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摘 要:自我概念是国际60年代以来有关自我问题研究的核心课题。研究者在自我概念结构方面的提法不尽一致,但各种观点的相容与共通性很高。自我概念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客观地决定了积极自我概念的养成在儿童教育目标中具有特殊地位,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而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儿童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本文描述了儿童自我概念的大致发展过程和特点,探讨儿童自我概念对其日后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概念;发展特点;教育影响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
有关自我概念问题的讨论从詹姆斯就已开始,但自我概念的提法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开始。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罗杰斯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概念统整到了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同时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这种知觉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和解释形成的,并受到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和归因的影响,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一种多侧而、多等级的结构。Byrne认为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技巧、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而的态度、情感及知识的自我知觉。国内学者也对自我概念的涵义有多方而的探讨。林崇德等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而的整体认识。黄
1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希庭指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而的觉知,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洲白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综合国内外研究,笔者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而的整体认识,是个体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进行知觉。它包括一个人通过
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奥尔波特、艾里克森等提出如下几方面:提供一种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感觉,为个人自我体验提供一种整合和组合作用,调节个人的情绪状态,是一个人刺激或动力的来源。
对自我概念作用的研究最为突出的是伯恩斯。伯恩斯在《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重要意义。伯恩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一旦产生,就会积极发挥作用。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行为一贯性。在生活过程中,我们总是对自我或周围的事物产生许多想法、感受或认识。如果这些想法、感受或认识之间不一致,相互间存在矛盾,
2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而自我概念有着促使矛盾的内部观念达到协调一致的功能。
第二,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的个人具有特定的含义,即使不同的人获得了完全相同的经验,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也不会完全相同。解释经验的轨道决定于一个人的自我概念。
第三,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
二、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婴儿最初是不能理解主体我和客体我的。认识上的这种区分大致是在6 -8个月期间,随着实物概念的发展而发生的。这时的儿童首先产生一种对他自己身体、他的连续性、他的界限和他的运动动作的感觉,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对自己连续性的感觉。他能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一个连续的“事件”,这意味着自我概念的一大发展。随着儿童内心世界的发展,儿童会越来越多地将自己作为思考的对象,客体我不断地扩展,儿童逐渐构建起自我概念,即关于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格、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但对心理和行为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内在自我的认识不清晰。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在自身认知发展的基础之上,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儿童的自我概念才表现出和年龄相适应的具体特征。
1.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往往是由自我的“乐观主义”到相对的“现实主义”。最初,儿童对自我的认识通常比较乐观、积极,当然也有点过分地高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儿
3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童的自我概念趋于实际。正如许多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儿童许多维度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Marsh等(1991)在其对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儿童利用SDQ—I问卷进行的横断研究中发现,儿童对自己生理外貌的认识、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自我概念表现出下降趋势。Wigfield (1997)在研究中也同样发现,儿童在一年级后对自我的认识已经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乐观。Marsh等(1998)]的一项跨年龄一跨情境(Multicohort-Multioccasion)的纵横交叉研究结果表明,5-8岁儿童的外貌自我概念表现出最强烈而最一贯的年龄差异;同样,学校自我概念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而语文自我概念则表现出早期有所升高而后开始下降的特点。而和预想恰恰相反的是父母自我概念,不但没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
2.儿童自我概念表现出由笼统到分化的特点。儿童最初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比较笼统、概括,此时儿童自我概念的结构比较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增多,儿童自我概念的结构逐渐分化和复杂。
Harter关于不同年龄段个体自我概念具有不同成分要素的观点,说明随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范围和经验的增加,个体自我概念的维度也日趋复杂和分化。Harter不同年龄阶段测量问卷的结构效度得到了许多测量研究的支持。
但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阶段自我概念的结构是否分化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个体已产生了比较分化的自我概念。Marsh等(1991)通过SDQ问卷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儿童已经具有相当分化的自我概念。Eccles(1993也证实了Marsh的研究,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区分自己的学业能力和成就动机。Ladd (1996)发现,学前班和一年级儿童已经能够将同伴对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社会能力做出区分,从而证明学前班儿童已经有了比较分化的自我概念。另外,Marsh等(1998)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并指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增
4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加,对自己的力量强弱有了更为现实的认识和评价,使得不同领域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分化,更加准确地反映儿童的优势和弱点。
3.儿童具体领域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性别特征。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而且不同性别儿童在具体领域内的自我概念表现出稳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传统的性别定型说相一致。男孩在身体能力、生理外貌、数学、情绪稳定性、问题解决和自尊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概念;而女孩在言语/语文、学校、忠诚/值得信赖、宗教/精神价值观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概念。另外,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定型在青少年前期对自我概念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从少年期到成年早期则相对稳定。
三、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两者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间接影响的,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渗透着社会文化。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些对儿童自我概念形成有直接影响的因素。
(一)认知发展水平
自我概念随着认知经验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认知水平使儿童具备了发展成熟自我概念的可能性。自我识别能力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语言能力帮助幼儿建构牢固的“自我”和“他人”的概念,逐渐理解行为模式的特点以及倾向性,形成具体的自我描述。学龄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已经比较完善,能从自己的行为规律中总结出一些恒定特质,考虑人和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基本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自我概念。青春期的社会性认知不断增加,逐渐达到理解的元认知水平,即个体通过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与反馈,不断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形成的认知水平,发展出成熟的自我概念。
5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二)社会关系
