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贤晶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第13期
程贤晶
(安徽闽商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丰富,也是一种创新的贷款组合,为金融机构取得可观效益的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为扶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三农的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为这些小额贷款群体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贷款难问题。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现有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制约下,商业银行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还面临着种种限制和风险。本文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管理和风险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5-0049-04
一、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概述
世界上最早的小额贷款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他们放贷的对象主要是乡下的穷苦人,完全由信用作为还款保证。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1983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了《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莱珉银行。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开展,一般以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为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开端。该项目于1994年初至1995年11月为项目筹备阶段,1994年5月正式发放贷款,从此开始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
1.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义
各种小额信贷均包含一种最基本含义,即为大量低收入群体及微型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服务。这类群体因其不具备各大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所要求的担保(抵押)品而常被拒于门外。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在各地的快速发展,抢占信贷市场和资源的竞争愈演愈烈,许多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原来无人问津但市场潜力巨大的小额信贷。
本文所述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贷产品,其定义主要是指以城乡广大小规模企业、个体户和农民为商业银行的特定目标客户,并利用自身实力和信誉持续地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收取客户利息、费用和偿还本金或最终以承担债务为条件的一种经营性行为。贷款金额一般在1 000元以上,50万元以下。
2.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特点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特点,本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款的主要对象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低收入群体。借款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银行对贷款用途进行全程跟进和监测管理。
二是借款人因自身条件限制,可不提供抵押品或质押物,可凭信誉、联保等方式获得贷款。三是存在较大风险。因贷款没有足值的抵押物,商业银行需对借款人的道德信誉、信用口碑、社会名声、经营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进行实地详尽的考察、分析、评定,贷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四是须按照贷款合同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贷款资金,银行需要进行后续监督和管理。五是因其隐性风险成本较大,利息要高于其他商业类型贷款。
二、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主要风险
1.道德与信用风险
由于小额贷款借款人自有物力条件的限制,基本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其社会道德与人品信用需要银行小额信贷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多渠道、多方位进行了解,如向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村民组织等社会机构以及众人口碑进行摸底收集,继而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归总、分析、判断,以此核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借款额度。但由此得来的信息数据往往掺杂了许多人为因素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情况而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存在较大的道德与信用方面的风险。
2.市场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面向的市场主要是三农和个体工商户,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甚至有些地方相当落后与贫瘠,但同时这个市场又是巨大的,极具潜力,需要充分挖掘。由于小额贷款面对的这些特定群体存在抗风险方面的先天不足,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条件,同时极易受国家政策、个人信用、甚至自然环境、生态气候影响,均有可能波及贷款经营风险。比如农业项目,对自然条件依赖性极强,一旦遇到天灾,将造成重大损失;养殖业一旦遇到疫情,损失惨重。类似情况将直接影响贷款户的还贷,存在不确定的市场和经营风险。
3.借用分离的风险
借款人借款后的实际用途,往往并非借款合同上注明的用途。改变借款用途,挪作它用,是这类借款的常见问题。但由于这些群体的特殊性,随意性,许多借款人连一般的财务账目都没有,更不用说提供详尽的贷款资金流向证明。贷款行往往鞭长莫及,无处着手,没有很好的控制措施,银行监管很难实际发挥作用。借用的分离势必进一步加深了这类贷款的风险。
4.还款期限设置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设立的小额贷款还款期限一般是按月付息,到期一次还款,而且一般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以几个月居多,或以农作物、养殖物生长季节为单位。这种贷款期限的设置,往往会使一些在外务工或农忙时节的农民忘记或无法及时按月按日还款,或有的因农产品等尚未到收购回款时期,手里正缺钱而银行反催钱,形成雪上加霜、恶性循环的情况发生,导致因还款期限设置的不科学而产生的信贷风险。
5.贷款操作和贷后监督的风险
由于此类借款对借款人财力和物力等的实力要求门槛较低,在贷款操作程序上没有科学严格的限定,更多的是注重借款人的社会信誉、口碑等外在因素,难免会存在信贷员对借款人信用的感官上的表象判断,甚至出现“人情贷”、“熟人贷”,而没有真正沉下去,到基层、到现场详尽了解、收集借款人的背景情况、信用情况及还贷能力等,然后再做出综合、科学、理性的分析、评估和判断。另外,由于借款人流动性较强、规范性不足及法律意识较薄弱等原因,加大了贷款行贷后监督难度。这些方面都会造成贷款操作和贷后监督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大银行实际开展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时间并不长,它们主要的贷款方向和群体仍是热衷于“大企业、大客户、大体量”为主的传统信贷模式,许多商业银行对于小额信贷业务只是处于一种试水或附带的阶段,重视度不够,关注度不高,因此,在这块业务的风险管理上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现行金融行业社会地位高、薪水高,堪称绝对的白领阶层。显著的社会优越感和丰厚的酬劳,导致一些员工在信贷工作中有所懈怠,甚至存在“反正丰衣足食,出了风险有财大气粗的银行买单,对个人影响微乎其微”的潜意识。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领导层和管理层。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塑造一种良好的风险意识文化,普遍认为贷款业务只是信贷员的事情,贷款业务质量的好坏,风险的大小都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无关。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事,没有强烈的整体风险意识。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有些银行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来防范风险的入侵,一旦贷款发放出去,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后续控制力无法主动跟进和制约,只能被动受制,风险来临,无法化解,大多最终只能诉讼追偿。但诉讼是个漫长的司法程序,而且也无法确保能够追偿到损失,同时诉讼成本加大,形成新的损失。小额信贷由于其单笔金额较小,在银行贷款中所占份额很小,就更加容易忽视风险管理。
2.缺乏完整的激励机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缺乏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比如对借款者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对信用评级高、还款及时的客户给予再贷款时增加贷款额度或放宽还款时间和降低利率的激励。对信贷员的激励机制也不明显,只要求信贷员“保贷、保放、保赔偿”的惩罚约束,没有将信贷员业绩充分地与绩效考核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信贷员的积极性。而且惩罚措施也难以实际落实,往往是出了问题信贷员跳槽走人。同时,也缺乏对商业银行自身的激励机制,人民银行没有对收贷率高的银行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客户再贷款优惠的权利。
