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的论文

2023-06-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获得更多资源搜作者 :hzhajian(天下为公) 近一个世纪以来,就总的情况而言,文史类教师用尽多种多样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但必要的记忆是文史类学科必不可少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部分学生对这些学科有厌学的情绪。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母林斯基如是说。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科为畏途。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上情绪体验色彩,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仔细分析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心理,一是教师的教法僵化,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

1

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在“活”“新”上下功夫。

1、教法灵活多样

教师应本着让学生全面动起来的原则,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法,使之兴趣盎然,非读不可。有的故事性较强,不妨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激发学生认真读原文的兴趣,如“三顾鼎立形成”一课等。有的可撷取其中的一些成语,教师可指出一些成语就来源于这段历史,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三顾茅庐等。

2、适时导引新知

文科其实很难学,但有些人认为只要背会即可。它毕竟是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的许多内容需要理解需要老师细心讲解,学生便倍感新鲜、亲切,自然有了动起来的热情。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力火花的开端。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得好:“学则须疑,学贵善疑。”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学生对文史知识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样老师一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动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2

只有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做一个有头脑、善思考的人,才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当然教师在激发学生质疑时应把握好。 1、教师要引疑

学生是主体,学生参与意识强,真正动起来,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无疑处生疑。有一位教师在教隋朝 时,突然发问假如你是隋场帝会开凿大运河吗?一时激起千层浪。于是全班同学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讨论。引疑取得了难料的效果。

2、教师要鼓励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从精神上加以肯定,如我在教有关科举制度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的科举制度结束时提出疑问,他认为现在仍然是科举形式,尽管国家在分配制度、录取制度等方面做了多次改革,但进考场、分数线等这些形式,仍与科举制度有极为相似的摸样。对于这位学生的见解,我先是予以肯定、鼓励,然后结合当时社会对人才的看法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质疑积极性得到了肯定与保护,便会勇于表现自己,以更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指导方法,让学生快意动起来

3

教师在授课时,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利益。积累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史资料的阅读水平。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历史人物知识库”。首先,整理归纳。对每个人物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归纳。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还可以提供活动舞台,使学生全面参与。由于篇幅,这里不再阐述。

总之,文科教学,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努力使文科教学走出低效的窘境,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