1、父母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舞台,父母是引导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期望和评价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对儿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早期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积极的亲子关系对儿童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亲子关系对自我概念具有不利影响。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和最重要的影响者,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父母的关怀和鼓励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而父母的责备和忽视,则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和孤独感,消极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及放任型。民主型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支持感,其心理更为健康、成熟,自我评价也更为积极,且较少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专制型的父母导致儿童胆怯、自卑、抑郁、依赖,适应能力差。放任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失去归属感,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6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如果父母对子女温暖、有情感,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而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则使儿童不断体验自己的无能与失败,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在对儿童的教养过程中,父母在心理情感方而给予孩子的关爱行为越多,孩子的自信水平也越高,对自我的评价也越为积极。
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由父母影响儿童,儿童自身的行为也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应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调整具体的教养策略和方式。
2.教师
随着儿童进入学龄期,教师开始在儿童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在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长期、重要而持续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儿童自我评价的参照。还有研究表明,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所知觉到的教师的积极情感行为与学生的自我概念相关显著,除运动能力和生理外貌外,其他指标与教师的消极情感行为也有显著相关,这说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自我概念确实有重要影响。
3.同伴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调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对于学龄儿童,同伴的看法发挥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作用。人有被同类赞赏的本能倾向,
7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就可能对自我价值产生疑问。尤其是青春期的儿童,他们生理逐渐成熟,要求脱离成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在社会性上又不能完全独立,自我还处于不安和动摇之中,需要同伴作为依存对象以求得自我的安定,寻求一种自我同一感。被同伴接纳会产生归属感和胜任感,较少有敌意、焦虑和抑郁特征,并有较高的自尊。
国外有研究发现,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被拒绝或交往退缩的儿童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发展受到明显影响。同伴接受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社会能力的评判,使其形成水平不同的社会自我认知。
同伴关系在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并且由此建立的自我评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今后的学业表现。同伴关系又依赖于儿童自身的社会行为。
四、如何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可使儿童在满足安全等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寻求自尊等需要的满足。自尊需要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源。因此,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建构积极自我概念的重要前提。
(1)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和睦的家庭环境、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儿童身心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父母应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以爱心和鼓励作保证,使幼儿具有各种积极的心理特征,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8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2)美化校园物理和心理环境,创设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氛围,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设计环境。除了保持清洁外,可以设计一些与自我主题有关的墙报,如“我行、你也行”,“我们是好孩子”,“我们正在长大”等图画和手工制品,陶冶儿童性情,塑造其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高度重视评价的作用,提高评价的正确性
重要他人的评价及儿童自我评价,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重要他人的评价。作为父母和教师,不能忽视评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更不能随意地不负责任地评价儿童的行为。
(1)以积极鼓励性的正面评价为主。积极评价能促使儿童充满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教师和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对儿童的言行作出适度评价,及时肯定其优点,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行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音乐智能突出,有的语言智能强,有的空间智能占优势。成人要根据儿童的某项特长进行鼓励性评价,引导儿童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特长,从而提升儿童的自我价值,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2)引导儿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儿童的自我评价还不完善,具有依从性、局部性、表面性、情绪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成人应帮助儿童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使他们对自己有较为全面的自我认识,克服儿童过低或过高的自我评价倾向,促使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与自身发展趋于一致。如对自我评价过高的幼儿,应降低对其表扬的次数;相反,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美,提升其自我评价水平。
(3)成人的评价要保持一致性。很多成人在评价儿童的同一个行为时,往往由于情感
9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因素不同或期望水平不同,导致评价标准不同。评价标准不一致,使儿童的自我评价及行为反应无所适从,容易产生自我不确定性,不利于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三)重视同伴群体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的影响,而同伴关系的和谐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良好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寻求更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自外界的评价与自身体验相结合形成不同水平的自我概念。对于学龄儿童,同伴的看法发挥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在儿童自我概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正是在儿童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儿童才能够根据自己与父母、姐妹、老师和同伴的交往经验确立他们的自我,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创造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各种活动
随年龄增长,儿童具有一种日益明显的倾向,即经常出现探索行为,通过动作活动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成人应创造各种活动,给予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加其成功体验。如父母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剥夺儿童用手用脑的权利,而应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了进步就对其进行肯定,让他体验到成功。作为教师,可以开展自理活动比赛、才能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为儿童创设自我表现的条件。最初的成功将使儿童的自我概念向积极方向发展。
(五)不要过早给儿童贴“标签”
一些成人爱用结论性的语言来评价孩子,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标签”不是现实的写照,但它可能会塑造现实。用积极的暗示取代消极的标签,可使儿童受到良好的影响。
10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教师与父母可以经常通过行动、目光、表情传达给幼儿“你能行”、“你很勇敢”等积极的暗示,引导儿童不知不觉中树立相应的目标,并努力取得成功,内化为积极的自我概念。有研究表明,“罗森塔尔效应”在幼儿身上比青少年更明显。这是因为幼儿的自我概念正处于形成、发展时期,易采纳成人的观念为自己的观念,并积极获取有关信息,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节。
总之,自我概念构建着每个人的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儿童的发展及其今后的人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成人要引导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帮助儿童培养自尊自信,向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启生.自我概念的结构模型及行动效应[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3.
[2]谢玉珍.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
[4]陈国鹏,Peters,W., Moenks,F.中国和荷兰高智商与一般智商儿童自我概念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7(1).
[5]张民选.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369.
11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7]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王燕.儿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8, 21(1) : 14-15.
[9]于璐,宋微涛,潘芳.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 14(3):278-279.
[10]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9.
[11]王燕,张雷.儿童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风格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5,11(2):186一192.
[12]韩进之等.《中国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见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