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岁宝宝的困惑,妈妈必看

2022-07-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经常有妈妈向我咨询宝宝的事情,我发现2岁左右宝宝的妈妈们困惑最多。

家有2岁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欢迎你们都来谈谈育儿中的烦心事,自己是怎么教育家里这个令人头疼的小宝宝的,有什么心得,有什么经验想和大家分享,都来说说吧。

花雕与熊 纠结的2岁,用心去了解

这个月底,茉就要满2岁6个月了。自从迈入两岁的门槛,她的身体和心智都像春天的植物一般自由旺盛地生长着。掌握的词汇已经足以表达她大部分的诉求,能够自如地跟大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她的心智已经“成熟”到懂得如何对大人们进行一番小小的“调戏”并且因此而乐不可支。她已经学会了思考,遇到难题时会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哇哇大哭。可是,别忘了,她到底还只是一个不满两岁半的小孩,尽管她似乎已经明白、了解,却还不够理智。

关于2岁,斯波克医生是这样说的:“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既可爱又可恶,既慷慨又自私,既成熟又幼稚。他们一只脚踩在温暖安逸、充满依赖的过去,另一只脚却已迈入了独立自主、充满发现的未来。”他描述得真是贴切,他真了解孩子。

纽约艾米 任性的2岁,冷静面对

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发展出自我意识,他们逐渐明白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喜欢对任何事情都做出自己的选择。此时,也意味着他们不再听从家长的指令,无论家长说什么,他们总会说“不”;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大声哭闹,发脾气。如何让这任性的2岁比较平和地度过?我渐渐地总结了一些原则和方法:

1.冷静再冷静

试想一个无法控制的孩子就已经够糟糕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失去理智,大发脾气的家长,那会是什么样的场面。所以家长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到马上要情绪失控,应该暂时离开,做个深呼吸,等到心情平复了再继续。

记得有次我们出门,外面刚下完大雪,嘉宝非要穿一双单薄的运动鞋,我拿给她的靴子说什么也不穿。眼瞅着我们就要迟到了,我一下子提高嗓门吼道:“怎么这么不听话,快点穿上!”结果是她开始大哭,最后还是不穿,我们也没有出门。等到我们两个都安静了,我跟她说:“这么冷的天,穿靴子才保暖。”她很理解地说:“以后下雪我就穿靴子。”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模范,家长如果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冷静地应对,孩子也会学习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情商的一部分。

2.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可以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不过他们还没有能力真正独立自主,所以家长给出多项选择常常会很奏效。比如晚饭是吃面条还是饺子,下午做手工还是去公园玩,穿红色上衣还是黄色上衣,等等。既让孩子有参与决定的成就感,又不会让家长觉得太过离谱。

3.发现和大力表扬孩子的正确选择和行为

当家长赞美孩子的某种行为时,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会让孩子更有动力去重复和强化这样的行为。建立孩子的正确行为规范比以后再纠正孩子的错误要容易得多。

语心 麻烦的2岁,初步培养自控能力

观察儿子及其同龄孩子2岁时的表现,感觉最难处理的就是情绪。以个人经验,要想大家“相安无事地”渡过这terrible two,以及未来成长过程中难以预料的N个terrible阶段,有一点很重要: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从小要让孩子练就自律、自我调节、自我排解的能力。

首先要立规矩。让小朋友知道大是大非,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教给他处理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是慢慢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者说帮助孩子适当地疏解情绪。让孩子明白凡事都要守规矩,不能任性,随心所欲,更不能以发脾气、哭闹等方式要挟。

比如我家小朋友在2-3岁时常常因为玩积木搭不好,或是某个要求得不到满足等等哭闹。我们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如果他是因为玩游戏自己不满意而发脾气,就跟他一起想办法解决他的难题,慢慢引导他懂得在遇到难题时(比如自己做不了的事情)要想办法或者向别人求助,而不是哭。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那就先由他渲泄,等他稍稍平静后再跟他交流,给他机会倾诉自己的不愉快,然后跟他解释为什么刚才那样做不好,至少要让他明白,乱发脾气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好的。

