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0-12-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常温下,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2A.在溶液中Fe3可以将Br氧化:2Br2FeBr22Fe

23B.将足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只发生反应Cl22Fe2Fe2Cl

C.Cl2和Br2都可以将Fe2氧化成Fe2,而I2不能 D.I-可以被Fe3还原成I2

2、向100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在继续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 mol·L-1 B.0~25 mL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 H+ =H2O C.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纵坐标中a的数值为224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黄豆大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小的钠,小心地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B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石灰水 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C 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瓶中,棉花燃烧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D 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 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A.A

B.B

C.C

D.D

4、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可反映出空气的质量,下列气体已纳入我国空气质量报告的是( ) A.CO2

B.N2

C.SO2

D.O2

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

C.实现Fe3+→Fe2+的变化过程一定是氧化反应 D.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6、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第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量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比为 A.2∶1

B.1∶1

C.1∶2

D.3∶2

7、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黑火药的使用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8、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9、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B.肾衰竭等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C.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结果偏高的是( ) A.称量固体NaOH时,有潮解现象 C.未将洗涤烧杯的水转移至容量瓶中

B.溶解后移液至容量瓶中,未冷却溶液 D.定容时仰视读数

11、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氨水

1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NH3、Cl2、NO、SO2 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所充气体为Cl2的是( )

A. B. C. D.

13、某溶液与Al反应能放出H2,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Ba2+、Cl-、NO3- C.NH4+、K+、Ca2+、Cl-

B.Na+、K+、Cl-、SO42- D.K+、 Ca2+、HCO3-、Cl-

14、从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事实 SiO2既可与NaOH溶液反应又可与HF溶液反应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胶状沉淀H2SiO3 一小块钠投入水中,迅速熔成银白色小球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B.B

C.C

D.D

-1

结论 SiO2为两性氧化物 碳酸酸性比H2SiO3强 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 原溶液中含NH4+ 15、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沸点约为56 ℃。要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理的方法选择是( ) A.过滤 B.蒸馏 C.蒸发 D.干燥

16、浓度均为1mol/L的KCl、Cu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所用KCl、Cu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A.9:6:2

B.9:3:1

C.6:3:2

D.6:3:1

17、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 ) A.氯水

B.SO2

C.H2O2

D.HClO

18、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稀硝酸清洗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19、浓硝酸常呈黄色的原因是( ) A.浓硝酸中混有碘化银 C.浓硝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

B.浓硝酸中混有铁离子 D.浓硝酸中混有单质硫

20、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SiO2可作半导体材料

B.SiO2不与盐酸、硫酸反应,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 C.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制成的

D.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塞与NaOH溶液反应 21、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C.氧化钠中混有氧化镁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22、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个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④

D.只有④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某溶液中只可能存在Br-、CO3、SO4、Cl-、K+、Ca2+、Na+七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据此可以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现象①可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溶液变橙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 (2)由实验现象②可知:溶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

24、(12分)已知化合物B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单质A和单质D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发生转化:

22

请回答:

(1)上述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B______,E______,F___________;

(3)将足量的CO2通入E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I,该过程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氮是我们熟悉的典型非金属元素,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生产、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以下问题:

I. (1)图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图2位铵盐的受热分解装置

(1)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将上述烧杯C中反应得到酸的足量的浓溶液与Cu反应,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 (5)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

27、(12分)实验室用下述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下列实验。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洗气装置C是为了除去Cl2中的HCl气体,D是为了干燥Cl2,则C、D中应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的C_________;D_________(把序号填入空白处)。 ①NaOH溶液 ②饱和食盐水 ③AgNO3溶液 ④浓H2SO4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E、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G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球,G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是浸有NaBr溶液的棉花球,H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处为尾气吸收装置,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NaCl、NaOH、Na2CO3和NaHCO3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相互间可以发生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经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后,仍含有MgCl2及Na2SO4等可溶性杂质,请写出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要配制480mL0.2mol/L的NaOH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如图,实验一是为了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则试管A中所盛的药品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能证明热稳定性强弱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是为了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某同学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学习笔记,请你一起完成。

(1)氯气的颜色为__________;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具有很强的______ 性。为了证明推测是否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I: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有大量棕黄色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II: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将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可观察到H2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______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的现象。

由实验I、II可知,上述推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 III:将氯气溶于水,制得氯水。下列物质不能与新制氯水反应的是_____。 Na2CO3溶液 B.FeCl2溶液 C.AgNO3 溶液 D.CuCl2溶液

(2)下列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是一种红色金属,F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和C是两种强酸。(图中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2

则:①A和B 分别为:A_________ B_________; ②A与B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题分析】

