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情_与_礼_的抗争_崔莺莺形象分析

2020-01-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17卷第3期2002年9月 VoI.17 No.3        景德镇高专学报Journal of Jingdezhen College Sep . 2002“情”与“礼”的抗争——崔莺莺形象分析 王卫兵 (都昌慈济中学,江西都昌,332600)摘 要:《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为追求理想爱情而与封建礼法在心理在和行动上产生的“情”与“礼”的抗争是以一种胶着状态进行的,互有增长,互有低落,最后,崔莺莺与张珙的理想爱情得以实现,虽是张珙与崔莺莺的共同努力,但还是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之上的。关键词:“情”;“礼”;抗争中图分类号:I207。3       A        1008-8458(2002)03-0066-0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光辉女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马克思曾对人的属性做了两种定义,一种为人的自然性,即指人和各种生理欲望 ,包括生存欲望 、性欲等,在崔莺莺形象中,她的情感方面则侧重于人的自然性,另一种定义,也是马克思认为是人根本属性的社会性,社会性强调的是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人的各种思想和行动总是受到社会多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封建礼法对崔莺莺的束缚就体现为人的社会属性。

崔莺莺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之府,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从针织女工,诗词尺算到封建礼法的教

育,这些都使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贵族小姐,正是这深厚                                  

的封建教育使崔莺莺在后来与封建礼法斗争中起着消极作用。

曲中,时值十九岁的崔莺莺正是一位妙龄的花季少女,在她的眼中,未来的世界都是美好的,她向往着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在她与母亲一道扶柩到陵安的时候,使这位已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嫁给当朝相国之子郑恒为妻的贵族小姐遇上了“五百年的风流孽冤”。从此,她在思想与行动上的“情”与“礼”的抗争就开始了。

在张珙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时,便喜欢上了她,随后,他便利用各种机会来了解和接近崔莺莺,当崔莺莺与红娘在烧香祝愿的时候,张珙便试探性地念诗回:“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愠皓魄,不见目中人”,崔莺莺便立即和诗回:“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莺莺的和诗则反映出了她的才思敏捷,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她追求真正爱情的精神,这组和诗使得收稿日期:2002-2-12作者简介:王卫兵(1968-),男,江西都昌人。张珙与崔莺莺互相表达了爱慕之情,这就使张珙对崔莺莺的态度有了个底,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份信心。对于崔莺莺来说,和诗是她为获取理想爱情而喊出的心声,也是她在心理与行动上“情”与“礼”的抗争,在诗中,崔莺莺表露出她对父母之命的不满,她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当崔莺莺有与张珙继续和诗下去的时候,丫环红娘为了使他们的事不被老夫人发觉,就叫崔莺莺回家,此时,她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发展,只得“回顾下”。“回顾下”这三个字体现出了崔莺莺的矛盾心理,她非常想与张珙继续和诗,披露出自己情感的心声。但另一方面她不得不顾忌来自代表封建势力的母亲的压力,最后,只得下去,这是她心理和行动上“情”与“礼”的再次较量,可以说,张珙与崔莺莺的和诗对今后事情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存在于崔莺莺思想和行动的“情”与“礼”的抗争也日趋复杂。在张珙搬援兵解了普救寺之危后,老夫人变卦了,使原来很有希望的美满婚姻破碎了。在这种情形下,张珙一下又变消沉了许多。这时,在红娘的安排下,崔莺莺月夜听琴,在听琴的过程中,她唱到“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了广寒宫”,在这首曲中,崔莺莺唱出了闺中少女对所受的礼教束缚的怨愤之情,她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自己比成了嫦娥,把老夫人及其代表的封建礼教比喻成了云霞。当张生把老夫人的变卦说成是崔莺莺说谎时,崔莺莺唱道:“这是俺娘的机变,非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俺娘无夜无明算女工,我若得些闲,张生呵,怎叫你无有处把妾身作涌”,这里表现出崔莺莺对母- 66 -

