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024-01-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一篇 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中班音乐课题总结》

基于全脑开发的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背景音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脑开发及自主性发展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晨间活动、早操、上午点心、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盥洗、进餐、午睡、下午点心、离园活动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引领,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陋习。有些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惯用指令性语言,利用“铃鼓”、“拍手”等单一无趣的指令性动作及手势组织活动。虽然幼儿很容易听到这种高分贝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刺耳,幼儿的情绪不愉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造成拖延现象,拒绝配合。

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指令性语言过于生硬,也开始运用音乐来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但在运用时欠妥当。有些教师所有环节选用一种音乐,有些教师随意更换音乐。一日活动的环节有很多,无论只用一种音乐还是随意更换,都会让幼儿无所适从,个别适应能力差的,根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会引起孩子的作息混淆。

3-6岁的幼儿已经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获得了较多的倾听体验和习惯,并且开始逐渐自发地注意听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并分辨它们,当他们感受到不同性质的乐曲时能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反应。我们把这些音乐叫做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和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背景音乐只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需要幼儿学会这些歌曲,只需要不断地熟悉背景音乐,感受背景音乐带来的美,在不自觉的背景音乐暗示中了解自己该做什么。

一、背景音乐的选择

(一)环节各异,给予状态提示

我们运用的背景音乐在不同的环节中有着不同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提示性背景音乐和伴随性背景音乐。

1.提示性背景音乐

提示性背景音乐是指能给予提示作用的,让幼儿听到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音乐。这种音乐比较适合用于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区域整理环节、盥洗环节等。

2.伴随性背景音乐

伴随性背景音乐是指伴随某个活动,烘托氛围的音乐。这种音乐一般在幼儿区域游戏环节、就餐环节、午睡前后环节、某个游戏活动中使用。

(二)风格多样,给予多元选择

音乐的风格多样,有轻快的、优美的、激昂的、舒缓的,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适用于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在可以随机播放音乐的过渡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各国各民族经典的曲目,让幼儿接触多种音乐风格,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如中国的民乐、班德瑞的自然之声、钢琴曲等,并在各个环节中选择使用。例

各活动环节音乐备选

(三)适宜剪辑,给予环节暗示

活动时间的长短不一,背景音乐需要根据活动时间和音乐的长短进行剪辑。也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编辑不同风格音乐在一首背景音乐中。

预留时间,进行长度编辑

各活动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不等,通常一首歌曲长至15-20分钟,短至4-5分钟。如盥洗环节、区角游戏环节、整理玩具等活动环节需要1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为此教师要预算好活动的时间,根据活动时间来剪辑音乐的长短。把较长

的歌曲进行剪切,要把较短的歌曲进行循环。并预留长于活动2-3分钟的时间,等待个别较拖沓的幼儿,也提示其他幼儿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区分环节,进行转换剪辑

有些活动历时较长,且环节有转换,为此,需要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来提示幼儿活动的进程。做好转换、剪切工作,可以使教师在活动中途无需切换而自然进入下一个环节。以区角游戏为例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到这首背景音乐就会去各自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区角游戏的时间是25分钟,25分钟后的背景音乐的风格较之前应有一个过渡,然后转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幼儿听到这个过渡音乐,在风格明显不同的背景音乐开始后幼儿开始自主整理玩具。5分钟后音乐会变得比较舒缓,提醒幼儿要加快收玩具的速度,最后安静音乐播放5分钟后整个区域活动的背景音乐结束。从开始区角游戏到整理区角玩具结束,这35分钟内,教师只需在一旁观察,参与幼儿游戏,无需忙于切换音乐。

二、背景音乐的运用策略

幼儿对音乐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让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地跟着音乐进行一日活动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

(一)音语同构,辅以肢体

在初始阶段,教师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环境中播放特定的背景音乐。通过教师的讲解、动作示范,逐渐让幼儿了解在该背景音乐中应该做的事情。

音乐首播,师幼共赏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幼儿会显得茫然无所从。再详尽的语言说明也及不过花几分钟和幼儿一同欣赏一首背景音乐。

