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02-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

德育渗透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势,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德育的更好渗透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的目标。初中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德行、品行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在这方面,初中语文课程展现出了天然的优势,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中蕴藏着德育的元素,可以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与德育有密切联系,是开展德育的关键课程。语文学科有诸多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特点,融入德育内容。本文的语文德育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语文课程为依托,以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为基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文化意识于教学全过程的活动。语文教学全过程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构成。所以,教师可以以教学三阶段为立足点,应用适宜策略,将德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

一、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概述

德育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价值观念、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积极践行这些知识。德育教育是一项持久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契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分层的德育教育,实现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一定的客观元素采取有效的

教学方法,多实施综合性教育。实施高质量的德育教育需要很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等,本文研究范围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每一种学科都可以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媒介与支撑,但是语文学科因为人文性、历史性、政治性等要素都有所涉及,因此成了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目前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心理、道德、行为等,政治主要是指学习与了解政治理论,能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最高追求;思想主要是指积极、阳光、乐观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心理主要是指健康的心理,包括乐于助人、追求上进等;道德是指社会的公序良俗,有礼仪、有教养、懂礼貌;行为是指行为正派、举手投足有修养,很多时候行为是学生政治、思想、心理和道德的外化表现。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重视言传身教,发挥言行作用

想要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就要先立师德。一般来说,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初中语文学科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全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以自身的学识魅力熏陶学生。在新时期教育领域,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皆能够受岗位工作的影响,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能够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完成本职工作。毋庸置疑,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时间较长,教师对学生的品行影响极为深刻和长远。故在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激发,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和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进而逐渐创设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最大程度展现教师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教师应重视挖掘课本中的道德素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常规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宜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渗透,充分利用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品德学习气氛。由于语文的学科内

容优势,教师在语文课堂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相比其他科目而言,更具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在选定适合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后,事先设计相应的德育教学场景,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德育的正能量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更深刻的道德认知。

(三)立足学情,在情境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

在立德树人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立足学情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融入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每一个初中生都看作独立的学习个体,同时要尊重他们在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受到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个体发展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这使初中生在语文课上的表现不同。为了更好地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要主动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在面对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学生的时候,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通过适时的鼓励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重拾学习信心。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思维发展不成熟,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

(四)进行知识内容传递,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站在学生角度上,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了解道德品质的内在本质。那么,语文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期间,首先就要重视知识内容的传递,依托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优美的散文引领学生体味优美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阅读品质,带领学生通过文字理解不同生命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感悟,通过文字领略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古诗文的积累和朗读,把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内心,如古代士子的治学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担当意识,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的积累。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现阶段语文教材内有诸多德育知识,若教师可妥善地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知识内容传递,致力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最终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开展活动,“知行合一”渗透德育

“知行合一”是德育的终极目标,学生不仅要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要将这些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自我行动开始做起落实德育内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价值体现在行动中,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展现自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提升创新能力和自身价值。语文教材选材丰富,只要仔细研读教材必定会发现许多课时内容可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推动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工作,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初中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力军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责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践行德育的要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德育内容,从而高质量地实现学生政治、心理、道德、思想、行为等德育教育目标,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36):22. [2]谭薇薇.立德树人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张万春.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