说明

1) 系统中无不使用工具即可打开的罩盖、连接器等,所以不适用;

2) 系统漏电流不允许超过容许值,所以不适用;

3) 系统正常使用时无运动部件,无传动部件,正常使用时没有运动部件,无电控机械运送和紧急装置,所以不适用;

4) 系统未采用多孔插座,所以不适用;

4

5) 系统中无隔离装置,所以不适用。

4 自测报告见附件

5 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GB/T191-xx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

GB/T9969-xx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医用电气设备 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医用电气

系统安全要求

GB10152-1997

GB/T14710-93

GB/

GB/T16846-xx

YY0466-xx

YY0593-xx B型超声诊断设备 医用电气设备 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10号

6 管理类别的确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本诊断系统属目录中6823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的彩色超声设备,管理类别为III类。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5 标准编制说明范例090307

如何填写“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答案一:

1、工作概况

2、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3、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二、答案二: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所做的工作;

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预期的经济效果;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三、答案三: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审定纪要、前言

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

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制订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工作简要过程。其中包括:调研、试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2.采用和借鉴国内外标准资料的情况,包括国内外标准水平分析。

3.标准主要内容的解释,修订标准时应有新旧内容的对比,同时还要写出修订的理由。

4.贯彻该标准的措施、要求、建议。

5.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产品标准审定纪要的内容要求

产品标准审定纪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产品标准审定会时间、地点、参会单位、人员、主持单位等。

2.讨论中重大问题的一致修改意见,一般问题的原则修改意见。

3.对标准起草单位的要求,如修改进度、修改方法以及修改后是否需要再进行审定。

4.建议企业主管部门协调或帮助解决的问题。

5.审定结论性意见,即完全通过,还是基本通过,还是没通过。

6.如果是函审应附审定意见汇总

产品标准前言的内容要求

前言在标准中属于资料性概述要素,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特定部分:

1.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标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或第一部分标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结构,并列出所有己知其他标准或部分的名称。

2. 说明与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文件一致性的程度,写出对应的国际标准或文件的编号、名称,并列出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差异和所作的主要编辑性的修改。

3. 说明标准替代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

4. 说明与本标准前一版比较的重大技术变化。

5.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的,哪些是资料性的。

基本部分:

1 本标准由XXXXXX提出。

2 本标准由XXXXXX批准。

3 本标准由XXXXXX归口。

4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

5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6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情况。

以上信息有就写,没有可省略。

四、答案四: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作为技术归口单位。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中急需制定的基础性标准之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xx年9月发文立项,xx年3月24日发布,xx年5月1日实施,标准编号为GB/T19680—xx。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大规模兴起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在传统流通方式向现代物流过渡的阶段,各类物流企业的业务背景、经营规模以及服务质

量差别很大,类型各异,明显存在着“散、小、弱、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市场的强烈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盲目发展,竞争行为不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根据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物流企业及其分类予以界定,对物流企业的现状评估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标准,以规范物流市场行为,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应用领域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界定,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评估与选择,也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

四、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

本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如下: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以“我国物流企业分类、主要功能与运作模式”作为研究课题?对我国物流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并经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委托,以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本标准的初步框架。

2.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根据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以及我国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标准的初步框架进行归纳综合,首先对物流企业的分类提出了标准草稿,分别邀请国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以及国内若干大型物流企业参加,对分类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以及类型划分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讨论的政府部包括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企业有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铁快

运、托普集团、北方工业公司等。两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制订此项标准的必要性,同时对物流企业分类提出了具体意见。

3.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先后到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外运集团、中邮物流、中铁快运、中远物流、首联配送中心等各类物流企业,就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种类、经营规模、资产状况、信息化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此标准将我国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类,并进一步提出各类物流企业的评估等级与指标,形成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草稿。

4.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40多家各类物流企业参加的研讨会,对《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草稿,特别是对物流企业评估等级划分与评估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起草组在充分吸收企业提出的意见的同时,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其他行业对企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对标准草稿,特别是

评估指标部分,反复推敲、修改,形成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函寄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和近百家物流企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后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5.按照新的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管理程序,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于xx年10月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公示,进一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了“送审稿”,并于11月召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议审查“送审稿”,获得通过,之后,又根据审查会意见,对标准稿作最后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于xx年1月报国家标准委审定发布。

五、标准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本标准分为6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介绍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标准所适用的领域。

2.规范性51用文件

GB/T18354物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根据审查会意见,GB/T18%4已确定的术语及定义,本标准不再列出,同时,改写了GB/T18354中的“物流企业”定义,新列G‘‘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三个定义。

4.分类原则、方法

根据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处于传统业务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物流企业类型的划分,是以本标准的物流企业定义为基础,按照物流企业以物流服务某项功能为主要特征,同时向其它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的不同状况而确定。这种划分是将物流的本质要求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5.物流企业主要类型

本标准按照对物流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将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仑储型、综合

服务型三种类型,并提出了每种类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运输型物流企业是以从事货物运输,包括货物快递服务或运输代理服务为主,并包合其它物流服务的企业,也就是说,除了以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快递、货代业务为主业或基础,还要进一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能够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站、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服务,并建立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仑储型物流企业是以从事区域性仑储业务为主,包含配送等其他物流服务活动的企业,与传统仓储企业相区分的,是在为客户提供储存、保管等仓储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配送、送货上门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有条件的也可开展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但不是这个类型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是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的企业。综合物流服务集中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与发展水平,主要是为客户制定物流方案,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全程服务,并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是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中的新兴运作模式。

6.物流企业评估指标

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各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与综合能力,并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提出对物流企业评估的五个等级以及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企业的评估指标。需要说明的是:

在评估指标的总体设计上,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均按照经营状况、资产、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六个方面来评价;

在评估指标的具体项目中,不同类型物流企业有所不同,如运输车辆,运输型为自有,其它为自有与租用;仓储面积,仓储型为自有,运输型没有,综合服务型为自有与租用;仓储型没有运营网点,而是配送客户点;综合服务型则特别提出了为客户提供物流规划、资源整合方案的指标;在评估指标的高低上,对运输型的车辆规模要求高一些,并根据运输企业的特点,可在车辆数量与总载重吨之间选择一个作为评估指标,对综合服务型考虑了轻资产的需要,但运营网点要多一点,对仑储型的营业收入要求略低一些。 信息化是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都要求有相对完善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的支持,能够具备货物信息不同程度网络化管理、实时监控、信息查询等功能。

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各项指标的不同特点,带*的指标项目为企业达到某种类型资质等级的必要条件,其余为参考指

五、答案五:

标准系列之三:《连续玻璃纤维纱》编制说明

一、 概述

连续玻璃纤维纱是指连续玻璃纤维原丝经退解、合股而成的有捻结构,用于织造的纱线。在我国的生产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普遍使用的连续玻璃纤维纱主要有无碱和中碱两种玻璃成分。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等特点,主要用于织造电子布和电绝缘用布,用于电器、电机等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电脑业的发展,对电子布的需求量猛增,也使得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自我国引进先进的池窑拉丝工艺技术及装备以来,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纤维直径、线密度均匀性和卷装容量大幅度提高,使得织造高品质的电子布成为可能。中碱连续玻璃纤维纱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较高的抗拉强度等特点,用于织造非电绝缘用布,如导风筒基布、窗纱、网布等,在化工矿山、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JC/T169-1994《无碱玻璃纤维纱》和JC/T575-1994《中碱玻璃纤维纱》是一九八九年制订的,距今已十多年,主要技术指标都已落后于目前的生产现状,必须尽快制订新的产品标准。

二、标准制订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国家建材局对建材产品提出的

三、 与国外同类标准和实物样本的对比情况

1.国内外标准情况

我们收集到的国外标准有ASTM D578《玻璃纤维纱规格》,JIS R3414-1999和DIN60850-1987《玻璃纤维纱交货技术条件》等,国内现生产的产品与ASTM D578中的产品在规格品种上相差很大,ASTM标准中玻璃纤维纱的规格有约170个,且均为无碱玻璃成分。国内现有产品品种规格常见的仅几十种。中碱玻璃成分是我国特有的,特别是中碱×2,是目前中碱玻璃纤维纱的主要品种,国外既无此类产品可对比,也无相应的产品标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DIN60850标准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都有自已的企业标准,大都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技术指标要求偏低。

2.与国外标准对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与DIN 60850--1987相比,本标准一等品指标与该标准相当,优等品指标与国外实物样本相当,对于该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某些指标如:如捻度平衡指数、含水率等,考虑到国内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在本标准中也作了规定。

四、 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1、关于标准的名称

本标准是玻璃纤维纱产品标准的第2部分,为区别无捻粗纱和定长纤维纱,本标准定名为

2.关于产品的分等分级

本标准包括中碱和无碱两种成分的连续玻璃纤维纱,其中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有池窑法生产的,也有坩埚法生产的。无碱玻璃纤维纱主要用于织造电子布、电绝缘布和钓鱼杆布等,这三种织物对布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电子布,用户对于布的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要求特别高,因而对纱的要求也特别高,当然也对纱线制造装备、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产成本也较高。中碱连续玻璃纤维纱主要用于织造玻璃纤维窗纱、导风筒布、过滤布、网布等产品,对这些产品的要求不如电子布高,生产企业主要是坩埚法企业,大多采用200孔、400孔漏板拉丝,纱线产品的质量比池窑法要差一些。本标准将用于各种用途各种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纱线统在一起,只有实行分等分级,才能适应各种用户不同的质量要求。

3、关于技术指标的说明

线密度

本标准中纱线线密度用线密度偏差和线密度变异系数来控制。它们是反映玻璃纤维拉丝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其影响因素很多,技术装备水平、漏板加工质量、玻璃液面波动、漏板温差、拉丝速度的控制等

都可能影响到纱线线密度的均匀性,而这些指标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质量,对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织物布面的平整度、织物厚度的均匀性等至关重要。随着池窑技术的引进和坩埚法拉丝的技术改造,我国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玻璃纤维纱线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纱线的均匀性和偏差都能很好的控制。池窑拉丝工艺生产纱线其线密度单值偏差可控制在2%以内。坩埚法生产企业采用变频拉丝,炉温控制技术,也可将纱线线密度偏差控制在5%以内。本标准对纱线的分等分级也体现在这些指标上。优等品指标达到国际知名企业实物样本指标,一等品达到一般国际水平,合格品为国内先进水平。对于目前暂时还未采用变频拉丝的坩埚法生产企业,应尽快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玻璃纤维技术进步的要求。

与现行标准不同的是,在本标准中仅规定了偏差,而未列出具体的品种规格,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无法包罗所有规格和产品,不管企业生产什么规格的产品,都应满足此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际上通行的规格,这样才有利于产品出口和参与国际竞争。

关于纤维直径

纤维直径是用来标称纱线的。实际上,对于某种成分的玻璃来说,纤维直径与线密度密切相关。本标准在对线密度严格控制的同时,对纤维直径采用了DIN60850中的规定,

即规定

断裂强度

玻璃纤维的断裂强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纱线织造过程中的张力要求,同时也使织物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要求。DIN60850-1987中对纱线的断裂强度要求的非常严格,规定的也很具体,分单纱和合股纱,不同的纤维直径分别对交付批的样本平均值和单值作了规定。本标准参考了该标准的规定,同时也进行了简化,未分单纱和合股纱,仅分为公称纤维直径小于等于9μm 和大于9μm两档,具体指标参照了该标准中合股纱的要求。

捻度平衡指数

纱线捻度平衡指数是指将1m长的纱线,使之两端相距100mm形成一个开口线圈,它自身造成的捻回数。纱线捻度平衡指数主要与纱线的初、复捻捻度有关。纱线捻度平衡指数的大小会影响纱线织造工艺性及织物的布面质量。如果纱线的捻度平衡指数过高会造成布面卷曲。若纬纱捻度平衡指数过高,在织造时起圈打扭,在布面上留下疵点。这些都影响产品的质量。

对于一次加捻的纱其捻度总是不平衡的其捻度越大,则捻度平衡指数越大,在标准中仅仅考核合股纱,由于生产未能很好控制,初复捻的不平衡而造成的捻度不平衡。

关于含水率

纱线的含水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设备较先进的生产企业,具有原丝烘干设

备,企业日常控制其含水率都不超过%,而部分没有烘干设备的坩埚法生产企业,大都采用自然干燥,纱线含水率较高。玻璃纤维尤其是中碱玻璃纤维在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析碱破坏,近几年已发生多起中碱玻璃纤维因析碱破坏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纱线含水率高,织造成织物后密封在塑料袋中,水分无法挥发,使纤维析碱破坏。因此本标准中对纱线的含水率作了严格的规定,目的是使企业重视这个问题。

