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O点为极点,P点纬度为70°,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2)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 时,此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 。
(3)P点所示等白昼时线向O点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 。
(4)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侧视图(c点6月22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求:画出地轴、晨昏线、太阳直射光线、直射点所在纬线、极昼极夜纬度,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1)(20°N,135°W) 70°S及其以南 (2)17 西九区向东至东十二区 (3)南 变长 (4)画图如下。
解析第(1)题,根据经度可以判断该图以北极点为中心,地球逆时针自转,由此可推断OB为180°经线,OA(45°E)为0时经线。P点(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故直射点为(20°N,135°W)。第(2)题,P点影子朝正北时,45°E为12:00;据此找出0:00经线所在时区。第(3)题,P点所示等白昼时线向O点缩小,北极附近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由20°N向南移动,上海昼渐长,夜渐短。第(4)题,注意直射点、极昼极夜的范围及太阳光线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 (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其他省区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东部小、西部大;负相关。
(2)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规律。我国的人口密度东部大、西部小,因此两个指标之间呈负相关。第(2)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应考虑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第(3)题,新疆地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则是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四川等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到新疆地区可以寻找较多的就业机会。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自然条件的优劣。
(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
答案(1)①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②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旱涝灾害频发;④水污染严重等。
(3)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
解析第(1)题,“清”和“浊”指的是河流的含沙量状况,因此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应从泥沙的来源、河流流量以及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水资源、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质等角度概括渭河流域的水问题。第(3)题,从可调水量、水质、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来分析。第(4)题,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内容的统一。若选择观点1,可从径流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角度分析不利于航运的原因;如选择观点2,需从径流量、含沙量、落差等角度分析不适于梯级开发的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特阿拉伯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主要雨季是11月至次年4月。沙特阿拉伯在90年前已经开始海水淡化,现产能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图甲为沙特阿拉伯略图,图乙为该国海水淡化流程示意图。
图甲
图乙
材料三 沙特阿拉伯主粮为小麦,20世纪80年代前是小麦进口大国。80年代后产量逐渐增加,1992年产量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但是,沙特阿拉伯政府决定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止小麦种植。
(1)从气候角度简析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分析沙特阿拉伯从小麦进口大国转变为小麦出口大国的主要原因。 (3)指出沙特阿拉伯政府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的原因。 (4)简述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答案(1)全年干旱少雨,降水少,地表水少,地下水丰富,11月至次年4月,降水多,地表水和可更新地下水多。
(2)地下水资源大力开发,耕地增加(土壤改善),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大量增加。 (3)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资源枯竭)、土壤盐渍化、地表下陷、海水入侵。
(4)浓盐水和废水排放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高压泵吸水使海洋生物死亡(含被卡死的生物和被吸入致死的小型生物),杀菌灭藻杀死海洋微生物。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降水少,降水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可知其地表水少,地下水较丰富,降水多的季节地表水和可更新地下水多。第(2)题,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小麦种植面积少是其进口的主要原因;小麦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资源的大力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小麦产量增加。第(3)题,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大力开发地下水种植小麦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土壤盐渍化、海水入侵等。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海水淡化第一步是高压泵吸水,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第二步杀菌灭藻会杀死海洋微生物;之后排出的浓盐水和废水排放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布列塔尼半岛位于法国西部,面积约24 000平方千米,半岛上海拔最高点380米,北部为圣马洛湾,南部为比斯开湾,大城市很少。半岛丘陵广布,海岸线曲折,海湾、岬角众多,悬崖峭壁广布;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温差很小;森林覆盖率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至今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布列塔尼半岛地理位置偏僻,各种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各类大型工业基地,同时又远离法国发达的工业区,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此,成为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下图为布列塔尼半岛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布列塔尼半岛的地形特点。
(2)分析布列塔尼半岛年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 (3)说明布列塔尼半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简述布列塔尼半岛成为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的原因。
答案(1)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部高,四周低;北部坡度大,南部、西部和东部坡度小;海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悬崖峭壁。
(2)纬度较高,夏季太阳辐射较弱;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显著;三面环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显著。
(3)地形以丘陵为主,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森林等的生长;半岛各种矿产资源短缺,缺少大型工业基地,对森林破坏小;政府和居民重视对森林的保护。
(4)海拔低,相对高度小,利于老年人爬山散步;半岛工业少且远离法国发达的工业区,空气清洁,利于疗养;三面环海,降水丰沛,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征。第(2)题,从纬
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等角度分析气温年温差较小的原因。第(3)题,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角度说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原因。第(4)题,从地形、空气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该半岛成为法国老年人爬山健体的最佳之地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