孩子小,领会不了太多的道理,只能靠我们做父母的坚持原则,用耐心和爱心一点一滴地灌输,在这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孩子乱发脾气、任性的时候少了,而更愿意用语言交流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向你求助。

蛋蛋妈 欣慰的2岁,爱和自由+适当的规则

蛋蛋2岁3个月,是个小丫头。从目前情况看,她还不是那么的terrible,尤其在遵守规则方面,蛋蛋的自律表现很多时候让妈妈感到欣慰。如何培养宝宝自律,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关注,加以高质量陪伴

充足的爱和关注等于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保持高敏感度并及时回应。关于真正的平等,我的体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果不想别人对你大吼大叫,请你也不要对你的孩子这样做。可以经常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孩子坚持的那个事情真的对他很重要。

蛋蛋有段时间睡觉要穿着颇为紧身的针织衫睡,如果妈妈一再要求她脱掉她会大哭,全

力抵抗。后来妈妈也想通了,她是那么地喜欢那件绣了字母和小熊的针织衣,睡觉都想穿着,那就穿吧!

高质量陪伴意味着父母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哪怕那时孩子的游戏让你感到很枯燥,哪怕那时孩子让你读的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了,请你仍然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

2.对孩子的非情感类需求延迟满足

当蛋蛋越来越多地开始自主表达需求的时候,视当时的情况,针对她的一些非情感类需求我不会全部马上予以满足。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吃草莓,蛋蛋很眼馋,马上表示她也想吃。我对她说家里昨天刚买了很多水果,下周我们去超市时再买草莓。蛋蛋都能欣然接受!但是要注意延迟满足要以充足的爱和关注为基础!

3.建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温和而坚定”

蛋蛋有没有碰到过抗拒规则而大哭大闹的时候?有!比如看电视时走太近了,警告过后仍然不听,妈妈直接关掉电视,蛋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妈妈从来没有因为蛋蛋的哭闹而责骂过她。这个时候妈妈会搂着蛋蛋安慰她,平静地等她的负面情绪发泄完。

另外,建立规则要适当适度,我记得心理专家周正老师在一期育儿访谈节目上说“对孩子说不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超过20%”,规则太过了,不光孩子很难执行,还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主持人点评

上周在商场里,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一直在哇哇大哭,妈妈怎么哄都没用,年轻的妈妈手足无措,脸上带着无奈、焦虑、烦恼、疲惫等诸多表情。我女儿好好看了说:“这个小孩真烦,他怎么那么不讲道理呀!”我对女儿说:“你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呀,和这么小的宝贝讲道理,他是听不懂的。”

记得好好快2岁的时候,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一口气哭了半个小时,而且是那种撕心裂肺地哭,因为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我以为她是哪里不舒服,于是全家人赶紧出发,带她去儿童医院看急诊。可是一出门,该同学立刻“雨转晴”,看着外面的风景手舞足蹈起来。后来还是去医院做了一番检查,当然什么事都没有。我至今还记得那位儿科医生说的话:“宝贝的身体一切正常,刚才的大哭是发脾气呢。2岁了,就是这样啊,我家的孩子小时候也是一样。”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现,每一位妈妈可能都会遭遇类似情况,自己天使般的宝贝突然变成“小恶魔”,既担心又烦恼,常常濒临崩溃。关于Terrible Two的原因和对策,前面的妈妈们已经说了很多非常好的观点,我更想强调的是,我们要用欣喜的目光来看待宝贝的成长——从一个完全依赖成人的柔弱婴儿,发展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复杂情绪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超越了身体,因为行动总是跟不上想法,所以总有很多“成长的烦恼”,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妈妈的爱心和智慧。

发展心理学认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社会能力并逐渐内化。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有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请妈妈们多学习和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修炼自己的耐心和言行,既要呵护宝贝的自主意识,又要逐渐开始建立规则,温柔坚定地陪伴宝贝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以下是关于如何应付“恼人的2岁”的办法汇总,是我以前在学习时,根据国外学术专刊和心理学专业书籍中的内容整理出来的,供父母们参考:

1.做有弹性的父母:了解孩子本来的节奏以及特别喜欢的或不喜欢的。最有弹性的父母倾向于拥有最不具反抗性的小孩。

2.做孩子温柔的港湾:想象你自己是一座安全的港湾,设有安全的界域,孩子可以从这里起航去发现世界,但不时回到港湾寻求安慰和支援。

3.让家成为孩子的乐园:在家里放置一些不易摔破的东西,确保没有安全顾虑,满足孩子大胆好奇的尝试和玩耍。

4.避免体罚:体罚经常是无效的,而且可能导致孩子做出更多破坏性的行为。

5.提供选择:选择是有限的,既尊重了孩子,又可以给孩子一些控制。比如“你是现在去洗澡,还是先讲故事再洗澡?”

6.在执行必要的要求时,保持态度的一致性。许多孩子拒绝妈妈的要求是为了表现出他们的控制欲,但是他们所说的未必就是真实想法,最终还是会遵从父母的要求。

7.不要随意打断孩子。除非有绝对的必要性,否则不要打断孩子的活动。父母需要等待,直到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8.给予建议,不要使用命令。当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面带微笑给一个拥抱,不要给予批评。

在老一辈人眼里,“80后”的年轻人还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但如今这群大孩子却开始荣升为父母,担起家长之责。记者近日在广州采访了解到,面对下一代,“80后”会更关注孩子的发展,但也往往因过多干预子女的成长而陷入“养育焦虑”之中。

陈卓怡的儿子今年5岁多,据她介绍,为了养好孩子,她读了大量育儿方面的书籍,也让儿子按照她设计的轨迹上早教班、幼儿园、学琴、背诗。“孩子很听话,表现也很好,但他好像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也没表现出什么兴趣爱好。”陈卓怡说,她也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儿子都摆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孩子个性被抹杀、独立性差、有交往障碍等问题,多是因家长过度干预引起。”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工作者杨文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0后’多是独生子女,条件好,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杨文翰说,家长们的这些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慢慢失去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记者了解到,过多干预孩子自我成长的现象,在家长中普遍存在,许多家长也因此陷入“养育焦虑”之中。陈卓怡告诉记者,自己在和其他家长交流的时候发现,家长们都不确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我现在也是很敏感,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对,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养育焦虑在‘80后’父母中尤其明显。”杨文翰说,这些家长知识水平高,会主动获取大量育儿知识,却在实际运用中不知如何取舍。“我接触的人当中,有些比我懂得更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父母常常把子女的一点小问题无限放大,平添自己的焦虑情绪。”

杨文翰表示,通常父母越多干预孩子的自我成长,自身的养育焦虑便会越重。“其实有时候还是别把孩子太当回事,孩子并不是生活唯一的核心。”杨文翰说,父母应尊重孩子发展的轨迹,顺其自然。

选择留在家里

如果你愿意暂时中断工作,留在家里做全职主妇,那么坚持下去,好好享受这段时光。你会发现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你可以烹饪、做玩具、补衣服、装饰房间、写作、画画、摄影,或者发展其他的爱好。你可以和周围其他孩子的父母交朋友。你也可以开心地和女儿待在一起,并观察她成长的每一个进步。不要让自己沉浸在对于自己与外界隔绝或者没有工作的危机感中,其实很多女性都会选择做全职主妇。

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听听史蒂夫·比达尔夫怎么说。他是澳大利亚非常著名的家庭教育家,他强烈反对由陌生人来照顾孩子。他的信条是:如果你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来照顾,那你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们难道生活在一个要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别人家里的疯狂社会吗?