关于外观质量

现行标准中外观质量是采用疵点扣分的方法,这也是传统的纺织行业的作法。作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考虑不失为一个比较实用的作法。但做为国家标准主要用于交收检验和仲裁检验,用扣分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外观检验用肉眼即可观察,有明显污渍、杂物等外观疵点的纱很容易发现,明明知道松纱、葫芦纱会影响使用,甚至不能使用,还要将这些纱混入交付的产品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本标准规定

关于检验规则

本标准外观检验采用计数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抽样表是根据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国家标准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Ⅱ,AQL=确定的。理化性能检验采用计量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抽样表是根据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国家标准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Ⅱ,AQL=确定的。

(8) 关于纱线条干均匀度

纱线条干均匀度是反映纱线粗细均匀程度的指标,以仪器测得的条干不匀率表示。它的基本原理是从管纱中取若干单位长度的纱样称重量,计量其变异系数该指标是重要的纱

线特征,它对于保证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厚度的均匀性以及织物的布面平整度和减少织物外观疵点至关重要。对于连续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过程来说,纱线卷装内线密度的不匀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些不匀在拉丝过程中就已经产生,并且不能为任何后道工序所改变。纱线线密度的均匀性可被分为短片段不匀、中片段不匀和长片段不匀。通常短片段不匀是指长度为500m的纱线段内,测量长度为17mm;中片段不匀是在长度为500m,测量长度为;长片段不匀是在整个管纱内,测量长度为1000m。短片段和中片段不匀可以用乌斯特均匀度试验仪测试,短片段不匀是以

五、 与国家现行法令、法规及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订的原则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编写按照GB/《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标准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与相应国家标准相匹配。

六、答案六:

《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的测定》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项目来源

GB/T12026—2000《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国家标准是通用性标准,按产品用途进行分类,卷烟用包装膜为A类产品,并将其分为普通型和热收缩型两种。从近7年的执行情况来看,该标准在提高和促进烟用包装膜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及提升产品质量方面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为卷烟产品保质、保香方面做出极大的贡献。近几年,随着卷烟技术的提高以及卷接设备的更新换代,企业对卷烟产品质量和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除满足最基本的适用性和隔离水气、保质、保香性能外,还应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良好的上机适用性,以提升卷烟包装的视觉效果,满足高速包装机的使用特点。但是各卷烟企业生产的卷烟经过包装、运输等环节后,烟包或条包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擦花现象,严重影响了卷烟的外观质量,各卷烟企业纷纷要求提高烟用薄膜的耐磨性能,但是烟用薄膜耐磨性的检测方法在国内外还是空白。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了国烟科 146号文件,将制定《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的测定》行业标准工作列入xx年烟草行业标准制订计划。

《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由红云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国家烟草质检中心、湛江包装材料公司共同承担研究。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意义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既考虑到烟用包装膜的生产工艺特点及产品特性,又充分兼顾下游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市场最低准入门槛,不无谓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力求科学、公正、权威、简单易行,起到指导国内烟用包装膜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于烟草行业的作用,以期达到“双羸”的目的。 标准的制定原则是:操作简便、仪器通用、科学适用、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小、卷烟企业和薄膜生产企业都容易推广执行。

在参考GB/T12026《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国家标准及目前标准实际执行的情况下,经过认真分析,多次调研、抽样、试验、讨论修改,起草了《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编制标准的参考依据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项目组收集了烟用包装膜骨干生产企

业的企业标准、卷烟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GB/T12026《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国家标准以及国外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方法标准。在参考这些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

四、标准制定的简要过程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项目组首先召集全体项目成员及协作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召开了项目组第一次会议,就烟用包装膜的生产特点以及在使用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新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研讨,提出了标准的制定原则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此后收集了来自于国内五家烟用包装膜供应企业提供的45个烟用包装薄膜测试样品,获得试验数据近万个,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各项目指标值。经过反复讨论,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形成了《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初稿。将此初稿先后在四家薄膜生产企业进行了工业验证,共验证45个样品,获得验证数据近万个,从统计结果的分布来看,实测值小于等于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0%,小于等于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四家企业烟膜的耐磨性能测定结果均值为:佛山塑料

薄膜集团股份公司, 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岭薄膜有限公司, 湛江包装材料企业有限公司。为兼顾各方利益,考虑到省外薄膜和卷烟企业《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检测设备的尚缺,建议目前《烟用包装膜》行业标准中耐磨性能指标暂设定为≤。

五、《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主要内容 《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的编写按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由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原理;仪器设备;试样调节;测试步骤、结果表示、试验报告九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红云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烟草质检中心、湛江包装材料公司等。

范围

因《烟用包装膜》是行业标准,现在烟草行业较常用的薄膜包装材料为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而且其生产工艺也基本相同,所以标准的范围规定了烟用包装薄膜(以下简称烟膜)耐磨性能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用共挤平膜法经双向拉伸而制得的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以其它原料和工艺生产的烟用包装薄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该方法规定了操作人员如何测试烟用包装薄膜耐磨性能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BOPP薄膜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降低企业质量控制成本,以便于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该项的检验,引用行业常用到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保留了原标准适用的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 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6673 塑料 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原理

烟膜在荷重摩擦体的作用下,以规定的速度相互摩擦,通过测定烟膜摩擦前后雾度的变化,计算出烟膜耐磨性能。

仪器设备

分别为耐磨测试仪和雾度测试仪。

试样调节

按照 GB/T 2918 进行样品调节,并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测试。

(七)测试步骤

1 接通仪器电源,预热仪器30分钟。

2 从实验室样品中截取尺寸为90mm×230mm(底样)和70 mm×140mm(至少保证3个以上有效测试点)的样品各20张,上下两层为保护层,样品至少进行10次有效测定,试样应平整、洁净、无褶皱,禁止手或其它物品接触测定部位。

3应按GB/T 2410的规定的方法,用雾度仪测定待摩擦样品的原始雾度值,记作H0。

4 在油墨磨擦仪磨擦台面上窄的两侧面及磨块面上窄的二侧面粘上双面胶纸。

5 取一张底样,使薄膜外面朝上粘到耐磨仪磨擦台面上,取一张面样,使薄膜外面朝外粘到磨块上,注意试样平整。

6 开启油墨摩擦仪,烟膜外对外磨擦摩擦20次后,停机,将磨擦台面上的底样和磨块上的面样取下,换上新的底样和面样以备第二次试验。

7 摩擦后的面样按磨块面积裁成均等的三块,对光观看,选取擦痕最严重部位,用雾度仪测定出面样多点雾度值;记录此次测定的最大雾度值。

8 重复4-6的步骤,每个样品进行10次测定,取每次测定的最大雾度值,求其平均值 ,即为这个样品的磨后雾度值,记作H1。

9 将摩擦后试样测试的雾度值H2减去摩擦前的原始雾度值H0,计算出烟膜耐磨性能,雾度差值越小说明耐磨性能越好。

结果表示

1 烟膜耐磨性能按下式计算

W=H1-H0

式中:

W—烟膜摩擦前后的雾度差值,单位:%;

H1-烟膜摩擦后雾度值,单位:%;

H0—烟膜原始雾度值,单位:%。 2 样品的雾度值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本标准的编号; — 试样的标志及说明;

— 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所用的仪器和型号; — 检验的环境条件和检验结果。

《烟用包装膜耐磨性能测定方法》行业标准制订项目组xx年7月

七、答案七:

小麦粉国家标准(GB1355)编制说明

1 前言

任务来源及工作简况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xx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国家粮油质检中心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xx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

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xx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二稿。xx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加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xx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xx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成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xx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供大家讨论。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意义

GB 1355—86 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6年修订后,至今已实施十六年之久,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也已实施十一年。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强制性小麦粉国家标准急需修订。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

为了把我国小麦粉标准系列化、规范化,参考国外某些地区和国家小麦粉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小麦种植及小麦粉加工总体水平,既要引入先进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又要保持原有标准的连续性,同时兼顾与其他小麦粉标准上下衔接,使其成为小麦粉标准系列的基础标准。

小麦粉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

小麦粉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中有两项采用国际标准,一是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小麦粉 Codex stan 152—1985中脂肪酸值指标;二是小麦粉面筋指数及测定方法采用LS/T 6102,该标准修改采用国际谷物科学和技术协会标准 ICC 155—1994。

小麦粉国家标准编写规则

小麦粉国家标准是按照GB/T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 关于小麦粉的分类

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

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或其他原料。

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水饺、面条、蒸馒头、油炸类面食品、包子类面食品等。 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

由于中筋小麦粉对应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较广,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将中筋小麦粉又分为强中筋小麦粉和中筋小麦粉。

按照以上小麦粉分类,从原料上对应了GB 1351 小麦、GB/T17892 优质小麦 强筋

小麦、GB/T17893 优质小麦 弱筋小麦;从食品加工适应性方面,强筋粉、弱筋粉基本上对应了GB 8607 高筋小麦粉、GB 8608 低筋小麦粉、部分专用小麦粉;中筋粉对应了GB 1355 小麦粉和部分专用小麦粉。本标准修订后,涵盖了所有的小麦粉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麦粉标准。

关于小麦粉的分级

原小麦粉标准分为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该标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营养、适口、节约同时兼顾的原则下制定出来的,其中标准粉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主要消费品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麦粉行业吸取国际上生产专用粉的经验,为适应不同用途的市场需要,促进小麦制粉技术和食品生产的发展,制定了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均分为精制级和普通级两等。这些标准对促进我国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次小麦粉标准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本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以指导加工企业的生产,因此,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以灰分作为定级指标,将强中筋和中筋小麦粉分成1、2、3、4四个等级,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分成1、2、3三个等级。

其中中筋小麦粉的1级相当于各企业标准中的精制粉。精制粉是指小麦经过加工制成的质量优于原特制一等粉的小麦粉。80年代初,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一些面粉厂又陆续生产精制粉供应市场。1985年后,生产精制粉的厂家逐步增加,产量逐年上升,到1990年全国已有广东、湖北、上海、北京、江苏、辽宁等19个省生产精制粉。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地方或企业自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的质量标准略有差异。为了适应市场,规范生产,新标准增加了精制粉(本标准将其定为一级)及质量指标。中筋小麦粉的2、3、4级相当于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

粉。原标准中的普通粉不再保留。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粮食供应情况,为了增加食用面粉,生产供应出粉率高于标准粉、低于全麦粉,质量低于标准粉、高于全麦粉,称为普通粉的一种小麦粉。此种面粉曾是部分地区供应的主要品种。随着粮食形势的好转,人们食用面粉的质量要求提高,普通粉供应范围逐步缩小。进入80年代普通粉退出市场,基本停止了生产和供应。因此,新标准保留普通粉已无实际意义,所以取消了普通粉等级。但在判定规则中增加了等外品。

分类指标

本标准将体现小麦粉筋力强度的指标,包括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降落数值、蛋白质、P值、L值等作为四类小麦粉的分类指标,来体现不同类别小麦粉的质量差异。

关于湿面筋含量

我们对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小麦普查数据中湿面筋含量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全国小麦普查数据:湿面筋

注:1998年的数据为小麦籽粒湿面筋,其余为面粉湿面筋。

我们汇总了自1982年以来的小麦和小麦粉品质测报和监督抽查数据,见表2。

表2 我国小麦和小麦粉湿面筋历史状况

由表1和表2看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取得很大成效,湿面筋含量从1982~1984年

的%上升到1998年的%,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从面粉湿面筋看,2002年至xx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面粉湿面筋含量低于%的小麦不足10%。1982~xx年二十多年来,小麦粉湿面筋平均含量变动不大,维持在30%左右,特粉和标准粉湿面筋含量相差无几,且湿面筋含量标准粉>特二粉>特一粉。根据农业部门的分析,xx年全国小麦主产区主栽品种34个强筋类小麦的面粉湿面筋平均值为%。