A、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B、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所以在溶液中 Fe3+不能氧化Br, A错误; I2,所以将足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反应为:

33Cl24Br2Fe22Br22Fe36Cl,B错误;

C、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D、因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答案选C。 【题目点拨】

多种氧化剂和多种还原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和还原性强的优先反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氧化性强弱顺序和还原性的先后顺序从而判断粒子之间能否进行反应。 2、B

3I2,所以C12和Br2都可以将Fe2+氧化成Fe3+,而I2不能,C正确; I2,所以I-可以被Fe3+氧化成I2,D错误;

3【解题分析】

生成CO2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假设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Na2CO3,则开始阶段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实际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多,故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 【题目详解】

A、加入100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所以n(NaOH)0.2mol/L=0.015mol,所以c(NaOH)==n(NaCl)=n(HCl)=0.075L×

=0.15mol/L,故A正确;

B、0~25 mL时,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故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故B错误;

C、先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25 mL盐酸,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5L×0.2 mol•L﹣1=0.005mol,n总生成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共消耗盐酸75mL﹣20mL=50mL,(NaHCO3)=n(HCl)0.2mol/L=0.01mol,原来溶液中碳酸氢钠为0.01﹣0.005=0.005mol,所以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0.05L×

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

D、n生成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共消耗盐酸75mL﹣20mL=50mL,(CO2)=n(HCl)0.2mol/L=0.01mol,所以V(CO2)=0.01mol×22.4L/mol=0.224L=224mL,故D正确。 =0.05L×答案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混合物的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图象判断溶质及各段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原子守恒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3、C 【解题分析】

A. 应将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A错误;

B. 分别向NaHCO3与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鉴别,可滴加氯化钡溶液加以鉴别,B错误;

C. Na2O2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棉花燃烧说明达到了着火点,能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 D.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D错误; 答案选C。 4、C 【解题分析】

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等已经纳入我国空气质量报告,故选C。 5、A 【解题分析】

A.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且升降总数相等,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不一定有氧的得失,如氢气和氯气生成HCl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没有氧的得失,故B错误;

C.Fe3+→Fe2+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6、B 【解题分析】

假设有1mol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需要1mol盐酸,若先加热分解生成0.5mol碳酸钠,再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需要1mol盐酸,故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相等,故选B。 7、D 【解题分析】

A.用胆矾炼铜,Cu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所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铁矿石炼铁,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矿石被还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黑火药的使用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C、S、N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工业原理,明确各工业生成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8、C 【解题分析】

①减少煤作燃料、③燃料脱硫、⑤开发新能源都可减少含硫物质的排放,可减少二氧化硫的形成,而②造高工厂烟囱不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即不能减缓酸雨污染,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可以改良土壤,但不能减缓酸雨污染; 答案选C。 9、D 【解题分析】

A.血液是胶体,加热可以使胶体聚沉,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聚沉而减少失血,故A不选;

B.血液是胶体,血液透析是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病毒分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故B

不选;

C.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常有雾,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故C不选;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胶体无关,故D选; 故选D。 【题目点拨】

常见的胶体有雾、云、烟、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硅酸胶体、稀豆浆、血液、有色玻璃等。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所以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和聚沉等性质。 10、B 【解题分析】

A. NaOH潮解,会使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B. 溶解后移液至容量瓶中,未冷却溶液即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变小,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C. 未将洗涤烧杯的水转移至容量瓶中,部分溶质没有转移入容量瓶,溶质变少,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D. 定容时仰视读数,加入的水过量,溶液体积变大,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B。 11、A 【解题分析】

首先氨水与金属铝不反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2、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题目详解】 设Al为1mol,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1molAl消耗1molNaOH; B.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2(SO4)3,1mol铝消耗1.5mol硫酸; C.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1mol铝消耗3mol盐酸; D.氨水与金属铝不反应。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铝的性质,侧重于物质的量的判断,解答时可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易错点为D,注意氨水与金属铝不反应。

12、B 【解题分析】

由于气体的摩尔质量:M(Cl2)>M(SO2)>M(NO)>M(NH3),由n=

m可知,当四种气体质量相等时:n(Cl2)<n(SO2)M<n(NO)<n(NH3),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故同温同压下:V(Cl2)<V(SO2)<V(NO)<V(NH3),则B气球中表示所充气体为Cl2,故答案是B。 13、B 【解题分析】

与铝能产生H2的溶液可以是酸性的也可以是强碱性的。 【题目详解】

A. 酸性溶液中有NO3-,Al与该溶液反应不生成H2,生成NO,故A错误; B. Na+、K+、Cl-、SO42-在碱性和酸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 NH4+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C错误;

