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学生学业评价与师德
第二讲 学生学业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本讲视频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了解学生学业评价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现行学业评价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1)学生的学业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层面,深入到探索和实践的层面;(2)从小规模试验推向较大范围研究。现行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有:(1)研究尚欠广泛,尤其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实施方案;(2)对学业评价功能的认识模糊;(3)忽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4)随意提高评价标准;(5)问责体系与评价结果的关系不密切。
教师在认真学习视频讲座的同时,要重点阅读“必读资源”的内容。本讲的重点是当前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难点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依据与特征。 视频导读
专题一 学生学业评价与师德
第二讲 学生学业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业评价也在进行着重大的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改变了用中考、高考这样的高利害性考试结果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依据的做法,在学业评价改革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1.学生的学业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层面,深入到实质性的探索和实践性研究的层面
现在,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监控评价体系,并且尝试着对学生的学习常态进行评价和监控。而且,有些地区已经把这种监控的数据、结论,用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过程当中。这种研究和尝试已经突破了评价改革局限于理念的羁绊,已经把评价改革推进到深入探索和实际操作的层面。
2.从小范围、小规模的试验推向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研究
对评价改革的研究已经从小范围、小规模的实验推向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立项研究。目前已经立项并且进行了广泛交流的项目有:北京教科院承担的“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华东师大承担的“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中央教科所承担的“中小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站在较高层面,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操作进行了具体实验。这些研究使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操作方法。可以说,经过了近十年观念转变、理念更新,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已经步入了尝试性的边实践边研究的阶段。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目前,在学生学业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出现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尚欠广泛,尤其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实施方案
有学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在教育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学业评价方面的文章所占比例不足10%。而且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理论上的思辨和分析,研究评价实施的文章少得可怜。目前,一些研究部门从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入手,把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教师教的情况,这种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给我们开拓了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新思路。质性研究,包括课堂的教学指导研究、教师的个案研究、教师的叙事研究等。定量研究,包含试卷测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学科内,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做
到什么,对这些方面的描述还欠细致,欠研究,并且还欠用实践来验证研究的成果。对这样的评价内容进行细化,有助于我们评价的实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1946年,蒋伯潜在《习作与批改》一文,中写到:“从前我和朱自清、刘延陵二先生同在某校教国文。朱先生和我是努力批改作文的,刘先生却从不批改,而且常笑我们:可怜五谷费精神。有一天,校工替我们买来一包花生米,包的纸便是我三天前仔细批改后发还给学生的作文。这正给了刘先生一个有利的证据,我被兜头浇了一勺冷水,顿时凉了半截。朱先生却鼓励我,认为这仅是极少数的偶发事件,不能以此概括全体学生,而且这或者正可证明,我们的批改不很得法,不够努力,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故事的观点看现在,朱自清先生的话,一半说错了,另一半说对了。错就错在当下不看或者不认真看老师对作文的批改,已经不是极少数的偶发事件了。教师的批语虽然不至于沦落到包花生米的尴尬的境地,但是学生对于教师批语的不重视,却已经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朱先生的后半句话,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教师批改得不很得法,以至于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个例子还告诉我们,在作文的批改标准不明确的前提之下,老师批改什么,学生如何按照老师的批改进行改正,学生可能读不明白,觉得对他帮助不大。于是老师的批改成了包花生米的纸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确定具体的标准,并对标准进行描述,找准学生的状态,并且明确学生通过怎样的改进就可以缩小他与标准之间的差别,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高中作文的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准确, 流畅, 得体
结构 完整,严谨
一类卷 观点鲜明。分析 (44-50深刻并与事例 分) 紧密结合 二类卷 观点明确。分析 (37-43较深刻,能与 分) 事例较好结合 三类卷 观点基本明确。 (30-36有分析并与 分) 事例基本一致
准确,连贯,大完整,有
致得体 条理
基本完
整,
条理基本清楚 不够完整, 条理混乱
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病
审题有明显偏差或观
四类卷
点不明确。
(29分以病句较多
没有分析,事例
下)
不足以说明观点
我们从这样一个评分标准当中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一类卷的写作内容提出: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并与事例紧密结合。那么从这两方面内容来看二类卷、三类卷和四类卷,二类卷是观点明确,分析较深刻,能与事例较好结合。我们可以看出,二类卷和一类卷当中对于观点的要求分别是:观点鲜明和明确。鲜明与明确所描述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什么样叫做鲜明,什么叫做明确?在《标准》当中,标示得不是很清晰。我们经过什么样的修改,做怎样的努力,就能够使明确变为鲜明,在这样一个标准当中,也没有阐释出来。 再比如分析深刻与分析较深刻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怎样就能够把较深刻改为深刻?应该说
在这个标准当中,都没有能给学生以明确的阐释。相比之下,我们来看一份国外的关于高级记叙文的检查表。
一份“高级记叙文检查表” 一、总体印象:(每项三分为满分) 分数检查内容评价 题目跟内容有关吗?
