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博物馆展览的逻辑展示顺序及展线布局原则

2020-05-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研究综述包装世界PackagingWorld

论博物馆展览的逻辑展示顺序及展线布局原则

王超安阳民俗博物馆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博物馆内的展览顺序以及空间布局都具有一定逻辑性,它需要设计人员收集各种材料,根据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所谓的博物馆展线就是由各个展点连接的线路,参观者进入博物馆以后会不由自主的按照展板设计开始参观,依次顺着展线进行。因此,展线的设计关系到参观者的实地体验,设计人员应该有序控制路线,保证其流畅性。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顺序;展线布局

一、博物馆展览的逻辑展示顺序及展线布局的重要性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内部的陈列也应用了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仿真技术、实物造景技术等,这些科技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参观者的视觉感受,还改善了布局,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博物馆内部的逻辑展示顺序及展线布局也同样如此,展线的改变会连带着调整展厅的风格,展览的陈列样式也会影响参观者的体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博物馆也应该注重创新,改变传统的展览设计模式,灵活地对展品进行陈列,为展线布局增添新元素。合理地设计展览顺序不但能促进博物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还能迎合不同参观者的审美需求,使观众流畅地进行参观,改善参观体验,满足精神需求。

二、博物馆展线及展览顺序的布局原则

设计师在对博物馆展线布局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建筑物的实地考察,测量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数据,材料数据收集完毕之后,要制定施工图纸、构建施工模型,并且将每一部分的距离标注清楚,将实物利用电脑技术进行模拟。展线部分需要制定文本大纲,将展览内容进行文字性说明,把展线的逻辑性和框架划分清楚。

(一)凸显展厅的主题

参观者进入博物馆之后,精神上会受到展厅的影响,得到一种心理感染,设计人员要重视参观者的感受,使其如同身临其境,沉浸到展览主题当中。一些展厅的设计会用到大型的模型,模型的摆放要明显、突出,展示出展厅的整体风格。展现的布局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有清晰的流线,让参观者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比如一些历史文物博物馆会采用时间陈列的顺序,将文物和展板以历史先后排列,参观者一目了然,获得一种游走于历史长河的感受。另外,文物的陈列要具有关联性,可以由一件文物展开,周围摆放与其有关的物品,在墙板上可以介绍相关的人物、时代背景等内容,促进各种元素的融合。

(二)注重展厅的功能性

博物馆最终是服务于观众的,要以观众的感受为重要设计原则,重视博物馆的参观功能。对于博物馆来说,需要划分参观区域和休息区,休息区可以和室外相连,设置走廊,并且种植一些竹子等绿色植物,方便参观者休息。对于一些空间较小的展厅,墙上字体一定要设置得大一些,避免观众拥挤,对于一些活动范围广或者是弧形展板周围,字体可以稍小,设置丰富的内容和板块。展线上如果设置太多连续的文字展板,观众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可以调整展板位置,用一些文物或者其他板块间隔开,增添观众的舒适程度。休息区域要结合展线进行设计,调整休息区域的间隔,还可以安装多媒体展示区,用视频和音频缓解参观者的疲劳感。

(三)多样化展示

人们进入博物馆,通常都会被很多新鲜的事物吸引,在进行展示时也要避免展线布局太枯燥乏味,可以利用多种展示技术、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做辅助。比如在历史博物管中有丝绸纺织的相关介绍,这样的区域如果只陈设一些出土的丝绸文物就会显得比较单调,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制作实物纺车模型,让参观者感受到丝绸的纺织过程。这样展厅的氛围会更加明确,观众也能学习到更多东西。展厅的设计应该符合观众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利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成像技术丰富展示内容。在灯光和色彩设置上,要多使用暖色灯带,给参观者舒适的感受。

三、博物馆展线的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博物馆的展线类型是多种多样,包括直线展线、弧形展线、圆形展线、平行展线等。展线的样式和形状应该根据空间格局进行布置,不但要保证展示内容错落有致,还要保证人流的通畅性,不能给参观者造成行走冲突。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展线类型。

(一)直线型结构

直线型的展线是非常常见的,它根据时间或者地理位置为线索,使观众按照顺序进行参观。我国很多历史博物馆都是采用这种展线布局。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古代中国陈列”部分。

(二)“串”型结构

“串”型结构有一条主线路,主线上又有其他的板块,板块彼此之间是独立的,没有直线性的联系。这种展线适合用于展览不同故事或者不同地域的文明,常用于综合性展览。比如我国首都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一场“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

114

包装世界PackagingWorld

250年藏品”的展览,应用的就是这种展线。

(三)平行线结构

顾名思义,平行线结构有多条主线,彼此平行,各个主线分别展示的是不同的故事。我国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曾举办过“秦汉——罗马文明展”,这个专题展览是展示不同的文明,并且二者不分时间先后,非常适合使用平行线结构。

四、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参观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内部包含了许多历史文物,是现代人重要的学习、观光场所。博物馆内部展览包含许多元素,比如展览板、背景墙、模型道具、灯光等,内景的设计和布局不但要体现一定的文化风格,还要方便参观者走动,使其感到舒适。本文介绍了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和展线布局,希望能够为博物馆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上接第113页)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2018,45(10):76-78.

