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较熟练的掌握了工区作业的方法和作业的重点及难点、钢轨的伤损评定标准等,能够较好地处理线路和道岔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尖轨翘头等等。
2.通过制定工区的月、日计划,掌握了综合维修、线路保养的作业内容和项目,能够根据工区的线路情况以及工区的劳力配臵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各项作业,逐步提高工区辖内的线路质量。
3.轨检车作为线路动态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较全面的反映了线路的质量。轨检车的好坏,客观地评定了线路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职工的收入。如何搞好轨检车的检查?我从技术科要了辖内的线路资料及每次轨检车的图纸进行研究,综合平时的作业经验教训,总结出以下做法:⑴消灭空吊:首先要消灭辖内的翻浆冒泥,其次是对打碴地段进行倒换碴作业,对一些无法根治的地方,考虑更换枕木。针对这种问题,我还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在其下加垫枕木头,以增大承载面积,缓解线路的变化。⑵加强曲线的整治力度:因为曲线要平衡离心力,加上运动轨迹的改变,所以对车体的作用更加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合理、均匀设臵超高,定期拨道,确保曲线的几何尺寸良好。⑶消灭接头病害:消灭大轨缝及连续瞎缝,接头附近加垫弹性胶垫,对檫伤轨、轨端掉块进行堆焊和更换钢轨,减少轮对对接头的冲击。⑷道岔、隧道、桥涵与普通线路的基础刚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一样,除保证其本身的质量良好外,还要经常性的对以上地
段的两端进行顺道,保持良好的衔接。⑸另外线路的几何尺寸的轨距、水平、高低、方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同一地点的多种偏差会致使能量叠加,所以作业时尽可能的消灭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汗水就有成绩,经过工区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线路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由2001年工区刚成立时的倒数第一到2003年9月至11月连续三个月获全段第一,也打破了百工段建段以来百色至田林间工区没有进入前三名的记录,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4.为了搞好线路质量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我查阅了部分有关车体的结构及尺寸的书籍,研究和探索线路与其的关联,用以指导平时的作业。在18米范围内,将高低几波整修成一波,将其他偏差减少,或均匀递减是提高线路质量的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工区作业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二、换轨大修施工:
1.熟练地掌握了铺设区间无缝线路的方法和作业程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能够很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的换轨当中去,在施工中,做好各种技术控制,确保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
2.完善施工组织。2007年我车间的施工任务由原来的100多公里变成300多公里,变化之大,老的施工组织早就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我和车间同行们群策群力,为修改和完善施工组织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具体操作:
⑴ .使用一台换轨小车时:(图1)
拉伸1 待换 锁定区
A B 换轨方向 E D 换 C 已换
拉伸2 图1 制图人:刘若军
①.根据线路条件制定好单元轨节; ②.卸轨和K900焊机作业与原施工相同;
③.将待换单元轨节AE段分组,确定好锁定区CD段; ④.各班组根据线路情况备好所需机具;
⑤. 技术人员在慢行时将单元轨节BE用撞轨器撞出一定空头,其空头量AB值为轨条BC的放散量加上一个焊缝值(25mm);
⑥.慢行作业、封锁小车上架与原单元轨节作业相同; ⑦.当换轨小车运行过了D点,就叫班组将锁定区CD段锁定,进行拉伸1,放散BC段,然后锁定BC段,将AB点用铝热焊焊接;
⑧.等换轨小车行到D点,下地后锯轨,松开原来锁定区CD段,然后进行拉伸2,放散CE段, 与原线路设普通夹板连接合龙。
它的优点是:①将一段长的单元轨节BE分成BC、CE两节放散,放散量相对减少,放散量更加均匀;②BC段的放散、锁定作业与换轨小车走行DE段同时进行,封锁时间的利用率
增加;③因为BC段有充分的时间锁定,所以恢复线路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另外如果CE段的线路恢复有抢点的需要时,BC段的机具、人员就可以迅速补充到CE段作业,可以尽快恢复、开通线路,质量也较有保证。