所有的对话都另外开一段吗? 全文至少分三大部分或三段吗? 开头是怎么样的?吸引人吗?理由? 文章有主题吗?
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写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章是不是只说了一个故事? 文章有没有写成流水帐?
文章是不是使用了很多“概括性写作”? 文章的结尾有没有回应主题?是如何回应的?
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用其他人称可以吗?为什么? 二、具体内容:(每项三分为满分) 故事的矛盾是什么?
正面人物是谁?身份是什么? 反面人物或者反面势力是什么? 矛盾是如何开始的? 矛盾是如何组织的?
故事使用了伏笔没有?是什么? 矛盾的高潮是什么?
有没有跟主题或者矛盾相衬的人物性格、行为描写?举例。 有没有跟主题或者矛盾相衬的人物外貌描写?举例。 故事使用的语言是否生动吸引人?举例说明。
矛盾的最后解决是否跟主题或者题目有关?为什么? 这份材料对学生写一篇高级记叙文需要具备哪些内容,不同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写得很明确,而且要求通过学生自己检查,来检查自己的文章和这个标准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完成自己的修改。这份检查表,包括下列几项内容。首先是对这篇高级记叙文的总体的印象,学生应当检查的内容包含:题目跟内容有关吗?所有的对话都另外开一段吗?全文至少分三大部分或三段吗?开头是怎样的,吸引人吗?理由是什么,文章有主题吗?等等。在这些检查内容项当中,每项以3分为满分,这样让学生根据这样一些内容,进行自评、检查,以便学生自己在修改文章的时候,能针对性地进行修改。除了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外,对于这篇作文的具体内容,同样也制定了检查的内容和标准。例如,故事的矛盾是什么,正面人物是谁,身份是什么。反面人物或者反面事例是什么,矛盾是如何开始的,矛盾是如何组织的,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份检查表,它所承担的主要的任务,不是要给学生评定出这篇高级记叙文学生得多少分,其目的是在于,它承担着一种对学生的提醒,对学生的强调,它促进了学生自觉修改文章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一种意识,让学生能够自己修补可能存在的漏洞。我们把刚才看到的这份高级记叙文的检查表,与我们常见的作文的评分标准相比较,我们就会看到,有具体内容的、有具体标准的关于作文修改的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它要比我们的相对空洞的“观点鲜明,观点深刻,分析较深刻,分析深刻”的评语更易于提升写作水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确定了各个学科、
各个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才会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评价才会被广泛的采用,才会发挥出它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而这样的评价标准,有赖于专家的研究,更有赖于我们学科教师共同进行的研发。 2.评价功能混淆
首先,用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目前,在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甚至于评价教育时,一个常用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例如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单纯的评价标准就是,看这所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看这所学校“一本”的上线率,看这所学校,是不是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应该说中考、高考与我们所说的学业评价,其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中、高考实现的是区分、甄别的功能,而学业成就评价的功能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时候,就要分清楚不同类型考试的功能,功能不同,我们用于评价结果的分析也要有所不同。如果一味地、单纯地用考试成绩,用中考、高考这样一种利害性的考试的结果,来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会造成学生过分关注对事实性知识的一种单纯的记忆。有些地区在中考或者高考的考试说明的后面,都附有一些词语表,有些学生就不厌其烦地把词语表当中的所有汉字,按照辞典分别进行注音,并且把这些词分别从字典中抄出它们的解释,而且每天要给自己规定一定的量来进行背诵。试问当学生把字典都背下来之后,是不是他的语文就学好了呢?其实不是,这种做法恰恰是剥夺了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如果一味地追求用这样一种高利害性考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极容易造成学习的肤浅,使师生局限于机械的训练之中,阻碍着高等级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有些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看到圆心和切线就连半径”的机械式训练,这种训练就可能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障碍。看到圆心和切线就连半径,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的办法,而其他方法可能还有很多。探寻这些方法正是高等级的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而上述的机械训练,往往使得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又例如,机械训练可能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只看已知,从已知推导出他们所能导出的东西,而不善于由已知看可知,由未知看须知,把已知和须知联系起来看,寻求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正是数学学科所要培养的品质。这种判断推理的高级的思维技能,也正是我们学科要进行培养的一种能力。忽视这样的能力,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肤浅。通过让学生下题海,让学生反复从事一种机械的训练,最终会扼杀学生这种高等级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再有,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也会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于对某些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例如,童话大王郑渊洁对数学的恐惧,就来源于他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在那位数学老师的眼里,郑渊洁是最笨的孩子。有一次,老师提问道:“郑渊洁站起来,将我刚才讲的课重复一遍”。这时候,郑渊洁当然无法回答,于是老师让他站到前面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郑渊洁没出息,说一百遍。在老师面前,孩子永远是弱者。站在教室前面,郑渊洁咬着牙一遍遍地说了,真的说了一百遍,因此郑渊洁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那样的日子如噩梦一般。郑渊洁绝望了,他相信自己真的没有出息,在学校里就像老鼠一样,见人就躲,有时候干脆就逃课。我们可以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甚至于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结果,要深入地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过程,以及产生这样结果的影响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样一些办法,其实是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3.忽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地开展的即时评价,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可有,据我观察,这
种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比如,当学生积极发言的时候,老师更多地是肯定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一味地称好,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学生参与得究竟如何?他们在参与过程当中暴露出学习上的哪些差距?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来缩小这些差异?这些才是我们课堂评价应该给力的地方。在我们一味的“好好好”“是是是”的评价当中,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评价被忽略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所在。所以说我们要恰当运用评价结果,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另外,用单一的数据来评价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这是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时,所搜集到的某市学生的得分情况。其中某区学生的成绩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我们从两边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个区的学生,他们在各个分数段中,尤其是在高分段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从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个区的学生的学习分数,和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是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如果我们单一地从这样的数据出发,我们很难发现这个区在学科学习上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他的数据。