[1]刘亚洲.关于自然博物馆展览改陈的思考[J].天津科技,[2]宋向光.博物馆展览标准及卓越展览的标志[J].自然科学[3]周进.新世纪后博物馆展览设计评述[J].创意与设计,2015[4]王林.交叉与融合:博物馆展览空间功能解析[J].建筑创作者简介:王超,男,(1984.03)安阳民俗博物馆,助理官员,硕士,研究方向陈列展览。

博物馆研究,2017,2(03):73-77.(02):23-28.

作,2010(10):172-175.

此意有余不非指意义的含义,其宣扬的是用某种清晰的理念为内涵,反映的某种动态变化的情感层面的模糊情调。传统陶艺中大多隐含着此类情调,其是东方美学完美的在艺术上的反映。进入21世纪后,国内现代陶艺持续进步到国内传统文化与东方文明的悠久深深里,来探索陶艺和当代理念融合的交叉点,国内陶艺的进步也得到全球艺术家的重视,国内走过了仿制的历程后,陶艺家深刻意识到怎样学习西方之技术、工艺、原料,令其轮换为具备中国东方典型特征的艺术作品。当代中国陶艺自传统中气氛陶瓷的本质,再应用个体的技术工艺和感情进行体现,创作出具备当代艺术经典特征的陶器,作品中隐藏着丰富的中国古文化,从而得到世界陶艺行业的关注。

三、现代陶艺在传统陶艺前提下的创新

现代陶艺重点在制作理念与审美意识上对传统陶艺进行了创新。传统陶瓷相当重视实用性,旧式陶瓷从形状与外观均全面反映出现实的需求,旧式传统陶器武装和圆的形态息息相关,体积大,没有边角,不易挪动,制作时基本没有形态上的改变。中国古时社会以农耕作主体,陶器外形大致重而平稳,宜摆放,在少数游牧区域,携带方便的陶器则占了主导。彩陶装饰在初期也反映出极大的应用性标准,原始社会没有桌椅,陶器多放置在地上,其装饰则大多聚集在陶器的中上部来实现观赏的便利。

在加工期间,因实用性的制约,规则的器皿形陶器占据主导,传统陶艺追求的是器物的协调、对称、规矩与郑重。另外,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是传统陶艺始终坚持的本质特性,传统陶艺尤其突出追求工艺美。譬如,龙山的蛋壳陶不但外形规范,简单美观,坚硬光滑,而且其内部竟薄如蛋壳,这样的制作工艺,就算是放到当代,也令人叹为观止。“雨过天晴云破处,此般颜色做将来”即是古人对陶瓷釉色及制作工艺的倾心赞美。清代时期,瓷母及转心瓶等复杂瓷器无不反映了前人在工艺上的极致完美追求。

现代陶艺制品重点体现的是制作者的感情与理念,现代陶艺突破了现实应用的制约,作品各样丰富多彩,审美规则同样由个体倾向的区别而愈加多样,诸多当代陶艺人持续在制作技术、陶器外形以及外部修饰上开展创新,制作出很多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艺术吕。现代陶艺因实现了理念与审美标准的创新,扩充了陶器原料的制作模式,并且,体现出当代陶艺人在社会状态、个性与感情层面的追求。

但事物的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新加工技术与新理念的参与,在相当范围内也导致了传统陶瓷技术的流失与文化的衰落。现在很多陶艺人对理念的体现与新加工技术的创新过于重视,作品唯求新奇,不具备追求完美制作过程的态度,也没有了传统陶艺者始终如一的匠心。就以3D打印来说,现在此技术忆被广泛使用,在陶艺制作以及陶器设计中均得到普遍应用,我们承认,这项技术为陶瓷创新与制作开创了新天地,但大量化的注水线加工产品,失去了陶器与众不同的韵味。我们在使用创新的技术时,也应同步思索传统技艺的延续与保护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瓷》,2012年第2期(第186期).2016年10月第39卷第5期.术出版社.2003.p4

[1]高雅.浅谈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陶艺的关系《.佛山陶[2]吴咏梅.浅析传统陶瓷与现代陶艺的关系《.山东陶瓷》,[3]左正尧.延伸与突破———中国现代陶艺现状.湖南美[4]秦锡麟.困惑中的思考—谈中国现代陶艺《.南京艺术学[5]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究生,湖南工艺学院职业学院,助教,陶瓷工艺与设计方向。

院学报》,2008年1月.

作者简介:张超(1987—),男,山东省淄博市,汉族,硕士研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