⑵.使用两台换轨小车时:
①.根据线路条件及轨温是否合适不需放散制定好单元轨节;
② .卸轨和K900焊机作业原施工相同; ③.各班组根据线路情况备好所需机具;
④.技术人员在慢行时将前一段轨节用撞轨器撞出一定空头,其空头量一般是换轨起点与新轨轨端持平,确定后一段单元轨节的换轨起点,应考虑与前一单元有充分的搭接长度(不包括前一单元的锯轨量); ⑤.慢行作业与原来单元轨节作业相同;
⑥.在同一封锁天窗内连续铺换两个单元轨节,每一铺设单元由一组换轨小组单独使用一组换轨设备完成换轨工作,前后两单元同时进行铺换;
⑦.封锁后,前一段单元轨节起点联入新轨后通过轨缝调节器调节出所需的轨缝与已铺单元轨节焊接,后一段按原定位臵铺入新轨并在起端50米线路先行锁定,然后与前一段单元轨节同步进行铺设;
⑧.前一单元轨条终端下地后,换轨小车进入后一段单元已锁定的区域停下,而后一段的换轨小车撤出铺轨地段;
⑨.两个铺换单元相继进行应力放散,放散锁定线路后,前一单元的终端与后一单元的起端进行焊接作业,后一单元终端与原线路设普通夹板连接合龙。
它的优点是:①一个封锁点内更换两个单元的钢轨,它们之间处于两个不同的工作面,相互的干扰又较少,大大提高了封锁点的利用率。②可以根据线路条件合理确定两段轨节的长度,不但可以消除放散不均匀,还可以给予班组充分的时间恢复线路,确保线路恢复的质量。
段内考虑车间的实际情况,又购臵了一台换轨小车,现在车间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两台换轨小车的作业模式。
为了确保变更施工组织后施工的正常进行,我和同行还做了以下工作:
⑴.做好对职工、民工的教育及技术交底:
①.对利用“双拉伸”放散法铺设无缝线路的作业流程和各个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学习;
②.交代利用“双拉伸”放散法铺设无缝线路所增加的机具及数量;
③.管理干部在施工前要做好机具的核对工作,及时补充所需的,在施工过程中,监督督促职工民工按要求操作,确保换轨工作顺利进行;
⑵.对于低温条件下换轨施工旧轨道易突然折断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换轨小车轨架的高度,由原来的100~120毫米调整到85~100毫米,减少旧轨的挠度,从而减少旧轨的剪应力,大大减少了旧轨折断的概率;
⑶.加强职工、民工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增强安全、抢点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⑷.根据线路条件,合理定出单元轨节长度,在分组作业时也灵活机动地确定各组的作业长度,合理调配施工人员。
07、08年两年都是采用使用两台换轨小车时的作业模式。通过实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了其施工组织,职工、民工也很好地掌握其作业流程及相关要求,这两年的换轨量创历史新记录,都达到了年完成300多公里,且施工质量达到了优良。
3.职工、民工的培训。每年开工前、每个月,我和同事们都要组织职工、民工进行培训,内容是: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学习、确保施工作业质量的措施、施工安全卡控点等等,为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施工现场,对工班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提出解决的方案。另:07、08年毕业的大本生一直跟我学习换轨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卡控,通过他们的提问,我自身也获得了在学习,业务水平在不同程度也得到了提高。07年毕业的几个现在在车间技术岗位上已经做到了可以独挡一面,发挥作用了。
4.技术攻关。不论在工务段和工机段,我对施工中出现的难点,大胆构思,勇于去实践、探索,也找出了一些确实可行的办法或措施,也写成文字,有的也制成了QC,但没有将其上交,拿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这也是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5. 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就通过努力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技术工作,在技术安全上追求万无一失,专业管理上追求精益求精,认真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2008年个人实现了零失误,还在施工现场几次对其他技术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了有效补救。
当然自身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及业务培训过于简单化,特别是新进的民工,有时出现培训跟不上的现象,这些不足都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2009年6月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