钱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由经济状况决定,但是将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归咎于母亲出去工作是不公平的。不管有没有孩子,我们都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当母亲过于忙碌而无法平和地面对自己的职责时,很可能会对孩子大发脾气或者忽视孩子的正常需求。上面所列出的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无暇顾及孩子的母亲。但是,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让父母们变成这样?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与特罗布里恩群岛①(隶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们比较,我们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我们为所谓的文明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家长,我们将新的文化传授给孩子,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那么,他们需要什么能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们才能最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我想要提出一些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决定是否重返职场时你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多思考你需要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从生活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把争论放到一边,尽情从生活中收获满足。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者为生活作一个更适合你个性的规划。

现在,请与你想要与之讨论的人坐在一起,探讨生活,并试图让你的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也许芭芭拉·谢尔(Barbara Sher)的书《雕琢梦想》(Wishcraft)会对你实现这些想法有

所帮助。

我的思考

我希望通过更多的群体生活来克服孤独。我经常梦想着年轻的父母们住得很近,并且能互相支持。孩子们能在一起玩耍,父母也可以不必担心被孩子困在家里而与外界隔绝。各种家庭活动能得到大家很好的支持。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外面工作,其他父母可以一起帮助他们照顾孩子。一些单身青年和没有孩子的夫妻也可以参加照顾孩子的活动。团体中有几位父母可以自愿担任其他孩子的教父、教母。在这样一个团体中,很多矛盾会得到妥善解决,孩子们也有许多可以学习的榜样,他们可以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团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会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广博的爱心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关键。

育儿贴士:

在婴儿时期和蹒跚学步时期,女孩在生理上、情感上和智力上的成长速度要快于男孩。

请不要限制女儿自然地探索自己身体的行为。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尤其是父亲与女儿之间,划清界限是很重要的。

在考虑是否需要和什么时候重返职场时,需要谨记:快乐的父母才更有可能养育快乐的孩子。

妈妈,我想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烟,可以吗?

苏菲这样问,说明在这个家里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规则。所以,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为什么现在她才这么问呢?”。难道她最近去了一位朋友的家,那位朋友的父母都抽烟,因而对孩子抽烟的事持非常开明的态度?还是认识的同学中有人能享受在房间里抽烟的特权?当然,与那些父母相反的是,你们会被视为可想象到的最残酷无情、最严厉苛刻的父母。

然而,面对这个问题,你所要做的事情仍然还是坚持你自己定下的家庭规则。瑞琪儿·安德鲁博士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她说:“孩子们往往会抛出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会不无羡慕地说起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的爸爸妈妈,别人都认为抽烟没什么不好,看看人家有多好,人家更加宽容、更加开明、更加自由,诸如此类的等等。但是,你要记住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的孩子归根到底还是要尊重你们提出来的意见,并以你们为榜样,效仿你们的观念和行为。”

当提及抽烟的危害时,有大量极具说服力的健康研究证明。比如,在英国,每年被香烟杀死的未老人群就多达10万人左右。死亡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包括:心脏病、中风、坏疽、口腔癌、咽喉癌、肺癌、肾癌和膀胱癌„„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由慢性障碍性肺病发展形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理会这些医学研究报告,那你就回答说“不行”。吉尔·汉斯是一名家庭教育顾问,同时还是《无论什么!青春期孩子教养实用指南》一书的作者。正如他所建议的:

“之所以对这个请求说‘不’,是因为在屋子里抽烟,烟味会无孔而不入,肯定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

还有一部分理由,取决于你或者孩子把他们的房间看得有多么重要。如果那个房间总是被看作他们自己的领地,在这片小天地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那么以后要制定严格的规则就会变得难上加难了。在你遭遇青春骚动期和叛逆期之前,你就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家庭教育顾问吉尔·汉斯说:“我仍然会把孩子的房间看作是你居住的房子的一部分。我并不认为那个空间是他们的——他们只是租住在那个房间里。早晚有一天,他们会从那里搬出去,那个房间就会再次为你所有。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说那个房间是他们的,那只是给予他们的特权,并不是他们应得的权利。”

然而,你也不能表现得太固执了,要做适当的妥协和让步。要知道,他们正看着你,还指望从你那里学习适度妥协、耐心倾听和灵活谈判的技巧呢。儿童心理学家瑞琪儿·安德鲁博士表示:“你的孩子正在试探别人的底线,倾听他人的观点呢。” 瑞琪儿·安德鲁建议:“你最好告诉孩子,事情并不总会向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你也应该表现得灵活变通一些。什么能让你和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融洽的亲子关系呢?是互相迁就、互谅互让呀!”

