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2-02-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l技术方法 2017年3月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 诊断价值探讨 马进爱 (陕西省吴堡县医院,陕西榆林,7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为此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检出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L72例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选择同期 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 (Mb)并分析联合监测的效果。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的血清eTnI、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在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nI、CK—MB、Mb两两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 儿的血清cTnI、CK—MB、Mb水平明显增加,在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惠儿发生与发展的筛选指标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7)09—0126—02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MA Jin—ai (Wubao County Hospital,Yulin 7 1 8200,China) ABSTRACT:Objec ̄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myoearditi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Methods Seventy—two cases of children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myoeardit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February 201 6 were selected as th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group.72 healthy children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TnI.CK—MB.Mb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ombin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indexes were analyzed.ResuIts The levels of serum cTn1.CK—MB and Mb in th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roup werge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group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icant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pair of serum cTnI.CK—MB and Mb f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cTnI.CK—MB and Mb in children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were signiicantfly increased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creening indexe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acute viral myocarditis;Mb;CK—MB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欧美国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也是 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典型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可以根 据病史、心电图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Ⅲ。但是很多患儿发病早 期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具有非特异性,缺乏心电 图的特异性改变,常造成诊断困难,预后不良 。而随着检验医 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早期诊断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成为可能,其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预测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院住院诊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72例患儿。纳入标准:入 院后依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年龄 1~12岁;均无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骨骼肌、感染性 疾病史。其中男4O例,女32例;年龄1~1l岁,平均年龄 (6.35+_2.49)岁。 对照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无 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骨骼肌疾病。其中男38例,女 34例;1~12岁,平均年龄(6.33+2.11)岁。以上所有研究对象 理想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应简便、快速、费用 合理,能很快从血中清除且可作为复发诊断的指标,能在再 梗死的早期和晚期做出诊断;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窗口期 长;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_51。探讨了心肌损伤标志物 的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采血前均未服用过抗凝药物,研究均得到家属的知情同意与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 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观察组于疾病发作 后入院时立即采集静脉血1次(2 mL),所有静脉血注入一次 性真空管内,室温静置1 h左右,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 分离上血清(离心半径为16 cm)装于eppendorf管,保存在 1.1一般资料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709065 作者简介:马进爱(1967一),女,汉族,陕西吴堡人,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检验方面。 j 一20℃冰箱中,统一编号。 1.3检测方法 4~8 h血清CK—MB开始升高,其对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异 性。cTnT的分子量为22 500,CK—MB的分子量为85 000[ ̄q, 当心肌受损时,cTnT更易从心肌细胞中弥散释出。本研究表 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的血清cTnI、CK—MB、Mb含量分别 为(25.67 ̄6.39)IXg/L、(7.87 ̄2.22)IXg/L和(234.05 ̄22.94)IXg/L, 所有标本都给予cTnI、CK—MB、Mb的检测,提前30 rain 从一20℃冰箱中取出待测标本,平衡至室温;浓缩洗涤液与医 用蒸馏水1:20倍稀释,手工洗板(5次,1 min/次)。取出酶标 板,每孔依次加入5 L的标准品,入5 L的酶标记液,样品 孔加入10 L的生物素标记液,37℃孵育反应60 min,继续 上述洗板,重复5次;每孔加入底物50 L。在37℃下孵育反 均显著高于对照的(2.46±O.98) g/L、(0.33±0.12) g/L和 (87.24±13.44) g/L(P<0.05),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 该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可作为检测标志物,且三种指项均 应15 min,然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酶标仪450 rim测其吸 光度(ID)值,确定检测含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连续性变量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元 表示,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 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血清cTnI、CK—MB、Mb含量比较 经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的的血清cTnI、CK—MB、 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表1)。 表1两组儿童的血清cTnI、CK—MB、Mb含量 比较In=72,元±s, L) 2.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TnI、CK—MB、Mb之间的相关性 分析 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TnI、CK— MB、Mb两两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TnI与CK—MB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287,P<0.05);cTnI与Mb两者之间呈 正相关(r=0.343,P<0.05);CK—MB与Mb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r:0.410,P<0.05)。 3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在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诱发心源性休克、心 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有一定的死亡率。在临床诊治工 作中,尽早确诊病毒性心肌炎仍很困难,为此需要加强检测 方法的改进同。 现代研究表明,早期病毒感染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和稍后 免疫异常引起的心肌损伤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 过程,其病理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缺血,细胞膜受损,病变 部位氧供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心肌细胞坏死 及细胞凋亡l7_81。Mb是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低分子 氧合血红蛋白,是一个灵敏度高、特异性低的诊断指标,也是 第一个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非酶类蛋白嘲。Mb一般在心肌损 伤后1 ̄2 h出现于血液循环中,不过由于骨骼肌疾病和肾功 能障碍也会影响血清Mb浓度,因而其检测的特异性不太 高。CK-MB曾经也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AMI发病后 呈升高趋势,可联合检测。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心肌损伤的 标志物已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 工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等酶学检测,发展到目前的 多种早期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不过由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变多属局灶性的心肌坏死量小,故心肌酶谱变化较小。而 临床可以见到许多疾病和情况引起心肌酶谱的增高,为此诊 断特异性还有待提高,也需要加强联合检测… 。本研究直线 相关分析显示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中,cTnI、CK—MB、Mb 两两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提示这三种标 志物均能有效地检测病毒性心肌炎,且三种联合检测也不会 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偏差。 总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eTnI、CK—MB、Mb 水平明显增加,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发生与发展的 筛选指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见书,汪芳.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20例临床分析fJ1.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3):307—309. [2]周伟梁,曾凡杰,秦伟毅,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诊断病毒性心 肌炎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406—4408. 【3]梁晓谊,李国生,林仕庆.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21 ̄):521-524. 『41朱芳静.联合检测cTnI、MYO和CK—MB 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的 诊断评价【J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4o,42. [5】范园春,冯凯,张军,等.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 价值再评价【J]冲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5):385—389. [6】邹桢.阿魏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5例疗 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56—358. [7】仇慧仙,吴蓉洲,荣星,等.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表达变化及其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3):265—268. 【8】丁海燕,李阳.,J、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线粒体损伤研究进展【J】.中 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5):407—414. 【9】郑高明.cTnI和CK—MB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监测中的 意义[J].浙江医学,2009,31(7):982—983. [10】NIELSEN TS,HANSEN J,NIELSEN LP,et a1.The presence of ca- terovirus,adenovirus,and parvovirus B19 in myocardial tissue samples from autopsies:an evaluation of their frequencies in deceased individu— las with myocarditis and in non-inflamed control hearts[J].Forensic Sci Med Pathol,2014,10(3):344—350. [11]张文,赵洁,毕朝晖.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 的应用进展[J1.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01):119—121. 【l2]刘瑶.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 炎的诊断意义U】.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964—9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