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业4.0: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2022-11-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工业4.0: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5年第23期

——工业4.0 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调研报告

报告主笔/ 何懿文

工业4.0,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经济增长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转型已日益迫切。而在国际层面,制造业近几年开始出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美国政府推出了再工业化的方案,每年耗资数亿美元建立先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和培训高级技工;德国政府则在2013 年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并将其从一项产业政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内外夹击”之下的中国制造业亟需找到一条出路。不过,与美国的再工业化相比,中国产业界更为感兴趣的,则是工业4.0。工业4.0受到中国产业界如此推崇,也在情理之中:其一,工业4.0 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领导人*2014 年在访德时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中国有意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工业4.0”规划的信号;其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能为人口红利渐失、工业亟待转型的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出路;其三,则是德国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及德国制造所代表的精神令中国产业界叹服,“德国制造”是不少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以上因素决定了工业4.0 成为中国工业界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是,中国产业界对工业4.0 本质的理解到底有多深,工业4.0 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是否真应该制定升级版的工业4.0 战略,中国企业是否已经为可能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到底应该做哪些准备?所有这些疑问,目前在中国产业界依旧存在着各种争议。

正是这些争议,促使我们下决心通过深入的研究以及与业界的思想对撞,为这些疑问找到可能比较正确的答案,以免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在新一轮的工业转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基于以上目的,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发布了这份《工业4.0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调研报告》。我们希望通过此项调查研究,能够了解中国推进工业4.0的现状,探讨中国制定工业4.0 战略的可行性,找到可能阻碍中国企业推行工业4.0 的各项制约因素,并汇集专家、学者及企业精英们的智慧,为政府政策及企业工业4.0 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为此,我们针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河北、天津、辽宁、甘肃等省市645 名工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企业涵盖了国企(33.14%)、私营

(33.72%)、三资(31.4%)、集体企业(1.74%)等。调查的行业包括通信设备(23.26%)、设备制造业(23.26%)、汽车制造业(11.05%)、钢铁行业(7.56%)、医药制造业(6.98%)、能源企业(4.07%)等。

中国产业界:工业4.0 虽火,但有点“虚火”

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对德国工业4.0 战略极其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需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紧迫感。自德国在2013 年正式提出工业4.0 的概念以来,中国高层及工信部官员多次表达了要加强中德两国在工业4.0 方面合作的意愿(如表1 所示)。

中国工业界对工业4.0 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

中国政府以及一些企业对工业4.0 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工业4.0 尚处于概念阶段,内涵还没有成型,预计要到2030 年部分企业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尚未脱离“血汗工厂”的模式,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法律、人才等软性环境,都距离工业4.0 的要求尚远。因此,中国工业界对工业4.0 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39.53% 的受访者并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表示对工业4.0 非常了解的受访者仅有11.63%,45.93% 的工业从业者表示仅对工业4.0 有所了解。

外资企业对工业4.0 更为重视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发现,三资企业受访者对于工业4.0 的了解程度高于国企和私营企业的受访者。调查显示,在三资企业中,表示对工业4.0“知道一点”的占46.3%,22.2% 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业4.0“非常了解”。而国有企业中,虽然52.6% 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业

4.0“知道一点”,但表示“非常了解”的却仅有12.3%。在私营企业中,表示“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 的,高达53.4%。以上调查表明,相对中国企业,外资企业对于工业4.0 更为重视。

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对工业4.0 的了解有限

可以说, 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对企业基层员工将造成重大影响,不具备较高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员工可能会被无情淘汰,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一定冲击。然而,就是这个受工业4.0 影响较大的群体,对自己工作可能遭受的冲击却了解有限。调查显示,59.6%的基层管理人员以及73.9% 的技术工人均表示“不清楚”什么是工业4.0,这个现象值得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

中国产业界普遍认同工业4.0 的理念

在过去三十年甚至更早以前,IT 革命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世界发生了彻底改变,其影响力可媲美分别成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和电力。现在,德国产业界认为,人类的工业史正进入一个辉煌的工业4.0 时代,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 的核心概念CPS(赛博物理空间),是由通信设备连接起的网络化传感器、生产设施、产品的控制系统。而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生产是工业4.0 的重要特征。那么,对于工业4.0的核心概念和特征,中国产业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工业4.0 的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被中国工业界所接受?