亲背信弃义的做法表示了愤慨,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张生的态度。

在与张生告别时,崔莺莺对张珙说:“则说道夫人时下有人唧哝”,这里指出了他们俩婚事改变是因为有人在老夫人那里说闲话,这表明崔莺莺对丫环红娘是存有戒心的。因为红娘是她与张珙关系发展的见证人。作为一名贵族小姐的崔莺莺深受着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影响,她不可能对红娘有较深的了解。在她的眼中,作为丫环的红娘不可能不顺从于治家森严的老夫人意志,她没有意识到作为丫环的红娘比她对封建礼法的反抗更具有坚决性。虽然崔莺莺有提防红娘告密之念,但是,她又不得不利用红娘来为她传递信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被母亲察觉的可能,有较大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情”与“礼”抗争的具体体现,作为接受过深厚封建礼法教育的崔莺莺不能对红娘放心,但是为了自己情感发展的需要,她不得不利用她。

在红娘为崔莺莺送帖给张珙时,张珙不知崔莺莺内情,将帖中崔莺莺邀请之意说与红娘听。后来,在张珙如约而至的时侯,崔莺莺违心地斥责他说:“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会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这里是崔莺莺碍于红娘在场,不 便与张珙进行交往,只得违心地对张生进行斥责,实际上,这是违背她的本意的。她此时是非常想与张珙进行约会,正当“情”与“礼”的抗争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时,崔莺莺便顺着红娘的话找个台阶说道,“若不是看红娘薄面,扯你到老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这看起来似乎是崔莺莺为张生开托,其实是她在为自己开托。这些都表明崔莺莺所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面对老夫人的淫威,只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埋藏在自己的心里,不敢表露。

当张生在受到崔莺莺的斥责后,便害了相思病,在这种情形下,深受着“情”的折磨的崔莺莺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她毅然抛弃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向张珙表白爱情。至此,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崔莺莺在这里就表现出是一个光辉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是她在“情”方面所取得的胜

利。这次表爱行动为他们以后的圆满婚姻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当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侯,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老夫人开始对崔莺莺的“不轨”行 为有了察觉。这时,老夫人把红娘拿来审问,红娘为张珙与崔莺莺的爱情理直气壮地回顶了老夫人,这样,便 使老夫人自己觉得理亏,作出了让步,但她仍用“门当户对”的封建等级制度来驾御于他们的婚姻之上,她要求张珙必须考取状元才能娶崔莺莺。此时,崔莺莺本该继续争取下去,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是崔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所表现出来的斗争不彻底性。作为一名贵族小姐,在平时是很难得抛头露面的,婚姻一般是由父母定的。这样,就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这次崔莺莺好不容易在外出的时侯遇到了一个满意的,本来是要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免得日久生事,而此时老夫人要求张珙去考状元,崔莺莺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样,崔莺莺就把自己理想婚姻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基础上,又使原本柳暗花明的爱情走向缥缈的境地。在张珙临走之前,他对崔莺莺说“金榜无名 誓不归”,在这里,张珙的决心固然使人钦佩,如果张珙此次赴京没有考取状元的话,那么崔莺莺只有按父母之命嫁给郑恒了,这也许就断送了崔莺莺的一生幸福。用前文的话来说,社会性对崔莺莺的影响是很深的。

最后,张珙考取了状元,并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揭穿了前来完婚的郑恒的谎言,使张珙与崔莺莺圆了他们理想婚姻,“情”终于战胜了“礼”。

《西厢记》中,崔莺莺在处理与张生的爱情上,随着情的增长,她对封建礼教的斗争也越来越大胆。但是,由于她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她不敢站出来表明反对老夫人的做法,使自己与张珙的婚姻险些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下,在红娘和众人的帮助之下,张珙与崔莺莺的理想婚姻得以实现。在“情”与“礼”的一系列抗争之后,“情”最终以微弱之势战胜了“礼”。

(责任编辑:张小萍)

- 6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