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点】
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照耀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黑魆魆 电钮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读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顺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板书倒叙)
2.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
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
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方法指导:这是一个倒叙的写法,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六、合作交流,质疑并解答
1.围绕标题灯光,作者在文中多次进行了描写,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在小组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来。
3.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光,有什么深意?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扬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现在 ( 多好啊)
灯光 往事 (倒叙)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现在 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
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3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又表达了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尤其是文题“灯光”的含义,值得体味与琢磨。首先,“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作为本单元《革命岁月》这一主题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四篇阅读材料。四篇阅读材料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体裁丰富,有小说、散文,还有歌词。从内容来看,这
四篇阅读材料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几篇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但《灯光》一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简单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我们应该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
文章的前后照应,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了解“灯光”与“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的联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读,对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理清关系,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后面的阅读链接内容丰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并根据要求自主阅读。在自读中关注整体,了解每篇阅读材料中的主人公及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再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体会每篇阅读材料的含义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 课时。
【A A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侧重于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灯光”,通过“概括发现——明确提示——聚焦研读——拓展阅读”的思路进行设计。在交流作者资料、
了解故事背景、理清叙述顺序后,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两次聚焦“灯光”与“火光”,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再进行链接阅读,进一步体会革命情怀。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循序渐进,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扶放有致。这也是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直面“灯光”,了解故事背景
1.导入:今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
2.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读准并理解“豫皖苏平原”“围歼战”等词的意思。 (2)学生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短时间内明确学习内容,省时高效。同时了解故事背景,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概括“灯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的插图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3.提问: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引起回忆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本文以“灯光”为线索结构成文,脉络清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这一特点概括主要内容,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具象,也为后面的深度品读做准备。
(三)聚焦“灯光”,感悟深意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发现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并试想几处灯光之间的联系。
2.反馈交流,研读“灯光”。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
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动词,感受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美好的内心——关心孩子,憧憬未来。
(3)小结: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2)反馈交流。
预设 1:这是英雄之光,因为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 2:这是胜利之光,因为正是郝副营长的这种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 3:这是生命之光,因为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3)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3.思考讨论,明晰联系。
(1)联系上下文,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预设 1: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预设 2: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3)借助板书,体会几处灯光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灯光”与“火光”的两次聚焦,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联系“阅读链接”,体会革命情怀 1.链接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1)学生默读文章,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 (2)交流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谈谈从中体会到的感情。 2.链接阅读第二、三个材料。
(1)学生默读材料,想想又体会到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2)反馈交流。
(3)建议在课外查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小结:从《灯光》一文,再到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作适度的拓展,既可以进一步开展阅读实践,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这本身也是一种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
【板书设计】 【B B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二侧重于根据预学学情,选择班会活动推进学习。按照“预学反馈——课本剧表演《灯光》——朗读竞赛——歌曲欣赏”的思路开展主题班会展示。利用班会活动的形式展开学习,突出关键问题的解决。通过小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汇报、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充分自主的活动中对比深化主题,引导学生朗读阅读链接,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发学生的结构化认知,使原本陌生化的题材更立体、全面地展
现在面前。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4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 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学习本课生字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
2. 《灯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忆? 3. 课文几次写到灯光?是怎样写的?
[点评:这篇课文以课题灯光为线索,可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边读边思考,使他们很快明确了文章的思路,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为具体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有力的铺垫。]
二、 围绕灯光,深切领悟;引导想象,丰富内容
1. 在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时,赋予灯光以感情色彩。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灯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让学生理解这灯光起到两层意义:
①以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触动作者往事的回忆;
②从动人的往事中对比广场灯光让学生思考:这灯光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温暖?通过朗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这种感情、感觉是有情激发的想象,包含着对人的精神、价值的评赞这光明和温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2. 课文第二大段是作者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件往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中心,这里可围绕灯光这一线索提问,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展开想象,丰富任务的内涵:
① 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视书上一幅插图?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对未来憧憬些什么?
② 体会郝副营长说的话: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体会多好啊!的含义,深切体会一个革命先辈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3. 在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战士们靠什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为什么用火柴点燃了那本心爱的书,他当时怎样想的?他为什么那样做?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4. 理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当时这样做的想法,这样做了之后的意义,深刻体会郝副营长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立体化、形象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更能感化熏陶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 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 郝副营长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实现?是怎样实现的? 2. 如果你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及万家灯火时会想到什么? 启示学生:从此你看到都市的夜景,璀璨的灯光时,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的时候会想起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光明、温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靠千千万万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不仅要缅怀先烈,并要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一定刻苦学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点评:第一步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层次,第二步对课文内容深切理解,此时学生已入情入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中心,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体现了教育即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不是空泛的说教。]
四、 拓展延伸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
[点评:举一反三,通过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而且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能力]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
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
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6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7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4、美育渗透点:
让同学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同学从生活中发现美、区分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⑴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神往;
⑵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发生的联想。 3、解决方法:
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同学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灯光
2、练说,教师提问:
⑴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⑵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假如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同学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同学弄清这一问题。
⑴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他充溢了对未来的_____。
⑵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在这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战斗胜利了,现在小朋友们能够在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
(同学通过独立考虑、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同学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溢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同学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协助同学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小朋友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溢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神往。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同学读回忆局部: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深思、询问、回忆、神往的语气:激战局部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局部,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敬重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局部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同学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安排作业
1、鼓励同学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
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板书设计】 看(灯) 事物
听(“多好啊”)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战友) 【教学设计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神往;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发生的联想。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同学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8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生2:我觉得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怀念郝副营长。 生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发现的问题真不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说。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1:在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他自己却牺牲了。
师:你把关于灯光的往事概括得很准确,但全文可不仅仅写了往事。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都会想到郝副营长英勇牺
牲的往事。
师:这两位同学对主要内容的概括都有比较好的方面。如果能合在一起说,就比较全面了。既说明是从现在想起来的,又详细说明郝副营长是怎样献出生命的。
3.再读课题,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斗中一位伟大的战士。
生2:我感到很伤心,因为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文章题目是灯光,但主要内容却是写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事情。并且,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听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灯光”,品析人物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讨论交流和朗读感悟。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9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1.“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教师板书课题《灯光》,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⑵“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
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
3.“多好啊”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作者在天安门广场,听游人说的。游客在夜里看到广场的灯光,可能想到是今天的生活幸福了。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光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
第三次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时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看到的还是那本破书上的插图。可能想到了,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成长。
4.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领悟表达,教师小结
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3.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学习感想,教师给予肯定。 六、课外拓展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灯光》 篇10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
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 1、谁来读?
天安门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天安门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安门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天安门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
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平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____的人。
2、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