D. HCO3-既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也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4、A 【解题分析】

A.SiO2与HF溶液反应没有生成对应的盐,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更不是两性氧化物,A不正确;

B.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胶状沉淀H2SiO3,则表明碳酸酸性比H2SiO3强,B正确; C.钠投入水中,钠熔化,则表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不高,C正确;

D.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表明气体呈碱性,则必为NH3,原溶液中含有NH4+,D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由于四氟化硅不属于盐,所以二氧化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15、B 【解题分析】

丙酮易溶于水,但是其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用蒸馏操作将丙酮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6、B 【解题分析】

三种溶液中均发生反应Ag++Cl-=AgCl↓,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则KCl、CuCl2、AlCl3含有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n(KCl):n(CuCl2):n(AlCl3)=3:物质的量之比=9:3:1,故合理选项是B。 17、B 【解题分析】

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它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氯水、双氧水、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故选B。 18、B 【解题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验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萃取剂的选择条件是关键。

详解;A.氨气和碱石灰不反应,碱石灰能吸水,故正确;B.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水中的碘,故错误;C.铜和硝酸反应,所以能用稀硝酸除去铜,故正确;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而氯气在氯化钠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正确。故选B。 19、C 【解题分析】

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4HNO3显黄色,故选C。 20、A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硅晶体具有导光性,所以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单晶硅可做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与盐酸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B正确;

C.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在高温下,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分别生成硅酸钠、硅酸钙,故C正确;

D.二氧化硅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能把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故D正确。 故选:A。 21、D

4NO2↑+ O2↑+ 2H2O,分解出的二氧化氮又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

21:=9:3:1,浓度相同体积之比等于各物质的23【解题分析】

A. 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不能反应,而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滤液中加适量HCl,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转化为氧化铝,故A不选;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FeCl3变为Fe(OH)3沉淀,AlCl3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分别得到FeCl3和AlCl3溶液,故B不选;

C.氧化钠中混有氧化镁,先加足量NaOH溶液溶解,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MgO沉淀,NaOH溶液中加入HCl得NaCl溶液,蒸干得NaCl固体,电解熔融的NaCl得单质钠,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氧化钠,故C不选;

D.二者都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二种物质,故D选; 答案选D。 【题目点拨】

注意C选项中NaOH不能受热分解为氧化钠,应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后再电解熔融的NaCl得单质钠,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为易错点。 22、C 【解题分析】

依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CO2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①根据m=nM可以知道,二者质量之比为44g:28g=11:7,二者质量不相等,故①错误;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二者密度之比为:44g:28g=11:7,二者密度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可以知道,所含分子数相等,故③正确;;

④二者含有分子数目相等,每个分子均含有1个C原子,故含有碳原子数目相等,故④正确,; 本题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Br-、CO3 Cl2+2Br-=2Cl-+Br2 SO4 Cl-、K+ Ca2+、SO4 【解题分析】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经盐酸酸化的氯水后,溶液变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氯水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所以溶液变橙色;有无色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离子CO3;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碳酸根已被完全反应,所以一定不含SO4; 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含Na+。

22222【题目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现象①说明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r-、CO3;溶液变橙色的原因是Cl2+2Br-=2Cl-+Br2; (2)根据分析可知由现象②可知一定没有SO4;

(3)根据分析可知一定存在Br-、CO3和Na+,一定不存在SO4,由于存在碳酸根,所以一定也不存在Ca2+;而Cl-、K+可能存在。

24、①②③ Fe2O3 NaAlO2 FeCl2 AlO2-+CO2+2H2O=Al(OH)3↓+HCO3- 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解题分析】

化合物B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则B是氧化铁,混合物A、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A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则A是铝,反应②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单质铁(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H),氢氧化亚铁经反应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I),氯化铁溶液(G)经反应③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氯化铝(K)经反应④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1)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①②③;B为Fe2O3,E为NaAlO2 ,F为FeCl2;(3)将足量的CO2通入NaAlO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是:AlO2-+CO2+2H2O=Al(OH)3↓+HCO3- ;(4)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此反应过程可看到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点睛:解决推断题的关键中特征现象、特殊反应(如铝热反应)、典型性质(如铝的两性)等。

25、C 2NH4Cl+Ca(OH)2NO 【解题分析】

I、(1)①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 ②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有利于氨气的生成;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④根据浓氨水易挥发,可用碱石灰干燥分析;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II、(1)在铂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222ΔCaCl2+2H2O+2NH3↑ 4NH3+5O2

催化剂Δ 4NO+6H2O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2)一氧化氮和氧气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所