所以,如果你觉得禁止苏菲在房间里抽烟,只会促使她在远离你监督的其他某个地方抽烟,而且抽得会更厉害,那么你最好选择和她再好好谈一谈。瑞琪儿·安德鲁补充说道:“在你的房子里,还有没有其他房间是你不太在意有烟味的呢?首先,你要弄明白自己的底线,并且对你的孩子说明白,至少可以允许她在那里抽烟。”

家庭教育顾问吉尔·汉斯也认为,直截了当地说“不行”,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理想的做法。“如果家里某个人是抽烟的人,那么就必须展开坦诚地讨论,并找到你们都认可的解决方法。”一个合理的妥协方案就是到外面去抽烟,无论如何,这是他们到现在为止应该适应并接受的一种想法。家庭教育顾问吉尔·汉斯建议:“你可以在院子的尽头放一张长椅。有可能的话,当天气寒冷、恶劣的时候,或许会让他们感到泄气,断了抽烟的念头,至少他们不会在你温暖而舒适的房子里抽烟了。”

至少,这也算是一点慰藉吧!

接纳是地基 父母要全身心地接纳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一些家长特别喜欢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接纳我是有条件的”。而且,家长的这句话也可能使孩子从小在你面前养成说假话、办假事的习惯。

赞赏是地面 家长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就要赞赏,赞赏能使孩子增加自信。孩子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他们知道错在哪儿,然后改正错误。什么叫成长?成长就是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家长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时间是左墙 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对孩子说“在我的生命中你很重要”。有些父亲

因为工作忙,孩子的教育几乎全部由母亲担当。千万别忘记,父亲的爱不可缺少。

关爱是右墙 爱是接纳的人说了算的。你也许认为给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则认为这种爱是约束,是管教。现在大多数家长的关爱是关在家门里的爱,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打开家门,推出去的爱。

责任是房梁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什么是责任,他有什么责任。你可以问孩子:“你的玩具玩后收拾好了吗?”“小手绢、袜子自己洗了吗?”“你是家中的一员,家务活承担了吗?”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当我们赋予孩子责任时,他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在任何时间都强调责任时,我们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权威是屋顶 权威,也就是说家长要给孩子划定规则,给孩子立界限,教会孩子在诱惑面前说“不”。做正确的事远远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杰谥)

儿子5岁时,在一家民办教育机构上学前班。

一天,我接到儿子班主任电话。“喂,你好!是曾熠家长吗?我是曾熠班主任,向你反映一件事,贵子弟太不像话了„„”

像所有的学生家长一样,接到老师批评孩子的电话,我脸上火辣辣的,像有火在烧。

放下电话,一番追问后,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5岁的儿子上课时和后面的小朋友玩纸张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批评了他。哪知儿子居然对班主任说:下学期我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这气得班主任老师七窍生烟,立马就打电话给我。

一周前,儿子拿着那张学校要求预交200元学费的通知书给我妻子。妻子看完后和我商量下期让儿子去哪里读。我随口对妻子说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吧。也因此,我没有按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将200元预交学费拿给儿子。谁知我和妻子的谈话被儿子听到了,儿子就认定我会让他转学。

但不管怎样,儿子这话的确过火,也着实让我生气,我决定和儿子好好谈谈。

“你为什么要那样对老师说?”晚餐过后,我找到儿子。

“是后面那个小朋友要和我玩纸,我不肯玩,他总是叫我玩。”儿子虽然年纪小,却把责任推给别人。

“小朋友的要求是错误的,你不能跟着他错啊!况且,老师不许你上课时间玩纸张,是对你好啊!”对儿子的不负责任,我有点生气。

儿子不再作声,沉默了一会,突然对我说:“爸爸,我错了!”

“明天向老师道歉,好吗?”

