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

2024-05-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

【摘 要】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和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核算工作经验,重点探讨了企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旨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以供借鉴。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折旧计提;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各种类型的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企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购置、修理、使用和清理报废等增减变动情况的重要内容,其核算管理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常的运作及未来的发展。目前,许多企业把经验管理的重点放在短期的利益追求上,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固定资产核算具有内容复杂、资产规模大和价值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单位必须清晰认识到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性,通过探讨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以增进固定资产核算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1.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完整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给固定资产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实务当中,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寿命超过两年

的也作为固定资产。但是,我国企业种类繁多,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不等,适用会计准则规定的统一的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会导致固定资产划分不准确,比如按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等,就不属于固定资产范畴。

1.2 固定资产修理费核算不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明确指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将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合理,而应是根据固定资产所在部门以及价值的转移方式分别记入相关会计科目。 1.3 固定资产减值影响折旧额的计算不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折旧定义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所以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反映的是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科目,期末反映的是企业已计提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值。 1.4 折旧计提时间不合理

目前会计实务中,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

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按此规定,即使企业月初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也不计提折旧,而该项固定资产在该月就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当月计提折旧额计入当月生产产品的成本比较合理,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已经停止了对企业的服务,再计提折旧不合理,不符合成本费用配比原则。笔者认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不合理,而应该根据固定资产在当月实际使用的天数来确定,即如果使用天数占当月比例达到50%以上,则应该计提折旧,反之则不计提。 1.5 在建工程结转问题

企业通过自营或者分包的形式建造固定资产,应按照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该工程项目的入账价值。但是一些企业由于工程预结算审批环节缓慢,或者竣工资料、合同不健全,发票短缺等一些非实质性的原因,导致已经可以结转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成本费用不能及时结转,其实质并不是真正的未完工程,从而导致年度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真实,进而减少折旧的计提,影响损益,此外还加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

2.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 2.1 完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

企业种类繁多,不同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不相同,而且涉及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资产的界定问题。因此,为合理划分不同单位

的资产,在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之中应该补充价值量要求,即:固定资产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针对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解决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划分标准,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区分于周转材料。

例如某服装制造厂购入若干台缝纫设备,每台800元,使用寿命为2年。按会计准则规定,这些设备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当计入周转材料,而对于服装制造厂来说,这些设备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设备,属于固定资产。

2.2 修理费应根据使用部门及价值转移方式合理确定会计核算 企业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笔者认为不合理,而计入相关会计科目显得更为合理。原因如下:首先,职工食堂、浴室等福利部门的固定资产,是为员工的福利而服务,不属于管理部门,将其计入“管理费用”,势必违背会计的真实性原则,影响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而购置,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为了真实正确地划分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应根据业务的实际发生性质而计入“制造费用”。最后,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办公楼等,其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而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未能形成产品的价值,计入成本科目不合适,而应计入“管理费用”。

2.3 合理确定折旧的提取

实际业务中,许多企业为了操作简便,往往采用平均年限法来提取折旧。但是反映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失真性,不能真实、合理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等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的运行初期,由于其成新度高、几乎不发生修理费用以及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多等因素,按照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应该根据当年产品的实际产量占预计总产量的比例来确定折旧,为此需要财务人员充分了解机电、建筑等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

(2)资产减值情况的影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市场因素等合理估计资产的减值情况,在企业固定资产存在减值的条件下,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充分运用职业判断来进行估计,这就产生了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从而对折旧的提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折旧年限的选择。年限的选择也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其选择正确与否会对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固定资产较多以及原值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财务等部门应该充分估计每年的预计产量,结合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4)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固定资产的原值较大,其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对折旧的提取必然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充分估计其是否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结合该资产的市场因素,充分合理地估计预

计净残值,并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2.4 合理确定计提折旧时间

企业应当合理确定计提折旧的时间,当月增加、减少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当月实际使用天数与当月天数之比来确定(即使用天数占当月比例达到50%以上),并参照固定资产的原值以及折旧期限来综合进行考虑。因为固定资产自购入就投入使用,开始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月就应当计提累计折旧,月末转入成本。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从停止使用就不再服务于企业,就不应再计提折旧。这样更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例如某企业于2011年1月1日购入一台无需安装的甲设备用于生产a产品,价值5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使用寿命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

若当月计提折旧,则折旧额=(50000-5000)/(5×12)=750(元),计入生产成本为750元,若不计提折旧额则当月生产成本就会少计750元,从而虚增当月利润。

综上企业应合理确认计提折旧时间。

(五)加强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应按时转入固定资产,而不应因相关材料、合同不健全等非实质性原因而不予结转。财务部门应该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审批有关固定资产的结转手续,参与固定产完工结转协议的签订等相关事宜,相关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结转的账务处理,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完整。

3.结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给企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若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效率低,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日常活动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管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各种制度和准则,为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孝永.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与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02期

[2] 刘明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企业导报.2013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