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的管理改革
近年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技术来源变化、投资机会减少、出口负增长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那么应对新常态下种种时代特点,企业能否适应发展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变革,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在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的新态势,指出了现阶段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对企业应对新常态进行管理变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新常态;经营管理;变革
1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新态势
所谓的新常态,是相较于原有常态而言的,是对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一个新的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常态,是指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成长起来了,然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受到了挑战。很多企业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过度地依靠着低成本战略、依靠着国外的技术,而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国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状态转向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给还处于原有常态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认识并理解“新常态”,迫不及待。
1.1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表现的新特征
1.1.1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
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导致了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大幅下滑,进而所有依靠成本取得优势的产业的竞争力被削弱,甚至退出全球市场竞争领域。
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二是长期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同样,鉴于需求的增加和自然资源供给的减少,能源、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1.1.2技术来源出现了问题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技术来源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技术水平有限,与世界前沿科技水平差距很大,学习和进步的空间很大。但是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增长,国内外产业差距逐渐缩小,学习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甚至比如高铁行业,我国出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几乎不存在学习空间。同时,我国企业现在需要使用的技术往往国外也正在研发和使用,所以购买成本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缺乏自主创新后,技术的不足将大大阻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发展也就受到了挑战。
1.1.3投资机会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收益率高的投资机会逐渐饱和,接着收益率次之再次之的投资机会也被使用了。之后便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来提高收益率,随着技术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国外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少。
1.1.4出口负增长形势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量占我国GDP比重长期居高不下。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总规模的逐渐加大,占比较大的出口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被消化,近几年出口的负增长率便是一个警钟,提醒着我国经济结构亟需深入调整。
1.2新常态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要求
1.2.1市场竞争加大,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原有经济常态下,我国企业绝大部分的竞争力都是依靠着其低成本,但是新常态下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后,急需重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开拓新的竞争优势。
1.2.2产能过剩严重,企业要优化经营模式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且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经济发展也因此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由原先的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技术进步空间小的发展瓶颈,逐渐退居后位,让步于第三产业,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业。因此,企业在这样的一个产业过度背景下,应该顺应这一现象,及时适度的加大服务比重,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以拓展新的利润空间。
1.2.3立足创新之本,企业要变革经营管理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只有去创新,紧随环境变化,才能实现其健康持续的发展。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占据重要的地位,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企业也要适应新的创新观念,培养适应时代的新的创新能力,改革经营理念,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环境,这样才能立足于时代,走在变化的前沿。
2我国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2.1.1注重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家积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结合中国特色市场环境,创造出来很多优秀的管理理论成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如说华为、海尔等。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些企业更是积极跟进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使得企业的管理更为灵活、高效、准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导向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由此得到更多的重视。
2.1.2强强联手,整合优势资源配置
随着产业内企业越来越多,市场资源配置不均、资源过度浪费使用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企业要想突破市场瓶颈,赢得更大的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整合优势资源,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并购案例,比如中海发展与中国远洋、滴滴与快的、优酷与土豆等等,甚至跨行业、跨境并购案也越来越多,例如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入股了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等等。通过强强联手,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扩大市场竞争力。2.2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战略层面上,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不明确
(1)经验主义为主,创新思维缺乏。
我国企业原始的发展虽然大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是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没能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所处的环境现状进行战略性调整,缺乏创新性思维,风险意识薄弱。
(2)商业诚信不足,战略目标迷失。
很多企业缺乏战略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致使其商业诚信度不高,国内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涌向国外市场,这对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
2.2.2业务层面上,企业的经营模式要改变
(1)成本领先优势消失。
新常态下,企业低成本的竞争力已不存在,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的策略已经不能奏效。然而我国企业往往陷入了成本战的死胡同里,没有意识到战略性错误,不断通过偷工减料等方式来实现低成本,从而进入了产品质量低下和成本降低的死循环里,这种模式亟待改变。
(2)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水平低。
我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工业2.0时代,进行大宗商品生产与制造,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没有去分析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没有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产品一体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今消费观念下,从众心理、品牌意识逐渐薄弱,更多追求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企业能抓住消费心理,开拓特色产品和服务,小众化,精细化,发掘更多的潜在客户。
2.2.3组织层面上,企业制度建设落后
(1)执行职能实施不到位。
制度建设方面,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划分不明确,国企的政企不分现象尤为明显,这就很容易导致管理层级架空,执行效率不高,阻碍企业的良好发展。
(2)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不到位,很多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够,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严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监督管理很难执行。
2.2.4员工层面上,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
(1)企业文化缺失,没有以人为本。
在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文本”,但是很多企业都会忽视这一点,从而很难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一度追逐利益尽失人心,进而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漠视,凝聚力大大下降。
(2)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的激励制度建设不健全,奖励依据争议很大,需要建议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奖罚分明,调动起每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参与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3新常态下进行企业管理改革的措施
针对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新局面以及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需要重视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这样才能成功应对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在新的经济局面中更好的发展。
3.1适应互联网时代,构建新的管理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高度的信息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企业复杂的层级组织阻碍了信息的高效传递,企业要去中心化,改革层级组织架构,“管理去中层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这些概念的出现都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就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只有适应时代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海尔集团面对时代的变化,采取的措施就是不断的变革。在管理层级的变革上,海尔去中层,实现扁平化组织架构,由原先的层级变成了一个个的自主经营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管理层级的减少,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进而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员工间、员工与消费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充分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也实现了用户参与,设计出个性化产品。
3.2优化经营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
新常态下,市场公开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资源配置,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竞争者增加,机遇变多的同时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要优化其经营模式,不能单纯的依靠终端需求市场,还需要反向注意上游市场的变化,综合上下游市场的变化和整个产业链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灵活的调整生产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另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需要实现其精细化管理。德鲁克说过,企业家需要视变化为常规和健康的表现,在经济工作方面应该做到标新立异而不仅仅锦上添花。企业要想实现这种“标新立异”,在产品理念设计之前就要做好大量的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创造小众化的品牌概念,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都注重精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实现每个特定客户群体的“绑定”,有效抵御外来竞争者的威胁。
3.3强化人本意识,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意识到当前管理现状,加强企业软实力的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人才队伍的培养、员工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加以重视,通过搭建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海尔集团敏锐把握这一现象,在之前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只要员工有好的创意,集团就给予机会使其成为创客,在创业孵化平台上成立小型企业,创造价值。
3.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控
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给企业外部环境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企业要逐步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防范意识。近年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平台的全面使用,银行卡绑定对于银行的业务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应对新业务开发出来的新型欺诈现象,银行就需要打造出全面覆盖的事前全方位预警、事中有效控制、事后及时反馈的新型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客户的利益不受伤害。
4结语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压力无处不在,企业需要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认清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管理变革与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宁.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在“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J].企业管理,2015,(5):9-12.
[2]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3):5-30.
[3]何寒伟.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变革[J].新西部,2015,(26):56-57.
[4]王宇,郑红亮.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环境的优化和改革[J].当代经济科学,2015,(11):99-105.
[5]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13.
[6]师存香.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10):135.
[7]李鹏飞.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5,(1):45-50.
[8]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3.
[9]布和朝鲁.试论适应新常态[J].经济,2014,(1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