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府广场调查报告

2020-06-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天府广场认识实习报告

1区位

1.1.地理位置

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正中心。天府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南面是成都百货大楼,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它南端的出口是染房街小百货批发贸易区,贸易区向西延伸至人民南路。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已经开工建设的两条地铁线也将在天府广场交汇,天府广场将成为新的焦点。

1.2.周边道路关系

天府广场北靠人民东路,西接西御街,南连人民南路,东邻青年路。天府广场穿梭着南北东西行驶的公交车,53路、61路、64路、4路、45路、13路,无论是去人民公园、文殊园、武侯祠、青羊宫、望江公园 游览,还是去春熙路、城隍庙、荷花池、五块石购物,交通都十分方便。作为成都的商业中心-春熙路与天府广场相互影响。春熙路南临东大街,西靠南新街、中新街和北新街,北为总府路,东面是江南路、东锦江街的范围及临街区域。可乘坐3路、4路、20路、21路等

2.历史沿革

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两年后,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罗城”外再次加建“羊马城”。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改造后的新天府广场已于2007年2月10日正式亮相并对市民开放。

3.项目类型

天府广场面积为88368平方米,这儿绿草茵茵,鲜花艳丽。而硬质铺地作为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色彩,图案简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是成都市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天府广场不仅有足够大的空间为市民提供大型集会。在这儿,也是老人和小孩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这儿,有充足的绿化提供清新的空气,而铺装场地以其简单而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可以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要如露天表演,儿童游戏场所。

4.交通流线

停车场建在天府广场地下2层,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通,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社会停车场,以解决这一地区周边商场和办公楼的停车问题。天府广场的车流,人流很好的分开,达到车流人流不交叉,为了保证市民的安全,在安全隐患处设有标示牌(清楚明确,保证安全)。停车场设在地下,有足够的停车位(约380个)。而人主要在地上层空间活动,或通过楼梯到达地下活动场,不会和车流交叉,而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广场人的活动区域。

5.整体规划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使天府广场成为特色明显,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1.广场的结构为开敞式的,分为动静两大区,商城广场相对为动态,负一层相对静态。以动态区为中心连接各个入口。沿广场周围形成了一条生态景观绿化带。2.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广场周围道路的整合,广场分别设四个主入口和一些次入口与这些道路相接。广场内部主要以环形为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其次考虑地理位置形态,布置道路,景观。3.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天府广场环境等重要因素,结合广场规划性质,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的建筑融入广场环境。利用地下广场形成的高差和层次营造了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6.功能组成

在天府广场设有多处服务用房,有清洁用房,服务用房,管理用房;停车场之上的地下1层,计划建设成商业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厕所建在地下1层;在天府广场上建有照明设施不仅可以照明,其造型体现了建筑的美;音响隐藏在石头中,既符合功能需要,又是一个小小的点缀;在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座椅成为广场的休息区。天府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广场包含的社会生活多种多样,广场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和场所。人在广场中的活动除去集会、观演等大众参予活动之外,还有休息、交谈等活动(相对私密)。天府广场使用的多样性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人参与其中的随意性。人对开放空间的参与是随机的和随意的,天府广场提供了更多使人参与其中的物质线索,历史文化、环境意义的传达清晰,景观不重复。 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等多元共存,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文化需求。

7.景观展示

天府广场的标志,亦是依据“天府之国,上善之都”这个主题而设计的。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鸟线条流畅,从外形上看,还像一个“川”字,又像一个“水”字,既是成都作为鱼凫之国的象征,也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愿望。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太极鱼眼龙腾雕塑,这两个鱼眼还是两个巨大的喷泉。各有一条巨龙分别盘旋在两个鱼眼的柱体上,寓意着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广场北端有两个音乐喷泉水池,每当喷泉喷洒的时候,一曲曲特意为成都谱写的《水润天府》、《太阳神鸟》、《锦江春》、《蜀道难》、《九天开出一成都》、《天府放歌》、《天府颂》等12首曲子便会伴着喷泉水一起律动。广场南边的东西两侧,分别立了两块大大的乌木,一面是原样,另一面则分别雕刻着《天府广场记》和《成都赋》。广场东侧还有一个下沉广场,在这个下沉区域的墙体上,是一圈长形的喷涂雕塑,展现了巴山蜀水的风貌。在其周边,是一个依据黄龙景观制作而成的小瀑布。广场的四周共有十二根表现蜀文化十二体系的文化柱,每根高12米,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广场引入自然环境,用树林,绿化,草坪,花卉等自然环境点缀。以轴线组织天府广场的文化环境,以毛主席塑像为轴线,围绕轴线控制整个空间,虽然看不见,却强烈的存在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的深度和方向感,指引行走方向。利用地上与地下层形成空间层次感。

8.缺点分析

天府广场作为成都市民的活动中心,为人们提供了开阔的活动场所,但考虑气候等原因应栽种更多的

高大乔木,为人们遮阴挡雨。天府广场的大型水景,喷泉耗资巨大,是资源的浪费。天府广场以人为本,为残疾人建有残疾人通道,可通往地下层,但其坡道并不符合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9空间感受

天府广场不仅在建筑的整体上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也满足广场的使用功能。天府广场的建筑细部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也表现了成都的文化内涵,强化了民俗气息,烘托了民族风格。其小品造型及高雅又有民俗气息,及现代又有传统联想。巨龙、12根文化图腾灯柱体现了作为城市广场所具有的尺度美和气势。在天府广场,你会为成都的历史文化,成都人的智慧而震惊。当整个广场上的喷雾系统启动,音乐喷泉启动,瞬间白雾缭绕,天籁之音,置身广场如临仙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