虽然中德两国在工业发展道路、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工业4.0 的理念却得到中国工业界的普遍认同。调查显示,在了解工业4.0 的工业从业者中,71.72% 的受访

者表示“基本认同”工业4.0 的说法。可见中国产业界普遍认同工业4.0 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了解工业4.0 的受访者基本上知道其特征

工业4.0 战略将催生动态的、实时优化、自我组织的价值链,从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生产的愿景。那么,中国的工业界对工业4.0 的核心概念及特征又有多大程度的了解呢?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所做的调查显示,那些表示了解工业4.0 的受访者,对工业4.0 的核心概念(CPS, 赛博物理空间)及特征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47.37%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工业4.0 的核心概念是信息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结合,41.05% 的受访者表示工业4.0 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标准化被认为是实现工业4.0 的最大挑战

在德国工业4.0 工作组及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发布的《德国工业4.0 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工业4.0 工作组认为,要推动工业4.0 战略,需要在8 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如表2 所示)。

在工业4.0 时代,设备更趋于复杂化,设备和系统的顺畅配置需要新的标准来支持。德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和德国电器电子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近300家企业中有半数以上都认为数据的标准化是工业4.0 所提出的最大挑战,难度甚至超出了流程和工作组织。

那么,中国的工业从业者又是如何看待工业4.0 的这些关键问题呢?调查显示,与德国同行相似,中国工业界也认为“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工业4.0 最为重要的挑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调查显示,69.47% 的受访者认为标准化体系“很重要”。足见如何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去探索、构建,或者是融入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已日益迫切。除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之外,复杂系统的管理、传感器技术的突破、知识产权等法律保障及监管机制的完善,都被中国工业从业者认为是实现工业4.0“很重要”的挑战( 见图1)。

中国企业:对工业4.0 很期待,也很纠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制造业在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受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欧美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下,中国工业亟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而工业4.0 被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中国工业的未来之路。然而,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来看,中国企业距离工业4.0 尚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大多数企业处在关注与研究工业4.0阶段

在全球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制造业已经认识到工业4.0 战略的重要性。2013 年,BITKOM、VDMA 和ZVEI 开展的关于“ 德国工业4.0 战略前景”的调查显示,47%的公司表示它们已经积极参与到工业4.0 战略中;18%的公司表示它们正参与德国工业4.0 战略的研究工作;而12%的公司声称它们已把该战略付诸实践。

相比而言,中国企业对于工业4.0 的参与度远低于德国。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 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表示自己供职企业已实践工业4.0战略的,仅占8.33%;表示已制定推行工业4.0战略的,仅占9.38%。从调查看,中国企业对顺利推行工业4.0,显得信心不足,企业目前普遍处在观望和研究阶段。调查显示,在对工业4.0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中,23.96% 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的企业在参与研究工业4.0 课题,36.46%的受访者表示所供职企业正在关注工业4.0 的信息。

而在各类企业当中,三资企业参与工业4.0的积极性高于国企和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仅有3.7% 的从业者表示尚未参与工业4.0,国有企业12.28% 的从业者表示未参与,而在私营企业,20.69% 的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未参与工业4.0 的研究及实践。从调查看,不少三资企业处在研究工业4.0 课题阶段(29.63%),而国有企业则处在关注工业4.0 信息的阶段(35.09%)。

工业4.0 将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命运

虽然受中国工业发展水平、技术能力及人才因素等的限制,中国企业对工业4.0 的参与度不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工业4.0 漠不关心。调查显示,中国工业从业者已经意识到,工业4.0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命运。在参与调查的工业从业者中,当问及工业4.0 对所在企业影响有多大时,34.38% 的从业者打了3 分,37.5% 的从业者打了4 分(1 分表示毫无影响,5 分表示非常大影响)。这表明,中国工业从业者普遍认为,工业4.0 将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比较重要的影响。这种认识与BITKOM、VDMA 和ZVEI 对德国制造业从业者所做的调查类似:大多数德国制造业从业者都认为工业4.0 战略对自己重要(大多数德国制造业从业者打了4 分,1 分表示一点也不重要,6分表示必不可少,4 分表示重要)。

