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硇启示 文/马书春 关省厅负责本部门具体的环境工作。这种管理结构在各部 寸策 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环境法规的阻力小、效果好,但 在决策过程中为达成共识所需成本较大。2001年环境厅升 格为环境省.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在环境行政上各省厅职 府对产业污染做出反应是典 权交叉的弊端 第三,企业的自我环境管理模式。1971年起.企业大都 降作用。巨大的政治压力促 建立起环境管理员和节能管理员制度.对企业的环境管理 了产业污染治理对策.1964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环境法规、政策也使得企 r日本第一个“公害防治协 业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本小于不采取措施的成本。为了 效仿.这些协定促使企业开 企业的商业利益必须防治污染的意识已经融入日本企业 。地方政府还率先于中央政 文化之中。 E的“公害防治条例” 另外, 2 环境法律 日本的环境政策基本上都已上升为法 创新者.如环境影响评价制 律,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是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也是 ・年之后.中央政府在1997年 日本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之一 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法、 召开“公害国会”.1971年成 单行法和环境标准。环境基本法上承宪法下启各单行法. 的黄金时代开始了.其环境 原则性规定国家基本的环境保护制度、理念和组织方法、 理”结构。环境厅主要负责 社会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环境标准包括质 理全国的环境工作.其他相 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违反排放标准有两个平行的法律后 廖小梅电子邮箱lxm300191@126 c0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果——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都以终止环境破坏为目的。 3.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日本的环境教育起源于“公 制化 与日本全面、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基本法的立法 和环境管理法制化相比.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中,无法律 依据的行政管理制度较多,还有许多方面尚处空白。中国 害教育” 公害教育主要揭露以“四大公害”为代表的产业 污染.谴责对象主要是污染企业。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 现行的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1989)存在许 多问题.如不够综合,基本法地位不明,带有经济增长唯 汽车尾气、生活污水、垃圾等生活型污染曰益严重,使人 们认识到造成污染的不只是企业,公众自己就扮演了污染 上的倾向等:环境管理具有较强的行政命令色彩,缺乏法 制化的彻底性和长期性.如我国对于违反排放标准采取的 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角色.必须重新思考自已的生活方式并 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公害教育逐步转向更为 广泛的环境教育。200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 及推进环境教育法》。 环境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并内化为环境素 质,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之中 4.经济、技术方面的源头改善。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 出“静脉产业”的概念。他们把生产和消费活动称为动脉 产业.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处理的产业 叫做“静脉产业”。如果只重视动脉产业,不重视静脉产 业.大量废弃物就会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严重的环境 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循环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 段,日本大力发展静脉产业——主要包括容器包装、废IH 家电、建筑材料、汽车等再生利用产业.这些产业主要集 中在“生态工业园区”内。截至2004年10月.日本政府已先 后批准建设了23个生态工业园区.从事无害化(如回收废 IH冰箱中的氟里昂)、再利用(如将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以 新部件一半的价格出售)、资源化(如将废塑料、废玻璃粒 变成新的生产原料出售)、热回收(将无法回收和利用的 物质集中焚烧发电,以回收能量.并为安全填埋实现减量 化)和集中安全填埋。实践证明.日本发展静脉产业型的 生态工业园区.不仅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 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对我国的启示 。-6- +。+。+。+。+。+。+。+。-g● - -+-+-+-+-+-+-+- 1.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建 立企业自我环境管理制度。日本环境管理体制最地方政商 主动与自主型的,中央政府主要负贵环境法律、政策和环 境标准的制定与监督。地方政府对本管辖区的环境质量全 面负责,是日本环境管理的主导力量。企业有环境管理员 和节能管理员制度,进行自我管理。这种“自上而下”与 “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使环境管理的效率高、成 本低、效果好。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 型和驱动型。中央政府环境管理权力较集中.具体职能繁 杂,负担较重。地方政府环境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 不够。而且.我国企业的自我环境管理没有制度化 这种 “自下而上”单向环境管理馍式的效率低、成本高、敬果较 差。 2.完善我国环境政策、法律 系.删强 琦锺t童 措施是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处罚款.对造成严重危害的排 放行为,才可以采取限期治理的行政命令。 3.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在二氧化硫污染问题上,日本 早已成功解决.中国的污染状况依然严峻。对照日本的经 验可以看出我们的不足:①1998年以前我国一直采用浓度 控制方法,1998年以后才引入“总量控制”;②燃料脱硫和 排烟脱硫推行不力;③能源结构中煤和石油的比例过大 (目前为煤炭占68%,石油占23.45%);④能源利用效率低。 4.大力发展环境教育.努力提高公众环境知识和意 识,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据调查. 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知识水平普遍很低.公众参与环保 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参与方式单一.只有当环境污染直 接侵害了个人利益时.才会有较多的人愿意采取行动.即 只有末端参与,预案参与、过程参与缺失,个人行为参与 也很薄弱。大多数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事。所 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环境教育.特别是社会性环境教 育.在新闻媒体中加大环境教育和环境信息的内容:公众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参与环保的机制也有待落实 日本公众利用环境纠纷诉讼、手中政治选票来督促企业和 政府冶理污染.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5.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日本污染防治 的经历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巨大.及早采取治污 措施是最明确智的选择。污染治理投资促进了环境技术开 发、环保产业发展和就业扩大.严格执行环境标准迫使产 业技术革新、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的“双赢” 进入新世纪,日本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将环 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循环型社会建设已初见成 效 在一定条 下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 重要驱动因素 、在我国.这一认识人们卡甘当模糊 一种较 为流行的看法是.环境保护是一项费钱的事业.是会削减 和降低经济增长的。这种认识不仅肤浅,而且错误。它是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环 境保护行动的思想障碍。我们要把环境看作是经济增长的 内生变量,大力增加治污投资,开发、弓1进环境技术,发展 环保产业.既可以治理污染又能增加就业:制定执行严格 的环境标准.促使产业技术革新、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原载《新视野 责任编辑:廖小梅 求知/月刊2007/1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