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学号:05110218 姓名:曾佩雯
当前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初级的游山玩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旅游文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
文化的概念
由文化的词源可知,中西方关于文化的含义有着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由于内涵的不确定导致外延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给它下一个十分清楚而确切的含义。但综观文化的发展及其界定,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文化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活动成果(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财富)的总和;或指人类改造自然、陶冶自身及发展其社会的一切活动成果的积淀。
狭义的文化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其大致相当于广义文化中的精神财富这一部分,核心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也对“文化”下了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应该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平实的,既符合一般的“文化意义”,又符合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因此,这里采用此说。
旅游的概念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发生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里为“旅游”定义时采用“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1. 旅游活动对人才的造就:旅游引发诗人、画家等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向社会奉献出传世之作;旅游使学者获得实地知识,丰富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他们的工作成果能有益于人类文明等;
2. 旅游活动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种作用方式,有助于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化进步;
3. 现代大众化旅游给现代社会生活造成了相当强大的冲击,使某些生成于现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反传统意识得到了有效支持,例如,主张保护自然环境、反对以牺牲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工业的意识,因发展旅游事业的利益所在而得到加强;
4. 旅游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丰富了文化的外延。
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1.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特征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魅力源泉,是旅游业的灵魂。”
2. 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
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旅游吸引力。
3.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
“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为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文化经济”的新战略。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奥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4. 文化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法宝
旅游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能否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地位,易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易于创出特色和品牌。品牌是促进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文化资源。
结论
由上述可见,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旅游是一种广义的特殊文化活动,它既是文化的消费
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深层表述,而旅游则是实现文化教化与娱乐功能的良好载体与途径,是对优秀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弘扬。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地。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旅游。通过这些特色的文化旅游促进中国旅游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需要而迫切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发展中国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
1. 发展中国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发展中国文化旅游,必须融入创意,将当地现有的文化产品发展成为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形成地方特色鲜明,人文历史厚重的生态旅游,同时创新旅游宣传手段,为已有或未来开发建设的旅游产品注入中国或地方独特的文化元素。
2. 发展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发展中国旅游文化,就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文化性和乡土性的原则。同时还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要求提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旅游服务行业也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现存的历史文物和自热风光,特别是世界遗产等具有重大价值等。
局限性
学界关于旅游、文化等定义、结构和内容歧义纷呈,种种定义导致在研究本专题时存在较大难度,导致了本论文内容的不完整性,并且由于本人的不足以及旅游活动变化的日新月异,使本论文存在缺陷和局限,望给予指教和更正。
参考文献
[1] 周建,甄尽忠. 中国旅游文化.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8 .
[2] 韦燕生. 中国旅游文化.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12 .
[3] 李星明. 旅游文化概论.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
[4] 张文. 旅游与文化. 背景: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7 .
[5] 方志远. 旅游文化概论.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2) .
[6] 李天元. 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
[7] 刘云德. 文化论纲——一个社会学的视野.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2004.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