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
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B.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B.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C.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D.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C.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D.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津的开合桥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来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
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 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居民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连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过船。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通道,以便行船。一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一 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2. 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 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 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 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 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 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 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疫苗和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风险不同。前者经过灭活、减毒、基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也寄希望于疫苗。4月13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速度。据报道,中国、美国等国已经有多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
疫苗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对于艾滋病这种重大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改编自冯玉婧《疫苗是战“疫”的有效武器》)
材料二:
(改编自新华社发、朱禹制图)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新冠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以及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启动二期临床研究。该疫苗以改造过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搭载新冠病毒的S基因,使人体产生对S蛋白的免疫记忆。
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这个持续验证、依次“过关”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年以上。张文宏说,三期研究认为安全,再给老百姓打,想做小白鼠,我们的流程是不允许的。
(摘编自彭芸《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四:
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有效的。评价疫苗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在传染病流行期内,能否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通过临床研究、获批上市的疫苗还将接受“真实世界”的试验,大样本统计分析会告诉全社会,它的有效性、安全性究竟如何。
在不少专家看来,“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侵细胞,捉高感染率,助纣为虐。
(摘编自俞陶然《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4. 下列选项中,对疫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作为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干预手段,相应疫苗正被万众期待。 B. 比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优越的是,疫苗在让人体产生抗体的同时,没有如前者那样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的反顾之忧。
C. 疫苗的研制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点从医学界研究艾滋病疫苗数十年,但至今未能研究出一种疫苗可以看出来。
D. 疫苗有效的标准并非产生抗体,因为有时候,抗体可能会协助病诲入侵,反而增加人群患病的可能性。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二可知,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我们选择的五条技术路线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B.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此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传统类型疫苗。 C. 按照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一般流程,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还需要公众耐心等待。
D. 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只有克服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
6.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国的疫苗研究面临多组矛盾。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析其中两组矛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②矣。”(《里仁》)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注释:①党:类。②仁:同“人”。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知人”的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2小題,9分)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渓。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料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泼醅,没有滤过的酒。
8.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小令,“双调”是曲牌名,“碧玉箫”是标题。 B.首句有领起作用,“堪题”是''值得题写、值得描画”的意思,引出下面三句对秋天山景的描写。 C.作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红叶凋谢,溪水清凉,野菊茂盛,苍松下的小路更显得偏僻幽静。 D.尾句中“渊明”是东晋诗人陶潜的字,作者借陶潜辞官归隐表达自己告别仕途、借酒浇愁的愤激。 9.本曲蕴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泛舟江上,与友人举杯共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概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1.下列选项中,对“时间相关组合复杂性示意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间推移,系统出现复杂性的组合数目持续增加。
B. t1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2时刻,t2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3时刻。 C. 随着时间推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越来越小,最终趋近于零。
D. 随着时间推移,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又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2.假如你的朋友要开车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55个字) 四、写作(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细节,抵得上千言万语。因为细节,所以真实;因为细节,所以感人!一篇记叙文必须有浓墨重彩的描写,特别是人物的细节描写,如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精神。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要有多方面的细节描写。(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题详解】1. A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A。
2. A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故选A。
3.选C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D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项,“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错误。原文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河流平时的水位”错误。结合原文“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分析,应该是“在洪水时期的水位”。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作为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卫生干预手段”说法错误。结合原文“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分析可知,疫苗只是卫生干预措施“之一”,选项以偏概全。
