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1-10-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回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 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 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钝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选自2001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

1.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4分)

答:改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好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三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五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5.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一个可加1分,最多加2分。(3分)

6.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之谜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

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位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

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分)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

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l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找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中心句,稍加改造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3句话是从第①段空格内抽出来的,请通读全文,正确排列三句话的顺序。(3分)

①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的情况,②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③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答:三句话的顺序是(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②段的\"怪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⑤段中\"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一句,去掉\"仅\"字,句子也通顺,请说一说用\"仅\"的好处。(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一个动作,如果要通过电报或电话让对方了解,那是太不容易了。

即便你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很难说得清,道得周全。如果有这样一种通信方式,它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你的面前,那你不就成了\"千里眼\"了吗?图像通信是能够帮助你实现上述愿望的一种通信方式。

②用简要的话来概括,图像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句话的意思至少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④第一,它说明,图像通信是传送什么样的信息的。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而是难以用语言、符号等表示的活动的或不活动的图像。

⑤第二,它是靠现代电信手段来传送信息的。有的图像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电路便能传送。譬如,有一种电话传真机,就接在电话网上,既可以通电话,又可以传图表、照片。当然,也有一些图像信息,需要为它们提供频带比电话电路更宽的信道。例如,被人们传为美谈的国际电视会议,就是靠卫星通信电路将分散在各国的分会场连接起来,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送。

⑥现代图像通信不仅具有\"迅速\"的特点,而且安全、可靠,适合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应用。例如,在现代战争中,带有摄像机的炮弹弹头在射到敌占区后,能把敌占区的防御情况拍摄下来,用无线电波将图像发回;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等现场实况,也可以通过图像通信手段传送到指挥部乃至全国电视观众面前。由于它是通过电信手段来传送的,因而首先要把可视的信息变成为适合于电路传输的电信号,然后再传送出去,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

⑦第三,图像通信是一种应用视觉的通信,接收者收到的是图像,它可以是像传真照片那样的硬拷贝,也可以是像电视电话那样把影像显示在荧光屏上而不作记录(有人称它为\"软拷贝\")。不管是哪种情况,最后都是通过人的双眼观察到的。人眼所看到的信息包括人或物的形状、位置、大小以至色彩、表情等,比起语言所能表达的要丰富得多。

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上述愿望\"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概括\"图像通信\"涵义的内容。(2分) 图像通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说\"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联系全文内容,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说明了\"现代图像通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具体表现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说明的内容看,第⑥段在语言表述上似有不妥之处,试作具体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5.第⑦段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运用这一说明方法旨在突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

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 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

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2分)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 1、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2、示例:如果你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那就错了。或:短期气候预测不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运用设问句,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4、但;而。 5、同义成语: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反义成语:一成不变、始终如一。 6、对气象学本身,可以谈\"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科学研究要不断修正失误\"、\"科学研究无止境\"等;对说明文写作,可谈\"实事求是\"\"准确\"等。

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前一句: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句: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18、A、D.

1、yǎ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自我调节能力差。 3、人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 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 5、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 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1、遥感卫星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未去掉\"就\"只给l分)。 2、与第②③④⑤段对应,正确顺序应为②①③。 3、指恶性循环。 4、用\"仅\"字突出遥感卫星比人工调查相比,效率非常高。不用\"仅\"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能从千里之外将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传送到自己面前。 2、用语言和符号所难以表示的任意图形、绘画,以至色彩、动作等,通过电信手段传送给对方,为对方的视觉所接收的一种通信方式。 3、(此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满分)。A.不恰当,因为图像通信本包括文字、画面、景物等,而语言本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分,文字本又是一种符号;不如改为\"如同电话交流的语言\",\"像电报那样的符号\",\"如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加上了限定语,表达就确切了。B.恰当的,因为图像通信传送的正是用语言、符号难以表示的图形、色彩等,因此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形式来表示它们的区别自然是恰当的。 4、安全、可靠。①在现代战争中用以拍摄现场情况十分安全;②能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信息自然十分可靠。第⑥段第一句句子显得比较突兀,不如改为\"用现代电信手段传送信息是'即时'的,因而它具有'迅速'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安全、可靠……\". 5、作比较。人眼所看到的信息丰富,从而也突出了图像通信的优越性;

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