这个数据是该区各个学校的学生,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状态下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区被抽样的12所学校,它们整体的合格水平的学生,应该说都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是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和前面那一张表所反映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进一步地阅读这个表格,我们会发现这个区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区所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校之间的差异比较突出。例如说我们所看到的,学校5和学校8之间,它们的差异极大。学校5学生基本上处在良好和优秀的状态,达到优秀的学生占群体的53.7%,而同在一个区的学校8,学生基本是处在合格和良好水平,没有学生处于优秀水平,那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再比如我们可以看出,全市的处于优秀的学生,占这个群体的15.4%,而这个区包含着学校1、学校2、学校3、学校6和学校12这样几所学校,他们的优秀群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他们的学生更多的是集中于良好和合格这样一个区域当中。所以,这个区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如何缩小校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结合这个区的学生和教师的问卷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学生问卷当中,从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因素这个维度来看,有63.7%的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是找不到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以及难以在短时间内读懂材料;有27.4%的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我们从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因素来看,教师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要缩小校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学校8的教师,他们要想提升学生的这样一种学习的状态,就要从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入手,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
我们再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这些维度来看,有44.7%的学生,写完作文后能再读一遍,修改错误,也就是说,其他的学生都做不到再读文章进行修改。有55.6%的学生,在下发试卷以后,认真地订正错误,下次考试前再看一看。我们从这样两个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有一些学习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老师再给学生进行点拨。我们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策略这个维度来看,学生在选择阅读时,基本不会或者完全不会做圈点批注的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学习当中,在上述12所学校当中,尤其要提升后面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入手,诸如圈点批注,诸如作文的修改,诸如对试卷下发以后应该如何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来帮助学生,提升他
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从教师的问卷当中,同样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抓手。从教师问卷中反映的教学设计的维度中可以看出,有41.7%的教师,在单元备课时,主要是按课时备课,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33.3%到58.3%的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遇到的困难主要存在于针对不同学生预设不同的问题答案,和针对学生的不同来确定分层目标这两项上。把教师的问卷的数据和学生的数据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互相呼应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师生共同存在困难的地方,其实有些是相一致的。
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给这个区的教研部门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教研部门而言,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深入的研究课程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关注到根据文体来确定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讲,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时存在的困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注意提问有针对性的、概括性较强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培养优生思维的敏感性,从而使学生尽可能的地达到语文学习的较好的状态。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求教师要具有层次性,既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只单纯的通过单一数据来进行评价,有时会出现一种片面的判断。只有科学、全面的来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做综合评价,才可以有益于教师素养的提升,也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4.随意的提高评价标准
目前我们实施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含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的标准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课标”,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需要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有些地区随意地提高或降低课程标准,使得评价出现了随意性,甚至出现了无法评价的后果。比如校本课程的评价,它有别于我们对国家课程的评价。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价,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学的结果,同时还要对课程开发的实施者进行评价,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这些评价的基础之上,再来看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一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是有赖于我们教师,有赖于教研部门来制定评价标准。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对于标准的制定要先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就是要先有标准再有内容,这样才能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说有教学没有标准,甚至于是无评价,那么这样的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就会形同虚设,达不到非常好的一个效果。应该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5.问责体系与评价结果的关系不密切