原标准中,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按等级划分,精度越高,湿面筋含量越高,这种划分不够科学。实际上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去皮程度越大,麦心粉越多,灰分趋低,蛋白质含量亦低,等级越高面筋含量越低;去皮程度越小,小麦的糊粉层、皮层越多,灰分趋高,蛋白质含量亦高,等级越低湿面筋含量越高。因此,新标准充分考虑了小麦粉的加工特性,根据小麦粉湿面筋的实际含量,参照我国历年来小麦面筋的变化情况及全国主产麦省小麦面筋的平均含量,不分等级规定一个下限指标。即:根据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本标准将强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定为不低于%;弱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保留了GB/T8608-88 低筋小麦粉中的限量值,定为低于%;强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LS/T3202-1993 面条用小麦粉中的限量值,不低于%;弱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GB1355-86中标准粉的限量值,不低于%。

面筋指数

面筋筋力是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以往人们认为小麦粉面筋含量高就是优质面粉,只注意用面筋数量评价面粉。近年来研究表明面筋质量,更能反映面筋的内在质量。面筋数量是“量”的因素,面筋质量是“质”的因素,有的面粉面筋数量高,但面筋质量差;有的面粉面筋数量低,但面筋质量高。评价面筋筋力的指标一般采用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由于沉降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差,故新标准未采纳沉降值。

1988年瑞典Harald Perten 在面筋仪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面筋筋力的方法,即: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并定义为面筋指数。该方法成为国际谷物化学协会标准,美国谷物化学协会标准。1994年Harald Perten 把改进后的面筋仪称为面筋测量系统,该方法又成为ICC 标准,并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如;意大利、西班牙将其测定方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德国、

阿根廷用面筋指数作为小麦定价的一项依据。1995年我国修改采用ICC No. 155标准,将其制定为行业标准LS/T 6102。为了更好的评价面筋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最新技术,加快检验速度,新标准增加了面筋指数。

我国部分单位、企业面筋指数测定研究情况

北京市大磨坊制粉有限公司,几年来采用面筋指数选择小麦原料,特一粉面筋指数控制指标≥50。 北京市佐竹制粉有限公司,面筋指数控制指标见表3。

表3 面筋指数指标

北京市粮检所测定小麦粉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数据见表4。

表4 面筋指数与稳定时间的关系

制定面筋指数指标

根据实验经验,我们国家有些小麦品种,尽管稳定时间不短,但洗出的湿面筋发粘,面筋指数为0,具体原因尚不清楚。考虑到目前我国中筋小麦粉仍然是市场的主导产品,小麦粉总量中的60%甚至更多,仍然是直接供给家庭自制蒸煮类食品。因此,建议对中筋

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的面筋指数暂不作规定。从表4可看出,强筋小麦粉的面筋指数≥70,强中筋小麦粉的面筋指数≥60较为合理。面筋指数指标的设置见表5。

表5 面筋指数指标

稳定时间

本标准增加了弱中筋小麦粉的稳定时间,其原因:一是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小麦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市场反映部分小麦粉没有筋力,质量差,增加该项目可以控制企业配麦或配粉,以免企业全部使用次麦。稳定时间指标的确定既考

虑专用小麦品种品质、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对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划分,又考虑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的延续性。通过汇总我国现有标准中对稳定时间的规定,综合业内大多数专家的意见,对稳定时间的划分如下:强筋小麦粉≥,强中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鉴于目前对弱筋小麦粉筋力的评定,企业更愿意采用吹泡仪的数据来体现,因此弱筋小麦粉的稳定时间不作规定。

表6 相关标准中对稳定时间的规定

降落数值

降落数值是反映小麦粉中α-淀粉酶活性的指标。1993年发布的专用小麦粉标准规定的降落数值见表7。面包粉的降落数值在250~350秒之间是合适的,但采用常规降落数值仪,测定面包粉的降落数值往往在350秒以上,其原因是企业生产面包粉时,在基础粉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酶制剂来降低基础粉的降落数值。真菌淀粉酶和谷物淀粉酶都可以作为

酶制剂应用于面包粉中,二者相比,真菌淀粉酶在使用上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是由于真菌淀粉酶失活温度低,没有过量添加的危险,而谷物淀粉酶失活温度高,存在过量添加的危险;二是真菌淀粉酶可以在工业化条件下培养、繁殖、提取、纯化,能得到稳定活性的产品,易于标准化,同时体积小、比活性高、易于操作。因此企业一般采用添加含真菌淀粉酶的制剂来增加α-淀粉酶活性。

由于真菌淀粉酶失活温度低,常规降落数值仪主要是用来测定谷物淀粉酶活性,无法准确测定真菌淀粉酶活性,导致实际测定值偏高,因此,本标准对强筋小麦粉的降落数值只规定下限。中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延续了原行业标准。

表7 专用小麦粉标准中对降落数值的规定 单位:秒

蛋白质

本标准对中筋小麦粉的蛋白质不作要求,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的蛋白质延续原标准GB/T8607-88《高筋小麦粉》和GB/T8608-88《低筋小麦粉》,分别为强筋小麦粉蛋白质≥%,弱筋小麦粉蛋白质≤%。

P和L值

目前,吹泡示功仪主要是生产弱筋粉的企业使用。其中反映面粉特性的指标主要是W值、P值和L值。一般制作曲奇饼干的弱筋粉的W值≤100,P/L值≤,制作发酵饼干的面粉W值≤140,P/L值≤。

国外制作饼干的小麦粉的W值和P/L值

根据如上数据,用于饼干制作的小麦专用粉W值平均值为94,范围为59~150,P/L值平均值为,范围~。其中88%的数据显示,W值和P/L值基本范围如下:60~120,~。

、近年来美国软麦的测定数据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2002规定:

根据以上数据,本标准对弱筋小麦粉规P值≤40,L值≥90。 通用指标

小麦粉标准的通用指标包括加工精度、粗细度、含砂量、磁性金属物含量、水分、脂肪酸值、气味、口味等项目。这些指标主要体现小麦粉的加工品质、储存品质和卫生方面,是一个最低限量,因此,不同类别的小麦粉采用了一致的限量。

关于加工精度、含砂量、磁性金属物含量、气味、口味

根据国内小麦粉加工的整体水平以及保持小麦粉标准的连续性,这四项指标维持原小麦粉国家标准不变。 关于粗细度

根据国内小麦粉加工的整体水平以及食品加工业对小麦粉粒度的要求,本标准统一规定为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

关于水分

考虑到小麦粉加工企业在各个季节生产面粉的工艺及安全水分的要求,新标准参考部分专用粉的水分标准,将水分统一规定为≤%。

关于脂肪酸值

小麦粉中的脂肪在酶的作用下或自然氧化分解为游离脂肪酸,随着脂肪酸的升高,小麦粉的质量变劣,据统计新下机的小麦粉脂肪酸值一般小于20。从1982年~1998年小麦粉历年抽查,脂肪酸平均值在 ~范围内,市场抽查在25 ~40范围内,超标的极其少见。原标准中脂肪酸值指标为80,多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该指标比较宽松。

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采纳国际先进标准,本标准中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其测定方法为苯提取法。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小麦粉 Codex stan 152—1985中脂肪酸值的指标为:中和100 g面粉干物质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不超过50 mg。该指标为干基,换算到小麦粉含14%水分基则为43,与原标准中脂肪酸值指标80相比,新标准中该指标降低了近50%。

分级指标

灰分是小麦粉加工精度高低和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标准将该指标作为分级指标。 中筋小麦粉

中筋小麦粉的1级相当于各企业标准中的精制粉,2、3、4级相当于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粉。因此,根据企业目前生产精制粉的灰分,将1级灰分指标定为≤%,2、3、4级延续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粉的灰分,分别为≤%、≤%、≤%。

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

综合考虑原专用小麦粉的灰分值和大多数专家意见,将强筋小麦粉的灰分定为1级≤%、2级≤%、3级≤%;弱筋小麦粉的灰分定为1级≤%、2级≤%、3级≤%。

关于小麦粉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小麦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小麦粉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允许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用于小麦粉,为控制其使用,我国先后颁布了GB2760-1986和GB2760-1996,其最大使用量从/kg 调减到/kg。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增白作用外,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或改善小麦粉的质量,反而掩盖了粉色不合格的缺陷。

目前,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均不允许在小麦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CODEX STAN 192-1995规定:可以添加到小麦粉中的添加剂不包括过氧化苯甲酰。2001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联合65家小麦粉生产企业联名上书,建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禁止使用小麦粉增白剂;xx年6月,在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近80名专家、企业代表、质量监管部门的代表,也一致要求禁止在小麦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

因此,本标准规定小麦粉中禁止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溴酸钾

溴酸钾作为小麦粉改良剂主要是起氧化作用,其作用机理:一是使蛋白酶的激活剂巯基受到氧化从而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保持面筋的正常工艺性能;二是促进巯基转化成二硫键,两个蛋白质分子通过二硫键结合成大分子,形成韧性强的面筋骨架,使面筋的筋力增

强。一般情况下,对于品质正常的小麦粉,不必使用改良剂,只有当小麦粉品质不正常或湿面筋含量低,筋力又弱的小麦粉才使用改良剂。

根据溴酸钾危险性评估结果,卫生部决定自xx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因此,本标准规定小麦粉中禁止使用溴酸钾。 钴粉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制定《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6-3674T-YS,计划完成年限2016年。 本标准所涉及的产品简况

镍因其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电真空性能、具有铁磁性等被特点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金属,同时镍金属资源又很匮乏。中国既是镍金属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镍矿资源贫乏的国家。

镍不仅是制造镍合金的基础材料,更是其它合金中的合金元素。目前,镍及其合金主要应用于不锈钢、合金钢、特种钢、镍基合金、电镀和非合金领域。

据资料显示,2016年,全球镍消费量万吨,中国镍消费量为68万吨,成为全球镍消费头号大国。2016年全球镍市供需缺口为10900吨,为补充库存及满足市场需求,中国

镍进口量创纪录高位。镍是生产不锈钢的主要成分,生产不锈钢所需的镍占所有镍消费的75%左右。受不锈钢产能不断增长以及来自汽车和电子行业的需求增加推动,中国镍消费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中国金属镍的缺口量非常严重。解决中国镍资源匮乏问题的科学途径就是发展再生镍产业。

近年来,再生镍的发展很快,增长超过了原生镍的生产。再生镍原料主要来源于电池、催化剂、电镀、冶炼、不锈钢、超级合金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含镍废料。含镍废料中镍的再生主要通过溶剂萃取、沉淀-氢还原、熔融雾化、真空熔炼、锌熔法等技术从废旧电池、含镍废水废渣、镍合金废料中回收再生镍粉。

再生镍粉的使用范围广泛,在粉末冶金材料制造中,再生镍粉可用于结构材料中的合金结构钢、摩擦材料中的镍基摩擦材料、多孔材料类中镍及镍合金材料,以及含镍磁性材料。

由于再生料是使用过的合金生产出来的,且在回收料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杂质,所以再生料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控制比原生料的相对要求更严格。 承担单位情况及主要工作过程 承担单位情况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xx年12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16年1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股票代码002340。注册资金万元,净资产21亿元,在册员工2500余人,是国有风险资本、国家创新基金投资的国家级高技术股份公司。公司秉承“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发展理念,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为己任,推行“由循环而经济,实现企业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的循环产

业文化。始终致力于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等“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循环再造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积极探索中国“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开采模式。突破了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等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包括230余项专利、7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核心技术与专利体系,创立了电子废弃物绿色再造的低碳资源化模式,成为中国电子废弃物与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的技术先导企业。被先后授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16年,格林美“建设有效的回收体系,对电子废弃物和废旧电池等进行深度资源化为特征的再生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国家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2016年3月格林美被先后授予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为中国政府首批向社会和世界开放的9家循环经济企业之一。格林美成为中国循环经济与低碳制造的领军企业之一。 主要工作过程

2016年7月,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到《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制定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填写了“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任务书”,确定了制定原则。编制小组收集、整理、对比分析了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资料,结合当前国内再生镍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用户的需求,形成了标准的讨论稿。

标准讨论稿形成后,标准起草单位发函至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于2016年6月28日在辽宁沈阳召开了本标准的讨论会,参加的单位包括: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计量研究所、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等。与会专家和代表在会议中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主要包括:分析方法的确定、产品化学性能的指标、杂质总量的控制、措辞以及排版问题的修改等,

