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儿科杂志第26卷第9期2008年9月J Clin Pediatr Vo1.26 No.9 Sep.2008 ・749・ 表3输血次数与ROP的关系 (n) 表5 ROP发病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危因素粟 2.5视网膜病发病率与多项高危因素的关系 见 表4。从表4可见,单因素分析中,胎龄、出生体 露 曼P 篡 『日] ∞ 能 叭勰弛 踮 如 重、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Ps 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 ROP的发病率有相关(尸均<0.05)。 表4 ROP发病率与多项高危因素的关系 高危因素 ( ) 统计量P 胎龄(周) 31.02±2.22 33 45±1.91 £=5.99 <0.O5 出生体重(g)1 597.29±414.胎出l 949.胎63±427.吸光72 t=3.93 代 母 <0.05 颅 龄18 生数氧疗谢中亲高内 住院时间(d)43.67±22.08 体 l9.50±17.82 时时性毒t=6.37 妊症<0.05 出 宫内发育迟缓 1 重 问问酸 血 一 81 一 =2.65 >0.05 l l O l O l 2 3 性别(男/女) 18/6 2 5 O1 49249/161 71 18 X :1.47 95 3O >0.7O 05 分娩方式 11/13 O O O 179/2310 O X O 0.04 O 3 6 6 >0.05 2 9 4 4 4 3 4 2 9 9 8 5 ●O (阴道顺娩/剖宫产) 5 5 4 l 7 3 9 2 窒息 9 如凹" 醯 拇 弘 呼吸暂停 l7 O O O O 0 O O O 8 4 2 4 4 2 4 ● 呼婴赛 综合征 11 9 9 7 8 O 5 6 4 O O 0 O O O O 0 O ●2O 2 4O 0 6 OO 4 7 O 2O 72 Ps应用 1l 机械通气 6 O 2 2 3 2 0 7 2 7 5 2 2 1 6 . 2 5 7 4 8 0 贫血8 O l 1 l O 2 O 输血史 8 O 6 30 46 7 2 3O 2 24 一 ~ ~ ~ ~ ~ ~ ~ 光疗时间(h) 75.000±32.O84 6. 6. 6. 3 . 1 . 27 1l 4 3 2 9 ● . O 感染8 7 9 8 6 6 9 29 l. 3 8 母亲妊高症 7 动脉导管未闭 2 代谢性酸中毒 2 2.6视网膜病发病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共收集了24个可能与ROP发病相关的多项高危因 素(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性别、胎数、吸 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呼吸暂停、PS的 应用、感染、贫血、输血、换血、光疗时间、小 于胎龄儿、窒息、动脉导管未闭、代谢性酸中毒、 母亲妊高症、脑积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 出血),分别进行赋值,行l_ ̄gistic回归分析(仅 入=0.10,仅出=0.15),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的危险因素结果见表5。 3讨论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 = = l】 = ll ㈣: : _ _4 O 0 O舢 0 O O O O 0 O O 0 O 咖删 ㈣ 存活率逐年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也有逐年 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公认ROP的发生率可 作为衡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质量的标准 之一。文献资料报道ROP的发病率为10%一34% 不等,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本研究发现,ROP 的发病率为5.52%,比国内报道的ROP发生率为 20.3%阎低,这可能与本资料中超低出生体重儿比 例较少0.69%(3/434例),收住的早产儿以本院产 科出生的婴儿为主,产前与生后均能得到及时治 疗,并发症相对较少等因素有关。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胎龄、出生体重是 ROP发病的重要因素[9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 低,ROP的发病率越高,早产儿视网膜不成熟是 形成ROP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胎龄和出生 体重是ROP的高危因素,且发现<30周组的ROP 发病率高于≥32~<34周组和≥34~37周组; 出生体重1 001~1 500 g组的ROP发病率高于 1 501~2 000 g组和>2 001 g组,表明提高围产 期保健,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避免极度未成熟婴 儿的出生是预防ROP的关键,对胎龄<30周或/ 和出生体重<1 500 g者,需高度警惕ROP的发 生。 氧疗是ROP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_10】,本研究 从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中均发现氧疗与ROP有关, 发现吸氧浓度>40%组、吸氧时间≥14 d组的 ROP发病率高于无吸氧组与吸氧时间≥7 d一<14 d 组,提示吸氧浓度、时间均与ROP有关。本资料 中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仅为5.52%,低于一般文 献报道,这得益于我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早 产儿治疗用氧指针,尽量控制SPO 在0.90~ 0.95之间,避免氧中毒与氧浓度波动过大等情况的 发生。 m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50・ 临床儿科杂志第26卷第9期2008年9月J ClinPediatr Vo1.26 No.9脚.2008 贫血、输血、输血次数与ROP关系报道不一 致,Dani等【“】认为贫血、输血与ROP的发生发展 有关,但也有报道表明贫血及输血次数与ROP的 发生无关㈣。输血与ROP的相关可能与成人的血 红蛋白与氧的亲和能力小(与胎儿血红蛋白相比)、 浓缩的红细胞含大量的铁离子,铁离子人血后产 生大量的自由基有关【 31。