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崇尚自然_梭罗_瓦尔登湖_的审美价值_卢凌

2020-09-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03年3月第27卷第2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rch2003

Vol.27No.2

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卢 凌

(阜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阜阳 236032)

摘 要:《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从思想内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瓦尔登湖;自然文学;超验主义;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3)02-0087-05

、审美价值、文体风格等方面对之加以评析,并揭示其穿越时空、影

响后人的魅力所在。该书所表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的最高准则是过简朴生活等观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些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美国著名自然文学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D·Thoreau)及其作品,有关研究性文章不时见诸学术刊物。而在西方,尤其是在

美国本土,对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Walden)的研究逐渐升温。《瓦尔登湖》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

,展现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但是在中

国,从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这一层面对之进行解析的工作尚有待深入。

随着现代文明的日趋发达,造成了对大自然的逐渐破坏。在这个自然逐渐被商品所代替,并给人们造成精神上荒原的今天,现代人日渐怀念自然,力图回归自然,去寻求心灵上的自由与宁静,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而《瓦尔登湖》则正是重述了一个在现代人心目中渐渐淡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因此而言,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的作家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热起亦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那么,《瓦尔登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一、崇尚自然的创作理念

梭罗181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3年就读并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乡执教两年。之后,梭罗与美国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RalphEmerson)结识,并在爱默生的影响下开始写作,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散文家和思想家。

梭罗的一生极其短暂但又极具光辉,其传诸后世的除了那篇有名的政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Disobedience)之外,产生更大影响的则是他的以自然为主题的日记和散文文体著作,如《瓦尔登湖》、《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Weekon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等,另外,还有后来整理出版的39卷日记。

在超验主义者看来,自然界是精神的象征,是超灵的外衣;大自然充满生机,能净化人的心灵。这一思想由爱默生而影响梭罗。但是,与爱默生不同的是,梭罗在对自然的认识方式上则更为前进了一步。

收稿日期:2002-05-18

作者简介:卢 凌(1954-),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1](P2)

87

梭罗曾说:“直观的自然经历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智慧。”因此,梭罗从一开始,便强调参与自然、实践自然的亲身经历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投身荒野的激情。为此,梭罗几乎放弃了世人所追求的一切———财富、名利、安逸。实际上恐怕他很少懂得世间人们习以为常的欢乐与享受,因为他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一生都在追求那种常人望而却步的美。《瓦尔登湖》即是梭罗于1845年在山林中独居的产物。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产生了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在他眼中,自然即是自己的恋人,里面有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愉悦,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灵药,一种外在简朴、内心富有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书中处处体现。

工业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水平,但是也破坏了自然,青山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工业文明与原始自然之间的矛盾,说到底是因为人们不断发展的欲望。梭罗深刻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提倡过简朴生活的思想贯穿始终。与同时代人相比,梭罗做出前瞻性的预言:“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

[2](P527)

荒野是什么?在

梭罗的眼中,就是完全的自然。而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消解欲望,才会真正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最终保护自然。

梭罗的一生都是在融入自然,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达成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人不仅倘佯在山水之中,观察自然,而且已和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而言,梭罗是大自然当之无愧的儿子。

二、事关《瓦尔登湖》

说起梭罗,就不能不说到瓦尔登湖,尽管他在那里只独居了两年,但这两年的产物———《瓦尔登湖》却独具光芒。尽管在该书出版时并未受到人们的较大注意,甚至还受到一些作

家的误解和嘲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书的价值越发凸显。

1845年3月底的一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28岁的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里,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的白松。他描述道:“那是愉快的春天,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伏的生命开始舒伸了”。到了夏天,瓦尔登湖畔那个著名的小木屋诞生了。梭罗开始了远离尘嚣的独居生活。

梭罗何以避让现代文明,而要到瓦尔登湖畔做一个“隐士”呢?梭罗在日记中说他想在外在文明的深处过一种较原始的生活,他并不想完全从社会撤退,也不是冒险或做苦行僧。他只是想直面生活,想尝试“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梭罗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他从自然中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注重精神上的富有与崇高,物质部分并不重要,奢华的生活甚至有害。

[4](P370)

[3](P294)

他还说:

“我到瓦尔登湖去的目的,并不是去节俭地生活,也不是去挥霍,而是去经营一些私事,为的

是在那儿尽量少些麻烦”。“按自己的天性毫无拘束地生活。”