会后参考专家意见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修改形成预审稿。

2016年7月24~27日,标准起草单位和相关单位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本标准的预审会,参加的企业包括: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有研忆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与会专家和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关于氧含量是否计入杂质总量、外观质量取样规定以及标准格式的意见。会后,标准制定单位就氧含量的问题发函至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结合预审会议中专家意见修改形成本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标准编制原则 符合性

本标准制定原则是为指导和规范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生产和贸易,促进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发展利用,针对当前国内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生产情况,规定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合同内容。本标准坚持以生产实际的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满足其实践性、适应性、先进性等需要为原则。 先进性

随着粉末冶金产品的飞速发展,粉末冶金用镍粉的标准也很大程度的向具有高性能粉末质量控制标准所特有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方面靠近,为体现对国内相关再生镍粉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的支持,本标准对不影响粉末性能的杂质化学成分要求稍微放宽,对产品性能有重大影响的粒度规格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产品分类

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FNiR-1、FNiR-2、FNiR-3三个牌号,按费氏粒度、松装密度、

中位径、氧含量的要求分为a、b、c三类。

产品由牌号、规格共同表示,表示方法为FNiR-①②,

其中:

F——表示产品的交货状态为粉末状态; Ni——产品的主要成分为镍; R——表示产品是再生的;

①——表示产品的化学成分等级,分为1、2、3共三个等级; ②——表示产品的规格,用英文字母a、b、c表示。

示例:产品的牌号为FNiR-1,费氏粒度、松装密度、中位径、氧含量符合a类要求的标记为:FNiR-1a。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

本标准规定的需测元素为Co、Cu、Fe、Pb、Zn、Cd、Ca、Mg、Mn、Si、Al、S、C。这些元素涵盖了国内大部份企业标准所涵盖的化学成分种类。除C、O外,本标准FNiR-1级别单项杂质含量不超过%,FNiR-2级别单项杂质含量不超过%,FNiR-3级别单项杂质含量不超过%。

表1

C元素含量的确定:游离碳的存在会破坏合金集体的连续性,起到一定的割

裂作用,对硬质合金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对再生镍粉的碳含量严格控制。在粉末冶金过程中,由于增塑剂的添加,在制备过程会引入更多的杂

质元素,所以在原料中,碳含量需要严格控制。

O含量的确定:O含量的高低受粉末粒度的制约。粉末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含氧量就越高。根据目前生产厂家的技术条件,一般再生镍粉的费氏粒度为在1~5μm以下,其氧含量一般在%以下。但是,在镍粉的制备工艺中,物料会在球磨过程发生氧化使得再生镍粉的氧含量比原生料高很多,而氧含量对镍粉的烧结不利,其含量应越小越好,对于费氏粒度相对较大的镍粉,对氧含量更应严格要求。

其他杂质含量的确定:包括Co、Cu、Fe、Pb、Zn、Cd、Ca、Mg、Mn、Si、Al、S杂质元素的确定,为含镍废料中所包含的杂质元素,通常以伴生矿和杂质的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去除,但有残留。

Co、Cu、Fe、Pb、Zn、Cd、Ca、Mg、Mn、Si、Al、S等杂质含量单项要求均在%及以下,而O含量最低要求在%,O含量计入到杂质总量将降低其他杂质对镍粉质量的影响,即在杂质总量表观上看不出镍粉中Co、Cu、Fe、Pb、Zn、Cd、Ca、Mg、Mn、Si、Al、S等微量杂质含量,而事实上,某些微量杂质对镍粉质量的影响远大于O,因此镍含量采用杂质减量法计算得到。

费氏粒度:粉末粒度的不同,可使其理化特性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影响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以,应对再生镍粉进行粒度的检测。常用的粒度检测方法有费氏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费氏法用于检测粉末的平均粒度,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工业上一般用费氏粒度作为参数来控制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

激光粒度:激光粒度检测得到的粒度分布,粒径分布范围越窄,粉末均匀性越好。选择其中的中位直径D50来考察其粒径大小,作为物理性能的指标之一。

松装密度:松装密度是粉末多种性能的综合体现,在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密度的一致,一般要求粉末松装密度稳定。

表2

三、标准水平分析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经查,国外无相同类型的标准。 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经查,国外无相同类型的标准。 与现有标准及制定中标准协调配套的情况

经查,标准与现有标准及制定中的标准无重复交叉情况。 涉及国内外专利及处置情况

经查,本标准不涉及国内外专利。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没有冲突。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重大分歧。

六、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有色行业标准。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由于本标准反映了再生镍粉行业的需求和粉末冶金的要求,因此可积极向厂家及国内外用户推荐采用本标准。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十、预期效果

本标准制定了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有利于规范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的生产,并有利于提高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产品的质量水平。其技术规范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本领域内的技术水平。本标准的应用将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粉末冶金用再生镍粉》标准编制组

2016年8月 工作标准编制说明2

工作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标准及工作标准体系

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工作标准应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责、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即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做、在何地做、怎么做、要达到什么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控制。

2 工作标准体系构成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下图

3 工作标准的格式要求

工作标准的格式参照《文件管理标准》中企业标准格式的规定。

4 工作标准的编制要求

编制原则

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限定,且使用部门正职工作标准代替

部门工作标准;

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其职责、权限体现在工作标准中,不按现实分工制定,即一个岗位有多人时只制定一个工作标准;

对于有较多岗位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应制定岗位通用工作标准; 对特殊工序过程的操作人员,可对特殊工种、特殊任务编制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标准; 标准语言应准确描述工作事项,杜绝口语化的文字。 名称

工作标准的名称应简短明确,反映标准的主题。

工作标准的名称一般由岗位名称或职务名称加“工作标准”“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字样组成。

示例1:财务部材料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工作标准 示例2:绩效办标准化管理员岗位——标准化管理员工作标准 示例3:企管部经理职务——企管部经理工作标准 示例4:装卸队队长职务——装卸队队长工作标准

示例5:包装中心带班主任职务——包装中心带班主任工作标准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范围

范围为必备要素,应置于标准的起始位置。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范围的陈述就简洁,以作为内容提要的作用。本公司工作标准通常使用以下格式:本标准规定了XX岗位的职责、权限、岗位基本要求、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报告与记录、流程名称目录、岗位发展

方向、知识学习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XX部门XX岗位。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必须是“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中引用了的与该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文件,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上级标准不能引用下级标准或文件。同一等级的标准按照标准编号的数字由小到大顺序排列;引用法规或国家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时,应自左至右依次列出文号、不带书名号的文件名称,每个文件另起一行,空两个字,文件号和文件名称之间空一个字间隔。

示例:标准化管理员工作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016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xx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xx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xx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xx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GB/T 29590—2016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

国标委农轻【xx】12号 关于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标委

农轻【xx】93号 关于做好“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确认工作的通知 JSY/GTP-03 文件控制程序 JSY/GTP-04 记录控制程序 JSY/GTP-30 不符合控制程序 JSY/GTP-35 数据收集与分析控制程序

职责、权限 工作关系

填写直接上级与直接下级岗位名称,相关工作关系填写有关部门岗位。 职责

a) 职责填写本岗位所负的责任,不是具体的工作内容; b) 岗位职责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

c) 不应包含模糊、不确定的内容,如临时工作等;

d) 部门正职管理人员在工作标准的职责中还应明确该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内容; e) 岗位职责要根据本岗位的要求来制定,不能就自己现在的工作内容或自己能不能完成来制定;

f) 每一句话只完整表达一项基本职责,语言要求规范、准确,不可模棱两可

g) 不要对每条职责采取负责……,负责……,负责……的累赘重复提法,应直接写责任内容;

h) 职责描述句式采用动宾短语形式,即“动词+宾语”,如撰写……报告、制订……计划等。 权限

权限填写保证岗位职责完整履行所必备的权力,尽可能围绕“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的要求具体描述。示例:安全员最重要权限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有即时叫停处理或上报的权力。) 岗位基本要求 准入学历与专业

填写人力资源部规定的胜任该岗位所需的最低学历及专业要求。 专业技术职称

填写人力资源部规定的担任本岗位工作的最低职称。 工作经历

填写人力资源部规定的胜任该岗位必须具备的相关从业经历要求、工作年限,不是指任职者现有工作经历。 工作能力

填写人力资源部规定的胜任该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 基本技能

填写人力资源部规定胜任该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水平、管理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等。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对其技能进行评定,应持证上岗。

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

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论述履行本岗位职责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步骤。

应说明做什么,依据什么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形成什么记录或报告,如何传递等。岗位涉及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可按相关流程或相关作业指导书要求予以描述。 对特殊工序及工作岗位,例如焊接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

对岗位工作的量化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量化的要求尽可能定量化。

岗位工作内容要求与规范性引用文件、报告和记录内容相呼应。

本章每个一级条应设有标题,按职责与权限的顺序描述,管理岗位充分体现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改进的管理职能,作业岗位应体现操作顺序。 检查与考核

各部门员工工作标准由直接上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中基层干部的工作标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检查,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标准由分管理领导检查,统一按照中基层干部考核办法考核。

绩效办对全公司工作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按标准化管理制度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报告与记录

本岗位涉及的报告和记录应全部填写,达到事事有据可查,具有可追溯性,能与基础资料接口,体现重证据的原则。 流程名称目录

列出本岗位主办与参与的流程名称。 岗位工作发展方向

描述本岗位未来要求及发展方向,包括对公司战略目标、卓越绩效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所应起到的作用。 知识学习

构建本岗位知识体系,描述应知应会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工作中所需方法与工具、通过网络及多媒体了解岗位工作发展前沿。 食品标准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吉林省贵芝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破壁酸枣仁颗粒

标准编号:Q/JGZT0012S-2016

一、 标准工作过程

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计划生产破壁金银 花产品。通过公司总经理及研发部门于2016年7月1日在本公司会议室,研究决定,制定本标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

研发人员首先查阅了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DBS22/032《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代用茶审查细则》等的资料及信息,经过反复研发、试制,初步确定了产品的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工艺修正,样品试制及质量检测试验,取得实验室参数,最后进行严格的中试样品试制,样品经检测合格后,最终确定产品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 根据本产品的生产特点,以国家、地方推荐或强制性标准和产品的检验结果作为制定本标准的依据,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起草制定本标准,报省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二、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原则,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注重

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本企业破壁酸枣仁颗粒的客观实际需要,并参照相关国内和国际

各类标准准予以制定。本标准的格式按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原则进行编制。

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三、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参考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

《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中规定了代用茶生产加工企业按照市场准入的要求需要达到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本标准参考了其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以便和市场准入要求保持一致。

试验方法制定依据

由于破壁酸枣仁颗粒是代用茶的一类产品,所以关于此类产品技术指标的测定主要采用食品中参数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四、 主要条款的说明

产品名称的确定

1. 根据产品的主要原料名称而确定的产品名称。本品是以酸枣仁为 原料,经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制成D90小于45微米以上的粉体,加水或食用酒精粘合制成40目-80目的酸枣仁原药材全成份的干燥酸枣仁颗粒,经分装、包装而成的代用茶破壁酸枣仁颗粒。因此,确定产品名称为破壁酸枣仁颗粒。

2. 产品按原料添加量的多少可分为酸枣仁、水、食用酒精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1. 原料要求

对于生产原料,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6年版一部酸枣仁、GB 10343食用酒精的相关标准要求和有关规定,以保证破壁酸枣仁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

2. 感官要求

了解产品信息最直观的就是产品的感官,本标准对破壁酸枣仁 颗粒的感官特性做了高度概括,主要从色泽、气味、滋味、形态、杂质等方面入手。破壁酸枣仁颗粒产品色泽应呈黄色至棕黄色;气味和滋味应具有本品应有的气味,无霉味、异味及变质的异味;颗粒均匀、无结块;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3. 理化指标

水分:依据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 确定。本标准该指标应≤%。水分采用GB 的检测方法。

总灰分:依据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确定。本标准该指标限量为≤%。总灰分采用GB 检测方法。

铅: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确定。本标准该指标限量为≤/kg。铅采用GB 检测方法。

乙酰甲胺磷:依据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确定。本标准该指标限量为不得检出。乙酰甲胺磷采用GB/T 检测方法。

杀螟硫磷:依据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DBS22/032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确定。本标准该指标限量为不得检出。杀螟硫磷采用GB/T 检测方法。

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

标签

应符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营养标签通则》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的规定。

五、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国家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关系如下:

1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坚持了以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为钢的原则。

必要性原则: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国家、行 业、地方强制性标准。积极采取国家、行业、地方推荐性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只有在确定必要时才能制定,避免没有实际意义的要求形成标准。

