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22-12-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农村小学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成效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是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一所乡镇小学。由于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制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2006年9月,我校心理辅导老师对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为主题的问卷抽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对我校各年级的300位学生发放了问卷,收回答卷。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问卷 (1)调查目的及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当前少年儿童对自身学习习惯的认识和评价掌握少年儿童学习习惯的基本现状,探讨少年儿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对象:校各年级300位学生。 (2)问卷的主要内容

在问卷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是非性的选择题型。全卷共40道题目,题目内容涉及学生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倾听习惯等。

(二)、主要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总体上看,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当前中高年级学生所具学习习惯的状况和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1、预习习惯。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预习,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这种意识或有意识而无行动,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2、复习习惯。学生所谓的不在临考前的晚上搞突击和能够定期复习,实际上是在老师的复习计划下被动地进行的,而非自觉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良好习惯。3、倾听习惯。有1/3左右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倾听他人的发言,年级越低,这样的学生越多,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势必会影响听课质量,最终影响学习成绩。4、阅读习惯。我们的学生不仅缺少阅读的习惯,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部分学生有的只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式的阅读。5、作业习惯。有将近1/5的学生有过拖拉作业的现象,将近6成学生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6、举手发言的习惯。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也时常害怕在课堂上背诵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占58。9%,接近于6成,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越趋明显。这和我们老师平时反映的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肯举手发言的情况是一致的。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大胆举手发言等,但是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学生还是占有较大比例。

我国是个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在深厚的教育传统积淀中,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荀子的“积渐说”,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历来在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我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下,养成如下习惯: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规范,坐姿端正;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 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

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拟订措施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拟订的措施有: 1.加强教师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理论积累。

首先在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组内树立让每一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识,创造一种积极学习,善于积累经验的氛围,并将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做到资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师能做到引导有方,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校制定相关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规范。

A、课堂内规范。任课教师在备好课、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上,一堂课内不少于3次提醒或教育学生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

B、课外辅导要有方。教师要养成勤表扬,多鼓励的习惯。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习惯是夸出来的。

3.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

老师们把自己在平常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记录并在组内交流。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活动,搞好课题研究;作到课题组织有序、运作规范、追求实效。

例如: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拘,教师自己的板书就应该工工整整。

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刚入学时,为了培养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办法。当学生初步适应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时,可采取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相结合。这些办法都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课后教师尽量抽点时间,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4、开展“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校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共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5、在实践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方法、提倡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0-11月 ①、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②、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③、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教学环境研究”子课题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④、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⑤、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 ①、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②、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③、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④、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⑤、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底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七、课题成果与形式

编撰若干与该课题相关的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

06年1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