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生活的做法和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强化增强体质的意识。
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旨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意自己 \"教授\",而忽视学生 \"接受\",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内容符合《新课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更新颖多变。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往往不会感到枯燥,活动起来积极性自然就高。在基本部
分的练习中,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 \"放羊\",又可让学生多得 \"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课堂上就会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确立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
三、切实开展每天的 “阳光体育活动”。
通过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分使孩子动起来,将孩子“赶”到操场上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浓,并且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运动项目,真正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
四、加强课间操管理,提高锻炼质量
课间操时间较短,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出工不出力,运动负荷也小,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将课间操的内容适当加入有一定负荷的项目,比如:跳绳等。
五、发挥家长积极性,齐抓共管促发展
每学年结束,给家长一份体质报告单,把学生的身体状况用一系列的成绩、数据告诉家长,使家长了解其子女的体质状况,知道其子女哪些方面的不足,以及改变这一现状需采取的措施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