企业应为员工多提供工业4.0 的培训及交流机会

工业4.0 虽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重要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4.0 属于“无人工厂”时代。相反,工业4.0 对于员工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工业4.0 时代,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蓝领可能被淘汰,企业需要的是能从事计划、协调、创新和决策等工作的员工。为此,不仅政府需要构建与工业4.0 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企业也应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那么,在中国工业从业者看来,在员工培训方面,目前最为需要的措施又有哪些呢?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员工普遍认为参加培训、参与到工业4.0 工作组和参与在线交流是最为需要的扶持措施。在5 分制的调查题中(1分表示不重要,5 分表示非常重要),以上三项评分的均值分别为3.74、3.64 和3.61。此外,企业员工希望得到的扶持,还包括参与研究计划(均值为3.22)及参加学术研究(均值为2.84)。

领导及IT 部门的决策被认为是企业推进工业4.0 最重要的因素

工业4.0 的推动,必然涉及企业管理体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比如涉及企业员工的认识转变,涉及企业的资金支持,遇到阻力的时候需要拍板决策,因此,在企业推动工业4.0 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初期阶段,企业领导的态度非常重要。在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进行的调查中,73.96% 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领导的重视与认识“很重要”,68.75% 的受访者认为企业IT 部门的认识对推动企业工业4.0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核心员工的认识及企业制定工业4.0规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推进工业4.0 战略最大的挑战是管理体系的变化

在工业4.0 时代, 企业的经营模式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知道如何整合各种技术资源,企业还必须意识到,自己只是全球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在工业4.0 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巨。比如,企业的管理体系需要更为智能化,企业需要由旧的生产体系过渡到新的生产体系,企业需要与关联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而这必然会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对接过程中,各家企业的权责利该如何明确?企业的数据安全又如何保护、如何共享?企业的资金是否跟得上?企业员工的素质能适应工业4.0 的要求吗?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在推进工业4.0 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那么,在中国工业从业者眼中,哪几项是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呢?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企业管理体系的变化被认为是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在5 分制的调查题中(1 分表示不存在问题,5 分表示问题很大),企业管理体系变化遇到挑战的均值为3.71分。此外,安全和保障问题(均值3.61)、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均值3.57)、企业之间的系统对接(均值3.52)也被认为将是企业较大的挑战。而企业资金的可持续性、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及合作企业权责利的确定,相对而言被认为困难没那么大(见图2)。

企业最担心隐私保护及网络等设备的安全

工业4.0 虽然将给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变化,但高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导致人类的工业体系更为脆弱。一次恶意的入侵,轻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重则可能导致巨大的社会动荡。因此,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可以说是工业4.0 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工业4.0 时代,人类的工业体系面临的安全威胁多种多样:有来自敌对政府、恐怖组织或者商业间谍的入侵,也可能人为事故、自然灾害造成巨额损失,或者是企业数据、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窃取、损毁或篡改。

在工业4.0 时代,企业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又是哪些呢?我们的调查显示,企业最为担心的是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性问题。调查显示,在5 分制的调查题中(1 分表示很安

全,5分表示很大风险),网络等设备的故障打了3.74分,个人隐私保护打了3.69 分。系统复杂性导致的安全性问题(3.29 分)也引起工业从业者高度担忧。此外,人为操作失误(2.53 分)、自然灾害(2.25 分)也引起企业担忧。而敌对势力、商业间谍等外部入侵引起的担忧则相对没那么严重,均值为2.20。

中国推行工业4.0 的现实与挑战

虽然工业4.0 的讨论在中国方兴未艾,但是,对于工业4.0 到底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业界却莫衷一是。乐观者认为,中国只有抓住工业4.0 的机遇,方能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将扮演着领袖的角色,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革命所需的多数基础设施正在中国(或由中国)建设。但悲观者却认为,中国距离工业4.0 还非常遥远,因为在“血汗工厂”模式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制造业,缺乏“壮士断腕”去推动工业4.0 的勇气和实力。即便在支持中国推动工业4.0 战略的人士当中,也存在着模式派和技术派之争:模式派认为在工业4.0 时代,中国企业应该在商业模式上下功夫,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技术派则认为掌握技术才是核心的竞争力。中国大多数的工业从业者又如何看待工业4.0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呢?

