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材课文解读

2023-02-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材课文解读

从教材节选角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文本来看,这是一个完整的记事散文。撇开出处不看,如何理解本文。

1.故事改编

单就本文来说,如果把齐人换成现在的张三李四,那么,就是现代版的市井幽默故事了。暂且先改编一下。

某小区的张三,天天在外边喝的醉醺醺的回来,不无得意的对老婆说,看看,今天又是市里赫赫有名的王大老板请客,嗨,你不晓得,他对我可是另眼相看,不一般啊。明天市长大秘王二麻子要请客,天天都有人请客,我硬是分身乏术啊,推都推不脱……呃——张三挺着啤酒肚斜睨了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婆一眼,随即吐出了一串串烟圈来。老婆扭头过来定睛瞥了张三一眼,没言语。

第二天,张三说,老婆——我走了哈,大秘王二麻子请客,不得不去……

张三前脚一出门,老婆后脚就出门了,远远地悄悄滴跟在了张三身后,要一探究竟。

老婆见张三出得门来,没有定准,东走走西看看,似乎没有谁和他聊天。看看十一点过了,不是说大秘王二麻子请他吗?咋没动静呢,不管他的,先跟着看看再说。只见张三在一家张灯结彩结婚办酒席餐馆前停下来,不远不近地看着新人亲朋们。

十二点,鞭炮声声,更热闹了,亲朋陆续来齐,宴席开始了。而张三呢,既没有进去

也没有离开,而是在不远不近处逡巡着。

张三老婆见状,更疑惑不解,不是说某当官的请客吗?在这儿磨蹭啥呢?

快一点过了,门口没啥人了,参加新人宴席的陆续有吃完出来了。只见张三面带微笑,快走进餐馆去了。老婆看见了,心想,咋回事呢?也赶紧挤出笑脸,偷偷溜进去看看。

只见张三来到婚礼一个角落的一桌酒席前,面朝墙坐下,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吃喝起来。这桌酒席,还有一位小朋友快要吃完了。

张三老婆看清楚了,悄然出来回家。

晚上,张三老婆正看电视。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来。打开门一看,是张三醉醺醺地回来了。

老婆老婆,今天中……中午,市……市长秘书王……二麻子请客,在聚仙楼包间请我一个人啊,他狗日的硬是喝得,喝了一下午,还不行,晚上又喝,这……这不,才回来——

2.课文解读

《齐人有一妻一妾》的主要人物是齐人(良人),他虚伪爱面子喜欢炫耀没有廉耻之心虚伪做作。他到墓地祭台去乞食以图一醉,之后在妻妾面前炫耀又自己所为的被朋友请去大吃大喝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齐人是严重缺乏尊重需要的人。

相对于社会来说,人们在家人尤其是妻子面前,一般是不会也不能说谎的。然而,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会这样,文中说“遍国中无与立谈者”,说明他在社会上没有了交往,更没有了朋友,已经被社会遗弃或自弃于社会。究其原因,从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他严重缺乏尊重的需要。因此,想想,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大男人,没有一点点的尊重,如何生存立足?可是,要实现尊重的需要,那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成就,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然而,这成就如何去实现?这尊重的需要从何而来?环顾四周,社会上几乎就得不到,那咋办,只能从妻妾那里想法得到一点点可怜的尊重,从而满足尊重的需要。并且从古代来说,妻妾出门的机会很少,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于是,这就为他作假吹嘘自己富贵朋友多创造了条件。说到这里,还不得不佩服这齐人,居然想到了到到坟场祭台间去觅食来成就所为的富贵人家宴请自己的假象。于是,齐人就天天出门,天天醉醺醺的回家,天天在妻妾面前炫耀如何如何,从而暂时满足了自己从妻妾那里获得尊重的需要。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久走夜路要撞鬼。此话果然不错。齐人他天天醉醺醺的回家来,总是说天天被富贵朋友宴请,推都推辞不了,然而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所谓的富贵朋友上家来,这让他的妻子觉得不对劲了。于是,跟踪他,最终发现了他所谓酒醉饭饱的真相,妻子被气得无地自容——“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天呐地耶,情何以堪?!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场面莫过于说假话爱炫耀的人还在早已知道真相而没有戳穿其假面具的人面前大言不惭——醉醺醺腆着肚子,昂首挺胸,得意非凡,斜视妻妾……

齐人外在的“高大”形象与其内在的“猥琐”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起到了绝妙的讽刺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孟子不愧为是大师亚圣。

这则文本,告诉我们,虚伪爱面子好炫耀的人,假话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但终究有一天是要被人识破的;还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认清楚一个人,就必须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认识清楚一个人的本质。

就文本的结构以及写作手法来分析。文中的人物有:齐人或良人(主要人物)、妻妾。

孟子从五个方面来层层逐次揭开齐人的丑态:第一,齐人对妻子夸口炫耀,和他一起大吃大喝的都是富贵之人,树起一个完美的良人形象;第二,妻子的怀疑和小妾的商量,只听良人说请他胡吃海喝的都是富贵之人,问题是从来没有这些富贵之人到家来过一次,所以,对良人的酒肉饭饱很值得怀疑。到这时候,良人的妻子对齐人炫耀虚伪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第三,妻子的跟踪和齐人所谓富贵之人请他胡吃海喝的真相暴露无遗;第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这是对齐人炫耀虚伪品行的彻底痛恨;第五,齐人炫耀虚伪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达到高潮,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妻妾会不会以及怎么揭穿良人的虚伪假象?良人这齐人又会作何应付?这让我们想起了俄国大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古今中外都有这样虚伪而炫耀的伪君子。

文本运用了对比手法,共有两重对比。一是良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祭台间的“乞食”与妻妾面前的“骄态”: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良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良人在坟场祭台之间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厚颜无耻吹得天花乱坠;而妻妾却很明大理,有羞耻之心,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取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ju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足道的妇人之道却恰恰是大“丈夫”之行!岂不悲哉?!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虚伪炫耀之丑态,从而表达了鲜明的立场观点——追求富贵,乃人之常情,但要取之有道。

故事先以齐人的言语炫耀极度夸张自己的光辉形象,继而又用妻子的视角来层层剥开一个丑陋伪君子的真面目;文本最后再一次刻画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全文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极具讽刺意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