儿子眼噙泪水点了点头。

儿子5岁时,在一家民办教育机构上学前班。

一天,我接到儿子班主任电话。“喂,你好!是曾熠家长吗?我是曾熠班主任,向你反映一件事,贵子弟太不像话了„„”

像所有的学生家长一样,接到老师批评孩子的电话,我脸上火辣辣的,像有火在烧。

放下电话,一番追问后,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5岁的儿子上课时和后面的小朋友玩纸张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批评了他。哪知儿子居然对班主任说:下学期我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这气得班主任老师七窍生烟,立马就打电话给我。

一周前,儿子拿着那张学校要求预交200元学费的通知书给我妻子。妻子看完后和我商量下期让儿子去哪里读。我随口对妻子说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吧。也因此,我没有按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将200元预交学费拿给儿子。谁知我和妻子的谈话被儿子听到了,儿子就认定我会让他转学。

但不管怎样,儿子这话的确过火,也着实让我生气,我决定和儿子好好谈谈。

“你为什么要那样对老师说?”晚餐过后,我找到儿子。

“是后面那个小朋友要和我玩纸,我不肯玩,他总是叫我玩。”儿子虽然年纪小,却把责任推给别人。

“小朋友的要求是错误的,你不能跟着他错啊!况且,老师不许你上课时间玩纸张,是对你好啊!”对儿子的不负责任,我有点生气。

儿子不再作声,沉默了一会,突然对我说:“爸爸,我错了!”

“明天向老师道歉,好吗?”

儿子眼噙泪水点了点头。

挖掘宝宝记忆潜能的小游戏

游戏1:藏玩具(0-1岁)

当着宝宝的面,妈妈把他喜欢的某个玩具藏在右手里,然后把双手都放在背后,再把双手伸到前面来,玩具仍藏在右手里。伸开两只手,让宝宝看见右手的玩具。反复几次后,妈妈再把双手伸到宝宝面前并紧握,让宝宝自己拿玩具,看宝宝会伸向哪只手。如果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妈妈的右手上,则说明宝宝已经记住了刚才的行为。可以隔几天再重复这个游戏,看宝宝能否在第一时间就去右手找玩具。

在宝宝6-9个月大时,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简单的藏玩具游戏。

游戏2:命名仪式(1-2岁)

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排成一队,举办庄严的命名仪式,让宝宝为它们起名。游戏可以从三个玩具开始,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你跟宝宝商量,由你给它们命名,然后让宝宝复述。

这个游戏不但可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而且可以让宝宝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宝宝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游戏3:多了什么(2-3岁)

给宝宝一组同类物品的卡片,这些物品要在他认知的范围里,比如衣物、水果、家具等。一组五六张、七八张不等,根据宝宝的能力而定。让宝宝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比如:衣服、裤子、裙子等。然后让宝宝背过身,你再混进一张同类卡片,看宝宝能否指出多了什么。

用归类材料训练记忆,不但能强化宝宝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宝宝形成归类的思维方式。

宝宝的记忆力很神奇,有些无意间就记住了,有些却听过就忘。孩子记忆力的好坏,并非天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有效提高。下面这四个游戏对锻炼宝宝记忆力有一定的影响,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玩玩!

第一、做手工。

跟孩子一起做一张钟面的拼图,我记得巧虎下半年就有一期是做钟面的,正好可以拿来用。方法是把钟面剪散后叫宝宝再拼回来。安装时分针时,可指示他放在某个时间上。

可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发展认知能力、逻辑能力、时间和时钟的概念

第二、拍手掌。

从孩子4岁起,你就可以和他玩这个游戏。爸爸或妈妈先让孩子闭上眼睛,自己先拍几下手,然后问宝宝刚才拍了几下?他答对后,再重复。宝宝稍大时可增加难度,如拍了几下,停顿,再拍,再停,再拍。然后问宝宝:[刚才三次共拍了多少下手?也可要求宝宝跟着做。