大多数工业从业者支持中国推动工业4.0战略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多数工业从业者支持中国推动工业4.0 战略。其中,54.74%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现在就应该积极参与工业4.0。受访者普遍认为的原因是,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时代,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应顺势而为,否则,一旦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被国外工业4.0 的优势所抵消,那对中国而言可能是灾难。有海外专家认为,在共同建立工业4.0 新标准的过程中,中国应当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也有37.89%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当前不适合推动工业4.0,但应该作为长远的战略,理由是工业4.0 可能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冲击,比如导致不少人失业、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创新体制、工业结构、法律体系被认为是中国推动工业4.0 最大的挑战

工业4.0 在德国备受推崇,是因为德国在科研、工业基础、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都积累了巨大的优势。而反观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则在诸多方面与德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发现,在对中国推动工业4.0 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评分时,所有8 项挑战的评分均值都在3 分以上,这表明工业从业者认为中国如要推动工业4.0,还需要付出较大努力。在8 项挑战中,中国工业从业者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体制制约创新能力。在5 分制的评分题中,工业从业者的评分均值为4.29(5 分表示问题很大,1 分表示不存在问题);(2)工业结构尚处于中低端水平,评分均值为4.13;(3)法律体系不健全,评分均值为3.98(见图3)。以此看来,中国如决心推动工业4.0 战略,则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需要注意改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软环境”,比如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社会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保障创新者的利益,激发创新的积极性。

工业4.0 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有限

尽管中国工业从业者普遍认为中国应积极主动地推动工业4.0,但同时,他们对工业4.0 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一定冲击充满疑虑。调查显示,70.83% 的受访者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工业处于粗狂式发展的国家来说,追求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4.0肯定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

但另一方面,工业4.0 的浪潮早晚将波及中国工业。对工业4.0 浪潮冲击的担忧情绪,并不能作为中国将工业4.0 排斥在外的理由,因为一个失去变革勇气的国家注定将再次被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所淘汰。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工业界普遍承认工业4.0 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这种冲击有限。调查显示,在5 分制的评分题中,中国工业从业者打分的均值都不超过3 分,表明中国产业界认为工业4.0 带来的冲击有限。从调查来看,受访者比较担心的是工业4.0的智能化生产可能导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均值为2.8),高素质人才的收入与教育水平较低的从业者的收入差距可能拉大。而对于工业4.0是否会导致人口大量失业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均值2.02)、是否会导致中国丧失目前的竞争优势(均值2.39),以及工业4.0 存在的安全漏洞是否会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均值2.36)、中国掌握的关键技术有限可能受制于人(均值2.28),受访者则普遍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受到的冲击有限。

中国政府的角色是做好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在中国工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也理应发生转变。在工业4.0 的推进中,政府肩负推进全局的领导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宏观决策、规划制定、制度建设和标准把关等工作,而不是直接参与具体的经济行为,以避免造成政府和企业的错位。

调查显示,在工业4.0 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工业从业者最期待政府能提供的支持,是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如加大对工业智能化的扶持力度(在5分制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的平均分为3.98 分)。政府应该制定更为立体、更为权威的工业智能化扶持政策,并保障扶持政策更为细化、更为全面。其次,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支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这也是受访者认为政府最应该做的事之一(在5 分制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的平均分为3.91 分)(见图4)。

中国工业4.0 现状调查的结论

我们的调查显示,工业4.0 虽然备受业界关注,但是,工业4.0 毕竟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特别是在中国,受制于仍处于中低端的工业结构,以及尚不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人才培育体系等因素,中国如要推动工业4.0 战略,必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跋涉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积极部署、企业的主动应对、员工的热情参与,都是工业4.0战略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我们对中国工业界进行的这项调查,有助于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领导者以及业界专家学者,了解中国产业界对工业4.0 的认知程度,也有助于了政府和企业在工业4.0 推进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调查结果可归纳如下(见表3):

工业4.0 时代,政府与企业如何布局?

