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家教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滞后,科学育人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至今还有相当多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方法陈旧落后。由于人们在物质文化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家庭环境不良、教养方式不恰当、教育方法有所偏颇等。这些使得家庭教育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文章就家庭教育各方面如环境、方法、方式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以便使家庭教育日益科学化、现代化,并使孩子获得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家庭作为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就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它为儿童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更是儿童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教育。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特点,如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内容的丰富性等,但是由于家长所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面貌、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不一致性、不平衡性,使得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指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促使家庭教育越来越科学化。
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家庭环境不良。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不良往往是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 1.1.1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走向城市,在外打工。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子女被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这样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断层,孩子缺乏管束,容易形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并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性。 1.1.2家庭不和睦,不健全。
家庭应该是温馨的港湾,但夫妻关系不好或婆媳矛盾僵化,家成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战场”,甚至夫妻离婚,儿童都会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或变得性情孤独自卑,或变得愤世嫉俗。这样的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 1.2家庭教养方式不良。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和保育的方式,也体现了家长热爱、关心孩子的方式。 1.2.1重养轻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这使得家长工作压力大,终日忙于工作,往往只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忽视了
子女的教育。既不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方面的教育,又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反应、行为问题及个性发展。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就会很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为犯罪分子的“牺牲品”或是“滑上”早恋的歧途。因此,只为子女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 1.2.2重智轻德。
家长一味强调学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品德,不重视教子女如何做人,不教孩子如何生活,不重视社会公德和保护环境教育,这种教育,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个人,无论他的智力多高,只要他的思想品德不好就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且智力水平越高,危险系数越大。
1.2.3期望过高,强行塑造。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使得儿童智力、才能、个性存在差异性,但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总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不顾儿童的具体情况,不问孩子兴趣爱好,或是一味追求早期的智力开发,或是逼迫孩子参加音乐班、英语班、绘画班,等等,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教育和培养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1.2.4家长管教方式粗暴。
受“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思想的影响,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教育,表现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张口就骂,动手就打,由于缺乏恰当的说服教育,子女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家庭气氛紧张;当父母以“不许”、
“不要”、“不能”等对孩子的一切尝试横加干涉时,孩子很容易在无意识中产生习得性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导致退缩行为。
1.2.5父母溺爱迁就、过度保护。
随着现代家庭模式的变化,“421”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在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其家庭地位之特殊,使得父母特别疼爱,众人捧着、哄着,百依百顺,而且在生活中一切由大人代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得孩子逐渐形成依赖性强、遇事没主见的性格倾向。同时“孩子是自己的亲”,家长溺爱纵容孩子,容忍他们的不当言行、不良倾向,使得子女逐渐形成任性、骄傲、自私、怕苦怕累、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 1.2.6家庭教养态度的不和谐。
家庭各成员学历和职业及经历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如当母亲批评教育孩子时,祖父母就会心疼孩子出来打圆场,孩子一听到要挨打受训就跑向“保卫者”。为了家庭和睦,教育终止了,结果是不仅适当的教育被破坏了,而且助长了儿童的任性、骄横,不利于其是非观的形成,不利于培养抗挫折能力。 1.3家庭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但由于受家长知识储备、性格、爱好等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3.1过分侧重物质奖赏。
有些家长经常许愿考多少分就买什么东西,使得孩子无论做什
么都讲条件,有时本来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附加的强化下,也失去了本来的兴趣。据报道有一个小学生在取得双百的好成绩后,家长奖励孩子过百万元的轿车。这种现象听来像传奇,但类似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这种以物质奖励代替精神鼓舞,不仅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而且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 1.3.2表扬和批评运用不当。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孩子时常用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有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化的形成。但运用不当就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许多家长并不会恰当地运用。有些家长对孩子表扬太多,这就像经常吃蜂蜜一样,久而不甜,儿童视为理所应当,自满自傲。也有些家长表扬太少,孩子干什么都没劲,没有积极性,缺乏信心,渴望关注。
(2)批评的方式不对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中国的家长爱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这种变相的批评使孩子抬不起头;或者有些家长专挑孩子的毛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或者发泄怒气的恶言相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家长提高教育素养及科学施教的途径与方法 2.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从小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家长应努力学习科学教育知
识,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提高家教质量。我们应该发动各种力量提高家教水平,如:可以通过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普及家教知识,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家教知识,如开设与家长教育相关的专题频道,发行专题音像教材等。
2.2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创造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家是孩子心灵归属的宁静港湾,良好的生活是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家庭和睦才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2.2.1室内环境整齐、干净。
房间的陈设、布置,美观大方,舒适宜人,每天都整理得整洁有序,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2.2.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让孩子生长在充满活力、温馨的家庭中,随时感到亲情和温暖。家长教育孩子要一致,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当意见不统一时,以商量形式及对孩子的观察作判断。
2.2.3家长应该形成良好的家风及生活方式。
家长要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勤奋好进、勤俭节约,这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好的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这种境界。家长早睡早起、恰当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闲暇时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养殖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
惯,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2.3改善教养态度,科学施教。 2.3.1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谈心,聆听孩子的问题和困难,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办法,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台湾作家刘墉在一本写给孩子的书中提到“他女儿为了一门功课得五分竟花一晚上时间而其他两门功课竟未能好好完成”,他教育孩子要适当安排时间。家长就应该像刘墉那样用智慧的思想帮助子女成长。 2.3.2掌握好“度”的要求。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关爱子女是家长的本能,可不论什么都应有一个度,适度原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衣食无忧,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文化熏陶和智力支持,这些都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但是过度包办、溺爱就会使子女陷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不是爱而是害,如为了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给孩子任何想要的玩具,出现玩具过剩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孩子发展,反而会养成孩子不爱惜物品、奢侈浪费的不良品质。于是“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爱和严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4言传身教,树立威信。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家长:“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
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孩子的道德和做人标准不是靠灌输的,是靠家长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的。注重发展子女各方面能力,使子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促进子女的个性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发生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养子女是一种把理智、情感、智慧、能力融合在一起的复杂劳动。因此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相部和男.张佶.都是父母的错—对万名问题儿童的研究[m].深圳:海关出版社,2004.
[7]托马斯·里克纳.喻佑斌,罗文盛.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张守智.“隔代教育”的负效应.家庭教育导读,2005.6,9. [9]张梅芳.幼儿成长与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导读,2005.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