梭罗一直重视的是内心生活的改变而不是外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他主张去“勘探自己心灵的更高纬度”,去努力“寻找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而不止是去发现外面的新大陆。选择瓦尔登湖畔的最直接的动因就是爱默生那时为免人砍伐树木而买下那块林地,梭罗本来就喜欢那里的风景,自然也不必再麻烦地另觅地方。

在瓦尔登湖,梭罗观察自然,体验最质朴的生活,并完成了《瓦尔登湖》一书的初稿。1985年,这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在《美国遗产》(AmericanHeritage)杂志上所列的“十88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美国作家比尔(Buell)则视《瓦尔登湖》为“圣约”和“给人以灵感的文学经典”,他同时补充道:“与其说它是一部不朽之著,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真实的生活。”

[5](P11)

肠。”

[4](P379)

译者徐迟也评价《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

笔者认为,《瓦尔登湖》具有如此的魅力之因,在于它的令人着迷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则来自它的深邃思想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这两个特质的凸现在于其第一人称式,散文化的文体风格、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哲学。

三、《瓦尔登湖》的深邃思想

《瓦尔登湖》犹如一个深不见底的湖,这湖表面上波平如镜,实则个中蕴藏有粒粒闪光的珍珠。书中智慧火花不断,令人叹为观止。

人该怎样的生活着?这是一个千载而下的人生命题。在梭罗看来,“那些在店铺、公事房、田野中到处可见的人们,仿佛都在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种的惊人苦役”,这样的人,“除

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机来做别的。”“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对于此,梭罗下决心找出人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瓦尔登湖,梭罗已经实现了这一愿望。他说:“解决生命中的一些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践中。”“要按照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何以为之呢?梭罗认为:“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不要因为硬壳果或掉在轨道上的蚊虫的一只翅膀而出了轨。”

在瓦尔登湖,梭罗用极少的原材料建起了他认为舒适可住甚至是温暖的木房子,在那里,他用自己的双手耕地种豆、钓鱼、做面包。他认为正是他的需要很少,所以能用较少的劳动就能养活并满足自己。在没有一丝欲望、纯净的大自然里,他悟出了尘世中人们痛苦之由就在于,“花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欲望之多,索取无厌的人生是痛苦,而生活的最高准则是“简单而安宁,如同大自然一样。”

梭罗选择与禽兽为邻,与飞鸟为伴,而且相互生存得如此和谐。松鼠、飞鸟在他的房中、房前觅食,甚至野鼠过来坐在他的手掌中,一口一口地吃了他手中的干酪之后,然后扬长而去。“有一只美州翁来我屋中做窠,一只知更鸟在我屋侧的一棵松树上巢居着,受我保护。”梭罗认为:“山林中还没有产生过像它们幼鸟的眼睛那样的宝石。”然而无知而鲁莽的猎者常常枪杀他们,这又是何等的罪恶呵!梭罗观察飞鸟、野兽的生活习性,甚至蚂蚁的争斗也让他如此着迷。在这一过程中,梭罗自然发现,人生的至高真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形态,“我几乎已经和万物的本体化为一体,这一生中我还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我恐怕我的思想是不会回来了。”

每一个读者读完这些文字,估计很少不为这种的生命状态而着迷,我们是否觉得应消解人性中的一些欲望甚至是一些野蛮的性格呢?亲近大自然,与自然作朋友才是最恰当的回答。在今天的人们高喊回归自然之时,自然已破坏了,这种状态下阅读《瓦尔登湖》又怎能不动人衷肠,产生强烈的共鸣呢?

在瓦尔登湖,梭罗在平静的生活中观察着身边的一切自然,并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被汽笛唤醒之后,梭罗有一番切实的描叙:“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

89

命,那么这样的白天,即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希望可言。”在人迹罕至的寂寞中,梭罗却感到:“在任何的大自然中,都能找到最甜蜜的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如此的受惠。”在耕种时,梭罗想到:“真正的农夫并不要求土地的生产品属于他所占有。”在迷路时,梭罗想到:“非到我们迷了路,换句话说,非到我们失去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才开始认识我们自己。”看到四季的变化以及树叶伴随的变化,梭罗试图唤醒人们随着自然的四季而不断更新生命;测量瓦尔登湖,就是测量自己的内心……。

总而言之,梭罗在瓦尔登湖停留,实际上是在宇宙中选择了一块属于自己心灵的圣地,通过它来透视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也向世人展示了怎样在博大世界中选择一小片土地,去发现简朴生活的意义,去全身心地爱一片土地,去赋予它以魂魄。在梭罗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直觉与感受、崇尚生命与自然、崇尚自由与独立蕴涵着人生哲学。

这样的书,这样的自然而生发出这样深邃的思想,又怎会不穿越时空,感染后世呢?

