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 第5期JournaloftheUniversityofPetroleum,China(EditionofSocialSciences)Vol.20 No.5
日德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态度迥异的原因新探
孙立祥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战后,德日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的态度迥然不同: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战争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
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究其原因,主要由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两国的侵略战争历史和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不同、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不同、盟国对两国的战后处理和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战后两国的政权基础不同、战后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同等七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关键词]日德政要;侵略历史;不同态度;原因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4)05-0078-(05)
德国和日本虽然同是当年的法西斯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过滔天罪行,但战后两国政要对各自的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战争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一、日德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
审视德国历史就会发现,德国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即一个培育了歌德、贝多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这完全是由战前的德国精神世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节所致。当这个国家强盛的时候,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到摧残和涂炭,反之思想精神就大为发扬。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才能够数度爬出灾难的深渊而幸存于列强环伺的欧陆中心。正如斯大林所说,德国作为一个国家能够被摧毁,但作为一个民族是不能被摧毁的。尤
[收稿日期]2004-04-2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6(96JC77001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孙立祥(1962-),男,吉林蛟河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其在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德国的知识分子能够比其他任何国家的知识分子更深刻更彻底地剖析本国和
本民族的劣根性,能够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和国家的行进轨迹。换句话说,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这个诞生过灿烂群星的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样,这个伟大民族也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人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西德总理勃兰特和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的演说,就足以说明这一点。1971年12月11日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勃兰特总理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发表的演说中反思道:/今天,一个优秀的德国人,不能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必须面向欧洲。因为只有在欧洲,德国才能获得自己的地位,才能重新描绘自己的历史。欧洲生存的基础是共处,和平友好的共处,因此我们要放弃宿怨。德国要敢于直面历史,以一个新的友好的德国出现,而不是二战时危险的德国。0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也在大学里一再发表演说指出:战犯应
[1](P306)
78当受到惩处,纽伦堡审判是必要的和公正的。但另一方面,德国人也要对容忍纳粹政权而未反抗承担一定责任,用勤奋的工作为战争造成的破坏进行补偿。德国人要进行深刻反省,反思自己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是在什么地方误入了歧途。他说:/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0。要通过使他们/由忍耐顺从的、无个性的动物变成独立而觉悟的、注意保护自己的自由人的集体。0[2](P319)他希望德国人既要敢于正视痛苦的过去,更要正确地把握民族的未来。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与德意志民族不同的是,在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理的久远影响下,在近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下,以及在当年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0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致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的认识显得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这是导致日德两国政要对各自的侵略历史产生不同态度的文化思想方面的原因。
二、日德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
众所周知,德国人90%以上都是基督教徒。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原罪)认罪)赎罪0的说教。对基督徒来说,/原罪)认罪)赎罪0是一个追求理性复归的很自然的过程。他们不但认为人生来就有可能犯罪,不但不把/认罪0视为可耻,而且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谢罪0,用行动来/赎罪0。
