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古代的消防“神器”

2021-1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我国古代的消防“神器”

作者:

来源:《消防界》2020年第08期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消防工作,特别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更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消防“神器”。

周朝打更示警

据《周礼》一书记载,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专门设有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当时被称为“司烜”,其日常职责就是在城里街道上四处巡视,用木锤敲大铃,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譬如我们在古装剧中也经常会看到夜间更夫一边敲锣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其实,这个场景就是从周代开始流传下来的。

汉代消防警报——望火楼

古代没有即时通信系统,若发生火情,全靠口口相传,等救援人员赶到时,势必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望火楼在古代就是一项非常必要的防火警报。例如,在河北省安平县的一座古墓中曾发现一份东汉时期的壁画,壁画内是一群古建筑,在古建筑中有一座四层楼高望火楼。望火楼上还有大鼓、旗子等工具。可见,在我国东汉时期,就有了“望火楼”。望火楼是古代较为有效的防火预警方式,算得上是古代的“消防警报”了。

唐代消防利器——溅筒

到了唐代,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建有名为“武候铺”的治安消防组织,分布各个城市和坊里。其实除了人员配备之外,工具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唐代开始,大家都使用皮袋、濺筒灭火。皮袋大家知道,就是用动物皮做成的装水工具,那么溅筒是何物呢?据唐

代《通典》一书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其实就是在注水的皮带中插一根竹筒,然后封口。灭火时使劲挤压皮袋,水就会从竹筒里喷射出来,由此看来,这种溅筒设计已经有了高空水枪的身影了。

宋代的灭火神器

为了防火、灭火,我国早在宋代年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机构——“潜火队”。宋朝的“潜火队”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都是由政府出资置办的。除此之外,还配备了比较现代化的设备,如云梯,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救火;唧筒,即为最早的消防泵;水囊,即灭火时,盛水的器物。

元代的法制长生屋

元代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全相同的“遮荫哨所”。由于元代消防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统治者对防火工作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完善消防法规,严格火政管理,改善防火条件等措施,严防大型火灾的发生。特别是在民间,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火灾斗争过程中,积极探索,发明了“法制长生屋”等耐火建筑材料,使元代的防火、灭火技术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我国古代消防事业的持续发展。

明代丰富的消防器械

到了明代,皇宫的消防工作开始由禁卫军兼管,朝廷有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城火盗事宜,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明代地方基层政权设有总甲负责火盗。他们轮流值夜,击柝振铃,提醒人们注意火盗。有的地方还设置巡警铺(更铺),以供总甲、火夫们休息、躲避雨雪之用。巡警铺内备有刀、枪等兵器和火钩、水桶等救火器具。明朝一些城市还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火兵。它主要是为了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火患。火兵有的50人,有的100人,设在城中心或建筑密集、人员聚居之处,配备水桶、藤斗、麻搭、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其中最早的消防器械是藤斗水枪。

清代“智慧”消防系统——神器“水龙车”

作为清代的“智慧”消防系统——水龙车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也是消防车的雏形。它是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这与现代的灭火器原理已十分接近。而到了清代晚期,水龙车(学名叫人力唧筒)被制造出来,当火灾发生时,需要两个人在车的两侧不停按压,通过泵浦原理,将水从水龙喷嘴中喷出,其射程可达到20~30米,而它也成为了现代消防车的一个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消防队,而且装备了较为先进的灭火装备的专门队伍,在之后消防队体制逐步发展,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模式。

(资料整理/筱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