工业4.0 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企业层面上而言,工业4.0 不仅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工业4.0 能让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企业还能根据市场的数据反馈灵活调整生产规划、优化企业决策。从国家宏观层面讲,在资源环境趋紧、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情况下,工业4.0 能持续带来覆盖整个价值网络的资源生产率和效率的增益。因此,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企业而言,工业4.0 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中国政府应该怎么办?

对于下一轮工业革命,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德国,都有自己的提法,这些提法既立足于本土,又能放眼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那么,对于尚处在制造业中低端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从调查来看,无论是中国政府官员还是工业从业者,都感受到了工业4.0 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危机感。为此,中国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可能到来的工业变革做准备。

但是,从对业内专家的观点分析,以及调查结果来看,推动工业4.0 仅靠一份制造业的长远规划恐怕远远不够。因为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工业4.0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就业、教育、法律、安全等诸多层面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工业4.0 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4.0 的问题。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推动工业4.0遇到的最大挑战,除了工业结构的问题之外,还包括社会体制对创新能力的制约、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等严峻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认为,在工业4.0的推进过程中,除了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之外,更应当从顶层规划中做好相对严谨的考察论证与设定,而教育培训、研发创新、法律保护、安全保障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都应当考虑在内。实际上,在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工业4.0 时代,中国政府最需要做的便是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

(1)产业规划。目前,中国已经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规划》,表示中国制造将在2025 年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不过,政府在推出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应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资金引导、所得税优惠等产业扶持政策,激发企业推行工业4.0 的积极性。此外,政府机构可引导企业建立适应工业4.0 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合适企业开展国家标准贯标试点,为今后融入“国际标准”做准备。在立足于现有政策框架和措施的基础上,重视政策协调和适当集中,加强项目监控,使最符合要求的企业和联合体脱颖而出。

(2)研发体系。国家除了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研发体系,激发工程师们的创新精神。德国在研发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德国政府在2013 年提出战略性创新政策的口号,政策的重点由对大学的公立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单独促进,转变到促进产学研联合、促进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合作以及集群发展。

(3)教育培训体制。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20 年,中国将需要1.42 亿名高技能人才,尤以3D 设计、机电等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为大。然而,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僵化、理念滞后,已成为推动工业4.0 的一大短板。为适应工业4.0 的人才需求,中国的教育体系不得不需要做出一定的变革。首先,教育理念需要转变。工业4.0 时代的培训体系不仅需要员工掌握科技、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集成各领域知识。未来的教育者需要具备整合各学科知识并与学生及时分享的能力。其次,传统教育形式可能被颠覆。在工业4.0 时代,大型在线教育(MOOC)将愈发重要,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将遭受在线教育的冲击,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将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知识和实战技巧。

(4)法律体制。目前而言,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企业形成不了自己的竞争力,这在工业4.0 时代可能会是一项致命缺陷。中国政府虽然在2014 年出台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然而,体制性的壁垒依旧难以打破。法院分布广、数量多、上诉法院不统一,无法确保裁判标准统一,以及在专利领域维权难等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如今最高法提议研究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无疑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大利好。

(5)安全保障机制。信息安全不仅需要企业和员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还需要政府建立信息安全战略及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德国政府不仅通过一系列战略方案和具体的行动来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还构建一套系统、规划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德国先后制定了《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和《联邦数据保护法》。《联邦数据保护法》生效后,更多德国企业开始对客户信息实施高水平的保护措施,提高了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2014至2017 年数字议程》中,德国进一步提出最晚将于2015 年出台《信息保护基本条例》。

(6)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业4.0 时代的官员,应更为谨记政府的角色是当好“守夜人”。首先,正如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受访者所认为的,政府最应该做的是给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为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搭建好服务平台。这需要政府下决心进一步简政放权,厘清政府的责任关系,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其次,作为“守夜人”,政府对工业变革可能带来的负

面冲击,应该进行有效预防。比如,在工业4.0 时代,社会存在陷入“贫困陷阱”的危险,社会精英继续产生精英,其他群体则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教育停滞不前,而这,需要政府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有效调节,防止社会贫富差距的持续恶化。

中国企业如何推进工业4.0

虽然大多数的工业从业者都认为工业4.0 将波及自己供职的企业,但是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对中国企业是否应该“邯郸学步”,紧跟德国企业走工业4.0道路充满疑虑。在他们看来,中国企业现在并不具备推动工业4.0 的条件,比如,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过低、模具的精密度不够高、员工的素质偏低。加上碍于智能制造设备的成本回报比率及周期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对能否推行工业4.0 充满疑虑。