而日本民族信仰的主要是神道教。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国家至上,忠君爱国,这是神道教的基本要求和主张。换言之,对神道教徒来说,天皇和国家从来都是正确的,按照天皇的意愿所作所为没有错误和悔罪可言,所以日本人普遍视/认罪0、/谢罪0为耻辱。正因如此,战时的部分日本国民曾盲从、协助了侵略战争,并以能够为天皇的/圣战0效死疆场而倍感自豪;及至日本战败投降,不但有很多军人为没能打赢/圣战0而纷纷剖腹自杀,以此向天皇谢罪,而且部分日本国民无论在战争中蒙受了多大的痛苦和牺牲,都拒绝批评/祖国0和天皇,甚至有很多老人跪在道路的两旁向巡幸驾到的裕仁天皇痛哭流涕地说:/陛下,真对不起!战争打败了!0这样,战后日本政要拒不承认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拒不向被侵略国家和受害民族道歉、谢罪、赔偿,也就不十分令人费解了。
[3](P38)
三、日德两国的侵略战争历史和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不同
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曾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四处扩张、疯狂侵略,其结果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战争利益,反而把国家和民族推向毁灭的边缘(国家分裂、支付巨额赔款、在国际上一度陷于孤立)。这一残酷的事实教育了战后德国领导人,使他们尤为深刻地感受到了纳粹统治的极端危害性,认识到靠发动侵略战争来确立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做法是代价极其昂贵的一种办法,而应该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和平发展之路。而日本则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先后挑起和发动了那么多次对外冲突和侵略战争,除最后一次战争失败外,其他均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一方面,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曾大大加快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即使最后一次战争失败了,日本也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使得充分尝到了侵略战争甜头而从未吃过战败苦头的日本政要,很想重温军国主义老路。
就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来看。战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战时曾遭受过纳粹政权的迫害;而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非常一跪的勃兰特总理,战时也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积极从事反纳粹活动,一度被希特勒政府剥夺国籍,亡命国外。就是说在战后德国,当年的法西斯战犯已经基本上被全部绳之以法,战犯重新上台执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日本,由于美国的庇护和扶植,不仅头号战犯裕仁天皇仍然端坐在天皇的宝座上接受臣民的崇拜,而且大批被提前释放的战犯亦纷纷重返政坛、军界执掌了国家大权。像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岸信介、战时铁道总务局长佐藤荣作、战时内务省特高课课长奥野诚亮等军国遗臣当上战后日本首相、大臣者,司空见惯。除了这些有战犯经历的政要外,那些在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政治家的战争史观所以也大成问题,同样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些人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过侵略战争,但孩提或少年时代/举国一致0盲从、协助侵略战争的狂热气氛和/军国青年0决心为天皇的/圣战0效死疆场的/感人情景0,不能不对他们的幼小心灵产生强烈而恒久的震撼,不能不久远而深刻地影响其未来的心理归向和思想走势;另一方面,加之战后又没有受过全面、正确的历史教育,其战争史观又怎能不成问题呢?例如,1996年7月29日时任首相的桥本龙太郎在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之后,曾/无限深情地0对记者说道:/不能说当了总理大臣就让我忘记
79了那些事。,,五十多年前我在孩提时代时,站在欢送出征人士的队伍里。当初人们是高呼着-光荣回到靖国神社.的口号把他们送上了战场的。今天我的参拜,仅仅是兑现孩提时代对那些英灵的承诺。0[4](P38)不难看出,桥本龙太郎在孩提时代受到的/震撼0和影响,并没有随着半个多世纪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战后部分日本政要本身就是当年的军国主义分子或是战后成长起来的没有接受过正确/二战史观0教育的新一代政治家,靠他们怎能真正反省本国的侵略历史呢?
四、日德两国政要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不同战后,由于德国政府重视对国人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所以不论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成年人还是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基于对纳粹罪行的深恶痛绝,他们不但主动协助政府缉拿漏网战犯,而且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与右翼势力进行斗争。据统计,1979年时明确认为当年的纳粹政权是一个犯罪政权的人占国民总数的71%。在反法西斯集会上,群众高呼口号/我们不要战争,永远不让法西斯主义复活!0/外籍工人留下来,驱逐新法西斯主义0。德国人民这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新纳粹势力的不懈斗争,就使得德国政治家在反省侵略历史时不但没有孤立感,而且感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日本,由于战时的军国主义毒素远未彻底肃清,由于战后学校教育的误导,不仅当年盲从、协助过侵华战争的部分日本国民没有全部随着日本国的战败而真正走向觉醒,而且那些在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年,要么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历史知之甚少,要么不肯为父辈参加的那场战争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有的甚至产生可怕的复仇心理。例如,1982年5读卖新闻6的舆论调查显示,将侵华战争看作是侵略战争的人不到10%。据报载,日本青年要么发出/总是听你们说-侵略.、-侵略.,日本真的侵略过中国吗?0这样的疑问;要么错误地认为/50年前日本人去中国,是为了从欧美人手中解放亚洲和中国。0中小学生们在看了5山丹之塔6、5听,冤魂的呼声6等反战影片后,不但不从反战方面来欣赏和理解,反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情不自禁地恨恨写道:/此仇必报!0/下次一定要打一场必胜的战争!0[6](P244)以致使仗义执言的家永三郎、东史郎等进步人士不仅受到政府的冷遇和右翼势力的威胁,而且还要经常忍受来自周围不觉悟的民众类似/卖国贼0一类的谩骂和讽刺。军国主义思想潜存于民众意识的底层和日本国民错误的战争80[5](P228-229)
史观,为日本政要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五、盟国对日德两国的战后处理和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