目前学生评价的问责体系大多是和我们学生的中考、高考的成绩密切关联,比如说有些学校要用中高考的成绩来问责教师,甚至于有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用中高考的成绩来问责学校,问责校长。这样一系列的问责,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引导教师更多地去关注这种利害性考试。而学业评价与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建立,这是一个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去完善、去进行实践。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亲身经历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要先确定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实现评价功能的一个标杆,也是我们的一个工具。
其次,我们还要能够深入地挖掘数据,寻找发现线索,综合地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结果。也就是说,对于数据来讲,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最后一个成绩,而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数据。我们要以数据为线索,发现数据后面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及数据后面所产生的差距,由此进一步地分析问题,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目标盯在数据本身上。
第三,要把我们的评价随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当中,而不是作为最终的对学生的结果的判
断。要力图能给学生提供出有益于学习、有益于缩小与标准之间差距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学习的方法。这样一个过程,其实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的情况,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在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为依据的前提之下,认真地来进行研究,研发出适用于我们学校、适用于我们的学业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内容,愿我们都成为这样一个研究当中的实践者。
必读资源
专题一 学生学业评价与师德
第二讲 学生学业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1 学业评价的功能转变
学业评价是一种导向,将引导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意无意地去关注评价指向的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和专家已经更多地从关注改革学业评价功能来引导我们的教育改革。
那么,学业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或者说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个定位将决定学业评价的诸多因素,例如评价的主体应该是谁,评价的形式可以怎么设置,评价的结果应该怎么彰显,等等。 【案例展示】
一份特殊的学业评价“手册”
天立国际小学开学第一学期举办了三次家长开放日,一次选修课程汇报活动,两次家庭教育校内互动活动,三次家长问卷调查,五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社会反响非常好,期末学校又推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业评价方案。评价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学校生活评价和分科学业评价。
学校生活评价以“收集袋整理活动”为载体。
班主任教师和班级学生一起,梳理出每个学生这个学期参与的各种活动,以“地图”方式做好描绘和记载,然后整理出每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感受,表达方式多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收集本学期自己获得的各种奖励,整理打包。 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本学期以来在校外的各种收获:奖励、成绩等。
学生和各科教师一起收集自己在各个学科取得的成长印证,例如优秀的作品、成功的点滴,等等。
学生和生活教师一起收集自己在学校生活的成长点滴。
以上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顺序整理进收集袋。收集袋整理好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小结,作为自己收集袋的介绍说明,张贴在收集袋的正面。收集袋的样式是学生在生活课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制作的,一年级的学生是漂亮的“绿葫芦”,二年级是可爱的“小红帽”,三年级是精致的“蝴蝶结”,四年级是飞翔的“翅膀”,五六年级是精美的“档案袋”。
这些个性鲜明的档案袋组成学生期末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生活评价。 分学科学业评价关注过程性、开放性、激励性等多个方面,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业评价是如下这样展开的。
过程评价20%,内容包括平时检测、平时作品得分。 小组评价15%,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参照平时小组活动记录,包括发言情况、作业情况等)、学习合作能力(参照小组活动的工作记录)。
开放评价10%,内容是学生邀请语文教师、家长或同学,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评价。 能力评价15%,包括听力评价、说话评价、朗读评价。 期末测试评价40%,书面检测得分。
以上几个方面综合组成语文学科的学业评价。 其他学科的学业评价也根据学科特点作了分解。 (童敏) 【案例解析】
认真解读这所学校使用的学业评价方法,我们会受到很多启发。
这样的评价功能是多样的,我们可以想象,学生在整理自己的收集袋时,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观自己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评价过程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对于具体到学科的学业评价,首先,学业评价的参与者比较多,有学生自己,有老师,有同学,有家长。其次,评价的形式也很多,有个体评价,有小组的集体评价。评价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有听、说、读、写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让学生的情况更立体地在家长、教师、学生的面前得到展现。因此,这样的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 【对策建议】
学业评价的功能应该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为了真正实现评价的职能转变,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评价应该实现对“人”的全面关照
(1)完善评价内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应该囊括对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考核,囊括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的考核,囊括对语文实践情况的考核。具体表现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即发言情况、作业情况、读写姿势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实践——信息收集、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参加语文学科竞赛活动;特长展示——朗读、讲故事、书法、写作等。
(2)构建综合评价机制。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可以构建综合评价机制,包括:日评价表、学业评价操作、学期评价表以及相应的教师综合评价考核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推行全面性评估。语文学业评价可采用分类分项测评的方法,从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逐项评估。写字考核,不但要把字写好,还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阅读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该考查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将阅读量作为考核的内容;口语交际除了考核课堂上学生的交际情况,更要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考查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意学生之间、教师、学生自己的评价。同时,为了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还可设定一类辅助性评价——家长的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旨在使家长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促进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 2.评价应该实现对“人”成长过程的关注