有效性原则: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功效,对标准适用范围内的工作具有有效性。

操作性原则:标准要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持续改进原则:标准的编写体现持续改进的思想,充分考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最新技术水平。

2 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其它强制性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如遇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抵触之处时,自动废止本标准中相抵触部分,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为准。 课程标准编制模板及说明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学时数:

学 分:

年 月

《 》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编写建议: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二、设计思路

编写建议: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标

编写建议: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三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具体明确的能力目标。

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

第三段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社会能力或方法能力目标。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编写建议:在内容选取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课程要尽量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基本素质课程可以按照教学单元或知识模块等来确定课程内容。

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DNS服务器”。

课程内容和要求是根据课程目标对本课程主要内容进行设计。请将达到课程目标应当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填写在下表中,其中的教学内容不要采用章节方式描写。

五、实施建议

编写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1.教材选用建议

在教材的选用上,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或自编教材。选用或自编教材要能够符合本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要求,要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符合要求的校本教材。

2.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课程特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3.考核评价建议

主要是学生学业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方法的设计要突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要体现各课程在考核评价上的特殊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应当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5.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六、编制说明

1. 本课程标准由xxx教研室xxx、xxx、xxx老师合作编制,或本课程标准由XXXX教

研室与XXXX公司合作开发。

2. 执笔人:xxx 3. 审核人:xxx 《粉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粉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

xx年2月,在陕西省政协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案中,政协代表提出消除粉笔粉尘污染改善教学环境的建议提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案的通知”精神,决定制定粉笔地方标准,规范我省粉笔生产,并将该项任务落实到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陕西省标准化院在接受任务的同时,立即组织成立了课题小组,负责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课题工作组先后在我省户县质监局和湖北省孝感市技监局的配合下,对户县地区和湖北应城地区粉笔生产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当地粉笔的实际生产情况,为3家龙头企业制定了粉笔企业标准,用于规范生产,并作为产品验收、质量评定的依据。在技术标准的支撑下,应城粉笔的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仅黄滩粉笔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企业生产的“文峰牌”粉笔,年产量达1500多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元,文峰牌粉笔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户县是我省的粉笔主要生产地,由于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形成不了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难以质量求

生存,仅靠价格参与竞争,降低价格势必导致原料成本的降低,原料成本低了就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长此以往我省这项特色产业,面对外省高质量的产品,竞争压力会更大。

因此,制定《粉笔》地方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引导企业科学生产,提高我省粉笔质量,消除粉笔粉尘污染,从而减少劣质产品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伤害。

课题组同时深入市场,对西安市市场粉笔的批发零售情况、市场销售的黑板材质以及目前西安市大中小学校使用黑板的材质等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相关的信息,这对后期标准技术指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二、编制原则,标准主要内容

粉笔生产因其生产工艺简单,一直沿用凭师傅经验传授的传统工艺,目前国内尚无机械化批量生产,生产还是家庭手工作坊式,其生产流程主要是配料-----成浆----铜模灌注成型----脱模----晾晒----手工包装。

目前,粉笔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在编制该项地方标准时,既要规定相应的质量指标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粉尘污染,又要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我省粉笔生产经营的产品标准。标准编写中主要参考了SN/T 0955-2000《进出口粉笔检验规程》、日本国家标准JIS S 6009-1995《粉笔》及应城市粉笔企业标准。结合我国目前粉笔生产经营情况,对我省《粉

笔》地方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

技术要求

1 、建筑石膏粉是粉笔生产的主要原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是原料品质的好坏,原料细度直接影响产品成型后的外观及内在质量,因此对原料细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在随机抽取

的粉笔样品中,选取中等质量水平的产品对应的原料,进行过筛试验检测,经反复测定,选取了原料质量中等水平的测试指标作为标准指标,对原料进行规定。

2、外观要求规定,在参考商检行业标准对粉笔外观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了日本JIS S6009《粉笔》第三章第二条要求,对粉笔内部结构质地作出了具体规定,即“内部粒度均匀、紧密,不得有硬物质和直径大于的气孔”,这一要求与原料要求相呼应,使标准要求协调统一。

3、水分配比不当,脱模晾晒时易引起产品变形,标准对粉笔外观和笔杆弯曲作出要求,这是间接验证粉笔原料质量,验证产品是否严格按工艺配方生产。标准采用了商检行业标准)条,对笔杆弯曲最大限度进行了规定,即粉笔在平面上最大部位缝隙不得大于。

4、粉笔主要生产设备是铜模,铜模的规格尺寸决定了粉笔的规格尺寸,经调查测量大部分粉笔生产企业普遍使用的铜模长度,将产品标准尺寸定为长73mm±,大头直径10 mm±,小头直径8 mm±。如遇其他特殊形状、尺寸,

生产企业可根据用户需求在合同中规定具体要求。

5、白度指标的确定是参考应城市企业标准制定的。这项指标是为保证书写色泽对比效果而制定的,是在应城地区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成品库中随机抽取的样品,经过多次检测、对比得出的数据,最终确定的技术指标。

6、为保证粉笔在书写时不易断,运输时不易碎,标准规定了抗折强度指标要求。商检行业标准中,将抗折强度按5个型号分别给出区域值。抗折强度指标越低,粉笔越软,粉尘随之增加。该项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城市学校玻璃黑板质地,还要兼顾农村木质、水

泥等其他质地的黑板书写情况,既要保证书写要求,还要将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生产企业往往是根据销路定指标,以合同为准组织生产。销往农村的粉笔抗折强度相对低些,而销往城市的粉笔该指标相对高,在标准中给出的指标是最低限标准,生产厂家可在合同中与订货方协商指标的确定。确定该项指标前,我们将我省户县生产的多批次产品就该项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参考应城企业标准,得出了最低限要求,即≥15N/cm2,这是商检行业标准中中等偏上的一项指标。

试验方法

为了确保该项地方标准能够指导我省粉笔生产企业的生产,成为检验其质量的重要依据,抗折强度试验方法尽可能采用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其试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书写

要求的检测方法是应城局经充分论证、反复试验得出的结果,在我们的验证下得到了确认,保证了该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检验规则中对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组批、抽样、合格判定作出了具体要求。确保了企业在产品出厂前把好出厂质量关。根据包装运输实际情况,标准对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也作出了相应具体规定。

三、标准验证

标准起草制定后,我们在户县多家生产企业中随机抽取了原料样品和粉笔成品样品,按标准要求在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了验证检验,进一步确定了技术指标,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将标准草案挂在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标准方面的专家、学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函审,最终形成报批稿。

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后,希望通过最终评审会议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发布。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粉笔》地方标准课题组

4、标准编制说明提纲及重点

《标准编制说明》提纲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企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 企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企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企业标准时,应增列新旧企业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

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 企业标准内容与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的比较;

(八)贯彻企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重点要求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应当详细说明企业标准制定过程和与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同类产品相关标准的比较情况。

标准比较适用下列原则:

有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时,与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比较;

没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时,与国际标准比较;

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时,与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比较。

1、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时,企业标准中具体的技术指标可参考工艺相近、相似的食品的技术指标的要求确定。企业标准中的检验项目数量,应涵盖相应细则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中规定的检验项目。但不得作为企业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准则。

2、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a.企业标准内容应符合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的规定;

b.企业标准的内容基本符合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个别指标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符的,应证明其合理性,并在标签上明示;

c.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应当提供工艺相同或相似、产品相似的标准内容,证明其合理性。

d.企业标准中项目调整,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1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一、标准体系表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在规范公司管理,优化整合公司资源,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国家标准化试点单位的要求,从而持续向顾客提供使其满意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物流和贸易服务。

通过标准体系建设,给公司各个部门从上到下带来了强大的推进效应,除了保持原有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外,还能够更好的融合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达成互补,保证青岛分公司的整体管理无盲区;让标准化体系真正能够在青岛分公司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物流标准化工作推进历史过程

xx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体育总局和旅游局下发了《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较大领域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确定在现代物流、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八大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各地物流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但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

目前,国际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有关物流服务标准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物流服务相关标准,许多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质量组织也在积极探索,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质量标准、服务标准。

三、标准体系结构说明

公司服务标准体系结构图如下:

1

注: 主从关系连线

指导关系连线 服务标准体系范围

在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的上层,是公司的方针目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规定,这些是指导性标准。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守公司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围绕实现公司方针目标进行。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标准都是在这一层标准的指导下形成的。

在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包括公司的物流服务基础标准体系、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物流服务工作标准体系。这四个体系中,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是基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三大体系是物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其中,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是核心,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

2

标准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三大体系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协调配套。

图1 服务基础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2 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结构图

3

图3 服务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4 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图

4

四、标准体系分类编码规则 标准体系表编制的依据

公司编制标准体系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GB/T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原则

1、按照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规定,采用层次和序列结构相结合的结构方式编制公司的标准体系表。

2、公司以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等系列国家标准为依据,以GB/T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等相关服务标准化相关国家标准为指导,遵循“分块负责、齐头并进,先建立后细化整合”的标准化工作方针和“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最大限度地覆盖公司经营管理范围内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并且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充分结合物流服务行业的实际进行制订。

3、服务标准体系文件编号规定

Q ZC ×× ××× ×

5

起草部门代号(GZQB)

标准顺序号 标准类别编号

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名称代号 物流服务企业标准代号

编号含义解释:

标准体系代号为Q/ZC,表示企业标准 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 公司标准类别编号为四种: 其中一级分类的编号:

J是“基础”中“基”这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Z是“质量”中“质”这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G是“管理”中“管”这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W是“工作”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为了能与服务管理标准进行区分,所以工作标准在这里采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

标准类别中的二级分类,参照标准体系结构部门的4类标准体系结构图,二级分类编号规则按照4类标准体系结构图中从左到右以阿拉伯数字开头从1开始以此类推,来代表标准类别下的二级类别。如:Q/ZC Z2001-Z表示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内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中第2个服务流程标准内的第1个文件

标准文件顺序号从001开始,与起草部门代码用短线分隔。 起草部门代号: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简称G,股份公司ISO质量体系文件简称Z,青岛分公司三级文件简称Q, 青岛分公司部门起草的文件简称B。

举例说明:

标准编号示例1:Q/ZC J1002-G表示在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物流服务基础标准体系中第二层第1个分类第二个文件属于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类的文件。

标准编号示例2:Q/ZC G5011-Z表示在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中第二层第5个分类中第11个标准文件隶属股份公司ISO

6

质量体系文件类型。

新文件编号:

新纳入标准化体系的文件根据编写文件的性质按照标准体系要求划分标准体系的最小一层,新文件的编号根据这一层中的最后一个文件编号进行顺延。

五、标准体系的构成与说明

(一)物流服务基础标准体系,在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处于第一层,是指在公司经营管理范围内作为其它服务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基础标准包括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方针目标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标准体系编写要求等17项标准。

(二)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它们在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均处于第二层,分别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和制约的关系,是直接指导公司服务与管理等方面活动的适用标准。

1、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是针对物流服务所具有的质量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及描述服务提供过程所用方法和程序来进行规范的,主要是为实施的物流服务行为提供技术上的依据和规范。

2、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是为了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顺利运行而设立的。

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服务工作标准体系在服务标准体系中处于第三层,是在质量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共同指导制约下的标准体系。该体系是针对所有岗位职责而制定的岗位作业要求,是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在公司各岗位上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7

系统文件构成。公司的体系文件共分为四级,其中文件组成是由ISO文件、股份公司文件、青岛分公司文件和各级部门文件组成。一级文件主要是ISO质量体系文件,二级文件主要是股份公司下发的文件,三级文件为青岛公司自己起草并制定的文件,四级文件为青岛分公司各个部门自己制定的文件。

六、标准化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并列运行

公司内的ISO质量体系文件、股份公司下发的文件都有统一的文件编号,文件内容都是按照业务流程顺序进行编写,并对文件进行统一的分类管理。因此在服务标准体系进行建设时我们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构建:

1、全面梳理。

对公司已有规章制度和各项体系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对于不符合当前实际操作的文件进行了修改,对重复或不适宜的文件进行了作废, 把符合公司实际并且运行成熟的制度,全部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2、科学构建。

在对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把建立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物流服务程序作为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初步搭建起以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以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物流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为支持的覆盖物流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物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3、精心制订。

