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
SportsScienceResearch
Vol.12,No.2Apr.,2008
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再研究
刘惠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 要:传统武术国际化是传统文化国际化的重要依托,同时传统武术的特点和作用又符合当今世界范围内人们的运动需求。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使之更好地走向世界,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通过阐释民族传统武术的特点,分析民族传统武术在走向世
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指出当前传统武术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传统武术国际化所具有的自身优势,提出了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武术;国际化;基础;对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08)02-0036-03
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artialArts
LIUHui2ying
(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College,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raditionalmartialartsdependsonthatoftraditionalculture;the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oftraditionalmartialartscatertopeopleofsportsallovertheglobe.TofurtherpublicizethefinetraditionsofChineseculture,thispaperanalyzesdifficultiesoftraditionalmartialartsintheinternationalization,discusse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isprocess,andproposescountermeasuresagainstpossibleillsormalpracticesduring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raditionalmartialChinesearts.Keywords:traditionalmartialarts;internationalization;base;countermeasure
传统武术的国际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传统武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1999年到2007年的相关论文1688篇,由此可见,传统武术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再以传统武术国际化为篇名进行搜索,得到相关论文仅5篇,并且都属于从文化学角度来对传统武术国际化进行理论分析,实践操作性不足。因此,传统武术国际化的可操作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12 主张内倾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倾文化。传统武术很重视个人的修为和表现,因此,传统武术套路体现了顺“道”的精神,修炼过程讲究“身心俱炼”,它的运动技术主要以内外的整体和谐为特点。中国武术历来注重“内外合一”,与西方体育相比表现出更大的内倾性。所谓的“内”,主要指诸如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品质;所谓的“外”,主要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动作。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它具有极丰富的内涵,也是整体和谐要求的具体体现。由此看来,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西方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互补性。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互补性提供了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113 竞艺性
1 传统武术的特点
对传统武术特点的深入阐释,将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传
统武术,寻找出传统武术国际化的切入点,是传统武术走向国际化的先决条件。鉴于当前武术定义的宽泛性,本文抓住传统武术的内涵,将它定义为:相对于竞技武术而言,从学习目的、训练方法、技术内容和理论体系上都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内容涵盖的一项蕴含浓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
111 种类繁杂
武术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技击性和实战价值,这与海外人士所说的功夫一词在概念上是一致的。著名的生物学
家达尔文曾指出,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亦具有竞争的本能。《晏子春秋》记载:“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淮南子道应》记载:“争者,人之所本也。”这些论述都认为竞争是人的本性。起源于搏杀格斗的中国武术,自然也充满着竞争性。如《管子七法》中记载的“春秋角试”盛况,《典论自序》中记载的曹丕以蔗为杖与奋威将军比武,直至近代的“打擂台”,都说明了人们从比武中显示自身强大、战胜对手的能力。由此可见,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也并非只存在矛盾,而是在对立中存在统一,这种统一性在总体方向上符合西方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可以唤起现代西方人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追逐和向往之情。
[1]
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孕育了“自然体育”形态的传统武术,使其深具种类繁杂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武术主要是以拳种的形式来继承和发展的,据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考证结果,其中“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达129种之多,许多小拳种、类同拳种、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功法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传统武术给世界范围的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弥补了爱好者由于各种由于性别、年龄、个性等造成的偏好差异。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刘惠英(1965-),女,江西新余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第2期
刘惠英: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再研究
37
114 传统武术与礼仪的融合