音乐再播,指令详尽

播放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幼儿对这首音乐已经不再陌生。教师可以讲解幼儿具体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可以提出一点建议。比如午睡前的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和幼儿说“现在请大家去解小便,洗手,然后脱鞋子,上床。大家在这么优美的音乐声中,动作要轻轻的。我们的动作要比音乐声还要轻,还要美。”教师可以示范如何走路,如何轻手轻脚地脱鞋子,上床。

音乐常播,指令简洁

经过几天的示范,幼儿已经了解了听到该音乐应该如何进行此环节的活动。

这时候,教师的指令可以变得更简单。睡前准备活动,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可以简练成“请大家解小便、洗手、上床”。

(二)音体同建,语言渐退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熟悉度,部分幼儿明白自己在音乐中该做什么,但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马上养成良好的常规。幼儿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要不断地示范及强调。当然,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不同的。

全面指导

大部分的幼儿在一两周内已经了解了在某首特定的背景音乐中该做哪些活动。两周后,教师播放音乐后,用简单的肢体语言给予提示。语言可以逐渐消失。比如睡前准备时,教师播放音乐后,走几步,并做出睡觉状,幼儿就知道要做睡前准备了;起床音乐播放后,教师可以揉揉眼睛,伸个懒腰,幼儿就了解了,该起床,自行穿衣了;盥洗音乐播放后,教师做个洗手的动作,幼儿就明白该去解小便,洗手,喝水了。

个别提示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班级里肯定存在个别规则意识薄弱的幼儿,也存在着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

不清楚什么背景音乐,该做什么活动,认知上有所混淆。对于这些幼儿,教师还需要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提示。

(三)音占主导,语体皆退

随着幼儿对背景音乐越来越熟悉,对背景音乐的依赖感就越来越强。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幼儿已经对这某一时间,某一场景出现的某一首歌曲有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在这样不断地反复强化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无需用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去左右孩子的行为了。到了这个阶段,背景音乐已经起到了让幼儿在美的氛围中愉悦地享受一日活动的作用。离开教师语言和肢体的压抑感,幼儿的一日生活会更加快乐,更加自由,同时自身参与感更强,自主

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四)音乐调整,更替有度

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就会产生牢固的稳定的“习惯性”。但是幼儿长期处于听到某首歌曲就出现条件反射地去做某件事情,当然这样的条件反射容易让幼儿厌烦。

1.生活环节,以年龄差异为导的更换方式

小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能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映和感受,但是很难清楚地分辨出音乐风格差不多的音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活动环节的音乐最需要固定;小班幼儿注重的是生活常规的培养,音乐作为辅助,也应该固定。

中班幼儿听辨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乐曲的变化。这时就容易对一首歌曲产生听觉疲劳,当常规建立起来后,生活活动环节的背景音乐可以一学期更改一次。

大班幼儿听辨能力更强了,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差别。当大班的常规已经完全建立,幼儿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愉快地完成生活活动。为了减少孩子的音乐审美疲劳,生活环节的背景音乐可以一学期更改两次。

2.过渡环节,以活动时序为点的更换方式

部分环节需要的背景音乐没有严格规定要从歌曲的哪一部分开始播放,可以随机播放某一首歌曲,也可以有计划地播放一系列歌曲。有些环节可根据幼儿速度快慢来人性化地选择在何时停止播放。

(1) 活动准备时,欣赏提示

在各种教学活动前,背景音乐能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给幼儿一个缓冲和过渡。如在中班“国庆节”主题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预设,有计划地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中国56个民族的代表曲目。在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暗示幼儿教学活动即将开始。

(2) 活动进行中,烘托提示

在各种活动进行时,背景音乐还能起到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很多户外游戏,就需要一些匹配的音乐来烘托游戏的气氛。游戏开始,教师就可以随机播放户外游戏的配乐,游戏结束即音乐停止。操作类活动也可以用音乐来烘托气氛,比如美术活动和手工活动,教师随机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幼儿会变得愉悦、平静,操作变得更有效率。大部分幼儿完成操作,教师就可以停止音乐,幼儿就清楚自己该上交作品了。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入园离园,以四季变化为线的更换方式