在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上下功夫,精心制定各项标准。建立健全起180项标准,涵盖了物流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

8

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运行。

4、实施与改进。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先后对服务标准体系和标准内容进行了修订,推动了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5、解决两套体系并行问题。对于公司内的文件,我们在对于两套体系采取优先级别处

理,以质量管理体系的等级为最高,标准化体系次之;在编写文件时如果产生质量记录的文件将必须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文件以原来质量体系中的文件下发形式对应到相关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层次中去;如:《进口业务实施细则》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分类编号是贸字034,那么相对应在标准化体系中的编号为Q ZC G6003-Z,其意义为物流服务标准体系范围内物流服务管理标准体系中第二层第6个分类中第3个标准文件,隶属股份公司ISO质量体系文件类型。

6、为方便查阅文件,在标准化体系中建立《标准明细目录》中增加了两个文件编号已解决质量管理体系与服务标准化体系之间的冲突,我们根据自己定义的文件编号规则可以通过《标准明细目录》找到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在文件内容编写上我们仍沿用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编写格式。

7、服务标准化体系文件控制,根据体系的需要起草了《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实施规范》、《标准化体系文件控制程序》、《标准化体系记录控制程序》三个标准化体系受控文件;其中《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实施规范》主要对整个服务标准化体系做详细说明和指导;《标准化体系记录控制程序》主要是针对服务标准化体系中所产生的相关记录进行管理的控制程序;《标准化体系文

9

件控制程序》包含了标准化文件的生效程序和对于文件的控制程序。在整个文件的管理程序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必须按照其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不需要按照服务标准化体系的要求进行操作。

8、服务标准化体系的监督和维护,标准化体系的监督和维护参照质量管理体系的形式,

实行内部审查制度,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内部审查程序可以和质量管理体系青岛公司内部审查工作同时进行。

八、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 《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 标准汇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 《服务标准体系 实施指南》 中国标准出版社

3、GB/T 13016—1991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4、GB/T 13017—1995 服务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5、GB/T 15496-xx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6、GB/T 15497-xx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7、GB/T 15498-xx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8、DB37/T 1316-2016 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0 轧钢标准编制说明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轧钢

编制说明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二○○七年九月

目 录

1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1 2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3 3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7 4钢铁工业轧钢工艺与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控制……………………………………………14 5轧钢工序气体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调查分析…………………………………………18 6本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19 7实施本标准的技术、经济、管理可行性分析

……………………………………………24

8

析……………………………………………………………………………25 9本标准与现行排放标准及国外标准的比较………………………………………………26 10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社会效益分析……………………………………………………27 11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现行排放标准

………………………………27

12

议……………………………………………………………28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轧钢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任务来源

为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引导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和加强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函517号文《关于下达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制订任务的通知》向中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下达了制订《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的任务,要求按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序流程分为采选、烧结、炼铁、铁合金、炼钢、轧钢和总排口废水等七个分项排放标准。

该系列排放标准的制订由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负责,其中“轧钢”分项排放标准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

工作过程

xx年7月14-1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司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了“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研讨会”,会议达成了共识,即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排放标准按工序分别制订排放标准制订,钢铁行业排放标准体系即由七个具体的排放标准项目组成:采选标准、烧结标准、炼铁标准、铁合金标准、炼钢标准、轧钢标准、联合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xx年10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发布了“环办函517号”文,即“关于下达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制订工作任务的通知”,将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任务下达给各承担单位。

xx年11月4~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上海举办了钢铁行业和农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起草培训班。介绍国家污染物物排放标准制订工作的总体原则和要求,讲解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起草工作规范,讨论布置下一步标准起草工作安排。上海会议后,承担单位随即展开了广泛的企业实际情况调研。除函调外,还对宝钢、鞍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掌握了

企业生产工艺、环保治理措施等实际情况。

xx年5月18-19日在武汉召开了《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开题论证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承担单位的汇报,详细审阅了承担单位提交的开题报告材料,经过充分讨论,提出了专家组

意见。开题论证会之后,承担单位对调研和实地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整理,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序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情况及其危害程度,确定了标准中应当控制的指标。在广泛参阅国内外现有标准和有关资料,并结合典型企业的三废分析结果,以及考虑多数企业环保治理现状和“可获得的最佳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

xx年5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研讨会,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环科院标准所等单位的专家对《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进行了初步审查,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司函环科函【xx】41号《关于印发国家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研讨会纪要的函》,标准编制单位对《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于xx年11月形成《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

xx年5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第16号文、第17号文,又对《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修改,于xx年7月形成《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

xx年9月7~20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在北京召开了《重点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按照会议精神,《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作出了结构

性调整,将原来第二稿中烧结、炼铁、铁合金、炼钢、轧钢标准中的废水标准抽离出来,合并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联合企业》中,名称改为《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各标准名称也相应改为《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烧结》、《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铁合金》、《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轧钢》,各标准的编制说明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第41号文《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和结构调整后的标准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

本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本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2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钢铁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粗钢产量只有万t、1996年达到了亿t,实现第一个1亿t用了46年时间;xx年

达到了亿t,实现第二个1亿t用了7年时间;xx年粗钢产量达到了亿t,实现第三个1亿t仅用了2年时间;xx年更是达到了亿t,预计xx年将达到或超过亿t。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虽然新的《钢铁工业发展政策》已经出台,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将会有所放缓,但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仍会稳居世界第一,实现了钢铁大国之梦,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未能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我国钢铁工业中低水平生产能力仍占相当的比重,这类低水平的生产装备环境污染也相对严重。从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而进一步走低的趋势十分明显明显,并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竞争能力低下,单位产量的能耗、物耗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我国钢铁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产业规模大、生产工艺流程长,从矿石开采到产品的最终加工,需要经过很多生产工序,其中的一些主体工序资源、能源消耗量都很大,污染物排放量也比较大。同时,由于传统冶金生产工艺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我国多年来基本上延续以粗放生产为经济增长方式,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钢铁工业一直成为国内几大重点污染行业之一。

为了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发改委于xx年7 月新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具体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及以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健康发展时期,淘汰落后和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将初步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在这种由“大”变“强”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一大批生产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小而弱的钢铁企业被淘汰出局。

现行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钢铁工业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有《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GB9078-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等多项标准,已经实施了11至17年。这些排放标准都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制订的,对控制我国钢铁工业的污染物排放和推动国内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近几年的

结构性调整及生产格局的变化,一系列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现行排放标准已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的进步,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的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要求。

1)现行排放标准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量匮乏的大国,也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有可能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我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就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实施技术改造和结构性调整,二是严格排放限值、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目前执行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不可能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形势。

2)现行排放标准不适应我国的环境形势

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竣,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很好的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

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有的甚至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水、气、土壤等污染日益加重,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污染事件在国内、国外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就必须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钢铁工业属重污染行业之一,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就首当其冲,目前现行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无法适应这种新要求。

3)现行标准过于宽松,已远落后于目前的技术水平

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冶炼类烟尘排放标准为100~150mg/m,在目前的常规环保投资水平条件下,这类烟粉尘的实际治理水平通常可低于20mg/m甚至10mg/m,已远落后于目前的环保技术水平。

4)现行排放与功能区对号入座,越发加重了污染地区的环境负担

环境空气三类功能区本来污染就比较严重,废气执行三类排放标准较二级标准宽50%,客观上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类功能区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低功能低保护”的排放标准思路不符合我国的环境政策、也不符合我国的环境质量现状形势,不利于促进环保技术的进步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333

5)现行排放标准保护了“落后”,不利于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现行标准是按照建厂时间划分时段的,如电炉烟尘1997年1月1日前建厂二级标准为150mg/m、其后建厂二级标准为100mg/m,而且未对老厂的技术改造、提高末端治理水平和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等提出要求,客观上过分保护了早期建厂的落后企业,不利于清洁生产和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落后的“标准思路”应当摒弃。

近几年,一些地区和企业受利益驱动,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大量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钢铁生产能力,甚至大量建设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生产装备,不仅造成了资源能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假冒伪劣钢材充斥市场,已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并由此导致了产能的进一步过剩、竞争无序,甚至造成金融风险和社会、经济等其他方面的隐患。现行排放标准过于宽松,不利于淘汰消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不利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6)现行标准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标准

从钢铁工业排放标准的内容来看,有的国家就规定得非常详细、非常具体,不仅规定了每道生产工序的排放限值,甚至对不同的排放点都作了规定,而我国钢铁工业现行排放标准则显得过于粗糙。

从排放限值来看,如转炉二次烟尘和电炉烟尘排放浓度限值,美国分别为7~23mg/m和~/m,日本为20~40mg/m,德国电炉烟尘为5~15mg/m、英国为15mg/m。而我国现行排放标准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远落后于国内常规投资条件下的末端治理技术水平。

7)现行标准已经阻碍了环保设施能力的发挥、加剧了环境污染

一些企业电炉烟尘和转炉二次烟尘经布袋除尘器净化以后排放浓度在100mg/m左右甚至更高,但仍属“达标排放”。由于标准过于宽松,已严重影响了环保设施能力的正常发挥,未能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剧了企业所在地的环境污染。

8)现行排放标准无法适应目前节能减排形势的需要

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加快淘汰钢铁工业10000万t炼铁、5500万t炼钢落后生产能力,并制订了分地区分年度具体工作方案。同时指出: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针对目前的这种紧迫形势,现行钢铁工业排放标准则显得无能为力,在某种程度上却还会起一些反作用,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形势。

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从以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形势和国内的环境保护形势、节能减排形势来看,根据国家现行环保法规、现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目前国内的环境保护形势和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制订一套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容许、实践可行,且符合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排放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已是迫在眉睫。

3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

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第十八条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

“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十一五”期间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炼铁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10000万t,年产20万t及以下小转炉、小电炉5500万t,铁合金6300kVA以下矿热炉400万t。”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共九章40条,与本标准相关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三条: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第十条: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 第十二条:为确保钢铁工业产业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准入条件规定如下,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努力达标: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

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吨钢综合能耗高炉流程低于吨标煤,电炉流程低于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高炉流程低于6吨,电炉流程低于3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指标要达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

第十三条:所有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规定,对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总量的,不准生产运行。

新上项目……转炉必须同步配套煤气回收装置,电炉必须配套烟尘回收装置。

第十七条: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公称容量20吨及以下转炉、公称容量20吨及以下电炉……中频感应炉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

第三十条:……限制出口能耗高、污染大的焦炭、铁合金、生铁、废钢、钢坯等初级加

工产品,降低或取消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

第三十四条:……通过推广Ⅲ级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各类用途的高强度钢板、H型钢等钢材品种,降低钢材消耗。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xx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废钢加工处理,合金钢大方坯、大型板坯、圆坯、异型坯及近终型连铸技术开发及应用,现代化热轧宽带钢轧机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

第二类,限制类:公称容量120吨以下或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钢转炉项目;公称容量70吨以下或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项目……

第三类,淘汰类:生产地条钢、钢锭或连铸坯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15吨及以下转炉,10吨及以下电炉,化铁炼钢,15~20吨转炉,20吨转炉,10~20吨电炉,20吨电炉;工频炉和中频炉等生产的地条钢,工频炉和中频炉生产的钢锭或连铸坯,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

注: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淘汰期限为xx年是指应于xx年底前淘汰,其余类推;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第六条 标准制修订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利于形成完整、协调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关方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内容科学、合理、可行;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可参照采用国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 制订过程和技术内容应公开、公平、公正。

第七条 ……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单位,应根据第六条确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基本原则,结合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试验等工作。在充分掌握与标准有关的基本情况后,编制标准。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篡改或捏造数据。

第八条 标准制修订工作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第二十七条 在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中,要按照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要求,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控制项目,根据行业主要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和排放污染物的特点,提出标准草案,并对标准中排放限值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预测行业达标率。

第二十八条 各类标准的技术内容应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通用性。

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按照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确立的排放标准体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标准。制定排放标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现行排放标准体系相协调。

“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噪声的行为和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要求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原则上应分别制定排放标准……

“当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存在在水、气介质之间转移的可能时,其排放控制要求可纳入一个排放标准中。

“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属于排放标准范畴,但可纳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

“应根据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设置应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应环境监督执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应完整、协调,各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应明确、清晰,行业型排放标准的设置要以能覆盖行业各种污染源、完整控制行业污染物排放为目的。

“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原则上按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确定排放标准的合理适用范围,应全面考虑本标准与相关排放标准的关系,避免适用范围的重叠,要严格控制行业型排放标准的数量。

