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6、食盐4、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①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②不会自行沉降
③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想要尽快喝到糖水的情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那么,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一:搅拌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1.实验过程: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一杯用筷子搅拌,另一杯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3.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4.得出结论:搅拌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 三、实验二:温度能否加快溶解?
1.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2.实验过程: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4.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5.得出结论:更高的温度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 四、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
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将肥方糖碾碎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方糖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得出结论:方糖在水中的快慢与方糖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五、总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六、课后作业: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七、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快溶解的办法 热水 对比实验
碾碎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有关的因素有: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 七、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