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据调研了解,很多商业银行都认为目前小额贷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表现在信贷业务流程缺失或者不能有效正常运行,致使在贷款各个操作环节出现随意性,过程中不能做到时时监督,一些重要节点更是缺乏关注。另外,信贷人员在上岗前很少进行过针对小额信贷的专门培训,职业素养不高,在入户调查时难免有假公为私的现象,或者把钱贷给自己的熟人,或者存在急功近利、做量不保质的心理,对信贷人员缺乏监督。各个部门的操作不衔接,大多没有内部牵制机制,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作用无法发挥。因内控体系的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会存在各部门间相互推诿、推脱责任的现象发生,难以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不利于银行各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和贷款追讨。
四、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是银行业的生命线,风险意识是银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离开风险控制谈经营,那是纸上谈兵。没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措施而放贷,那是覆水难收。风险意识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银行系统、员工上下。这根弦必须紧绷,丝毫不能闪失。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下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投机钻营、骗保骗贷和钻法律空子的不法分子大有人在,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银行经营其实就是风险,只有把风险降到最低,利益才会最大。
对于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我们亦不能因为其“小”而忽略了风险控制意识,所谓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要知道单个的小贷业务汇集起来就是多么庞大的体量。因此,只有控制住了每笔“不起眼”的小贷,才能保证小贷业务的安全。
因此,必须完善小额贷款制度和流程设计,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风险控制到位。全面推行小额贷款客户经理制,根据客户经理的营销能力、业务素质、前期业绩和业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强化对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充分覆盖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合理确定客户经理的贷款权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科学确定客户的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对超过小额授信额度的大额贷款需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保证、抵(质)押等贷款方式发放。切实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即贷前要认真详尽考察借款人还款能力,深入分析评价贷款风险;贷中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全面实行贷款上柜台,实现贷款管理与款项发放的分离;贷后要定期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严格监督贷款实际用途。要积极探索小额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担和补偿机制,把发展小额贷款和小额保险业务相结合,与当地担保体系相结合。把借款主体的真实性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对挪用贷款、顶冒名贷款或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及时采取取消授信、停止放贷、限期收回和资产保全等措施,并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只有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才是银行经营的王道。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应适时适地地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员工优良的业绩与绩效薪酬充分挂钩,不能只有惩没有奖,必须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贷款质量和数量。另外,对还款及时、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客户,应该有利率和贷款期限方面的倾斜,也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吸引和留住这类优质客户。
创新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促使银行与客户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培植优良客户,注重诚实守信的商业规则,把自身利益融入客户利益之中,创造“双赢”局面。
3.健全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要建立多元化的风险防范体系,在贷款初期、中期、后期以及审批和发放流程都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建立贷款的五级分类,明确各责任人的信贷责任,加强风险处理能力。这些风险的外部控制,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有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模式,但往往忽视的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所谓“祸起萧墙”,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往往更容易“大厦倾于蚁穴”,甚至滋生腐败。许许多多的案例说明,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与之配套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是由众多的职能部门组合的一个整体,好的内控制度,就像一个健康的躯体,各组织器官就像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协同配合,有序运转,这样的机体才有旺盛的生命,健康地成长。
内部控制体系首先须在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起自身的内控制度,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然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又要建立一套联动机制,在工作中互相协调合作、在风险点上互相制衡监督,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体系,才能在风险面前筑起一座牢固的防险堡垒,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内部控制措施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出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2)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收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3)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4)建
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5)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6)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7)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检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8)建立重要岗位权利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是一种新的市场机制和激烈竞争下金融业务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延伸,是金融市场的产物。其市场非常广阔,潜力非常巨大,但因其客户群体少担保、无抵押、收入低和信息不透明等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需要异常谨慎地开展业务。必须建立健全应对各种风险的防范体系,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的各项激励机制,真正落实“三查”制度,每笔贷款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奖惩结合,杜绝“关系贷”、“人情贷”,踏踏实实地做好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取证,严格筛选和甄别。信贷员要经常对客户回访、跟进、联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不因贷款金额较
小而放松了风险把控,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前景才是光明、持续和有为的。
参考文献:
[1]张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风险及管理策略[J].企业导报,2012,(7).
[2]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国民.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09,(15).
[5]费玉娥,刘志英.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10).
[6]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吴殷强.商业银行客户营销[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刘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