传统武术与礼仪的融合是传统武术的一项重要特点,人们把传统武术中的礼仪称为武德,武德的出现,最能体现当代体育精神———“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并且传统武术这种内外功能,较之现代体育要鲜活生动的多。因此谈到传统武术,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武术的技术或理论,还应考虑到武德,武德属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功能要大于西方竞技体育,传统武术的学习和训练将对身体和精神起到良好作用。所以,基于文理操守的传统武术,其国际化的进程本身也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有益补充。
2 当前传统武术国际化所面临的困难
传统武术的国际化是指传统武术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光辉闪耀的便捷之路。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武术人才的匮乏、武术理论研究落后于现代体育的发展等现状,使得传统武术的国际化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如下:211 文化冲突导致传统文化难以被接受
传统文化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
顺天应物”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2]
中华文化在传统武术上的烙印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对武术理论和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二,儒家的伦理道德奠定了习武者的行为规范。然而,在西方文化熏陶下的竞技体育,它更注重竞争意识,崇尚个性的张扬、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不断向自然和人的生理极限挑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非常注重个人技艺的表演和展示。习惯于征服、拼搏、展示自我的西方人,很难体味“以柔克刚”、“顺应自然”、“合而不露”等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精髓。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民族的人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武术推广的速度。212 武术人才匮乏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不断加强,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世界潮流起着主导作用。现代中国年青人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生活方式都存在西化的倾向。练气功、习武的人则被划入老弱病残之列,真正既懂武术理论,又精通武术技艺的人才很少,不同名目的武术比赛,出场的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在国外传功收徒的教练、师傅,更是鱼龙混杂。有些在国内进修了两三个月,就跑到国外打着某某传人的旗号,招摇骗钱,严
重地损害了我国武术的声誉。[3]
213 武术理论研究落后于现代体育的发展
中华武术素来以道家、儒家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外修内练”、“刚柔相济”、“以静制动”的技艺观念,理念上重精神、重武德、重人文修养等,属于人文主导型运动,缺乏科学的严谨态度,对其自身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武术是一种以“术”为主的艺”。武术的实践超前,然而理论相对滞后,两者严重脱节。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武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武术理论研究发展较快,然而,与有着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竞技体育相比,武术的理论研究体系仍存在明显的
滞后性。
3 传统武术国际化的基础和脉点
虽然传统武术的国际化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同时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也有其突出的优势,这是由于传统武术本身的魅力和广大的群众基础所决定的。311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典上,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新世纪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复兴,将有赖于其文化的载体,而非空泛的限于理念范畴,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武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武术的传播过程也是世界民族文化交融吸收的过程,而涵盖西方文化的现代竞技体育和涵盖东方文化的传统武术的交流,正是两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地球村”形成过程的有益要素。所以,笔者认为,基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传统武术的国际化,本身就是中华文明融于现代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312 传统武术也可以成为西方闲暇体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空闲时间将会越来越多,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选择休闲体育项目的复杂性。诞生在中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既有适合年轻人习练的长拳、少林拳等,又有适合中老年人练习的太极拳等。究其功能而言,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防身;既能够自娱,又可以他娱;既能够单人习练,又可以双人习练,具有西方体育所无法比拟的功能特征。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成为闲暇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是指日可待。笔者认为,这是传统武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脉点,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包括国际人士在内广大群众强身健体、娱乐休
闲的基本生活追求。[2]
313 传统武术可以解决当今社会快节奏所带来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一系列交通工具的运用,使人们的手脚变得没有以前灵活,同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这些现代病,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众多心理问题,如焦虑、压抑、失眠等。而传统武术的许多特征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武医不分家。例如形意拳,发劲时要求气贯丹田,以通小周天,小周天通则百病不生。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则要求心静体松,使人们的意念转移到自己的肢体运行上或大自然的万物中,从而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安逸和
放松,解决许多心理问题。[5]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传统武术是使人类身心健康得以提升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从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两者而言,推动其国际化都是大有益处的。
314 传统武术已经具有广泛的国际群众基础
