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明代铜铸须弥山之初探 李 杨 雍和寓是藏传佛教寺院,亦足北京香 火最旺的地方。人们米这里烧香许愿、膜 拜祈福。雍和寓殿前,常会看到这样的祈 青铜山体高1.5米,整体呈沙漏形。 Il1的下部旱现LII峦和海浪交织起伏的景 象——山峦中隐现海浪,海浪里凸起山 峦,共七层。层层LJI海之上是山峰问 的殿宇,分别坐落于东、西、南、北四 福情景:游人向一座铜铸须弥山(图一) 的I【1顶上努力地投掷硬币,往往是r‘投再 投,直到硬币落在最高处。人们相信硬币 扔得越高,愿望越能早Ej实现。而这座铜 个方向,共四层。殿宇之.}:、山颠尽头 延伸至天穹,其问分布着星宿。穹顶之 L是…座宫殿式建筑,屋顶为重檐歇IJ J 顶。重檐歇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较高 等级建筑样式,因此,这座须弥山是佛 教与中国建筑风格的融合。宫殿四周有 城墙环绕(图二)。 汉白玉石座高1.26米,分为石池、 铸须弥Ll1真正代表着什么,又有怎样的故 事更加值得探究。本文即是对雍和宫这座 明代铜铸须弥山的象征意义、前世今生等 方面进行论述。 一、须弥山的组成 主体、底座三层,共五块石料组成。第一 这座须弥…通高2.76米,由青铜 层石池由一块石料制成,呈八瓣莲花形, 内注满清水:中央有托槽,恰与青铜山体 体和汉白玉石座两部分组成。 图一雍和宫铜铸须弥山 图二须弥山青铜山体局部一 雍和宫明代铜铸须弥山之初探 契合。第二层石座主体由两块石料左右组 树,树出众香,香遍山林,多诸贤圣,大神妙天 之所居I匕”@ 合而成,呈八棱形:八棱形的八面分别与 莲花形石池的八瓣相对应,并浮雕三_卜二 这座须弥山穹顶 的宫殿建筑象征 尊威武勇猛的金刚力 {二,分上、下两层 排列。上层东(两尊)、南(四尊)、 着善见城,即三十三天宫,为三一卜三天 之主、佛教护法神帝释所居。须弥IJI 1Jf 腰的四面殿宇为四天王及其眷属所居; 每面殿宇呈阶梯式排列, 《长阿含经》 两(两尊)、北(四尊)四面交替排列 (图 着杵头朝上、左手抱杵的金刚力士和 杵头朝下、左手握杵的金刚力士三);东南(一尊)、西南中有“其山四面有四堙出,高七百由 (一尊)、 旬,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四j垂斜低, 两北(一尊)、东北(一尊)四面交替 (杵背至左 (图四)和杵头朝 (图五)。下 曲临海上。……其下阶道有鬼神住,名 同伽楼罗足:其中阶道有鬼神住,名日 持鬟:其E阶道有鬼神住,名日喜乐。 其四垤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干所居 宫殿”@(图六)。须弥山山下的层层山 海象征着七香海、七金IJI。第七金【j1外 排列着杵头朝上、左手持杵臂后侧)的金刚力士上、右手抱杵的金刚力l上层的东、南、西、北四面交替排列着双 臂向上呈托举状的金刚力士和双臂放下 肩扛状的金刚力:{_=;东南、西南、西 北、东北四面交替排列着左臂单臂向上 是咸海,咸海中分布着四大洲、八中洲 和无数小洲,成海外有铁围…围绕。 呈托举状的金刚力十和右臂单臂向匕呈 托举状的金刚力J 。第三层石座底座也 由两块石料左右组合而成。 至此,一个须弥LlI形成’一个小世 界,即一日月、一须弥山、四洲、六欲 天 、初禅天④。一千个小世界,上覆 二、须弥山 的象征意义 须弥山是 梵文Su nleru的 音详,亦译“修 迷卢”“须弥 楼”“苏迷卢” 等,意译“妙 图三须弥山汉白玉石座局部一 高”“妙光”“安 明”“善高”“善 积”等。印度神话 中的山名,亦为佛 教所采用④。佛经 中也有“须弥山王 } f<叶 四千 由句㈤,出海水上 高八万p¨q千由旬, 下根连地,多固 地分。其山直上, 无有阿曲,生种种 图四须弥山汉白玉石座局部二 图五须弥山汉白玉石座局部三 文物研究 克图所居也。寺之左日法渊寺,其右日智 珠寺……东即为法渊寺,最后名日大雄宝 殿,殿前有古铜昆仑山,带汉白玉雕刻极 细之石座井。 这里的“昆仑山”即指须弥山(图 七)。张帆先生的《嵩祝寺测绘及始建 年代研究》有明确的论述:“法渊寺建 于雍正十二年,……经查阅雍正十三年 奏销档得知,当时修葺、增建的是嵩祝 寺、番经厂,可见番经厂乃确切无疑地 是法渊寺前身。”㈣即法渊寺建立于明代 图六须弥山青铜山体局部四 番经厂的旧址之上。番经,一隶属于司礼 二禅天,形成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tt:t:界,上覆三禅天,形成一中千世界。 一监,保管藏传佛教经板及印制藏传佛经 之地:明刘若愚著《酌中志》卷十六详 细介绍了明代内府各衙门的职能及人员 编制等,其中司礼监部分有这样的记载: “经厂掌司四员或六员,在经厂居住, 千个中千世界,上覆四禅天,形成一 大干世界。因此,大干世界又称三千 大干世界。须弥dj体现着佛教的宇宙 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形成无数三千大 干世界,无穷无限。这也是佛教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只管一应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佛藏、 道藏、番藏,皆佐理之。” ’明代中后 期,番经厂从印制藏传佛经之地逐渐演 变成举行藏传佛教法事的场所,陈楠先 三、须弥山的前世今生 这座须弥山是明代珍品,山体穹 顶处一侧刻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施 生的《法渊寺与明代番经厂杂考》一文 对此作了详细地论述。综上所述,笔者 供”。据《明史》记载,冯保嘉靖中为 (1567年)提 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万历时任司礼监 掌印太监。