以看到的现象是: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HNO3是强电解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铜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O。 【题目详解】

I、(1)实验室制备氨气是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

2

2NH3↑+2H2O+CaCl2,

①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故①错误;

②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②正确;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所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需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③错误;

④浓氨水易挥发,用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是正确的,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④正确;故答案为D;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

2

CaCl2+2H2O+2NH3↑,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II.(1)在铂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

(2)一氧化氮和氧气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故答案为: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HNO3是强电解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铜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O,故答案为:NO。

26、蒸馏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氧化性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氢氧化钠 【解题分析】

(1)根据装置构造判断其名称,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水和硫酸钠,据此解答。 (2)根据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能把硫离子氧化为单质分析; (4)根据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分析。

【题目详解】

(1)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为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紫红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C中Na2S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S,因此C中的实验现象是无色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反应中SO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4)品红与SO2反应后褪色,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即可证明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5)二氧化硫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题目点拨】

该题是一道实验题,制备SO2并验证其化学性质,明确二氧化硫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可以从S元素价态的角度分析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要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和次氯酸的区别。

27、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②④E中干布条不褪色,F中湿布条褪色蓝色2I-+Cl2===I2+2Cl-橙色B

【解题分析】根据仪器的构造判断仪器名称,依据氯气的性质具有强氧化性,有毒,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分析解答。

(1)装置图中仪器作用和图形可知是利用A分液漏斗向B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的发生装置;(2)从发生装置出来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和水蒸气,先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C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3)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E中无变化;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F中红色布条褪色;(4)氯气氧化性强于碘,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碘遇到淀粉变蓝;氯气氧化性强于溴,能够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溴水呈橙色;(5)因为Cl2有毒,所以氯气需要用碱液吸收,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为了防倒吸,选择D装置,答案选D。

28、Ba2++ SO42-2NaHCO3H2O

BaSO4 ↓ 4.0 NaHCO3 烧杯I中无现象,烧杯中II中有浑浊出现

2Na2CO3+O 2 有白色晶体析出 CO2 +CO32-+

Na2CO3+H2O+CO2↑ 2Na2O2+2CO22HCO3-

【解题分析】

(1)在检验SO42-时,加入氯化钡之前要先加盐酸以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即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 SO42-

BaSO4 ↓;(2)没有480mL容量瓶,选

40g/mol=4.0g;(3)择容量稍大体积接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5L×0.2mol•L-1×

试管A中所盛的药品为NaHCO3,该实验中,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但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所以说明二者中热稳定性强的物质是Na2CO3,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II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I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

故现象为:烧杯I中无现象,烧杯中II中有浑浊出现;(4)Na2O2与CO2的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助燃,棉花燃烧,Na2O2与CO2的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5)碳酸钠与CO2和水反应生成酸式盐NaHCO3,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并且反应生成的NaHCO3固体质量比原来Na2CO3多,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有浑浊出现(或有晶体析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探究,明确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性质的异同是解答的关键,侧重学生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易错点为: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根据温度较高但不分解的物质较稳定分析选择药品的位置,不稳定的物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黄绿色氧化性2Fe + 3Cl2

2FeCl3苍白色正确在这两个反应中,氯气均为氧化剂,且能将变价金属Fe 氧化

至最高价(+3价)DCu 或(铜)浓H2SO4 或浓硫酸加热3NO2 + 2H2O = 2HNO3 + NO④ 【解题分析】

(1)氯气的颜色为黄绿色;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正确答案:黄绿色;氧化性。

I: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有大量棕黄色烟为氯化铁固体小颗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 + 3Cl2

2FeCl3 ;正确答案:2Fe + 3Cl2

2FeCl3。

II: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将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可观察到H2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的现象。由实验I、II可知,上述推测均正确,原因是在这两个反应中,氯气均为氧化剂,且能将变价金属Fe 氧化至最高价(+3价);正确答案:正确;在这两个反应中,氯气均为氧化剂,且能将变价金属Fe 氧化至最高价(+3价)。

(2)A是一种红色金属,A为铜,铜能够与浓硫酸、硝酸反应,所以可推测出B和C可能是浓硫酸、硝酸中的一种,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然后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符合F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的条件。

①综上所述,A和B 分别为Cu 或(铜)、浓H2SO4 或浓硫酸;正确答案:Cu 或(铜)、浓H2SO4 或浓硫酸。 ②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常温下不反应;正确答案:加热。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3NO2 + 2H2O = 2HNO3 + NO;正确答案:3NO2 + 2H2O = 2HNO3 + NO。

④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上述反应中,只有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的反应不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答案: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