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为( ) A.降水量多,季节变化大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河湖众多,水系稠密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C.森林的破坏
B.土地荒漠化 D.淡水湖泊萎缩
【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最多的月只有20 mm,蒸发最多的月超过300 mm,可见该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蒸发量很大;根据气温曲线可判断出该地冬冷夏热,年温差大,由此可判断出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差。第2题,该图所示的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准确判断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1)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典型区域的环境问题或是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区牢固记忆。如一提到水土流失马上要联想到我国的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地区,一提到森林破坏马上要联想到亚马孙热带雨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林。
(2)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确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正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形成必然与气候干旱相联系,只有在降水稀少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该问题,如果人类活动不当,则会出现荒漠化的问题;此类地区如果灌溉不当,则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地次生盐渍化。
(2016·晋中模拟)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3、4题。
3.a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径流 C.阻止冰川和固沙
B.减小风速和沙尘 D.拦截径流和泥沙
4.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C.湿润地区
B.沿海地区 D.半湿润地区
【解析】3选D,4选A。第3题,a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阻挡,径流不会增加;图示内容没有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内容信息。第4题,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是在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沿海地区是湿润地区,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
(2015·衡水模拟)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读水土保持区划图,完成5~7题。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5.c、h、g水土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区域植被特征 B.区域地形特征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D.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6.我国不同水土保持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对应合理的为( ) A.a——过度放牧 B.b——迁移农业 C.e——过度引水 D.f——滥伐森林
7.d区域某地沟壑纵横,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所示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坡耕地退耕还林、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草、林间放牧 B.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 C.坡耕地退耕还草、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农田防护 D.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解析】5选B,6选D,7选A。第5题,c为北方山地丘陵区,h为青藏高原区,g为云贵高原区,根据名称可知三者的划分依据为地形。第6题,a为东北山地丘陵区,天然林面积广,其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滥伐森林;b为西北方风沙区,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水土流失的原因为过度放牧;e为南方山地丘陵区,f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两者水土流失的原因都与森林砍伐有关。第7题,坡耕地坡度较大,为保持水土应退耕还林、还草,因而坡耕地的种植业应改为林果业和牧业;树木(林果业)又对农田(种植业)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在林间可以放牧。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
(2016·江西联考)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8、9题。
轻度 时 段 荒漠化 1977~1986 1986~1993 1993~2002 2002~2012 1977~2012 8.由表中信息可知( ) 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欢迎下载! 中度 荒漠化 22.41 -5.25 1.03 -0.70 2.54 重度 荒漠化 4.51 5.18 -4.43 -2.93 -0.62 极重度 荒漠化 -1.26 0.31 -0.46 -1.78 -0.87 -1.27 -9.86 0.45 -0.50 -2.27 最新审定版试题 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 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 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9.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耕地大量扩张 C.放牧规模扩大
B.农牧民薪柴短缺 D.不合理灌溉
【解析】8选C,9选A。第8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第9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
2015年7月28日,第五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开幕,主题为“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库布齐沙漠( )
A.不受夏季风影响,风力作用弱 B.沙粒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C.内部绿洲的水源主要为地下水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11.图中生产模式的特点为( )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解析】10选C,11选B。第10题,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库布齐沙漠的沙粒主要来源于古黄河冲积物和西北地区;库布齐沙漠内河流很少且降水少,绿洲的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库布齐沙漠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第11题,该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等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增加了牧民收入。该模式不属于技术导向型,其附加值较高,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加固训练】
下图表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B.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增多 C.城镇规模扩大,生活用水增加 D.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解析】选B。由图可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增加幅度加大,林地、草地略有减少,居住地、工业用地也明显增加,且幅度增大。耕地面积增大,灌溉用水增加,水体面积减小;植被减少也对水体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其变化幅度远小于耕地的变化幅度,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6·肇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1)从气候角度说明图示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的原因。 (2)说明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产生次生盐渍化的发生过程。 (3)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分析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对L湖渔业资源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第(2)题,过度灌溉会使地下水水位上升,而该地蒸发旺盛,则水中的盐分会在土壤表层积聚,而导致土壤盐碱化。第(3)题,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使L湖缩小,出露地表的湖床部分和盐碱化土地成为“白风暴”的盐尘来源。第(4)题,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增大,导致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答案:(1)气候干旱,(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冬春季多大风。
(2)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渍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
(4)(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鱼类生存环境破坏,鱼类种类和数量减少,产量减少,渔业资源减少。 【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都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有关。第(2)题,甲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强;丙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风力作用强。第(3)题,乙地红色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土壤被侵蚀,土壤肥力下降;泥沙在下游河流淤积,洪涝灾害增加。第(4)题,可从控制人口、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 2015年10月17日新华社北京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2015-2030年)的批复》,原则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该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图甲为黄土高原某流域等高线图,图乙为图示A区域的景观图。
(1)图甲地区的地貌有何特点?
(2)简要分析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 (3)说出图乙中工程在图甲A处中的作用。
(4)针对图甲的地貌特征,分析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采取的方针和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地貌特征要根据等高线特征分析,同时注意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第(2)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产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生产活动不当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图乙工程位于沟谷中,每个工程之间有农作物种植可以判断出工程为淤地坝工程,作用要从拦水、淤泥进行分析。第(4)题,先要判断出图示区域地貌类型有黄土塬、黄土坡、黄土沟,再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回答。
答案:(1)沟谷发育(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等。
(3)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固沟中,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在各支沟分段造防护林。坡地上,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塬面上,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欢迎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