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测低高度太阳(h◎< 30°)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 求观测是太阳的计算方位Ac,用《太阳方位表》法。 3. 求罗经差△C = Ac — CB 。
《太阳方位表》的结构
共分两册,第一册(Davis’s Tables,戴氏表)包括0°~30°。第二册(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包括纬度30°~64°,每册又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分为前后两个半册,前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异名。查表引数为:
1. 表列纬度,表间距为1°,列在页角;
2. 表列赤纬Dec,表间距为1°,共计0°~24°,列在每页第一行;
3. 表列视时LAT,表间距为4m。每页左列引数为上午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视时(英
版表中视时用罗马数字表示)。
从表中查得太阳半圆方位At,其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位“E”,下午观测为“W”。
附表: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每个附表又分4个小表,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时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附表一般不用内插。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步骤
1. 观测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 根据观测日期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得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 3. 求观测时的视时LMT: E
LAT = LMT + ET = ZT ± DλW + ET
其中LAT 小于12 为上午,大于 12 为下午。 ET 精确到分钟。
4.求计算方位Ac:由于实际的,Dec,LHA 不可能正好与表列T, DecT , LATT 相一致,所以在根据 查得的列表方位A 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Ac,即: Ac = AT + △A Dec + △ALAT + △Aφ
= AT + [ AT(Dec+1°) - AT ]/60’(Dec-DecT)’ + [ AT(LAT+αm) - AT ]/ (LAT-LATT)
+ [AT( φ+1°)-AT]/60’(φ-φT )’
上式中:α= 4m 或 2m ;
Ac 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4. 求罗经差:将Ac换算成圆周方位之后可求的罗经差 △C = Ac - CB。
例:2008年6月29日 船时ZT'1800,推算船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