每一个季节都具特有的魅力,有很多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和四季有关。在幼儿入园时候,听着这些典型的季节性歌曲,感受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例春季《春天来到》、《春天好》、《歌唱春天》、《春姑娘》;夏季《柳树姑娘》、《夏天的雷雨》、《夏天到》;秋季《秋天》、《秋天多么美》;冬季《雪花》《堆雪人》《北风爷爷别神气》。

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一日活动,让幼儿对教师的活动提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进行,各个环节不再单一、乏味。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一日活动的过程中,

也轻松了很多。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我们将继续在音乐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在近似于玩耍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儿童健康、和谐、活泼、愉快地发展。

陶李雯

20112

第二篇 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结》

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结

1、幼儿园音乐教研活动小结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我们进行了音乐公开课活动,现在就由我来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担任上课的老师有五名,都非常的优秀,表现很突出,起到了带头作用。当然还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课后一起探讨,达到了理想的目的。每一位老师课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语言亲切、教态自然,每首歌的导入形式非常的丰富,特别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而且每个环节都衔接的很紧凑,从而使孩子们整节课兴趣都非常浓厚,让孩子们爱上了音乐课,爱上了音乐。

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到,小班的孩子虽然在一节课下来还不会完整的演唱,但他们了解了旋律,理解了歌词,课后还会哼着“半生不熟”的小曲了,可见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

而中班的孩子在创编歌词部分做的还不错,一些简单的旋律,他们都会套上平常生活中的事物,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演唱。大班的孩子在中班的基础上对简谱掌握较好。当然也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音乐课上多注意的是多打节奏、节拍、倾听音乐,让幼儿养成一个好的倾听习惯,多渗透乐理知识等一些细节上的东西,都需要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的。

经过这次的教研,老师们都学到了很多,今后我们会组织更多、更好的学习

机会,让大家共同进步,把音乐活动做的更好。

2、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结

4月22号,教委办幼教辅导员苏宝玲老师组织全镇幼教老师一起去群英小学参加学习《关于如何灵活把握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幼儿的主体发展与歌唱技能学习的平衡点?》与《如何有效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重难点?》的视频研讨活动。

在线的每位教师都积极思考并结合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如何灵

活把握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幼儿的主体发展与歌唱技能学习的平衡点?》与《如何有效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重难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让我对《如何灵活把握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幼儿的主体发展与歌唱技能学习的平衡点?》与《如何有效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于音乐欣赏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以倾听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倾听来达到帮助儿童感受、理解和喜爱音乐。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设法调动幼儿的一切感官,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地投入聆听、感受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去,达到发展欣赏能力培养欣赏兴趣的目的。

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好的听音乐的环境,提供具有优美音质的音响,多提供听赏音乐的机会,因为只有熟悉才能产生兴趣、才能获得美感体验,而熟悉取决于平时的积累。

音乐听赏不应该是被动地听,音乐听赏活动一定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教学中要把音乐听赏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来理解,引导幼儿从聆听引发出自己的感觉,并且把它表现出来。表现的形式可以是非常多样的。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老师也结合了本班的教学情况提了很多很好的方法,支持、鼓励幼儿在进一步感知、探索和体验音乐的强弱、快慢,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的变化中获得美的感受。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谣、歌曲和生活中的节拍与节奏,从中感受韵律美。引导幼儿基本准确歌唱八度范围内的五声音调歌曲。通过学唱不同节拍(如二拍子、三拍子)、不同内容的歌曲,初步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歌唱。在合声教学中,有的老师也提出了很好的办法,先学第二声部,在来学第一声部,免得第二声部被第一声部带走。

通过这次的视频教研,让我学到了贴近幼儿认知特点去教授,与如何处理在歌唱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幼儿更喜爱我们的音乐。我将认真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体会音乐所带给我们共同的快乐。

3、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结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同步相融,在幼儿园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拙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促进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是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保教质量的经常性手段。

幼儿园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开发左脑、发展形象思维。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经常对歌唱教学不感兴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厌倦感。第

二、受到旧经验和旧知识不足的影响,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表现出困难。第三、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综合这些原因,我组就研究如何在歌唱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一、指导思想

