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导读
————是启蒙养徳、防邪存诚教育的最佳教材
魏湾小学 王勤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三百六十句,每三字一为句,总共1080个字。每句押韵,内容浅显易懂。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叙,也就是全篇的总纲。将《论语》学而篇第六条总结成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个短句,不仅表明主旨,明确指出《弟子规》所讲所述是圣贤的教诲和训导,还对其中具体内容依次做出了概括。第二部分是正文。按照总叙叙述的内容分为七个小节,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生活、学习上应该恪守的道德表中和行为规范。纵观全篇,它具有以下几点教育思想。
一、感恩教育——重伦理亲情,尽孝悌之道。
《弟子规》开篇就讲“入则孝”。“入”是在家的意思。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将女儿养大,给了儿女无尽的关怀和爱,这是难以言表的恩情。教育子女尊敬父母,孝养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子女学会感恩。自古以来,孝悌二者不分家,孝为体,悌为用。“悌”表面意思指兄弟之间的相互有爱,广义来说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能够像在家中一样尊从长上,爱护幼小。悌是孝的扩展,能认识到生身父母的教养恩情,对其孝敬恭顺,自然也能够感恩尊长及兄弟的照顾和帮助,去尊敬和关爱他们。《弟子规》推行孝悌之道,让弟子学会感恩他人之恩,报他人之恩,不仅是在培养一种美德,也是培养一种责任和奉献精神。
二、品行教育——重人格完善,讲诚信谨行。
《弟子规》的谨的叙述非常具体。站、立、坐走都要规矩,衣冠要整洁,举止要轻缓,做事要稳妥细心。致力于培养弟子讲究卫生,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以及规矩大方,沉稳有度的行为举止。而“信”这一部分,也是从细节入手,规劝弟子要诚信为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说谎骗听人,不花言巧语,不过分看重物质财富而是注重个人修养。以此来培养弟子言出必行,诚实谦虚,质朴向善的良好品质。
三、仁爱教育——重人际交往,乐与人为善。
《弟子规》提倡的是一种仁爱教育,告诉我们要心存仁厚,坦率真诚,去爱身边每一个人。这种仁爱是孝悌之心的拓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对父母兄弟的亲情之爱,扩充为对他人的一种博爱。“爱人”,首先是爱父母、爱家人;然后爱尊长、爱族人、爱国人、爱世人。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情感,是《弟子规》进行仁爱教育的思想基础。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弟子规》所注重和强调的是三个“善”,一是存善心。凡是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要懂得尊重别人,多为他人着想。二是为善事。尽己所能去帮助和关心别人,不清高,不谄媚,除恶扬善,知礼节,有分寸。三是择善友。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和亲近,不看贫富贵贱,而看品质才华。比起外表出众或者有钱有势的人,具备德行和才智更值得我们欣赏和敬佩。还要注意远小人,亲仁者,在求进取的道路上有良师益友,才能事半功倍。
四、教育规律——重智育学文,然德育为先。
《弟子规》的编写有鲜明的先后次序,首先提出的是弟子应主修的六个内容即“孝”、“悌”、“谨”、“信”、 “泛爱众”以及“亲仁” ,这些属于德行的范畴。而“学文”放在
最后,还特别提出要在达到以上众德行的基本要求之后,利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明确告诉我们要先学做人,培养高尚的品德,再充实和丰富自己,学知识,学做事。《弟子规》这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明确了道德教育要在才智教育之先的规律,值得我们学习。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默契。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