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铺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
1. 准备作业:
1.1.1主要负责人员
施工总负责: 项目经理)负责施工整体工作。
技术总负责: (项目总工)负责整体技术工作。
安质总负责: (安质部长)负责整体安全质量工作。
现场施工负责: (作业队长)负责施工区段内具体事宜,对重点环节作好检查、把关。
现场技术负责: (技术主管)负责曲线拨移的全部技术工作。
现场安全负责: (安质员)负责施工地段、施工过程安全质量的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1.1.2、劳动力配置: 职工 人 民工: 人
(1)松扣件和上扣件 人;
(2)用起道机垫入或撤出滚筒 人;捣固机操作 人
(3)防护人员 人;
(4)驻站联络员 名,负责与施工现场联系;
(5)辅助生产 人,负责回收、后勤及配合。
1.2 机具设备
1.2.1、机具配备
切割机2台,拉伸器2台、钻孔机2台,发电机2台,起拨道机5台,捣固机2台,,捣镐100把,撬棍200根,备用钢轨(无眼不短于7m和有眼不短于6.25m各2根)共4根,臌包夹板8块,长孔夹板8块,普通P60kg鱼尾板8块,急救器4副,P60kg钢轨接头螺栓带帽及单弹簧垫圈50套,扭矩扳手2个,弦绳1付,道尺2把,红白油漆各一桶,排笔2个,直尺1把,钢卷尺若干(不短于5m)其他必备使用工具若干。
1.3施工安全及劳动保护
1.3.1在行车线旁作业,要指派专人了望列车,以口笛或喇叭呼唤下道,注意料具不得侵线.
1.3.2铺设枕木,连接钢轨、方正枕木、垫板、道钉、拨道、改道等有关线路单项技术作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作业。
1.3.3 在有轨道电路上铺设道岔时,还应执行有关的安全作业规定。
1.3.4 道岔重心不在成品中心,吊起时应注意挂钩位置,以保持平稳,也可以将随车带出的岔枕及配件向外端装载,以平衡其中心。
2. 基本作业:
2.1操作过程:
2.1.1 熟悉定型图、设计图等道岔技术要求;
2.1.2在换铺提速道岔前,应事先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岔区情况,做好道岔施工设计,并在现场定出新岔位的坐标。
2.1.3如岔后曲股方向不宜变动,则应将旧道岔中心位置作为新道岔中心。
2.1.4在轨料卸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凡有条件在预铺场地卸车的,应将余料卸在预铺场地附近,尽量节省大量倒搬运工作和时间。如用整车装运到达后,应用吊车卸下。卸料时,应严格按照装卸要求轻装、轻放,放置在比较平坦的场地,以防止混凝土岔枕损坏和道岔钢轨变形,影响铺设使用。
2.1.5查清材料,按转折器,连接,辙叉及护轨,岔枕四大部分,分清类别清查,丈量岔枕,钢轨,划记号,分类整齐拜好,登记造侧.
2.1.6 对道岔前后的引轨所用的异型雨尾板,准备好.
2.1.7铺道岔前应平整预制场,如在 线路上插入道岔,应先校正两端线路前后再拆除道岔区.
2.1.8划间隔印,用长钢尺,按岔枕间中累计树在直股外侧划上间隔印,从辙叉前一起到岔前,
2.1.9 直股钉道,先拧入上股螺纹钉,在按道尺钉下股,钉道前应用电钻按垫板孔眼,对枕木专孔要将直股拨顺直,方正.
2.1.10 曲股定上,先定上股,在直股上用长尺排出支锯点,用方尺量支锯,钉道先钉外侧后钉内侧.支锯钉道好后,复查支锯尺寸,圆顺无误后,补齐其余后,曲下股钉道时,先划出规矩递减范围,尖规跟端3米,辙岔前端为4米,按导曲线轨距钉曲线下股
2.1.11按设尖轨连接杆
2.1.12钉贫后长枕线路
2.1.13先钉只股
2.1.14根据直距钉出曲股主干道,后卡道尺钉下股
2.1.15在曲上股内侧轨腰,相应轨距位置,写出轨距
2.1.16在曲上股外侧轨腰,相应轨距位置,写出支距点位置上轨外侧划出支锯箭头
2.1.17写尺寸划箭头,先用红铅油打底,后用白铅油印字。
3.收尾工作:
3.1道岔前后合拢后,上好接头夹板,上板绝缘接头,打好接续线。
3.2为保证道岔前后平顺,道岔前后引轨要用一根新钢轨进行过渡。两正线间的渡线一般用胶接绝缘轨;道岔曲股与岔后50kg/m钢轨联结时,用异型轨过渡。
混凝土岔枕道岔的前后轨枕,需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两端各铺设50根,道岔与道岔距离在150m以内时,应以Ⅲ型混凝土枕连通,轨枕间隔为600mm;木岔枕道岔前后轨枕,需铺设大断面木枕(260mm×260mm)过渡,铺设标准与Ⅲ型混凝土枕相同。
3.3回收机具,整理,确认无误后方准离开。
4.技术标准及要求
4.1 当旧道岔前端配轨为25m,岔后曲股方向又可作微小变动时,为保持岔前配轨为整轨,可设定新旧道岔基本轨接头在同一位置,而将道岔中心后移261mm。
4.2 岔群中的对口道岔,其岔间配轨长度不的短于6m。若需延长配轨长度,则为便于铺设Ⅲ型混凝土枕,最好选用0.6m的整倍数。
4.3 岔群中头尾相接的固定型道岔,其岔间配轨最好不短于 9.6m,这样才便于铺设岔后的长岔枕和短轨枕。
4.4 当正线线间距不足4.8m时,渡线道岔的尾部可采用特制的缩短混凝土岔枕。
4.5 若正线间的渡线铺设可动心轨道岔,则其线间距应大于4.8m。
4.6 道岔各部轨距,误差不得超过+3、-2毫米,装设控制梢设备的尖轨尖端处±1。
4.7 导曲线目视圆顺,支距误差不得超过±3毫米。
4.8 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小于1391毫米,导轨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查照间距不大于1348毫米。
4.9 检查岔枕间隔,垫板位置正确无误。
4.10 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辙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2毫米。
4.11 尖轨动程,直尖轨不小于142毫米,曲股轨不小于152毫米及以上的断面处,尖轨顶面不得低于基本轨顶面1mm。
4.12 岔首岔尾接头方正。
4.13 基本轨和引轨无硬弯、无裂纹、无倾斜,长度、道岔和轨型符合设计要求。
4.14 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线错牙不得大于1mm。轨撑不密贴大于2mm者,正线和到发线每侧不大于一个,其他线不得大于两个。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直。
4.15 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其误差不得大于2m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