本期我园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以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为中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为主要工作目标。

在教研活动中遵循“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本,以教师和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开展多向互动研究,扎实有效地深入贯彻《纲要》。

二、主要工作回顾

本学期艺术组的教研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研计划。

本期成员组成情况分析本组7名成员中,2名老师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但是都很有冲劲,她们不是很熟悉幼儿教育工作,对幼教工作还处于一个逐步熟悉阶段;而其他5名老师都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年,已经有了一些幼儿教育的经验。

教研计划制定的思考在分析了本组的成员组成情况以后,只有采用可行的教研内容和形式,才能让各位成员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理论提升与实践操作两不误。

理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就是生命”,教研组根据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在艺术组的教研活动中,主持人都引导参研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或实践操作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教师们

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基础。

实践操作从学理论到用理论,从学操作知识到实践操作,从设计活动到现场观摩活动,引导老师们从多角度的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关系。

三、活动反思。

本期的活动主要是从开展教育活动、课后反思。本组的刘文娟老师,裴丽丽老师开了很不错的教研课。作为新人的张元皓老师显示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灵气,是个音乐课的好苗子;而王梅兰老师流畅有序的上课风格更是体现出她扎实的基本功。

每一节教研课我组都特别注重课前讨论方案,课后说课反思的集中研讨过程。这种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研讨方法,将一直作为音乐教研组的作风传承下去。

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组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领悟其艺术领域的指导精神,精心设计每一次歌唱集中教育活动。活动中,教师们能根据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活动开展形式的设计。

每位教师设计的集中教育活动不仅有传承,还有创新,还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活动,情况良好。

现代幼儿教育的“活动论”提出,只有开展多种活动才能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提高。我们艺术教研组也期盼着,让一次次生动的教研活动引领老师们向专业型幼儿教师成长,让每一次活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4、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结

本学期在领导的关怀信任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担任了大班音乐教研组长职务。时光飞逝,大班上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转眼结束了。在杨主任的精心指导和带领下,在本组三位教师的共同努下,本学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第三篇 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永兴镇解集学校

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

意与意境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幼儿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小、中、大班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幼儿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小、中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

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大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

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为幼儿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幼儿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幼儿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幼儿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幼儿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解集学校李峰

2013—01--21

第四篇 幼儿园音乐节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之我见》

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之我见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是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影响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著名儿童音乐家陈鹤琴说“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孩子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不但会喜欢音乐,而且能发展起潜在的音乐能力。因此,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节奏和旋律又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导致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我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一年来的尝试和摸索,我总结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通过日常引导发现节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但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身边的事物,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火车的隆隆声,拍球的咚咚声等。这些都来自幼儿的生活,他们对这些节奏既熟悉又好奇。于是,我让幼儿通过拍手、跺脚、唱模拟音等方式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在次基础上,我将这些声音组成不同的节奏型,如下小雨时,就用“XX XX XX XX”来表示;下大雨了,就用“X X X X”来表示;火车的隆隆声,就用“X— — —”来表示……渐渐地,幼儿对节奏有了了解,同时,也能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了之前的经验基础,我们老师就可以把节奏型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如,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点名,以往的点名方式都是老师叫名字,孩子回答“到”或是“来了”,结合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我们可以把数字也结合在其中,如师1号(X X),幼XX X 或是X X(用此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既完成了点名工作,又让幼儿在其中受益非浅,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反应能力发展的更为迅速,因此,我们可以加深难度,结合一些有特色的民谣,将其渗透在日常活动中。如民谣《跳橡皮筋歌》一只燕子直拔直,毛儿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这首民谣可以结合跳橡皮筋,进行边跳边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踩点节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二、通过“声势”训练培养节奏。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节奏,必须通过动作,而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合适的方法。我先请幼儿模仿我拍节奏,培养幼儿听辩、记忆节奏的能力。刚开始我只拍一种节奏型,幼儿模仿,渐渐地他们也能编出一些节奏型让小伙伴来模仿。谁编出了新的节奏型,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模仿,这即让幼儿有了自豪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