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2023-02-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深入研究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77例急诊重症监护中机械通气的患者,并均进行集束化治疗。要求全部患者保持头高位,加强口咽的护理,进行密闭式吸痰,定期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更换等集束化治疗方式。并深入观察患者体温,痰量及性状,胸部X线片,血象以及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等。最终与2008年6月—2010年6月进行机械通气的199例患者进行对照。并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集束化治疗之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6.9%,对照组为24.6%,明显下降(P<0.01)。且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为(10.34±5.02) d,对照组为(14.26±5.92) d,明显下降(P<0.05)。结论 经过集束化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为在患者机械通气两天之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在拔除人工气道的两天内发生肺实质性的感染[1]。在近几年国外经常采用集束化治疗方式治疗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深入研究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主要研究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77例急诊重症监护中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并采用集束化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77例急诊重症监护中机械通气的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60.2±20.3)岁,平均年龄为55.7岁[3]。其中原发病中,8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患者患者为脑血栓,脑出血,6例患者为脑外伤,2例患者为多发伤,2例患者为心肺复苏,1例患者脑肿瘤,2例患者为冠心病,心衰,1例患者为感染性休克,1例患者运动神经元病,1例患者为糖尿病高渗昏迷。对照组199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有49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6.1±16.3)岁。对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或者将的气管切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种类以及经过APACHE II评分以及GCS评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4]。

1.2 治疗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诊重症监护的机械通气患者,均要求患者保持头高位30°,进行口咽部护理,2次/d在声门下密闭式吸痰,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均严格洗手,对呼吸机管道要定期更换,对管道冷凝水要

及时倾倒,在患者使用镇静剂过程中应每天唤醒1次。在集束化治疗的过程中应尽量控制使用镇静剂[5]。并深入观察患者体温,痰量及性状,胸部X线片,血象以及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等。最终与2008年6月—2010年6月进行机械通气的199例患者进行对照[6]。

1.3 统计方法

通过Stata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集束化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比较

经过集束化治疗之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6.9%,对照组为24.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集束化治療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菌株分布

集束化治疗前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见的7种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27.9%。肺炎克雷伯菌,约占13.1%。大肠杆菌,约占10.9%,铜绿假单胞菌,约占9.8%。嗜麦芽菌,约占9.8%。真菌,约占7.3%。鲍曼不动杆菌,约占4.5%。在进行集束化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过程中,其中大肠杆菌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减少,并均约占6.5%,鲍曼不动杆菌,约占12.1%,真菌感染程度加大,约占1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

经集束化治疗组中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为(10.34±5.02) d,对照组为(14.26±5.9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5)。

在集束化治疗组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21例患者病症减轻或者自动出院的,9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患者具体的年龄,基础疾病,监护室设施,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性,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等影响因素,均影响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该病症也是机械通气患者较为常见一种并发症。在集束化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循证医学原理[7],将经过证实以及有效的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进行集合,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相关医学专家认为,洗手能够进一步控制众多的手段,但是医务人员对于手部的清洁不到位[8]。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紧急状况中,医护人员可使用床边快速消毒液喷手剂,在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使用一次手套,并应用酒精擦拭双手,当患者与携带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

体微生物,在与患者接触或者对气道分泌物处理的同时,医护人员需穿隔离衣及戴手套。患者始终保持平卧位可使得细菌移位和定植,在该组患者中均采取头高位30°的姿势。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运用输液泵匀速的输入,并在观察中无反流状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了预防。

现对于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还存在争议。循证医学中也不支持常规更滑呼吸机管道。对于该文研究的长期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每周需更换一次管道,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把集气瓶放置在环路的最底部,需要及时倾倒出呼吸机中管道中的冷凝水,每天需要将呼吸机管道与雾化器与湿化器相串联[9]。在该组患者中,患者保持头高位30°,进行口咽部护理,2次/d,在声门下密闭式吸痰,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均严格洗手,对呼吸机管道要定期更换,对管道冷凝水要及时倾倒,在患者使用镇静剂过程中应唤醒1次/d。在集束化治疗的过程中应尽量控制使用镇静剂。并深入观察患者体温,痰量及性状,胸部X线片,血象以及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等。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剂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通过镇静水平对剂量进行调整,停用镇静剂使得患者清醒。应至少进行1次/d,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的意识的具体状态,能够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10]。通过该次研究可说明,随着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增长,则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的也随之增大。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病因包括很多,经过该组研究显示,通过集束化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降低,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Kollef MH.Prevention of hospital-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Grit Care Med,2004(6):13-15.

[2]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4):33-36.

[3] Crunden E,Boyce C.Woodman H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ventilator care bundle[J].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05(5):33-35.

[4] 叶俊,修清玉.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41):51-53.

[5] Collard HR,Saint S,Matthay MA.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3(6):29-31.

[6] Lee ES,Kim SH,Kim JS.Effects of a d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 on oxygen saturation,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d nursing efflcacy[J]. 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4(7):66-67.

[7] Stoller JK,Orens DK,Fatica C.Weekly versus daily changes of inline suction catheters:Impact on rates of ventilator-asseeiated pneumonia and associated costs[J].Respiratory Care,2003(5):22-26 .

[8] Heyland DK,Cook DJ,Dedek PM.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current practice in Canadian intensive care units[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02(3):32-35.

[9] Maggiore SM,Lellouche F,Pigeot J.Prevention of eedotraeheal suctioning-induced alveolar dereemitment in acute lung injar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9):27-28.

[10] 蔡少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新策略[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6):49-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