“排放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包括控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或负荷、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监测频率和工况要求等。在排放标准中可规定实施标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体现环保技术法规的特点。超越排放标准权限的事项应通过其他途径,如制订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予以解决。

“排放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对法律禁止的排放行为,排放标准中不规定排放控制要求……

“排放标准应对企事业单位等污染源执行排放控制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任何情况下污染物排放均应符合排放限值的要求,以保证其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国家级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控制要求主要应根据技术经济可行性确定,并与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相适应。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明确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设施、监控位置、对应的污染物项目和排放控制要求。

“排放标准中原则上不规定统一的污染源与敏感区域之间的合理距离……

“制修订各类排放标准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第六条和第二十七的规定,确定合理的排放控制项目和控制水平。

“制订行业型水、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对行业排放污染物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控制的污染物项目应全面,重点应考虑控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有毒

物质和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以及本行业特殊的污染物质。

“排放标准应针对本标准实施后设立的污染源和实施前已经存在的现有污染源的特点,分别提出排放控制要求……对新设立污染源,应根据国际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设定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对现有污染源应根据较先进技术设定排放控制要求,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或接近新设立污染源的控制要求。排放标准提出的排放控制要求应具有先进性,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对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不能作为编制标准的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对污染物排放行为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事项,排放标准中不应再重复相同的内容。”

技术依据

排放标准的制订一定要以技术为依据,因为排放标准是要企业去执行的,应体现“技术强制”原则。即通过排放标准的制订迫使污染者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我们制订的标准值应当是企业在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够达到的水平。而不应当盲目追求标准的先进性,而脱离目前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在标准制订时,新源和现源所依据的技术水平也是有区别的。新源排放标准依据目前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制订,现源排放标准依据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制订。

编制原则

与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协调配套,与现行环境保护方针相一致

环境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政策的综合体现和执行环境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具有行政法律效力和投资导向作用。环境标准的实施还可以起到强制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作用,可以加速科

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使无废、少废、节能、节水及污染治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推广应用。

因此,环境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必须以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准绳,与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政策协调配套,与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针相一致。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新修订的环境标准,除满足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外,还必须有利于促进工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有利于促进钢铁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促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节约型社会。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工业50多年生产实践和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钢铁工业有史以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也是一部指导我国钢铁工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纲性文件。她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明确了钢铁工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我国钢铁工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她的出台,是我国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新起点。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化道路为主线,提出了调整

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钢铁市场准入条件及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明确了加快淘汰落后和限制高消耗、高污染初级加工产品出口,不支持新建独立的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

新修订的排放标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新出台的《钢铁工业发展政策》,使新标准能够提高钢铁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引导投资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实现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积极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倡导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型社会。

要考虑到标准的长期性和先进性,但又不宜“一劳永逸”

现阶段,一个环境标准的修订周期往往需要五、六年或更长时间,如现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就已经执行了11年、《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竞执行了15年。因此,应充分考虑到标准的长期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尽可能做到“前五年先进后五年不落后”,但又不宜“一劳永逸”。一些目前仍难以有效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现有电炉工序产生的二噁英等近期可以暂不考虑,而只对新、改、扩建电炉炼钢项目二噁英排放限值作出规定;对现有电炉,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实用技术的进步情况,将这类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制订权下方到地方。

新的排放标准应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但又不宜一味模仿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钢铁行业排放标准就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甚至对不同的排放点都作了规定;看似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强,但并不适合目前的中国国情:如我国的排污收费,时至今日仍然是以排放浓度作为主要收费依据。由此来看,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不是制定得越详细越好,制订得过于详细反而可操作性不强,应充分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

着眼于技术进步,以可行技术为主要依据,不再与功能区对号入座

如目前的布袋除尘技术,在常规投资条件下烟粉尘排放浓度通常可以做到20mg/m以下甚至更低;从国外先进排放标准情况来看,要求污染物排放浓度更低已成为一种潮流。但目前国内仍有少数钢铁企业采取布袋除尘措施后烟粉尘排放浓度仍在100mg/m左右甚至超过300mg/m

宽松所致。如滤袋破损后未能及时更换、滤袋接口故障未能及时修复等造成的烟粉尘排放浓度偏高,

,但这如果这类问题不是很严重,仍然能够低于100mg/m、150mg/m现行排放标准、属“达标排放”

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本标准对这类情况将不予照顾,而是着眼于促进技术进步,以常规投资条件下最佳可行技术为主要依据,不再与功能区对号入座,按照不同的主要生产工序和相应的最佳控制技术规定排放限值,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以充分体现新排放标准的先进性。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削减烟粉尘排放量,以人为本、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同时这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再者,烟粉尘颗粒物的毒性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粒径大于10㎛的颗料物因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易于沉降,被吸入呼吸道的几率减小、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而粒径小于10㎛的烟粉尘颗料物一般不易重力沉降,可以被吸入呼吸道,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比较大;一些粒径在2㎛左右或小于2㎛的颗粒物,90%~100%可以到达肺泡区,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最大。经过布袋除尘器净化后排放的烟粉尘粒径都在10㎛以下、2

㎛左右或小于2㎛颗粒物占相当的比例,从影响人类健康环境毒理学角度考虑也要求对这类污染物严加控制。

如果新标准相对于最佳控制技术过于宽松,自然就会影响到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和现有环保设施治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不利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同时也无法体现新标准的先进性。

新老污染源区别对待

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排放水平,向国外先进钢铁行业排放标准看齐,力求做到科学合理、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到目前钢铁工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和今后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很有必要提高新老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同时考虑到新老企业的技术差异,新污染源必须严加控制,老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落后工艺装备必须逐步淘汰,新老污染333333

源宜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最终目标应是执行统一的排放标准。

考虑到现有污染源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新源排放标准,在与现行排放标准的衔接方面,步子不宜迈得过大,应根据国内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对现有污染源给预一定的宽限期。如宽限期为3年,3年以后执行新源排放标准,即最终应要求全部达到新源排放限值。

现有设施在宽限期内不能达到新标准要求的,必须采取“淘汰落后”、“以新带老”、“以大带小”等措施,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新标准要求。对于改、扩建项目,应首先要求现有污染源必须做到全面达标排放,不达标的污染源必须“以新带老”、限期治理,

而且应在改、扩建项目建成之前做到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应严格控制

在轧钢工序,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源通常有板坯加热、磨辊作业、钢卷精整、酸再生下料等未进入收尘罩的尘源等,因此,监测点要求设在车间的天窗、侧窗以及房门等无组织排放处,并选浓度最大值。

标准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具有普遍适用性

根据国家《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和《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跨行业国家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本标准的内容及相应的指标要求应尽可能全面,尽可能符合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 4 钢铁工业轧钢工艺与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控制

轧钢工艺简述

轧钢工艺:主要分为热轧工艺和冷轧工艺。热轧一般是将钢坯在加热炉或均热炉中加热到1150~1250℃,然后在轧机中进行轧制。以1580mm热轧为例列,原料全部为连铸坯,由毗邻的连铸车间运来,通过辊道和过跨小车送入热轧厂板坯库,分别采用冷装、保温坑热装、直接装炉和直接轧制四种方式,板坯在前三种方式经加热炉加热后出炉,经定宽大侧压机侧压为所需宽度,经粗轧机轧制成厚为35~60mm的中间带坯。带坯经设有保温罩的中间辊道送到切头飞剪输入辊道,如需边部加热则经过电感应加热器,然后进行最佳剪切。经过7架精轧机后轧制成厚度为~的带钢。带钢经层流装置冷却到成品带钢规定的卷取温度,由液压式地下卷取机卷取成钢卷。钢卷经卧式打捆后用钢卷小车送到钢卷升降

机,再运至钢卷运输系统,分别送至冷轧厂或热轧钢卷库。

冷轧是将钢坯热轧到一定尺寸后,在冷态即常温下进行轧制。热轧板经酸洗、冷连轧后热镀锌、热镀锌或经退火后电镀锌。

需要分切的钢卷先卸到分卷跨进行冷却,对分切后的成品经称重、打捆、喷印后吊运至成品

库,成品钢卷均用汽车运出厂外。

热轧厂主要由加热区、轧钢区、冷却区和钢坯库等区段组成,有的还有热处理、酸洗和镀面等区组成。

冷轧厂主要由酸洗区、轧钢区、热处理区、精整区等区组成。

硅钢也属冷轧的一种,它主要由酸洗区、轧钢区、热处理区、精整区等区组成。

不锈钢的生产工艺包括了从热轧到冷轧的工艺过程。

轧钢厂主要气体污染源及污染物

表1热轧生产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序

1 废气种类 加热炉燃烧后排

放的废气

轧制废气

表2冷轧生产废气污染源、污染物 序废气种类 号 排放源 排放场所和过程

酸洗连轧、推拉式酸洗、电镀锡、电

镀锌、热镀锌、中性盐电解酸洗、电

解酸洗、混酸酸洗、电解脱脂槽、涂

层、酸再生装置等在工艺过程中产生

的含酸气体 主要污染物 排放源 排放烟囱 排放场所和过程 加热炉燃烧高炉焦炉混合煤气、重油等加热钢卷产生废气 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2 精轧机 氧化金属粉尘、油雾及水精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蒸气烟气含尘约33000mg/m 酸洗连轧、推拉式酸洗、电镀锡、电镀锌、热镀锌、中性盐酸雾水汽电解酸洗、电解酸洗、混酸酸1 混合物 洗、电解脱脂槽、涂层、酸再生装置等 酸雾

热镀锌机组连退机组、脱脂等设备、碱雾水汽热镀锌机组、连退机组、脱脂的碱洗槽、漂洗槽等设备在工艺过程2 混合物 清洗段等 中产生的含碱气体

3

4 乳化液油冷轧机组、湿平整机、修磨抛轧机组、湿平整机修磨抛光机组等设雾 光机

组等设备 备工作时产生乳化液油雾 废气 工业炉 工业炉工作时产生烟气 碱雾 油雾 烟气

热轧精轧机、拉矫机、焊接机、酸再

生、干平整机、管坯精整、5 含尘废气 方坯精整、抛丸机、修磨机、抛丸机、修磨机、锌锅、锡锅、铅浴

锌锅、锡锅、铅浴炉等设备 炉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烟尘 粉尘

轧钢厂主要气体污染控制措施

热轧钢厂主要污染控制措施

加热炉燃烧烟气

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烟尘、SO2、NOX。这是排放标准中的重要控制项目,在本标准中同样采用。同时由于燃料为精脱硫后的煤气,烟气中含尘、SO2浓度很低,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热镀锌机组的各热处理炉分别以精脱硫后的煤气为燃料。为了控制NOX,设计采用先进的烧

宝钢以煤气做燃料,加热炉外排NOX一直控制在150mg/m嘴、最优燃烧控制等措施,减少NOX的产生,

之内。

其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小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所以一般不作处理直接排入大气。

含尘烟气

精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将产生含氧化金属粉尘、油雾及水蒸气,烟气含尘约3000mg/m. 可用湿式电除尘或朔烧板过滤设备净化后,达标排入大气。

冷轧主要气体污染控制措施

①含酸废气

λ 酸洗机组酸雾 33

对酸洗机组酸洗槽、漂洗槽、循环罐等产生的酸雾水汽污染物,一般设有酸雾洗涤系统,气体污染物经酸雾吸收塔喷淋洗涤后,由排气烟囱排至大气中,洗涤后的废气中各类酸雾排放均可以做到小于国家排放标准。

λ 中性盐雾

对于中性盐电解酸洗产生的盐雾,一般要设一套专门的盐雾洗涤净化塔,洗涤净化后排放废气中的Na2SO4浓度可小于10mg/Nm、Cr浓度小于/Nm。

λ 硝酸雾、混酸(HNO3+HF)酸雾 3+63

对于酸洗段和全酸回收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硝酸雾(NOx)、混酸酸雾,设计中各设一套专门的二级净化设施:第一级为水喷淋湿法吸收净化,可以去除绝大部分的氢氟酸雾

和部分硝酸雾;二级净化采用脱硝器,用氨气与NOx进行催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

反应式如下:

4NH3+4NO+O22+6H2O

4NH3+2NO2+O22+6H2O

λ 盐酸再生站酸雾

盐酸再生站焙烧炉产生的大量HCl气体,经吸收塔、洗涤塔用水喷淋吸收后,形成HCl溶液,回用于酸洗槽,部分的含HCl气体经烟囱排至大气中,HCl≤30mg/m(标)。

