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蓊腰束xiān素 蕈.wěng蓊郁郁 纤..xùn菌 偃.yà苗助长 B平仄影qiàn .zè臂.pì如 混混沌沌.dùn 倩.
C落蕊(léng) 猗.ruǐ 峭楞楞..yī郁 夹.jiá袄 D廿.niàn四桥 潭柘.zhè寺 音缪.miù涸.hé辙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物业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到王大妈家里看情况,信誓旦旦保证办好此事,可谁料想开的都是空头支票。 ....B. 张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C.由于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艺考”如今已被不少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或家长视作了考大学或考一流大学的终南捷径。 ....D. 业内虽不乏仁人志士为治理无证生产、市场混乱的问题数十次向上级报告反映,并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应该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B.如果把干旱的原因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恐怕还会遭遇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报复。因为,人类活动对于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这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4.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发白;在荷塘边,在柔柔的月色下,他怎么样也无法联想起这种骚动。这时,我在想,朱自清看到会不会因而激起一阵腼腆的窃喜?
①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②或者说一个个结实的莲蓬多已雕塑成 ③小者如掌,大者如鼓④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⑥声势相当慑人,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⑦一阵风吹过,全部的荷叶都朝一个方向翻了过去,犹如一群女子骤然同时撩起了裙子 ⑧吹过一阵风,荷叶全部都朝一个方向翻了过去,犹如一群骤然同时撩起了裙子的女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①④⑤⑦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 读下面的宋诗,完成5——6题。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从不与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页
.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3题:
【选篇一】 于是余有叹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因选文是课后要求背诵内容,故不呈现原文)
【选篇二】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通“嘱”,叮嘱。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其无礼于晋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引以为流觞曲水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乐王回深父 B、今天不遗斯民
C、悟言一室之内 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 ) A.示不忘也 B.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五日不雨则无麦 ..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羡长江之无穷 ....C.于是余有叹焉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力足以至焉 B、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C、商贾相与歌于市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2页
.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的情况。
14、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第Ⅱ卷 主观卷
三.翻译下面句子:(每个4分,共12分) 1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名篇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8.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0.诵明月之诗,。 21.,旌旗蔽空,,。 22.,可以无悔矣。 23、驾一叶之扁舟,。
2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五.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18分)
西溪的晴雨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移到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3页
.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支和谐优美的进行曲;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文字,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十五后,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注:①作者郁达夫,选入试卷时,有个别改动。
25.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4分)
26、文中第四自然段说“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请简要概括文中“俗益”所包含的内容。(4分)
27、根据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是怎么样写景状物的。(6分) (1)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2)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支和谐优美的进行曲。
(3)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
28、作者文章结尾,引用苏东坡《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簘的语句,有什么作用?(4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每题4分,共8分)
29.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 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 那么数学便是。
30、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
4页
.
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
情,无以言表,
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七、写作(60分)
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