可以提高:记忆力、模仿能力

第三、早教知识记路形。

这个办法适合五到六岁的孩子。去公园时,给孩子介绍周围的标示物,例如卖冷饮的地方、售票处、公共车站、书报亭等。回家制成一幅简单的地图,画出标志物。下次再往公园时,拿出地图,叫宝宝指出主要标志物。

可以提高:观察力、发展意识、记忆能力

第四、画格子。

5 岁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预备一张大方格纸以及一些常见的动物卡片或数字卡片。妈妈在第一个格子中摆进4种小动物的卡片或数字卡片,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会儿后,拿掉卡片,让孩子动脑筋,帮助这些小动物或数字回到自己的家。若孩子找到了,妈妈再放6张小动物或字卡片到另一格子上,重复步骤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

宝宝的记忆小游戏

游戏1:从哪儿开始

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 ”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2:动物运动会

给每个小动物玩具编号,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训练宝宝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游戏3:看图记忆

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游戏4:打电话

和宝宝同向坐好(同时面向前)。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问宝宝:“喂,你是谁 ”“你家住哪里 ”“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他在哪儿上班 ”„„要求宝宝一一回答。

游戏5:看橱窗

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

游戏6:重复手势

让宝宝认真看着你做的5个手势。要求他在你做时不要跟着做。等你做完后,让他按顺序重复做出来。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回忆5个手势,你可以把手势数量减少到3~4个,以后再增加到5个。

游戏7:回忆姓名

和宝宝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要求他注意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后让宝宝回忆每个人的名字。

贴士:

宝宝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给他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最佳。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方法一:了解孩子记忆的特点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记忆特点,知道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不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3岁之前,对自己感兴趣和特点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但这种记忆往往缺乏目的性,随意性较大,所以,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通常,1岁的孩子只记得几天前的事情,2岁左右的孩子记得几个星期之前的事情,3岁的孩子可以回想起几个月之前的事情。3岁前的记忆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孩子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感到快乐或悲伤的情景。

3岁之后,孩子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发展,他们能清晰地记住物体的名称、伙伴的名字、自己放置物品的位置,以及简单的古诗和儿歌,记忆保留的时间明显加长,能保持好几个月,记忆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随着父母的引导,孩子的有意记忆也开始发展,父母可以明确指出识记目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记忆。孩子的兴趣增加,就会努力识记一些东西。

此外,父母还要了解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如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对所记忆事物的感知程度、孩子的知识经验、孩子记忆对象的特点、记忆对象的多少等。父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多观察事物,增强孩子的有意记忆。

方法二:为孩子大脑提供科学营养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较强的记忆力需要健全的大脑以及良好的大脑环境,因此,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调整好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提高孩子记忆力的食物供给。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父母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它是脑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

桥梁,对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大有裨益,主要存在于蛋黄、瘦肉、海鲜、黄豆等中。父母还要让孩子常吃胡萝卜,这有助于保证孩子大脑的新陈代谢。此外,还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如菠萝,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热量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父母还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水量。科学研究显示,当孩子大量饮水时,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加,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对孩子的记忆力是不利的。

父母在保证孩子大脑营养供给的同时,还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对于记忆力也是有影响的。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安静的环境,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记忆,而杂乱无章的环境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三: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会逐渐增加记忆的积极性,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记忆效果会更理想。

兴趣也是孩子求知欲的体现,是记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才可以引导孩子增强记忆力。

有位爸爸为了给孩子讲清“微笑”和“大笑”的区别,在孩子面前故意露出微笑的表情,然后问孩子:“你最近的表现很好,爸爸很高兴。你看爸爸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爸爸在笑,接着,孩子也露出了笑容。

爸爸看到孩子露出笑容,哈哈大笑起来,说:“爸爸表扬你,你是不是很开心啊?”孩子点头,爸爸问孩子刚才自己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是笑哈哈的,您都笑出声音了。”

“是的,爸爸很高兴你最近这么努力。”爸爸接着问:“微笑和大笑的区别是什么啊?”孩子回答说:“微笑是脸上的表现,没有声音;大笑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孩子在爸爸的引导下,产生了对“微笑”和“大笑”的兴趣,自然就对这两个词语的区别记忆深刻了。