B项,“没有如前者那样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的反顾之忧”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前者经过灭活、减毒、基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分析可知,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会让人体付出代价,选项过于绝对。
C项,“但至今未能研究出一种疫苗可以看出来”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对于艾滋病这种重大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分析可知,艾滋病疫苗已有,但未能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项,“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只有克服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说法错误。结合原文“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侵细胞,捉高感染率,助纣为虐”分析可知,文中并未涉及“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的困难”以及“只有克服了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老百姓注射”的说法,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国的疫苗研究面临多组矛盾。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析其中两组矛盾”,结合“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也寄希望于疫苗”“4月13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速度”分析可知,一是机遇与挑战的矛盾:研制出疫苗,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疫苗研制困难重重,国际竞争激烈。结合“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疫苗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分析可知,二是快与慢的矛盾:科学研究中,领先者可占得行业先机;又要在安全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不能一味求快。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7题详解】认识:要注意观察是否言行一致;可以根据所犯的错误来判断其为人;要独立判断,不受他人好恶的影响。
启示: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具体实践。避免产生偏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能力。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表明孔子最后通过言和行共同判断一个人。即观察其人是否言行一致。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意思是 “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即可以根据所犯的错误来判断其为人。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是“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即不能人云亦云,要有独立见解,真正认识一个人,要自己去判断。
孔子的这些话都表明了现实生活中不能从表象简单判断一个人,应如何去深入认识别人。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经验谈启示即可。比如第一点谈不能轻信于人;第二点谈人犯了错误别一棒子打死,要看其错误性质;第三点谈避免偏见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错。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绚烂明丽,秋意盎然,和谐宁静;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古代诗歌流露的情感的方法: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心境。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本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
污浊现实的不满,这就为诗人在后面抒发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归,学取他渊明醉”用典。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后,自免官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驾,扁舟,匏樽,属,忳,郁邑,侘傺,宴,晏。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1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图片。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内容;最后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D项,“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又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不可能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 故选D。 【12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图的类型,如本题是一则路线图,然后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假如你的朋友要开车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这里要关注
的信息如下:“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必要的信息”“简洁”“最佳行驶路线”。因为这是一道驾车路线图表述题,考生除了要准确指明线路变换的地点,驾车的方向也要明确,如果图中没有方向指示,地图中通常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要注意题干中的起点和终点,不能颠倒;同时“最佳”意味着最近路线。从图上来看,从太原到张家口的最佳路线由太原、忻州、五台山、阜平天生桥、顺平、涿州、张家口组成,在转述这些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如太原到忻州是北向直行,从忻州到五台山需要东北右转,从五台山到阜平天生桥到顺平是一路向东,从顺平到涿州需要往东北方向行驶,从涿州到张家口需要转向西北直行。
【13题详解】矛盾,成长的音符
“你好好考虑一下,最好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这毕竟关系到你今后的人生。”老师意味深长的话语久久地在我耳边徘徊,我握着一张纸茫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家里没有人,我走进房间,扭开台灯,展开手中的那张纸,这是一种报送单,只要填上名字,我就可以躲过苦闷的复习和令人发怵的高考,直接进入这所看似不错的大学,然而这就意味着我高中三年的努力将不会有任何结果,究竟何去何从,我的心里很矛盾。
算了,不想这烦心事儿了,留给父母考虑吧!我走到阳台上,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呛人的尘土味扑鼻而来,沉闷的空气将我的心情压抑得更加烦闷。一阵凉风吹过,将衣着单薄的我吹得瑟瑟发抖,“这鬼天气”我不禁咒骂道,抬头看天,乌云覆盖,一幅山雨欲来的架式,“轰隆隆”,几阵雷打过,大雨倾盆而下,路边的小树在雨点的打击下,躲避不及,那“嗒嗒嗒”的响声,仿佛是天空在向它开火,又好似它苦闷的呻吟,我的心中不禁对这小树多了一丝怜悯,唉,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不忍地走进了房间。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滴嗒”声渐渐听不见了,雨,终于停了,我走到阳台上,向窗外看去,那棵饱受暴雨摧残的小树,并没有象我想像的那样萎靡不振,而是精神抖擞地站在那儿,青翠欲滴的叶子像翡翠般圆润,看着小树挺拔的身姿,我的心灵有了一丝触动。
我慢慢地踱进房间,拿起那张报送单,回想起高中三年里,每次考试前的紧张备战,考好后的洋洋自得,失败后的垂头丧气,回想起那奋斗过的点点滴滴。。。。。。心中的矛盾也渐渐有了选择。
我缓缓地放下保送单,拿起电话,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某老师,我是某某,我决定放弃保送名额。”我一字一顿,坚定不移地说,听的出来,电话那头的老师有疑惑有惊讶,但更多的还是理解与赞许。
我放下电话,不屑地拿起保送单,飞快地卷成一团,一个漂亮地空投,毫无悬念地将它送进了垃圾箱。 我直起身子,走到阳台上,看到明净的天空一碧如洗,我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的成功总是不会长久的,我暗自下定决心:在高考这个年青的战场上,我要用我付出的努力去换取辉煌的明天。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矛盾,成长的音符”已给定,从题目上看,应该围绕“矛盾”来写,“成长的音符”还要和成长有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待矛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我们应该
选择正确的方法,要在矛盾中学会选择,学会成长,不能迷失了方向。文体一般议论文好写一些,注意论据的选择要有说服力,也就是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可以拿来运用。审题立意:“矛盾”是什么?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信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哲学上。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所谓的“选择”。3、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所谓的人际矛盾、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成长的音符”是什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或一个个小的节点、小的事件。注意体裁是记叙文。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要求:(1)要有多方面的细节描写。(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