“个人成长记录袋”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成长记录袋的收集过程也是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为教师、家长能够更全面真实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个人成长记录袋”里可以放“成长的脚印”,将学生阶段性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以及其他相关印证资料汇集起来,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一个基本依据;“个人成长记录袋”里有学生的“心路历程”,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体验,以及心里话、烦恼、苦闷、成功、骄傲记录和表现出来。通过这个成长档案袋里的资料,每个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评价应该实现对“人”的立体认识
为了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考核评估,发挥大家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如说话、朗读、听话等各项能力测查可由学生自选材料,自定时间,在学习小组中与同学合作,共同参与评价。又如每单元一次的测试,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出卷,然后互换测评。作文也是如此,先让习作者自评,再让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公议,指出优点,提出不足,写上修改意见。而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评点、确定等级。这样可以变单纯的复习考试过程为学生巩固提高的探索过程,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完善其人格。家长参与评估效果也不错,有利于密切家校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配合教师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辅导,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估时,一定要参照学生、家长的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定等级,并且附上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评语。必须指出的是,教师的评估和家长的评估各有作用,不能互为替代,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4.评价应该保证对“人”的个性关注
小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习兴趣,必须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处处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时空,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评价活动中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学生可从朗读、讲故事、书法、写作等项目中进行展示。在具体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多项内容的测评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并参与测评,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对古诗、课文朗诵、背诵进行展示,也可以进行日记交流,还可以开展“品读、评读、拼读”活动,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教室“学习天地”、“成长园地”等空间进行展示,将学生的一些好作品如日记等进行展示;学校可开辟班级展示栏,把写得好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学生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心理得到满足;让学生当小评委去评评别人的日记,评评别人的字,就在这样的评比中,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美的能力;还可以在校园电台中开设有关栏目,让学生到那里一展身手。
问题2 学业评价的客观依据
找准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依据是开展好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前提。作为语文教师要开展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自然是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地进行的。评价意味着“用尺子量”,而“尺子”一定是依据什么而“制作”。因此,这个“尺子”背后的“依据”就必须认识清楚,把握准确。 【案例展示】
表1: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家长)
内容
项目
本单元共56个生字 1.会认35—40个★() 2.会认41—50个★★() 3.会认50个以上★★★() 本单元共写19个生字
识字
写字
1.会听写11—13个生字★() 2.会听写14—16个生字★★() 3.会听写17个以上★★★()
1.会背诵《画》《四季》★()
朗读、背诵 2.会背诵《画》《四季》《小小竹排江中游》★★()
3.都会背★★★() 口语交际
1.会讲故事《爷爷和小树》★() 2.讲得完整、通顺★★() 3.讲得生动有趣★★★()
1.一共得了()颗★ 2.学生自评:我真棒!()我挺满意!()加油呀!() 3.家长评价:好样的!()学得不错!()再努力呀!()
评价
表2: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
第几课
自检
(每一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互检
(每一项都会了就涂一颗星) 1.会读11个生字☆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1个生字☆ 2.会背《四季》☆ 3.会听写4个字☆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小小竹排江中游》☆ 3.会听写3个生字☆ 1.会认12个生字☆
2.会背《哪座房子最漂亮》☆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0个生字☆
2.会背《爷爷和小树》☆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读11个生字☆
第1课 2.会背《画》☆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1个生字☆
第2课 2.会背《四季》☆
3.会听写4个字☆
1.会认12个生字☆
第3课 2.会背《小小竹排江中游》☆
3.会听写3个生字☆ 1.会认12个生字☆
第4课 2.会背《哪座房子最漂亮》☆
3.会听写4个生字☆ 1.会认10个生字☆
第5课 2.会背《爷爷和小树》☆
3.会听写4个生字☆
【案例解析】
以上是针对学生识字情况设计的两个评价表,识字仅仅是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的一个部分,从对这部分的评价来看,能看出其整体学业评价的依据。
请看表1的内容,有会背的要求,有会读的要求,有会写的要求,也就是说评价依据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再看表2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为60~70%,也就是说第一天学10个汉字,过几天后忘记6~7个,这是很正常的。要求学生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就能记住所学的生字,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只有通过反复的复习巩固,才能尽可能减少遗忘。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必须
遵循如记忆这样的认知规律,依据规律而行,才能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对策建议】
学业评价的客观依据到底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我们认为,符合学生生命发展的学业评价依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设计具体的评价体系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点是心理发展规律中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规律有哪些关键因素呢?
感知方面,早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为此,在设计评价的时候,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不能作过于精细的条分缕析的知识性的考查,应该更多地在语言环境中对学生学业进行考查。
注意方面,虽然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发展迅速,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学生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的具体考核项目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注意特点,尽量不设计需要过宽的注意范围的题目。