盟国的纽伦堡审判起诉德国甲级战犯21人,处死12人;东京审判起诉日本甲级战犯25人,处死7人(其中放跑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盟国仅在西德就起诉大小战犯230多万人,定罪人数逾15万,而且仅第一次公审的5025人中,就有806人被判处死刑,486人被立即执行;而盟国在亚洲不仅共起诉日本战犯5423人,其中定罪4226人,判处死刑941人,而且除已经被执行死刑的极少数战犯外,绝大多数日本战犯(其中包括一些已被判处死刑的战犯)很快都被提前释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虽然同是盟国组织的国际军事法庭,但却因其惩罚战犯力度上的天壤之别而具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意义。法国代表弗朗索瓦#德芒东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致辞说:/这次审判工作对于德意志民族的前途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个庄严的法庭对纳粹德国进行的判决是对该民族的第一次启迪,并表现为对重新教育及重新增长率的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的最可靠的起点。在未来的岁月中,这种重新教育是对德意志民族的巨大关怀。0[7](P282)纽伦堡法庭上的美国首席检察官杰克逊也指出:/纽伦堡审判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戒未来。0而受冷战影响草草收场的东京审判,其教育意义则大打折扣。正如1995年8月16日的法国5世界日报6载文指出:/与关心日本的民主化相比更关心使日本成为其反共政策枢纽的美国人宽恕了日本天皇并释放了战犯,从而鼓励了一种集体的不负责任的态度。0[9](P302)与此同时,欧洲遭受过纳粹侵略和奴役的国家从未放弃对德战争索赔和追捕漏网战犯,而亚洲受害国家对日本则过于宽大,不仅宽恕日本战犯,而且基本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这就很容易给日本右翼势力提供/口实0或造成一种错觉:盟国不惩办战犯,受害国又不要战争赔款,这样的战争能说是侵略战争吗?正因为战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尝到过经济破产的滋味,这就使得日本政要失去了历史负罪感,并公然用否认侵略历史来回报/以德报怨0的亚洲各国人民。
六、战后日德两国的政权基础不同
德国战败后,盟国吸取了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向战败国一味掠夺却不去铲除军国主义祸根、致使德国再度为祸世界的沉痛教训,认识到在对德国进行
[8](P284)
/非纳粹化0改造之前,任何一个由德意志人自己建立起来的政府都不值得信任,于是盟国占领当局担负起彻底清算德国纳粹残余势力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历史性工作。在1945年至1949年苏美英法分区占领期间,不仅解除了德国武装、取缔了德国全部纳粹党团,而且彻底打碎了德国原中央政府机构,由/盟国管制委员会0作为占领期间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中央政府职能。此间,尽管德国的一些旧的地方行政机关还在工作,但其原地方官多已出逃,所剩无几。在此基础上,1949年9月7日和10月7日分别成立了崭新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无论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其政府官员基本上都是战时遭受过纳粹政权迫害的原抵抗运动成员、流亡民主人士等/历史清白者0和/政治上无负担者0,绝无旧纳粹官僚置身其中,实现了新旧政权的一刀两断。
反观日本,战后政府与战时政府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继承性。日本战败初期,美国占领当局为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和促使日本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政府,曾制定并初步实施了包括解除武装、惩办战犯在内的对日政策。但随着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即冷战开始,美国迅速将对日政策由/惩罚0改为/扶植0,不但重新武装和释放战犯,而且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日本的战时政治体制和统治机构。表现在:(1)战争祸根天皇制被保留。尽管1946年1月1日的5人间宣言6使裕仁天皇走下了神坛,同年11月3日颁布的5日本国宪法6又使他仅仅成为日本国的象征,但作为二战罪魁祸首的裕仁天皇和作为侵略战争根源的天皇制的保留,意味着战时的日本统治核心在延续。(2)战犯重返政府中枢掌控国家大权。战后日本的第一、第二、第三届内阁首相,不是出身皇族就是出身旧官僚;而在1957年组阁的岸信介本人是甲级战犯,其内阁中从大臣到长官,曾接受过/清洗0的人多达半数,以至使战后日本政府具有明显的/战犯政府0色彩。(3)多数战时统治机构在战后继续运转。战后,美国占领当局除撤销了战时内阁中直接与军事有关的陆军省、海军省、大东亚省、内阁情报局等部门以及大本营、参谋本部等纯军事机关外,其他中央省厅仍继续行使政府职能,并一直沿袭至今。换句话说,日本战时政府的多数机关未经裁撤和改造仍继续统治着日本,明显表现出战时与战后日本统治机构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战后日德两国的政权基础不同之影响在于:建立在崭新基础上的战后德国政府,无疑有助于置身
其中的与旧政权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德国新政要,能够客观地审视和彻底反省前纳粹政府的战争责任和罪行;而与旧政权具有明显承继关系的战后日本政府,必然会因其统治核心、多数官僚和多数政府机关依旧而对战时政府的战争责任和罪行的反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导致战后日德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态度迥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战后日德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同20世纪初,英国地缘战略家麦金德提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整个世界。0战前,地处欧洲心脏地带的德国在这一/地缘政治0理论的诱惑下曾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结果身受其害,均以失败而告终;战后,德国又身受抛弃这一/地缘政治0理论之惠,经济腾飞,国家复归统一。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战后德国政要自我抛弃传统/地缘政治0理论并能够正确认识本国的侵略历史,又恰恰是德国在战后所面临的新的地缘政治环境所使然。表现在:(1)地处欧陆中心这一地理环境的影响。德国的周边国家波兰、捷克、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都曾深受纳粹侵略之害。德国法西斯的过去和战后日渐强大的现实,使这些毗邻国家长期抱有/恐德心理0。因此,这些国家一直在警惕注视和不断敲打着德国,使德国领导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国政要深知,要想让自己在欧洲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消除周边邻国的/恐德心理0;而解除邻国恐惧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对本国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和真诚忏悔,以表明德国不重走历史老路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2)盟国分区占领和钳制的制约。由于德国两度为祸世界,所以战后初期很快被苏美英法分割占领,国家命运操诸四大国手中。冷战开始以后,尽管美英的对德政策有所改变,但无论英国的/大陆均势0政策还是美国试图将德国重建为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的战略构想,都无法改变蒙受过亡国耻辱的法国和饱受德国法西斯侵略之害的社会主义苏联削弱德国的决心和政策。戴高乐曾多次表示:/不许可再有中央集权的德国。,,这是防止德国危险势力
