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孟子人性观与荀子人性观的比较与分析

2023-05-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文化论坛2014年第8期 孟子人性观与荀子人性观的比较与分析 汤晓晖,邱[摘靖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山东淄博255049) 要】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这其中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与苟子的性恶论。通过对 孟子与荀子人性观的对比,明晰孟子和荀子人性观众的同异点,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看待人性,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并促进和谐社 会的建立。 【关键词】盂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人性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8—355—1 自从先秦时代的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思想家们逐渐把 恶论中的“性”则主要是指人先天遗传的自然属性,“生之所以然 人性问题当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主要的人性观点有性善论、 性恶论、性无善无不善论、性有善有恶论,但是,人性观中最有影 响的还是孟子和苟子的人性论,孟子认为“人性善”,而苟子认为 “人性恶”。 一、孟子和荀子人性观的相同点 虽然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而苟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但是他 们追求的目标和追求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是一样的。 (一)都在追求“善”的目标 孟子讲性善,苟子讲性恶,两者虽然立场不同,但从他们回 答的问题看,两人所做的努力是相同的,他们追寻的人性目标都 是“善”。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善”,孟子最终最求的目标也是“善”。苟子的观点是性恶论,认 为人性是“恶”的。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造人的恶性.达到“善” 的目的, 苟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以看出有一种 追求善的倾向,他指出,“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是天下 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苟子・性恶》),即可以通过对人进行教 化、学习礼仪,并通过法律加以禁止,从而可以引导人向善。这表 现出了孟子和苟子的人性论在目标上都是追求“善”。 (二)都认为教育是修养人性的方法 孟子和苟子在追求目标时所采用的方法一致.都认为修养 人性的方法同样是教育。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在现实生活中人之 所以会产生许多恶的行为是由于后天没有把善性保持下来,善 根虽然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但它有赖于人们的持存与培养,孟子 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希望能用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来引导世人 向善,加强自身修养,还十分重视教师对人性追求善的作用。苟 子认为人性恶,所以他注重“化性起伪”,即通过教育使人为善, 这里的“伪”是人为、加工的意思,在这里主要就是指教育,也就 是说。通过教育可以使人变“善”。 二、孟子和荀子人性观的不同点 孟子的人性观主张“性善”,苟子的人性观主张“性恶”,他们 的立论是不同的。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是相异的。 (一)孟子和苟子人性观的立论不同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性善论中“性”主要指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人具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 之心”,“四心”经过发展壮大又会成为“四性”,即“仁、义、礼、 智”,四性可以说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社会属性,“四性”经过环境 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便会成为“善性”。而苟子是性恶论的代表,性 者谓之性”,苟子所讲的人性,即生来就有的特性,是天赋予人的 本能,人的本性让人生而好利,所以就产生争夺斗争,失去了礼 义辞让等修为,产生奸诈阴险,不再忠信于人,苟子便是因人的 本能而得出“性恶”的结论。孟子和苟子的人性观在立论上是截 然相反的.产生了“性善”、“性恶”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二)采用的教育方式不同 孟子和苟子虽然都强调教育,但他们主张的教育方式不同。 对后天如何对人进行教育,孟子和苟子有不同的看法。孟子认为 教育人民要以礼仪教之,孟子说“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意 思是山上本来有很多花草树木,但如果人每天去砍伐树木,那山 上早晚变得不美,人性也是如此,人要存养本心,保养良心,才能 把善性保留下来,人如果久久不做善事,就会显得恶了。而苟子 的思想与法家有些相似,认为对人的教育要行法治,重刑罚,要 “师法智者,修礼义之道,合乎礼”,从而使社会得到治理。 三、小结 孟子性善论在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 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强调道德修养的平等性、主动性和社会性, 但是当今社会今天所追求的“善”的精神层次要远高于孟子的 “善”。而苟子的性恶论强调了竞争和法制的观念,对当今社会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一味强调“性恶”会使人们之间 的信任出现问题,而且过度的刑罚也会造成百姓的痛苦。 今天我们关注孟子性善学说和苟子的性恶学说。研究其意 义,并不是停留在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层面上,因为无论性善论还 是性恶论都是抽象的人性论,都是见仁见智的一家之言,仅仅探 究性善和性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 当代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考虑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 的性恶论。从两方面综合探讨他们带给我们的思想启示。我们要 承认人性中有善的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又要认识到人性 中恶的一方面。不能忽视法制建设。要综合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两方面的措施.重视教育.力图为民众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环 境,让和谐的社会环境又促进每一个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曹芝维.论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性善、性恶、性三品叨.城 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O). [2降军涛.孟子的性善论及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11). 作者简介:汤晓晖(1989一),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山东理工 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邱靖(1990一),女,汉族,山东莱州人,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 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3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