本研究通过组间对比与单 因素分析发现,输血与RO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 高 ,可见ROP与孕妇、胎儿、婴儿的胎数情况有 关,为提高婴儿长期生存质量,在孕期甚至孕前 就要注意ROP的防治。有文献报道代谢性酸中毒 也与ROP发病相关f1 91,代谢性酸中毒持续的时 间越长,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生率越高。 Browm等 报道ROP患者中,9O%在生后44 周前消退,本研究ROP的发病率为5.52%,以I 期患儿为主,经随访、治疗所有患儿均恢复正常, 通过Logistic分析,贫血不属于ROP的危险因素, 表明贫血与ROP的关系较复杂,可能与其他因素 共同作用下对ROP的发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了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呼吸 窘迫综合征、PS的应用、机械通气、光疗时间、 感染与ROP有相关性。有文献报道,在极低出生 体重儿中,接受PS的治疗可明显降低ROP的发病 率和严重性[14】,本研究中应用Ps的早产儿中ROP 的发病率(18.64%)高于未应用PS的早产儿 (3.47%),可能与应用PS指征不同有关。由于经 济原因,本资料中以治疗性用药患儿为主,应用 PS的大都为出生体重低、呼吸困难明显、病情严重 的婴儿。机械通气患儿的ROP发病率(20.69%)高于 非机械通气组(4.44%),与Gallo等㈣报道相符, 表明需要机械通气者病情重,动脉氧分压容易波 动等因素均与ROP有关。本研究发现,光疗时间、 感染与ROP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光疗所使用的蓝 光直射可引起结合膜充血、角膜溃疡,对视网膜 也可能存在损伤,故光疗中需注意保护患儿的眼 睛。同时所需光疗时间的长短可间接反映婴儿黄 疸的程度,Milner等[坫】的研究表明,发生Ⅲ.Ⅳ期 ROP的早产儿胆红素峰值水平较高,提示高胆红 素血症可能是ROP的发病因素之一。感染刺激循 环中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刺激视网膜血管内皮 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而诱发ROPt4],有报道称早 产儿感染后,体内可出现多种介质,如血栓素A2 及前列腺素的产生,导致血管收缩和对血管细胞 的毒性,从而引起视网膜缺血,导致视网膜血管 增生,而氧自由基产生,使含低水平抗氧化剂的 不成熟视网膜进一步缺血,血管异常增生 7】。 在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中,还发现胎 数、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进入 回归模型,且根据其标准回归系数,我们可看出 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胎龄、出生体重、吸氧 时间、妊高症占前四位。文献报道多胎妊娠以及 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受孕者的新生儿ROP的发病率 表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ROP的关键。因 考虑到住院费用和患儿出院时间,本研究筛查时 间早于筛查标准『2”,从而增加了早产儿随访研究 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尽早诊断与治疗。 综合上述,预防早产,减少极度不成熟婴儿 的出生是预防ROP的根本,防治母、婴围产期各 种并发症,合理应用氧疗等是预防ROP的关键, 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对ROP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治疗、认真随访,可改善ROP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o3:971—975. [2]Larsson EK,Rydberg AC,HolmstrOm G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n the visual outcome in 10一year-old preterm and full—term children[J].Arch Ophthalmol,2005,123 (6):825—832. [3] International Commottee for the Classiifcation of Retino. pathy of Prematuri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if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cmaturity revisited[J].Arch Ophthal' mol,20o5,123(7):991—999. [4] 刘俐,Vatavu I.早产儿视网膜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o5,20(7):441—4_43. [5]Good WV,Hardy RJ,Dobson V,et a1.The incidence and cours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finding from the ear- ly 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study[J].Pe— diatrics,2005,l16(1):l5—23. [6]刘俐,谢安明.早产儿视网膜病[J].中华围产医学杂 志,20o6,11(9):365—368. [7]Fledelius HC,Kjer B.Surveillence for retinopathy of pre- maturity in a Danish country:Epidemiological experience over 20 years[J].Acta Ophthamol Scand,2004,82(1): 38-41. [8]姜燕荣,黎晓新,齐慧君,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因 素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4,35:427—430. [9]杨勇,赵刚.