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目 录 摘要……………………………………………………………………………………2
前言……………………………………………………………………………………3
一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性……………………………… 3
二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3
1 学习情境生动化……………………………………………………………… 3
2 学习方式自主化……………………………………………………………… 4
3 学习交往平等化……………………………………………………………… 4
三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5
1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
3 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6
4 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 7
四 结语……………………………………………………………………………… 8
参考文献 …………………………………………………………………………… 8
2
信息技术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摘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把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落实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转变学习方式,创造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课程改革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
4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activity, truly implement their subject position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learning and creative guide and help the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ctiv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learning,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to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learning style;course reform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并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教学工具。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性
5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而我们的教学实际是:第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经验成为影响我们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第二,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束缚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了学生发展的阻力。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年龄偏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更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
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学习方式表现出新的特征。
1.学习情境生动化
教学多媒体化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生动。通过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制作教学课件等资源。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同样,学生的学习具有丰富的背景资料,学习的过程具有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方式自主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促使全球的网络教育资源都连接在一起,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快捷,方式更简单,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成为可能。
6
网络教育资源如电子课本、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络、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导学资源,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特色学习环境,通过收集、鉴别、筛选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交互活动,如与同学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主动去互相交流,扮演的角色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交往平等化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等地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的局限,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使人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的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往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使交往方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普遍化和平等化。在师生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处于传统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教师与学生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到教育和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工具进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如E-mail、BBS、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提出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这种完全平等的网上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的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基本途径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想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通过环境的建构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等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
7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体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主见,要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让每名同学发自内心地“我想学”。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现了这样的情境:“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激烈、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获得了冠军。”画面一出现,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视线,就连一些平时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认真地关注起画面来,也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往往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学生在探究心理的引导下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接下来学生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硬纸片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圆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教学中,我先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讲解,在学生间进行比较、质疑,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认知。再针对学生的发现,由计算机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给予验证;最后,投影屏幕再次出现课程伊始三种形状车轮转动的过程。结合画面,学生借助本节课已掌握的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程伊始所引发的问题,发现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探究兴趣的激发、学习问题的提出乃至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无时不刻不在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会学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根据所学例题教算理,纯粹的计算使小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环境——“超市购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中的超市情景。学生在网上做“顾客”,充当收银员等,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学习,自主性得到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8
又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我们的校园”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有1组(5名)同学在浇花,2组(10名)同学在进行拔河比赛,3组(15名)同学在进行跳绳比赛,4组(20名)同学在做韵律操. 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个个都跃跃欲试,教师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同学浇花、有多少同学拔河等问题. 然后教师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胆地放给了小组,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操作、讨论、探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获得了“5的乘法口诀”. 在这一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自主探索解决了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每名学生都能自豪地说:我会学!同时每名学生各个方面的数学素养均得到了提高.
3.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我选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每个人学习满足自己需要的数学.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尊重学生的差异. 因此,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有关的图片、习题、教学用具、课件、参考资料等分类建库,让学生共享学习资源. 毫无疑问,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学习内容是:一是提供有关时间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浏览,自主学习,再结合不同的年历卡自主探究年、月、日的关系。二是分学习小组汇报自学结果,并提出想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上网自学,观察、分析、交流,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较完整地探索总结出来。学生自主完成了将生活积累变知识化、系统化的过程,已不满足对现有知识的获取过程,纷纷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闰年、平年?”“历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能修改吗?教师想设计希望日历……”学生的思维异常开放。教师指导学生“请自己到网上查询,我们的网站上有丰富的资源在等待你们开发,
9
而且还有精彩的音像片等着你去欣赏,它能告诉你很多闰年、平年的由来;还可以在讨论区设计你所希望的日历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欣赏”。学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网上畅游,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要,真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4.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合作学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合作学习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单一分组学习和固定编制学习的方式,而是自由开展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向任何人提出问题,参与交流讨论的学生随时都在重新组合。他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进行自由发言、民主交流、主动探索,而教师也参与在其中,引导学生的讨论向纵深发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观察、讨论和概括的基础上和与其他同学交流协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在沟通、交流、合作下结成学习伙伴,确立合作学习的主题,制定合作学习方案,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展开合作行动,完成协作的主题。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统计内容时,先让班上学生自由组合结成学习协作小组,共同收集整理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全放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上课时,将收集的资料发送到学生个人电脑上,实现资料共享,各学习小组同学可以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再次整理,也可以对别人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极为丰富,有身边的“订校服问题”、“视力情况调查”、“选择春游地点”、“动物的种类”、还有“失学儿童问题”、“环保问题”等等。然后学习小组共同合作想办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对数据统计图表的知识进行探索,师生互相质疑,互相探索,合作解决,这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我们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丰富了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视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整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复杂抽象的学
10
科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金才.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的探究[J].现代教育,2007(2).
[3]朱慕菊.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
[4]胡玲翠,仝乃森.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
变化[J].才智,2008(22).
[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焦炜.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J].图书与情报,2007(6).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