λ 铬酸雾

对热镀锌机组的铬化段等工艺产生的铬酸雾设洗涤塔处理系统,气体污染物经洗涤后外排,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排放的铬酸雾浓度≤/m

①含碱废气

热镀锌机组、连退机组、脱脂等设备产生的碱雾经碱雾吸收塔喷淋洗涤后外排,含碱浓度可达

。目前国内无碱浓度排放标准。 到≤10mg/m

②含油废气

冷轧机在轧制过程中,需喷淋大量的乳化液进行润滑冷却,因而产生大量的乳化液油雾,这些雾滴一旦滴到带钢表面,将会影响带钢表面的质量,同时污染环境,为此设置一套排雾及净化系统。为了有效地捕集乳化液油雾,一般将轧机做成密闭式,油雾由轧机进出口端的上部烟罩和机架间的上、下部吸气口、以及卷取机上部烟罩吸入主风道,经油雾分离器过滤、

。目风机、烟囱排至室外大气,乳化液油雾排放浓度可做到小于30mg/m

前国内无乳化液油雾排放标准,也无具体的测定方法。

③工业炉烟气

连退机组退火炉以煤气为燃料,经烟囱直接排放,设计采用先进的烧嘴、最优燃烧控制等措施,减少NOx的产生;同时由于燃料为精脱硫后的煤气,烟气中含尘、SO2浓度很低,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热镀锌机组的各热处理炉分别以精脱硫后的煤气为燃料,烟气中含尘、SO2浓度很低,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④含尘烟气

冷轧酸洗机组拉矫机、焊接机粉尘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外排,外排烟气中粉尘浓度≤30mg/m3 (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盐酸再生站氧化铁粉料仓的Fe2O3粉尘采用密闭管道输送, 有效地抑制了Fe2O3

粉尘外逸。同时料仓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可控制外排粉尘浓度≤30mg/m(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热轧精轧机产生的含尘烟气采用静电湿式除尘器或塑烧片除尘器处理后外排,外排烟气中粉尘浓度≤30mg/m (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333333

5.轧钢工序气体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调查分析

国内轧钢生产基本是80年代后引进国外技术,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治理和排放水平基本与国外情况相当。采取函调、实地调查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宝钢等4家企业三废排放及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具体如下。

含尘废气

热轧含尘废气

热轧含尘废气主要产生在精轧机组,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收尘罩+湿式静电除尘,收尘罩+朔烧板除尘,都能达标排放。

冷轧含尘废气

冷轧含尘废气主要产生在拉矫机、焊接机、酸再生系统,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收尘罩+布袋除尘。

各生产企业除尘系统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见下表。

表3 冷轧.含尘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表 单位

1.宝钢

2.武钢

3.鞍钢

4.本钢

含酸废气

含酸废气产生在冷轧酸洗.涂层机组。主要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抽风罩+洗涤塔、但不同生产企业的含酸废气排放情况各不相同。各生产企业冷轧酸雾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见下表。

表4 冷轧酸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表

受调单位

1.宝钢

2.鞍钢

3. 武钢

4. 本钢 污染治理措施 洗涤塔 洗涤塔 洗涤塔 洗涤塔 样本数10 8 6 3 粉尘排放情况(mg/m) 均达标排放 均达标排放 均达标排放 均达标排放 3污染治理措施 脉冲布袋除尘 脉冲布袋除尘 脉冲布袋除尘 脉冲布袋除尘 样本数(个) 23 7 5 3 粉尘排放情况 平均浓度(mg/m) <30 <30 达标排放 3

含碱废气

含碱废气产生在冷轧热镀锌.电工钢机组碱洗段,主要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抽风罩+洗涤塔、但不同生产企业的含碱废气排放情况各不相同。各生产企业冷轧碱雾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见下表。

表5 冷轧碱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表

受调单位 1.宝钢 2.鞍钢 3.武钢 4.本钢

污染治理措施 洗涤塔 洗涤塔 洗涤塔 洗涤塔

样本数

8 4 6 2

粉尘排放情况(mg/m)

< 10 < 10 < 10 < 10

3

含乳化液.油雾废气

含乳化液.油雾废气产生在冷轧主轧机.湿平整机,主要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抽风罩+油雾过滤器、但不同生产企业的含乳化液.油雾废气排放情况各不相同。各生产企业冷轧乳化液.油雾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见下表。

表6 冷轧含乳化液.油雾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表

受调单位 1.宝钢 2.鞍钢 3.武钢 4.本钢

污染治理措施 油雾过滤器 油雾过滤器 油雾过滤器 油雾过滤器

样本数

4 2 3 1

粉尘排放情况(mg/m)

< 50 < 50 < 50 < 50

3

6本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 废气控制项目与指标的确定

本标准对于废气排放,设置了两种控制指标,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排放量。

按照轧钢的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工业炉燃烧烟气、含尘烟气、含酸废气、含碱废气等几大部分。

表7 现源及新源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现源

污染物名称 颗粒物 颗粒物 颗粒物

污染源 热轧精轧机 拉矫机 焊接机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

mg/m

50 35 35

新源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

mg/m

30 20 20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铬酸雾

盐酸雾 硫酸雾 碱雾

表8轧钢生产工序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

无组织排放源设置方

有车间厂房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制订依据

轧钢废气粉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确定依据

为制订本标准,编制组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取得轧钢废气粉尘样本共45个,统计结果见表24。

表9 轧钢废气烟尘排放统计

序号 1 2 3

除尘方式 除尘器调查总数 布袋除尘器 湿式电除尘器 朔烧板除尘器

样本数(个) 45 41 2 2

表24中湿式电除尘器和朔烧板除尘器用于热轧精整机,轧钢厂其它除尘系统目前均采用布袋除尘器。从上表看,布袋除尘器和朔烧板除尘器排放浓度均低于30 mg/Nm。国外情况和国内基本一致。因此,轧钢厂新源废气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定为不高于30 mg/Nm SO2 、NOX排放限值的确定依据

目前我国大部分轧钢工业炉都以煤气为燃料,燃烧后经烟囱直接排放。由于各厂煤气质量及燃烧工艺不同,污染物排放状况相差较大。降低工业炉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可采用先进的烧嘴、最优燃烧控制等措施,减少NOX的产生;同时选用精脱硫后的煤气,烟气中含尘、SO2浓度很低,

33

酸再生 工业炉 工业炉 酸洗机组等 酸洗机组等 废盐酸再生 酸洗机组等 碱洗机组等

35 250 250 20 50 20 20

20 150 150 10 30 10 10

无组织排放源类别 板坯加热、磨辊作业、钢卷精

整、酸再生下料等

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现源 10

新源 5

3

粉尘排放情况(mg/m)

最小值 20

最大值 26 39

平均

3

燃烧后经烟囱直接排放可以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热镀锌机组的各热处理炉也分别以精脱硫后的煤气为燃料,烟气中含尘、SO2浓度很低,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表10 国内部分轧钢厂SO2 、NOX及烟尘排放状况

污染源

型线加热炉 高线加热炉 加热炉 加热炉 加热炉

xx年 烟囱排放浓度

3

71~328 67.5

xx年

3

排放限值

76.6

xx年

3

排放限值

~10 22.1

武钢大型厂 武钢轧板厂 首钢型材厂 宝钢热轧厂

国外轧钢厂SO2、 NOX及烟尘排放状况基本与宝钢相同,以此确定新源的排放标准。一些老企业现有加热炉仍有用重油做燃料,按烧重油的实际排放较好水平确定现源排放标

准。 酸雾排放限值的确定依据

在冷轧带钢生产中常常采用酸洗工艺,采用的酸洗介质有铬酸、盐酸、硫酸,产生铬酸雾、盐酸雾、硫酸雾污染大气,为此,在酸洗系统中均设置有酸雾洗涤净化系统,使净化后的酸雾排放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表11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

mg/m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高度m

15 20 30 40 50 60 15 20 30 40 50 60

二级

三级

铬酸雾

盐酸雾

100

45

15 20 30 40 50 60

15 23 33

13 23 35 50

硫酸雾

但在调查中一般厂都设有酸雾净化系统,但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记录,感到监控力度不够,因此,在本次标准编制中加入了《大气污染物采样与监测分析方法》以加强监控力度。 国外轧钢厂酸雾净化排放标准参见下表:

表12 国外轧钢厂酸雾净化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铬酸雾 盐酸雾 硫酸雾

根据以上调查轧钢厂酸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仍沿用《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同时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采样与监测分析方法》以加强监管力度。 碱雾排放限值的确定依

在冷轧带钢生产中常常采用碱洗工艺,由于国家对碱雾排放没有制定标准,一些轧钢厂没有设置碱雾净化系统,造成碱雾污染环境的现象。国内轧钢厂最早使用的碱雾净化系统是随工艺设备从国。目前国内已将其技术消化生产外引进的,净化排放标准沿用国外标准—碱雾排放10mg/m有相应的设备,在很多轧钢厂使用。

。 根据以上调查轧钢厂碱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确定为10mg/ 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确定

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在轧钢工序,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源通常有板坯加热、磨辊作业、钢卷精整、酸再生下料等未进入收尘罩的尘源等。

我国对于无组织排放的控制起步较晚,测试数据较少。因此,对于有车间厂房的无组织排放源,烟尘一般是通过车间的天窗、侧窗以及房门向外环境排放的,GB9078中规定的限值为25mg/m3,本标准取10mg/m3,这样,更加符合车间内岗位环境标准的要求。

33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 10 5

3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 1—30 1—2

3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80—700 ---

3

操作要求

热轧含尘废气主要产生在精轧机组,采取高效除尘设施,达标排入大气。

冷轧含尘废气主要产生在拉矫机、焊接机、酸再生系统、不锈带钢连续退火炉等,采取高效除尘设施,达标排入大气。

加热炉一般采用高炉焦炉混合煤气也可烧重油等,控制其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小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

酸洗连轧、推拉式酸洗、电镀锡、电镀锌、热镀锌、电解脱脂槽、涂层、不锈钢中性盐电解酸洗、不锈钢酸洗段和废酸回收等设备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酸雾,必须经过洗涤净化后,达标排入大气。 污染物监测要求

大气污染物采样与监测分析方法

排气筒中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采样点位置的设置及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执行。 无组织排放测试

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采样点设在生产厂房门窗、屋顶、气楼等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新、改、扩建生产设备的排气筒必须设置永久采样孔和采样测试平台,现有生产设备的排气筒应在“现源”标准实施之日起增设永久采样孔和采样测试平台。 新、扩、改建轧钢系统连续监测

新、扩、改建轧钢生产线,加热炉排气筒应当安装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连续监测装置。 分析方法

轧钢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按表5执行。

表13轧钢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分析方法

序号 1 2 3

项目

烟粉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分析方法 重量法 碘量法 定电位电解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方法来源 GB/T 16157 HJ/T 56 HJ/T 57 HJ/T 42 HJ/T 43

4 5 6 7

铬酸雾 盐酸雾(氯化氢)

硫酸雾 碱雾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发法

硝酸银滴定法 离子色谱法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酸碱滴定法

HJ/T 29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GB/T 16106-1995

7实施本标准的技术、经济、管理可行性分析 环保设施技术可行性

轧钢工序大气颗粒污染物治理通常采用布袋除尘,袋式除尘净化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具有高速过滤性能的、处理各种复杂工况的新型滤料的成功应用,新源30mg/Nm3的限制值,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各种酸雾、硷雾净化设备,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随轧钢工艺引进按欧美标准生产的酸雾净化设备并消化移植为国内生产,大多数厂的酸雾净化系统排放都在铬酸雾< /Nm、盐酸雾<50mg/Nm、硫酸雾<25mg/Nm,技术上可以保证。 环保设施投资与运行成本 除尘系统

本标准实施后,新建轧钢厂烟气颗粒物执行的排放标准为30 mg/Nm,现有轧钢厂烟气颗粒物执行的排放标准为50 mg/Nm。与现行轧钢厂烟气颗粒物排放标准100 mg/Nm~120 mg/Nm虽在数据上相差很大,但大多数厂的除尘器烟气颗粒物排放都在20~50 mg/Nm,所以执行新标准后,需增加的设施投资与运行成本投入不大。 酸雾净化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