早产儿视网膜病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 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2(12):759— 76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儿科杂志第26卷第9期2008年9月J Clin Pediatr Vo1.26 No.9 Sep.2008 ・751・ [1O]周字芳,高翔.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2I1. [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6):338-341. [17]徐巧岚,金立秀,戴荣林,等.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 [11]Dani C,Reali MF,Bertini G,et 01.The role of blood 多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9(21): transfusions and iron intake o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l172一l173. [J].Early Hum Dev,2001,65(1):57—70. [18]Chen Y,Leeke DA,Zhang S,et 01.Duration of acidosis [12]Brooks SE,Marcus DM,Gillis D,et o1.The effect of blood and recovery determine pre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transfusion protocol o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 pro— the rat model of acidosis—induced retinopathy[J].Curr spective,randomized study[J].Pediatrics,1999,104:(3 Eye RES,2002,24(4):281—288. pt 1)514—518. [19]Zhang S,Lecke DA,Lanier WI ,et .Preretinal neovas— [13]王玉环.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及发展因素的研究进展 cularization associated with acetazolamide induced sys— [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5):435—438. temie acidosis in the neonatal rat[J].Invest Ophthalmol [14]张琴,韦红,早产儿科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国际跟 Vis Sic,2001,42(5):1066—1071. 科杂志,2007,10(5):1403—1405. [20]Broum BA,Thach AB,Song JC,et .Retinopathy of pre— [1 5]Gallo JE,Jacobson L,Broberger U.Perinatal factors as— maturity: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J]. International sociated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Acta Pedi— Ophthalmol,1998,22(5):279—283. atr,1993,82(10):829—834. [21]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 [16]Milner JD,Aly Hz,Ward LB.Does elevated peak biliru— 病变防治指南[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44—145. bin protect from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 very low (收稿日期:2008—07—11) birthweight infants[j].J Perinatol,2003,23(3):208一 《儿科药学杂志》2009年征订启事 《儿科药学杂志》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与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儿科药学专业组联合主办。1995年创刊,2000年8月 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目前我国儿科药学领域唯一的专业学术刊物。中国标准刊号:ISSN 1672—108X,CN 50—1156/R。是儿科学 类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 网”、“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摘文献库(CMCC)”等全文收载和上网。 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学的基础与I临床、儿科中西药制剂、儿科中西医临床用药、药物分析、儿科临床药学、药事 管理、新药评价、儿科安全用药与不良反应、儿科药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先进技术介绍等。辟有专家论坛、论著、儿 科临床药学、儿科药物制剂与质量控制、药事管理与法规、儿科药物治疗学、短篇报道、编者・作者・读者等栏目。《儿科药学杂志》 是儿科药学、儿科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儿科临床治疗水平的重要的科技刊物。 本刊为双月刊,64页,双月10日出版。每册定价6.00元,全年36.0o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78—133,未及时 订阅者,可直接向编辑部订购。本刊尚有2001—2007年全套期刊,欢迎补购。编辑部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重庆医科 大学儿童医院内UL科药学杂志》编辑部,邮编:400014,电话:(023)63626877(传真),E—mail:ym;d2003@163.e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