但是,中国企业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是,欧美国家已开始做好奔向工业4.0 的准备。如果中国企业裹足不前,欧美企业在高端领域的优势必然进一步强化,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对工业4.0 采取回避态度,并非明智之举,中国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现实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应对下一轮的工业变革。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对中国企业的调研以及结合海外的案例来看,推进工业4.0,中国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准备:

(1)领导层理念的转变。从调查看,73.96%的受访者都认为领导的重视与认识是影响企业能否成功推动工业4.0 战略的“很重要”因素。换而言之,领导层理念的转变将对工业4.0 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看,52.9% 的企业决策人员表示对工业4.0 有所了解,29.4% 的决策者表示非常了解,这表明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对工业4.0 还是很重视的。但除了重视,企业领导者的理念应更为开放。必须认识到,在工业4.0 时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以及生产流程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企业应该未雨绸缪,为正在上演的工业变革考虑好应对之策,比如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现实条件制定工业4.0 规划。

(2)制定工业4.0 规划。首先,需要彻底评估工业4.0 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企业市场地位的变化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变化,以及重新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各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其次,根据未来市场环境的可能变化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最后,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企业的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业4.0 规划,囊括生产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员工培训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计划、实施方案,以及企业的预算安排等。

(3)企业管理体系的转变。在调查中,企业管理体系的转变被认为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那么,在工业4.0 时代,企业的管理可能出现哪些变化呢?其一,随着产品周期缩短以及产品个性化,企业的文化、流程和系统必须适当改变,并且要足够灵活;其二,企业的管理更为开放,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是生产系统合作伙伴之间有开放稳定的接口,而且还需要在业务领域与合作伙伴或供应商实现资源联合、分享信息,发挥各自优势、开拓潜在市场;其三,未来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是以不断解决顾客问题为主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再是单纯生产产品,而是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和应对解决方案业务;其四,企业需学会在战略决策集权化与执行层面和决策过程的放权化之间寻求平衡,还要从指令性管理转向合作式管理,包括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及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

(4)“柔性”制造体系的构建。工业4.0 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将向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柔性”制造转变。符合工业4.0 条件的企业不仅需要传统的IT 解决方案,还包括自动化技术和生产技术,以及增值供应链上的所有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采用小步实施的方式向集成化工业迈进或是优先选项,以避免项目过大造成实施彻底失败。业界人士认为,多数企业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基于生产计划、物料信息、制造资源状态、生产进度等信息共享平台的协同管理,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在透明化的基础上再实现智慧工厂的自动化。在实现透明化过程当中可适当加一些BI(商业智能)分析,有

了现场数据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此外,具备条件的企业(比如软件供应商)应该积极推动工业行业的信息化及其标准,为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5)员工培育及激励体系的改变。工业4.0时代经营体系的变革要求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也随之改变。首先,企业的激励机制可能变化,企业或可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企业应思考如何让员工与智能机器协作发挥最大效用,企业需要以人为本的系统应用和交互方案;此外,企业的培训体系需要改变。高速学习、分享教育、跨界整合将成为工业4.0 完成时期人们必须掌握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为员工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工作材料和工作交流形式,以及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

(6)强化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在智能工业控制网络中,网络和系统安全应该得到企业的格外重视:第一,企业应该对自身以及行业面临的信息安全有充分了解,企业只有明晰面临的风险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第二,企业应加强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安全研究。要建立和运行同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应用实验室,针对网络犯罪和网络间谍行为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际研究和验证;第三,企业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安全政策框架、安全运行管理框架、安全组织框架、安全能力管理框架、安全技术框架等;此外,企业应高度重视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有损企业形象,而且给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从我们的调研看,个人隐私保护被中国的工业从业者认为是企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安全问题之一。因此,企业必须通过适当办法,比如提供人性化的信息安全机制,使研发人员、信息安全专家和普通人都能完成与安全相关的任务,并按照“通过设计保护隐私”原则预防非法网络入侵和信息滥用。

责任编辑:何懿文 he_yiwen@ccw.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