记忆方面,随着学习、训练的过程,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而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工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正是记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教师要激发学生记忆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记忆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学业考核中,应该将记忆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但要注意其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思维方面,小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概念的掌握趋于丰富、精确和系统,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思维的品质如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也有所提高。所以,小学语文不是没有思维训练要求,而是需要作出比较系统的训练,教师在考查的过程中也应该涉及。 想象方面,小学生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想象作文等最近比较风靡的考核内容,正是基于此项规律的考核点。 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小学生还有能力学习外语,这说明小学生言语发展有很大的潜力。语文学科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多以语言的发展情况作为考查点,而不是语文知识的考查。 2.尊重语文课程目标要求 毋庸置疑,《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先有课程标准,后有评价,课程标准决定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出发,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强调性的要求。一是要“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学生如何“理解多样文化”,如何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然要蓄积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语文资料,主观地去和传统文化、现实生活相融合,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健康的语文学习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为丰富语文知识,拓展语文视野指出了方向。二是在知识与能力的定位方面,强调能力培养的多维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的能力”,要求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学会使用工具书,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这里既强调了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首次提出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这是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空间”的基础。三是在“习惯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特别强调了“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使语文的学习目标既具有具体性又具有开放性。
所以,在设计我们的评价标准时,必须将这些要求都体现出来。这种目标体系是对传统语文的“工具性目标”的彻底变革,它为学生的语文学业评价支起了一个更为广阔、亮丽的空间。
3.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新课程要求评价重综合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学业成就评价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猎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1/5左右。法国则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业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就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英国则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对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同样是成功的论证,再一次使评价体现出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小学语文的学业评价同样不能脱离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实施评价时,既要着力于“一般指标”对“全体学生”的评价,更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评价具有针对性,“量”出个体发展状况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切实发展。 4.参照教科书的编排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诸多专家、名师、实践者们多年探索、研究而形成的经验成果,它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尊重了学生发展的一般特性,所以,成熟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凭借,当然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凭借。为此,在设计小学语文评价要素的时候,教科书内容应该是教师要参照的重要元素。教科书的知识点应该落实在教师的考查项目中;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应该是教师考查体系的重要支撑;教科书的活动形式应该是教师的重要活动检查项目。
当然,在尊重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地拓宽和加深教科书的范围和层次,实现对学生生命的更高关照。
问题3 学业评价的基本特征
为了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业评价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促进作用,应该将评价的科学、合理的指标,外化为可以操作的形式。那么,真正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学业评价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 【案例展示】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评价方案(节选)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小学沈桂琼 五、评价内容
(一)认读拼音: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汉语拼音音节。
(二)识字: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要求认的字和课外识字量的大小。 (三)写字:评价学生能否正确、整洁、美观地书写教材中要求写的字。 (四)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口语交际:评价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情感态度和语言交际能力。
(六)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兴趣以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程度。 六、评价形式 (一)形成性评价
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课外阅读、课外识字、收集资料、上课听讲、课堂发言、常规作业、合作交流、单元检测等,我们采用老师观察、平时记录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分为“优”、“好”、“一般”三等。(共计10分)
(二)终结性评价采用口试和笔试、单项考试和综合考试、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1.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举行单项考试。 2.综合考试参加涪城区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3.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兴趣、习惯、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情况、参加实践活动情况和合作学习精神等。
4.家长评价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课外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成绩、课外阅读、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七、具体评价操作序列 八、统计分析
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后从以下两方面统计和分析。
(一)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记载和分析,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档案。
(二)对全班全年级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成功之处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改进和完善今后的教学。 【案例解析】
