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八十年代,电化教学的概念提出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将录音机、幻灯机等带“电”的仪器设备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CD播放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播放机、组合音响、投影仪等设备逐渐加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随着“视听结合形式”的成熟而有明显提高。
多媒体音乐教学以声、光、电为主,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1】
一、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有选择性
当前,音乐多媒体课件大致有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资料工具型和教学游戏型等类型的课件。教师在使用时要慎重选择,注意自己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接受能力、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免欲速则不达。
例如,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音乐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充分、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盲目地、机械地套用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源,从而走向华而不实的尴尬境地。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内容丰富,实际是眼花缭乱,讲些什么都不知道,真是喧宾夺主。所以我们制作课件要讲究适用即可,画面不可太花俏,以免喧宾夺主,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主题之外。
3.再完美的音乐课件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粉笔、黑板等实物教具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另外,如果音乐是能用黑板来讲清楚的,那又何必用课件呢?书本上有的东西,用不着再做课件,从刺激-反映的心理测量角度看,文字说明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内容要以使用和必需为准则,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显然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用课件只是将教材“搬家”,就更加得不尝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些内容用多媒体课件表达,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音乐知识靠朗读是不能很好理解的,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放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也能掌握知识,加深了印象。
二、多媒体运用在音乐课堂中的优越性
1.多媒体的音乐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再者,无论什么教材它的知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传授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后在课堂中交流学习,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音乐展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
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音乐欣赏课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以讲解与欣赏为主,仅仅追求听觉感官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信这种教法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弥补这一不足。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声、光、电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提供图片、电影、历史人文等大量的相关信息,延伸课堂内容。
3、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易于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里展示了以一个大森林的景象,学生边听乐曲边出现不同的动物,学生们将自己内心的感知和屏幕上的表象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乐器、不同声色产生不同的效果辨别不同动物的不同形象:狮子的勇猛雄壮、小乌龟的锲而不舍等,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唱歌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
片面的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教学机械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容易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呆板的音乐课堂呢?
再如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显然,学生对这样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所以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总之,让多媒体走进音乐课堂是一个新事物,也是摆在广大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只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