明代太监冯保施供的铜铸须 弥山怎么会置于清代藏传佛教寺院雍和 宫内? 这座明代铜铸须弥山足由嵩祝寺移 至雍和宫,确切地说,是由嵩祝寺东侧 的法渊寺移来。嵩祝寺位于东城区沙滩 :IL街北侧,三眼井胡同东侧,并排三座 寺庙,两为智珠寺、中为嵩祝寺、东为 法渊寺,法渊寺现已无存。 须弥山为什么在法渊寺内?民国时 期的《雍和宫导观所刊物》对嵩祝、法 渊寺及寺内须弥山有详细记录: 嵩祝寺在北平市内六区松公府后身, 即地安门内东南三眼井之东,章嘉・呼图 42 图七须弥山的历史照片 雍和宫明代铜铸须弥山之初探 推测这座铜铸须弥山为明番经厂旧址遗 留之物,清建立法渊寺时得以留存。 须弥山又是何时由法渊寺移至雍和 宫的?金梁先生编篡的《雍和宫志略》 全面详实地介绍了雍和宫,但未提及须 弥山;他生于1878年,写作此书时已年 届八旬。雍和宫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 ①任继愈主编: 《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 社,1981年,第786页。 ②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以帝王一日 行军之路程为一“由旬”。任继愈主编: 《宗教词 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281页。 时雍和殿前已有须弥山。因此,笔者认 为须弥山在金梁先生写书时尚未移入雍 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点校: 《长阿含经》卷第 十八,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318页。 和宫,迁移时间应在1958年以后、1981 年之前。据雍和宫的一位老僧人回忆: 1 958年社会主义规划,北京计划只留 雍和宫、嵩祝寺、资福院三座藏传佛教 寺院,须弥山就于这一时期大概是六十 年代移入雍和宫。此外,笔者曾走访过 嵩祝寺附近居民,据一位对嵩祝寺有研 究并久居于此的居民讲述:七十年代发 展无线电事业,无线电九厂和十一厂合 并从崇文门外搬来把此前占用嵩祝寺的 北京市盲人橡胶厂换走,成立“北京东 风电视机厂”。嵩祝寺前殿、东西钟鼓 楼,以及法渊寺全部拆了,利用宽大的 前院盖了十层楼高的生产车间。法渊寺 盖成了电视机的组装车间。也就是在这 一时期大概七十年代,法渊寺拆除前将 寺内文物须弥山迁移至雍和宫。以上两 种说法,尚无明确结论。 四、结语 这座铜铸须弥山经明、清、民国至 今,从嵩祝、法渊寺到雍和宫,历经沧 桑,如今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它是佛教 宇宙观的具象物化,亦是珍贵文物。因 此,笔者希望游人可以爱护文物,用心 聆听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岂不更好! 为了保护文物,目前雍和宫殿前的铜铸 须弥山的青铜山体为复制品,原件保存 于库房。 ④三十三天:音译“忉利天”。佛教用语。六 欲天之一。谓在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 八天,共三十三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 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山顶有 宫名“善见”,是天帝释所居。任继愈主编《宗教词 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76页。 ⑤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点校: 《长阿含经》,宗 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3l8—3l9页。 ⑥六欲天:佛教用语。指三界中欲界之六重天。 四天王天:东为持国天,南为增长天,西为广目天, 北为多闻天;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 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任继愈主编:《宗教 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222页。 ⑦色界诸天:佛教用语。谓三界中色界诸天。 为离食、淫欲的有情居处。“色”为质碍之义,说 此天居者有宫殿、有形体,统称四禅天。据《俱舍 论》卷八,分四禅十七天。初禅三天是:梵众天、 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是:少光天、无量光 天、极光净天。三禅三天是:少净天、无量净天、 遍净天。四禅八天是: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 外,还有分为十六天、十八天的说法。见任继愈主 编: 《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 428页。 ⑧张帆: 《嵩祝寺测绘及始建年代研究》, 《古 建园林技术》2008年第4期。 ⑨(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北京古籍 出版社,1994年,第94页。 (作者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员)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