土生土长的传统武术,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都有各自地区著名拳师和广泛的习练群众。据原国家体委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参加武术健身、防身活动的人口大约在6000万。同时,由于广大华侨和武术爱好者在国外的大力传播和推广,以及风靡全球的“动作片”的影响,中华武术在亚州、澳洲、欧洲、美洲等地受到
““38
体育科学研究第12卷
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5个国家中“不欢迎武术”的人数均为零,而“欢迎武术”和“很欢迎武术”的人数,除新加坡外,其它4个国家都超过了50%,美国、加拿大分别达68119%和66116%。同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相当数量的人能坚持每天习武。除新加坡外,其余4国参与
习武的人年龄跨度为10~50岁以上。[6]
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年龄跨度还是习武人数,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并且习武的意义和作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4 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对策
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针对本文所提到的传统武术国际化在现阶段所呈现出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411 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武术人才将会在中华武术国际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7]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武术给武术人才带来了更高的挑战,这是由于传统武术的特点所决定的。传统武术包含着丰富的技术种类,每一个拳种都可能需要人用一生的精力来实践,这就要求武术人才必须对传统武术有着深刻的体验,而不局限于纯理论研究;传统武术涵盖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因此要求武术人才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而当前我们的教育一直采用西方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传统的理论和思想主要来源于个人兴趣,因此武术工作人才只有用身心不断自觉地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达到对武术的深厚感悟;武术人才的外语水平也是武术传播的一道瓶颈,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思想精华,传统武术的方法特点,都很难用直译来完成,这就要求武术人才具有较高的外语表达能力。[8]
笔者认为,武术国际化最关键性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概括起来说,只有培养出一批传统武术技术、传统武术理论、语言翻译过硬的高素质武术人才,才能使中华武术更加畅通更加快捷地走向世界。
412 发掘传统武术的市场因素
传统武术的众多功能在现代社会里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并且具有实现价值的条件。例如,武术的健身价值在当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发挥传统武术的这一功能。再如,武术的表演价值,在众多的开业、庆典、
晚会等众多场所中可以实现。[9]
还有,传统武术的防身功能,也具有广泛的市场人群,这些内容都应该从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当前,“少林”、“太极”、“武术”的品牌已经非常具有影响力,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开发武术市场,发挥武术的实际价值,不仅是传统武术国际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形成体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413 建立学校的传统武术教学体系
邓小平说: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民族文化的教育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当然,
对于学校而言,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基于中华武术在教育体系中建立这一重大举措,既是武术运动在国内良好运行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补给,也是武术国际化终极方向的深厚基
础和厚积薄发的助推力。
[10]
414 传统武术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方面,传统武术的理论指导具有很深的中国传统观念,例如,“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一系列的抽象的名词术语,在崇尚实证的现代社会,让人云里雾里,无所适从。[11]
另一方面,传统武术的许多训练方法,与具有很深现代意义的直观式的科学训练法是相背离的,因此,传统武术理论的科学化定义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科学化研究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哲学观,而是以一种现代的科学方式来解释传统的哲学观念。
5 结束语
传统武术的国际化是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内容,会给当今世界体育的躯体注入新鲜的血液,它既是民族体育发
展的需要,也是世界体育发展的需要。但鉴于东西文化的冲突,武术理论科学化欠缺和教育力度不够等诸多现实因素,传统武术国际化的路程依然漫长。但前景是好的,这是因为传统武术在体育、教育、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都具有广泛的现代意义,并且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也有着诸多现实可行的推广途径。参考文献
[1]徐向东.从武术的本质特点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J].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121-123.
[2]粟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12-54.
[3]王继娜.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
(1):28-30.
[4]李伯淳.中华文化与21世纪[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1-5.
[5]贾利.析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
25-26.
[6]魏彪,赵山民.全球视野下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再认识[J].搏击
武
术科学,2007,24(2):17-19.
[7]林小美.武术进入奥运会与中西文化的对接[J].体育科学,2005,
25(7):59-62.
[8]蔡宝忠.竞技武术走向奥运的历程及启示[J].体育科学,2004,24
(1):73-77.
[9]赵秋菊.传统武术的规范化与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2002(武术论文集):143-145.
[10]茹凯.析中华武术内容体系的构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
(2):172-175.
[11]蔡宝忠.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多元论[J].福建体育科技,2002(6):
58-59.
[责任编辑 江国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