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中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者:王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2期
摘 要: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注重学生课堂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一年级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获得阅读体验、复述建立阅读自信、想象催生阅读情感、课外文章阅读来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要指导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坚持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课堂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掌握的语言主要表现为口头用语。进入小学后,学生才逐渐接触到书面用语[1]。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感知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学习过程的。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识字数量有限,阅读量比较小,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没有。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才能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从小阅读的基本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师要探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合作探究式的开放性阅读的教学课堂。然而,就在一年级语文教材连续两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部分语文教师不禁发出了“不知道该怎么教”的慨叹,这种慨叹也是针对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而发出的。正如杨再隋教授提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带而过。”这段话反映出的也正是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就显得迫在眉睫。
阅读兴趣的激发是低年级阶段的一个重点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重要[2]。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阅读带拼音字母的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阅读产生的兴趣就直接决定着其语文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学生采用指读、同桌互读、比读、评读等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掌握课堂阅读技巧。教师的引读非常重要,可以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跟学生一起阅读一部好书的开头,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
结合一年级语文教材,遵循一年级学生爱想象、爱游戏、爱童话的特点,在课堂阅读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尝试用充满童话色彩的情境导入教学[3]。营造童话般的课堂,让课堂阅读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童话世界融为一体,在童话般的课堂,让学生爱上母语,爱上阅读。珍视童心的独特感受,呵护童年的特有想象,享受童趣的无限欢乐,让一年级学生笑着去读,在笑和读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妙、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采用读、想、说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如引導学生关注“到处”一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先提问:“乌鸦可能会飞过哪些地方找水喝呢?”然后通过为乌鸦创建找水喝的不同情境,指导学生看图合理想象说话,让学生看到乌鸦找了许多地方,想到找水的辛劳,从而读出乌鸦找不到水时焦急的心情。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只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处”的含义,而且更侧重于指导学生借助图画进行说话训练和有效阅读。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大胆想象,相信学生的语言情感一定能得到迅速提升。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选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故事等[4]。以课堂为纽带,善于运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堂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以篇带片,增宽阅读范围,激发阅读的欲望。
以某篇文章为基点,向同类型文章扩展。如学到写春天的课文,就大量扩充有关春天的词语、儿歌、古诗和短文。这样阅读的内容丰富了,对春天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引导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体现的。教师必须给予一年级学生潜心阅读的充裕时间和广阔空间,让一年级学生学会在习惯中阅读,真正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实现“悦”读。 参考文献:
[1]浅论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方式和方法[J].宗燕.课外语文.2015(02). [2]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黄如进.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走进文字的世界——小学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于凤兰,鲍学民,石合.课外语文.2013(18).
[4]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马富平.新课程学习(下).2013(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