这个学校的学业评价体现了以下一些特征。
评价具有全面性。评价内容包括了听、说、读、写,还包括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评价具有多功能性。在这个评价的方案里,我们看到还有对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的评价。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全方位的发展。
评价具有方式的多样性。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等。 【对策建议】
在设计具体的学业评价时,为了落实评价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怀,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综观传统的语文学业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程度
的评价,忽视学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使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只是关注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读写技能方面的书面学业成绩,这种评价内容上的狭窄和片面,将会对语文教学活动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对这个“全面性”的理解,我们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语文学业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对语文学业内容全面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二是评价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还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评价。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目标评价,既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面。 2.关注评价的差异性
评价应该尊重和彰显学生个性的差异,体现学生的差异和优势。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学生个体来说,“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全优发展”,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发展的全面性,关注学生个体智能的强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学生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能更准确地展现自己,让评价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客观情况。 3.确立评价的发展性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语文学科特点为依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以成长记录为基本评价方式的发展性评价。
评价手段要便于积累评价资料、便于评价操作、便于实施多元化评价。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定评相结合。
评价的方式要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教学评价为评价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便于评价资料的集中与融合,以及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基础。
评价角度要体现多元化,坚持情感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制定多元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标准。
要贯彻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留出选择余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发展的评价原则,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确定评价具有前瞻性
对学生学业的前瞻性评价在实施策略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其他各种因素。心理学家高曼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两个脑、两颗心与两种智力——理性(IQ)与感性(EQ)。一个人的成就同时取决于两者。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动机、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他就能主动、勤奋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强调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其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
“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同时,由于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情感性,需要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而学生情感等因素的形成往往是随着情境的迁移或人生的成长而变化的。因此,前瞻性评价就是指在评价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着眼于未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对学生充满信心。“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上进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犯错的过程”,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也应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有原因的,是正常的。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就是因为他具有可塑性,就是因为学生始终都是处于发展状态中的人。语文课程评价应体现出人文关怀,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如果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总是怀着一种不满、不屑或者质疑、审查的目光,势必挫伤被评价者的信心甚至对其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5.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彩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若是考核中仅用书面形式以一张卷子来考查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是无法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应将听说读写结合纳入评估的内容才行。语文学业的评价,不仅可以采用笔答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练笔等。
(1)听。听与书写结合,可采用听写词语、句子、一段话的形式,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听与说结合,可以听后说要点、复述内容,还可以听一段录音,回答问题或叙述梗概;听与写作结合,可以创设情境,听一个故事,将自己所闻、所见、所感真实地写下来。听的内容丰厚、形式丰富,学生兴趣被激发,乐于参与,听力也在考评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2)说。主要指口语交际,评价目的是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也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3)读。包括朗读和阅读。前者可以选用课文和程度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在选择材料时以唐诗宋词、名家名篇为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当然,对于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诗篇要随机抽取检测,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后者除了以考试形式呈现,还可以用采蜜本、文摘卡和阅读卡的形式呈现,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评价时不仅讲求数量,更讲究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评价。
(4)写。包括书写和写作。书写以硬笔、毛笔作品评价为主。写作方面,学生平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和课外的日记、周记,向校刊投的稿、发表的文章都应列入学生写作的范围。当然,写作并不是指单一的书面表达,也可以誊抄优秀片段,口述故事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