四、独特的文体风格

《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的美

文,里面所描叙的一切对象,都浸润着梭罗的全部情感。李泽厚有言:“美在深情”。这或许就是《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最大的动因吧。

梭罗极善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梭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

“空中充满了牛羊的咩叫之声,公羊们挤来挤去,仿佛经过的是一个放牧的山谷”。“这一次传来的钟声带来一条给空气拉长了的旋律,在它与每一张叶子和每一枝松针寒暄过之后,它们接过了这旋律,给它转了一个调,又从一个山谷、传给了另一个山谷”(瓦尔登湖·声)。“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瓦尔登湖·湖)。瓦尔登湖的梭鱼“并不绿得像松树,也不灰得像石块,更不是蓝得像天空;然而,我觉得它们更有稀世的色彩,像花,像宝石,像珠子,是瓦尔登湖水中的动物化了的核或晶体”(瓦尔登湖·冬天的湖)。

任何一种美丽的物体都需要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去引发人们观赏。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书也是这样,它必须以很好的文体规则去表现,从而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并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梭罗并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书中,相反,他是用第一人称完全将自己与瓦尔登湖合二为一,将《瓦尔登湖》中的自然美透过“我”的感官、情感加以展示。

具体而言,当梭罗面对自然时,他发挥的是所有五官的作用,教人们以五官去体验自然,用心去寻求一种与自然的最纯朴、最直接的联系。梭罗的“看”,是一种凝视,一种用心的观察。当春来临时,“青草像春天的火焰一样在山腰燃起……火焰的颜色不是黄的,而是绿的———永久的青春象征,那草叶,像是一条长长的绿色缎带,从草地流向夏天。”而梭罗的生活也染上了自然的色泽,“有一次,碰巧我就站在一条彩虹的桥墩上,那彩虹罩在大气的下层,给周围的小草和树叶都染上了颜色,……如果它能持续得更久一些,那色彩或许会染在我的事业和生命中。”梭罗的“尝”耐人寻味。他最喜欢与大自然一起野餐。在大自然充满了果90实,他常常为野果中的味道陶醉。而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他会在冰封的瓦尔登湖上凿出一孔,品尝一口清凉的湖水,并从孔中看到水中和天上的两个天堂。梭罗的听觉是非凡的。许多生活中的欢乐都是以声音的形式传给他。夜间林中画眉鸟的歌声,清晨公鸡的啼叫,傍晚

[1](P113)

瓦尔登湖的蛙鸣,甚至一片树叶悄然落地,都会令他心醉神迷。

……

可以看出,梭罗所有的感观完全张开,去观察自然并投身其间。在梭罗笔下的所有景物中都有“我”的影子、“我”的体验、“我”的情感,并通过“我”带动读者的心一齐跳跃,带动读者与“我”一同在瓦尔登湖中体验,去感受着瓦尔登湖的美,并最终将这一审美价值更加凸现,并让人产生“要生活,而不为谋生所累”的感想,而这,也是梭罗毕生追求的生活目标。试想,在工业文明逐渐吞噬自然的今天,我们读这样的文字,焉能不会感触万千,并进而生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的美是震撼人心、历经时空而不见废的。

总之,《瓦尔登湖》是一部溶哲理性、抒情性、知识性、文字性于一体的杰出散文文体著作,给人以智的启迪、美的享受。徐迟曾在《瓦尔登湖》一书“译本序”中写道,本书十分精深,不是一般的读物。“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可是黄昏以后,心情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一书最直观的魅力吧。参考文献:

[1]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Thoreau,Walking[M].

[3]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Buell,TheEnvironmentalImagination[M].

[5]程虹.寻归荒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P11)

这大概就是《瓦尔登湖》

Natureupholding:aestheticvalueof“WaldenbyThoreau”

LULing

Abstract:WaldenisoneoftheimportantworkswrittenbyThoreau,afamousAmericanthinkerandessayist.ItisregardedasarepresentativeworkinAmericannaturalliterature.Thearticlecommentsontheideologicalcontents,aes-theticvalueandgenreofWalden,andrevealsthecharm,whichpassesthroughtimeandspaceandinfluencesthegener-ationstocome.Theviewpointssuchasharmoniouscoexistencebetweenmanandnature,andlivingasimplelifeasthehighestprinciplearestillofrealisticsignificancenowadays.

KeyWorks:Walden;literatureofnature;transcendentalism;appreciationofbeauty

责任编辑、校对:木 子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