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思考

2022-06-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思考

作者:张云峰

来源:《东方教育》2015年第07期

【摘要】深入领会和贯彻中央16号文件,吃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核心内容和规律,使理论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实际,本文从四个角度对教学课程进行思考,以期为教师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思考

中共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新的改革方向,认真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吃透教材,使教学更具实战性,更贴进行学生的实际。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做以下思考。 一、明确时间界限,找准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通常意义上,史学界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至今的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划分了中国近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节点为现代史;1949年至今为当代史。这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中的划分有所区别。“纲要”中体现的时间节点是始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近代史,之后为现代史。要在学习“纲要”的导论时,将时间点划分和基本线索厘清,以便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 二、避免重复教学,突出重点侧重学术性

与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相比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字数变少,课时压缩。要避免高中教学的图文并茂式,在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突出学术性。对于中国古代文明,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点到即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殖民侵略,要明确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在第一章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中国落后挨打的实质,中国在受侵略中的灾难以及反抗斗争。第二三章则侧重于中国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出路的同时,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都做出相应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引领学生明确为什么是无产阶级来完成中国历史的改革。

要从高中的“是什么”的问题向“为什么”进行转变,强调“纲要”的学术性,侧重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要以前沿问题研究为基础和核心进行探讨。 三、要明确教学特色,区分对待该课程与其他两课之间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国家的情愫,科目内容有相互联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存在重复性内容较多。二者起点均已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渗透的主旨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两门课程各有侧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侧重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建设等,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侧重于改革思想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纲要”与“概论”在讲述同一问题时也各有侧重。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这个章目而言,“纲要”以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为核心,而“概论”以理论内涵为核心,二者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在学习“纲要”过程中,以规律性为学习重点,要“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概论”则是对历史的升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四、凝练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处于中心环节。教师要将个人的魅力体现于教学中,唤醒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喜爱。

首先,教师要坚信马列主义,才能打动学生相信。教师要将《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中革命先烈的精神、老前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一个宝就是《资本论》,三个上就是床上、车上、厕上。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一天不看《资本论》,浑身不自在。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他的讲授理直气壮,活灵活现,深入浅出,学生乐于接受,学有所得。

第二,要跳出就理论讲理论的模式,与学生相关联,与当前重大事件相关联。教师上课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年代的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必要的课程变革,要对学生的状况充分调研,才能深层次的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这门课程更具价值。要敢于剖析历史,敢于“刺激”学生,以第一章为例,教学重点是帝国主义入侵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评价帝国主义入侵的功与过,就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为中国的发展做了继续和储备,但进程被打算,中国沦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与学生的关注点相结合,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要热情饱满,聚精会神,全身投入,感染学生。学生在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感召下,会不自觉地融入到教学中来,这种政治激情的感染力能够迸发出鼓动性和震撼力,对学生心灵的冲击持久。 参考文献:

[1]李松林.“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7.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徐奉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回溯提升教学法探微[J].吉林教育,2007.1. [3]刘莲.王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