成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容易记住,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但是必须记住的东西,也会强迫自己去记忆,但是孩子就不同,他们的自制力差,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记忆,只能靠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能一味地强迫压制。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记忆力优秀或超常的孩子,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在强烈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勤恳学习和练习得来的。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就会生活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了,孩子的记忆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记忆的效果也会更理想,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轻松快乐地去记忆,而不要去强迫孩子学习、记忆,这样记忆效果肯定不理想,孩子也会产生厌烦心理。

方法四:让孩子掌握遗忘规律

记忆规律也是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人在学习过程中,遗忘是必然的,但是有科学规律可循。遗忘总是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父母要根据这个遗忘规律,教孩子把握记忆的最佳时机。当孩子学习知识后,要及时指导孩子复习,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间隔的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

另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最好让孩子间隔一天就复习一次;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间隔的时间可以较长些。

在孩子参加考试之前,父母要帮助孩子加强复习,熟悉课本知识,进行有意识记忆,以增加记忆的效果,同时还要提高孩子的记忆信心。

方法五:帮助孩子发现最佳记忆时间

记忆的特点是因人而异的。人的记忆时间有四个最高峰:早晨起床后、上午8点到10点、下午18点到20点、晚上睡觉前。这四个时间段,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灵敏,记忆效率高。父母是和孩子最为亲近、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细心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最佳状态中记忆知识,以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

高林今年上初三了,明年要参加中考,课业压力很大。以前他每晚10点前一定会上床休息,现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他都要再多学习一段时间。

妈妈发现后,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体不好,可高林告诉妈妈,每晚这个时候,他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平时记不住的东西也会轻松记住。

妈妈认识到这是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于是不再干涉孩子的学习时间,只是叮嘱孩子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疲劳,记忆的效率最高,适合记忆一些比较难记的内容;上午8点到10点,大脑极易兴奋,适宜学习需要很强思考力的内容;18点到20点,是归纳和整理知识的最佳时间;晚上睡觉前,适合回顾复习全天学习的知识,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

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分析孩子的状态在哪个阶段最好,最适合在哪个时间段记忆,从而找到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去识记、背诵、理解知识点,不断重复直至记牢。

方法六: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孩子的大脑潜力是巨大的,父母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会使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可以对孩子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记忆力:直观形象法、游戏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器官参与法、开头结尾记忆法、口诀记忆法、重复强化法、情绪记忆法等。

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力发育http://www.sina.com.cn 四川在线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拥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因为记忆能力对宝宝未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宝宝什么时候具有记忆能力呢?

据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记忆能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能有效挖掘宝宝的记忆潜力。

方法一:3岁前宝宝的记忆富有情绪色彩,特别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愉快或令他们悲伤、气愤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引起他们情绪反应的事物。

在听故事、儿歌时,宝宝往往特别容易记住最有感情的那些句子,比如《小鸭子游泳》这首诗,宝宝听后首先记住的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语言形象生动,能引起宝宝情绪上的反应。还比如第一次高高兴兴去外婆家的情景,他能记得很久很久。

宝宝的这种情绪记忆大约开始于出生六个月或更早些。

方法二:3岁前宝宝的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据研究表明:宝宝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只能认得几天以前的事物;2岁左右的宝宝只能认得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认得几个月以前的事物。宝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回忆起来;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比如爸爸在外学习一年后回到家中,小宝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这时爸爸大可不必伤心,因为宝宝的记忆能力有限,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形象,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方法三:3岁前宝宝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就容易记住。

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遇到的情景是:自己的某件东西不知放到哪儿去了,若宝宝在身边,你边找边嘀咕着“我那东西放哪儿去了呢?”,这时他可能一下子就能帮你找到(前提是:你放置东西时宝宝在身边)。你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为宝宝非凡的记忆力而喜出望外,其实这些都是宝宝的无意记忆,而且宝宝非常擅长无意记忆。

方法四:宝宝记忆内容在脑中保存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影响儿童记忆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