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公害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2023-01-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无公害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无公害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隔离种植、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鲜食玉米的生产。

关键词 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是一种果菜兼用型的玉米新品种,为目前国际市场上一种新兴畅销食品,它不仅鲜嫩香甜,而且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等含量大大超过普通玉米,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另外,种植鲜食玉米经济效益显著,其产值高出普通玉米1倍左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品种选择

鲜食玉米要求甜糯适宜、香味纯正、质地柔嫩、口感细腻、营养丰富,同时外观品质好,要求果穗大小均匀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种皮较薄,并且要求生育期符合当地生产生态条件,以90~100d为宜,种子发芽率高,苗势要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鲜食玉米有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彩色玉米及普通玉米等,商品性状不一,造成鲜食玉米价格参差不齐,生产效益差别大。增加鲜食玉米的收益,选用畅销的优良品种是关键。糯玉米和甜玉米是鲜食玉米的首选品种,品种以中白色的糯性品质最好。

2选地整地

相对于普通玉米,鲜食玉米对土壤的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土壤土层较为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无重金属;并且要求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适宜的土壤容重为1.1~1.3g/cm3,pH值为6.5~7.0,土壤空气容量为30%左右。春玉米整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要及时灭茬并秋耕,一般耕深为16~25cm,耕后立即耙耢。以便于促进土壤熟化,积蓄雨雪,沉实土壤。农时紧来不及秋耕必须春耕时,结合施基肥早春耕,并做到翻、耙、压等作业环节的紧密结合。如播前遇雨,也可浅耕并及时耙耢,趁墒播种。夏玉米整地因北方因热量资源欠缺,为减少农耗抢时,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施肥耕耙

播种。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先按玉米行距开沟施肥,耙平播种,等玉米出苗后再在行间进行深松。贴茬播种为不灭茬、不整地,在前作物行间直接进行条播或穴播,等玉米出苗后在行间中耕灭茬。

3隔离种植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鲜食玉米的品质又多受隐性基因控制,串粉易影响粒色、甜度、糯性等品质性状,因此鲜食玉米需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空间隔离时,间距应在300m以上;时间隔离时,花期应间隔20d以上。

4施肥

为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整地时应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按“控氮、增磷、补钾、添微”的原则确定肥料种类和数量,氮磷钾比例以10∶4∶5较为适宜。一般施入30~50t/hm2优质农家肥、750kg/hm2三元复合肥,并施用适量的锌、硼等微肥。地膜覆盖种植要适当加大有机肥和长效化肥的施用量。

5适期播种

鲜食玉米种植春季播种宜早不宜迟,可选择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或温室育苗移栽技术,提早上市;夏播要根据玉米的生育期及资源环境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并保证10月中旬前能够上市。为了满足连续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需要,在播种时可以每隔5~7d分批分期播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5.1育苗种植

3月中旬播种,钵体育苗,先在沙基上催芽,待种子萌芽后再播,1钵1粒,播后覆土厚3cm。播种后钵体排放在棚内空隙处,保持棚内温度白天不超过30℃,晚上不低于6℃,移栽前放风炼苗。在4月中旬玉米长到6~7片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前整地盖上地膜并压紧,按照适宜的种植密度挖穴移栽。同时要对幼苗进行挑选,选择大小基本一致、长势健壮、根系发达的秧苗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浇水后封土,移苗后第2天再浇1次水,防止幼苗脱水。

5.2裸地栽培

春季播种的适播期为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出苗期最好在当地的晚霜期过后;夏播期以玉米灌浆期气温在16℃以上为准。辽宁地区适播期一般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

5.3种植密度

玉米株型根据叶片着生角度大小,分为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较耐密植。目前推广种植的糯玉米绝大部分是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为6.75~7.50万株/hm2,而甜玉米和超甜玉米大多数是平展型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株/hm2左右。

6田间管理

6.1化学除草

裸地种植,在播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 000~3 750mL/hm2和43%拉索乳油2 250~3 750mL/hm2,或50%乙草胺乳油2 250~3 750mL/hm2,或乙阿合剂(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合剂)2 250~3 000mL/hm2,或90%禾耐斯1 200~2 750mL/hm2,对水750kg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如苗前除草效果不佳,可在出苗后用玉农乐等除草剂进行杂草茎叶处理。

6.2查田补苗

玉米苗齐后需及时查苗,缺苗或少苗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借苗)、浸种催芽坐水补种或在三叶期带土移栽。

6.3定苗除蘖

间苗次数应根据田间出苗率、病虫危害程度而定。1次间苗在玉米4~5片叶时进行;2次间苗分别在玉米3~4片叶和4~6片叶进行。当地下害虫较多时,定苗可适当推迟,但不能超过玉米六叶期。每穴留1株,去弱苗,留壮苗、大苗。在拔节前后,及时除掉从基部长出的分蘖。

6.4中耕、追肥

裸地种植的玉米,在长到4~5片叶和7~8片叶时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并结合中期松土除草、灌溉或降雨状况,于拔节期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

150kg/hm2。

6.5灌溉与排涝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玉米的需水规律采用“浇关键水”的灌溉制度。抽雄前10d至抽雄后20d,是水分临界期,玉米需水需进行补充灌溉。同时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涝,保证雨后田间无积水。

7病虫害防治

鲜食玉米易受玉米螟、蚜虫、地下害虫、粘虫和各种苗期病害危害,前期危害会降低果穗产量,开花后进入果穗危害会影响果穗外观,而且会感染病害。生产上防治病虫害,应加强农业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应有针对性地适时用药,根据防治对象的特性和危害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使用禁止使用的农药和未核准登记的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合理交替使用和混用,提高防治效果。坚持农药的正确使用,严格按使用浓度施用,施药力求均匀,不漏施,不重施。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剂600倍液750~1 120kg/hm2,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玉米褐斑病用苯来特和氧化萎锈灵5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防治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mL/hm2,或农抗120水剂2 250~3 000 mL/hm2,对水750~900kg茎叶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500g,拌40~50kg玉米种子;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mL/hm2,对水适量水拌300kg细干土制成毒土,施入垄沟中。防治玉米螟在其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1.5~2.0万头(分2次释放);心叶期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用含40~80亿/g孢子的白僵菌粉制成颗粒施在玉米顶叶内侧防治玉米螟,或用辛硫磷、敌百虫等颗粒剂或毒土放入心叶。打苞露雄期用90%晶体敌百虫2 000倍液灌药杀死雄穗中的幼虫。

8适时采收

鲜食采收过早,甜粘不够,产量也低,过晚则表皮增厚,品质下降。一般春播玉米的采收期以授粉后20~25d为宜。直观的方法是剥开果穗苞叶,用手指掐

穗中间有少量浆液为最佳采收适期。玉米采收后要及时上市,从采收到上市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48h,否则要影响品质,特别是超甜玉米更重要。如果市场销售不畅,可以采用超低温速冻保鲜办法,延长鲜玉米的供应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