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20200408111317)

2023-08-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1)多年来,遇到雨雪等不良天气或节假日,出租车供应远小于市民出行需求时,“司机的惯例。

(2)农村“文化墙”不仅让院墙变得美了,而且让百姓在观赏的同时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可谓“文化墙上好风景,________促文明”。

(3)新一届领导层的产生,是人民的选择,表达了人民的心声;________,大展宏图,则是人民的热切期待。A.浑水摸鱼B.趁火打劫C.浑水摸鱼D.趁火打劫答案解析

D

(1)趁火打劫: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不孚众望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不负众望

________”仿佛就成了少数不良出租车

益。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根据语境,应是趁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

应用“趁火打劫”。(2)耳濡目染: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

(3)

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会在这

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中国正在经历从“吃饱”向“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长沙市扶贫办的同志说,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事关

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将说“不”。答案解析

B

A项搭配不当,“学习”与“素养”不能搭配。C项“贫困

对工作环境和社会

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

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掉“是”。D项成分残缺,“那些环境……”前面应加上“对”。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组是(

)

衔接最恰当的一

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我想象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

霜风如削,江上闪烁

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

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

影里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答案解析

C

本题是对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只要对原

就能很容易选出答

诗较为熟悉,注意语句之间的过渡与照应,

案。首先据最后“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可判断出第四个空应填第③句;再由“梵宇”在“丛树之间”,而“红树”又在“沿江”的岸上,可判断出第④句应在第①句之前;最后对照原诗,枫桥应是画面的主体,在最前面。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经·氓》)

(3)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涟涟

(1)五月人倍忙

小麦覆陇黄觉今是而昨非

)

(2)乘彼垝垣

泣涕

__________。(《诗所以第②句应放

(3)知来者之可追

三、小说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 000米以上,车厢内

他们多是四

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

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

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

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

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这么大年纪。”我问。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

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

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

现在一捆

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儿。登……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他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

“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

2001年。”

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她欣喜地

(有删

甚至用手机在网”她把魔方还给

她连续转

分)( )

A.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

B.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

C.一样的魔方,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对“我”来说它只是旅途中排遣无聊的工具;

对老太太的儿子而言,却代表着

[来源:学.科.网Z.X.X.K]

导致儿

并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

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

D.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

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E.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的情感。答案解析

CE

A项“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

的忧虑”无中生有,偏离了小说的主题。B项“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拔高了环境描写的作用。D项“因……导致……”强加因果,不合文意。6.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

一个”,请

(6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分) 答:

答案不同心理:①第一处表现了老太太初与人搭讪谈及

②第二处表现了老太太因思

儿子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

念儿子,内心极度痛苦,但又不愿以之示人,想要用夸耀儿子的语言来掩饰的微妙心理。

作用:①重复出现,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和以儿子为骄傲,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方水平之高,照应了小说标题。解析

先找到“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这句话,再结合上下文

②前后呼应,突出了儿子玩魔

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作用要从内容情感和结构层次两个方面来说。

7.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分) 答:答案

①心直口快。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经唐古拉

(6

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②命运悲苦,内心痛苦。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③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无表情,很少笑,称四十岁上下的人为“少年”,且不满邻座男人对她的质问,并以自己的“逻辑”回应,不管他人是否尴尬。④坚强。平静地向“我”讲述丈夫和儿子离世时的惨状;尽管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人前仍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⑤深爱儿子。与“我”谈到她儿子拼魔方时充满自豪;七十岁高龄,还要去看“儿子”,去看珠穆朗玛峰。解析

(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

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除了注意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

并注

的烘托。作答时,先用简明的词语概括其主要性格特征,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然后从文章当中找依据。

8.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8分) 答:答案

(示例一)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串全文。①魔方引出

了“我”与“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故事情节随之自然展开,最后,“我”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很久拼好魔方,给她惊喜。②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魔方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相始终。可以说,魔方是连接“我”“老太太”和“儿子”三者的纽带,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节发展更为自然也更为紧凑。(示例二)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

一明一暗,构思巧妙。①明

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开,“我”在火车上偶遇老太太,从起初觉得她很古怪,不关心她,到听完她的讲述后想方设法为她拼好魔方,表现了“我”对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关怀的情感变化过程。②暗线围绕“儿子”展开,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讲述,为“我”和读者呈现出另一个故事:“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

并为此与媳妇离了婚;登过很

后来不顾母亲的反对去登

多山,每到一处都给母亲寄明信片;

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在峰顶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去世。塑造了一个坚定执着、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的登山爱好者形象。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铺直叙。

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

(示例三)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①老太太

随着交

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

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内心却充满着爱。②“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

满怀同情。这种欲扬先抑的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

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解析

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的特点首先要掌握常见的术

语,如设置线索、双线结构、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等;然后结合文本细致分析。由的形式。

答题形式可用观点加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