P317)
再起的首要条件。0[11](P315、苏联除了最大限度
[10](P58)
地索要战争赔款、拆迁苏占区工业设备、平移德波边界外,还着手对自己占领下的东德进行彻底的改造,并试图用自己的模式进一步统一西方占领区。正因为夙敌法国和冷战一极苏联的对德削弱、分割政策,使德国深受束缚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恰如美国历史学家休斯所说:/苏联统辖东欧并协助控制德国;
81英法两国分别在地中海和西欧大陆起主导作用;战时盟友的联合力量牢牢地钳制住德国。0[12](P319)(3)冷战格局的影响。冷战时期处于势不两立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夹缝中的德国,被一幅厚重的/铁幕0一分为二长达40余年之久。此间,两大集团若一旦开启战端,两德势必首当其冲。尤其联邦德国,其国土东西长不过453公里,南北宽只有83公里,几无纵深可言。冷战格局给德国造成的压力正如西德前总理施密特所言:/我住在汉堡,如果我坐上汽车向东驶去,大约45分钟便到达了所谓的铁幕。假使人们放我通行,我只需再开30分钟就到达俄国第一个坦克营地。反之,俄国部队也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到我家了。苏联的飞机则只需几分钟便可出现在汉堡上空。0[13](P320)德国在战后所处的这般地缘政治环境,就使其领导人凡事特别是在涉及民族感情的历史认识问题上不得不谨慎处之;使之认识到惟有这样,德国才能维持民族生存和实现国家统一。
战后,日本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德国迥然不同:(1)孤悬于茫茫大海中的岛国地理,制约了日本政要对战争的反省。一方面,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使少数日本政要始终对亚洲大陆心存扩张野心;另一方面,相对孤立的地理环境造成包括日本政要在内的日本人视野狭窄和以日本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他们只看到原子弹爆炸给日本民族造成的伤害和念念不忘本国在战争中死去的310万人,却视而不见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别国特别是中国带来的创深痛剧的灾难。换言之,日本政要只强调所谓/受害者0一面而无视/加害者0的另一面,特别是没有认清或者根本就不想认清/加害0与/受害0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岛国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2)周边不存在真正构成威胁的强国,客观上为日本政要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盟国方面来看,战后的日本由美国独占,而不像德国那样被多国分割占领。美国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一方面在扶蒋失败后转而扶植日本,对日本政要歪曲历史的言行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甚至默许和鼓励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另一方面,美日安保体制的建立,又使日本政要由于有了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而敢于在历史问题上忘乎所以、大肆/翻案0。
从日本的周边国家来看,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
洲多数国家虽然对日本深恶痛绝,但由于他们正忙于内战或民族独立斗争而大大降低了自己在对日问题上的发言权,因而处于不得不接受世界霸主)))美国政府的意志之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换言之,在远东存在着使冷战当事国一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得到不折不扣贯彻的国际环境,这与美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意图和政策备受欧洲强国牵制的情形迥然不同;与此相关联,与德国首当其冲成为美苏冷战政策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截然相反,日本事实上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益者。周边无强国特别是几乎不存在强烈要求惩罚日本的国家这一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一方面使日本获得了迅速发展经济的/天佑良机0,同时也深远地影响了日本政要对本国侵略历史的自觉反省。
综上,通过对战后日德两国政要战争史观截然不同之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对日本政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究竟缘何不认账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即在反省侵略历史和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德国政要所以能够向世人、向子孙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日本政要的表现所以令人遗憾、令人失望,是由两国在思想和宗教、政权基础和地缘政治环境、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决定的。日本政治家应通过对此进行深刻反省,真正担负起引领日本民族走上和平发展之路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黄永祥等.不要忘记德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2]潘俊峰,杨民军.是总结,还是翻案)))兼评5大东亚战
争的总结6[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3]东史郎日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肖季文等.日本:一个不肯服罪的国家[M].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8.
[5][日]岩崎昶.日本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
[6]彭玉龙.谢罪与翻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7]刘雪莲.地缘政治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庄道树]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